資源簡介 時間: 課時: 課型:新授 主備:第3課 古代西亞、非洲文化教學目標:1.掌握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分析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影響。2.掌握不同地區、民族文化的特色,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教學重點:世界古代文明的代表及其文化成果。教學難點:世界古代文明的特征。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提問:古埃及文化成果出示目標,明確任務1.掌握阿拉伯文化的代表,分析阿拉伯文化形成的特點及影響。2.掌握不同地區、民族文化的特色,認識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一讀、二畫、三找、四梳理、五結論)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三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5分鐘阿拉伯文化興起、形成的時間?阿拉伯文化成就有哪些?(文學、科學)(二)自學指導二如何對待人類世界不同的文明?五、展示交流,精講點撥(三)阿拉伯文化1. 興起的時間:7 世紀,阿拉伯帝國開始興起。2. 形成:8 世紀,征服了從伊比利亞半島到印度北部的廣大地區。阿拉伯人繼承和融合了上述地區的文化遺產,結合阿拉伯人的風俗、語言和傳統,創造了阿拉伯文化。3. 文化成果(1)文學方面①“懸詩”:把詩歌比賽獲勝的詩歌用金水書寫在布上,懸掛在克爾白神廟的墻壁上。②《 天方夜譚 》內容a. 很多故事來源于古代埃及和西亞等地的民間傳說,通過王后講故事的形式串連在一起。b. 影響:在中國廣泛流傳;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亞的《終成眷屬》等,都受到它的影響。(2)在科學上① 伊本·穆薩 的《積分和方程計算法》把代數學發展為獨立學科。② 白塔尼修正了計算太陽和部分行星軌道的方法,證明了發生日環食的可能性,他的《薩比天文歷表》對歐洲天文學產生很大影響,曾被哥白尼等人多次引用。③ 伊本·西那的《 醫典 》是一部醫學百科全書,傳入歐洲后,長期用作醫學的標準教科書。④ 印度的數字符號經阿拉伯人傳入歐洲,至今仍被稱為“ 阿拉伯數字 ”。4. 地位:阿拉伯帝國成為東西文化交流的橋梁。(二)如何對待人類世界不同的文明?1、維護文明的多樣性;2、尊重各國、各民族的文明;3、正確進行文明學習借鑒古代西亞和非洲的文化六、課堂小結,構建體系七、整理知識,理解記憶阿拉伯文化成果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九、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