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xx縣初中歷史優質課評選觀摩交流活動教學設計課 題: 第17課外交事業的發展工作單位:姓 名:聯系電話:電子郵箱:授課教師 xx 授課時間 xx單元主題 第五單元 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課題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設計理念 本課培養學生歷史核心素養為指導思想,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題地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不同層次的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逐步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多角度解析歷史史實的意識。通過多樣的教學方法幫助不同層次學生樹立自信心,準確表達自己對歷史史實的認識,學會正確分析歷史事件的方法并形成較強歷史思維能力。單元 地位分析 本課位于第五單元:國防建設與外交成就的第三課,上承第16課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了解新中國初期的外交的基礎上,講述20世紀70年代我國開創的外交新局面,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全方位外交的發展,是我國現代外交發展的重要成就。教材分析 本節課主要內容有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和全方位外交。其中,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中日建交是20世紀70年代中國取得的重要外交成就;全方位外交則展現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繼續推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積極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其中,中美關系的發展變化對我國外交事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不僅是中國外交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也影響了未來世界格局的走向。學情分析 1、在認知方面:八年級學生經過一年來的訓練,對歷史學科特點和學習方法的把握具有一定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歷史思維和分析能力,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有了進一步地提高。2、在心理方面,八年級學生好奇心強,但注意力容易分散且不夠持久,教學方式宜采用多樣化,多媒體直觀教學,始終使學生的學習興趣保持在較高的狀態,采用啟發與探究相結合的方式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核心素養 通過學習新中國在外交事業上取得的成就,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和上進心;增強學生堅持改革開放、面向世界和未來、順應歷史發展潮流的現代意識;通過學習新時期外交政策的調整,培養學生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教學目標 1.掌握中國在聯合國合法權利得以恢復的原因和意義。 2.知道尼克松訪華、中美建交和中日建交的相關史實。 3.知道中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了解中國全方位外交的新進展。核心問題 知道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的基本情況;知道尼克松訪華和《中美聯合公報》的發表、中美關系走向正常化以及中日建交的情況教學活動 讓學生了解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的過程,培養學生愛國情懷,提高民族意識,增強民族自信心。評價方式 課堂練習檢測教學重難點 【重點】中國恢復聯合國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 【難點】中美關系出現轉機的原因;外交事業取得成就的原因。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閱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歸納概括法,學生在閱讀、觀察、討論中感知歷史。教具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環節 導入新課、自主學習、講授新課、課堂小結、課堂練習、教學反思導入新課 以觀看(百年外交)視頻說明了中國外交關系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由一個外交弱國變為外交強國,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新課——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展示本課思路:揚眉吐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中美關系正常化;冰大國風范——全方位外交;釋雪融——中日建交;大國風范——全方位外交。自主學習 要求:5分鐘看課本并找出問題答案進行批注 1.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時間、會議名稱及重要歷史意義。 2.20世紀70年代,中美關系有何變化?變化的原因有哪些?中美建交史上的三件大事是(1971、1972、1979)? 3.列舉中日建交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4.改革開放后,我國形成了怎樣的外交布局?取得了哪些成就?(標準序號)講授新課 一、揚眉吐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1.觀看視頻回答下列問題: 教師:(播放視頻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 (1)是什么時間在哪一屆聯大恢復的? 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 (2)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遇到的阻力是什么? 美國的阻撓;敗退臺灣的蔣介石勢力占據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3)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有什么意義? 這是中國外交的重大勝利。中國積極參與國際事務,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發揮了重要作用。 (4)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為什么是“恢復”而不是“加入”? 中國是創始會員國之一,也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 當時由國民政府代表中國。是“恢復”而不是“加入”。 (5)我國為什么能夠在20世紀70年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①、我國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 ②、亞非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支持 ③、美國霸權地位的削弱 ④、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二、跨洋握手——中美關系正常化(中美建交): 1.新中國成立后,美國采取什么對策? 封鎖 禁運 威脅 包圍-中美敵對狀態長達20多年。 2.中美關系出現轉機 原因: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提高和國際形勢的變化。 從展示圖反應了中蘇、美蘇、中美三者關系變化 美蘇:美蘇爭霸,美國轉攻為守 中蘇:關系惡化“敵對” 中美:孤立中國政策失敗 中美關系的緩和是中美兩國共同的要求 重要認識:國家外交政策的出發點是國家利益 3.根據圖片并結合教材P86-87頁,梳理中美兩國建交過程:(以時間軸展示) ①、1971年4月 乒乓外交 ②、1971年7月基辛格訪華 ③、1972年尼克松訪華簽署并發表《聯合公報》,發表《聯合公報》中美關系開始正常化講授新課 ④1979 中美正式建交 (前提)美國承認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合作探究:請結合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周恩來說:“你的手伸過最遼闊的海洋來和我握手——25年沒有交往了呵!” ……從尼克松與周恩來握手的時刻起,“一個時代結束了,另一個時代開始了” 1.材料一反應了“一個時代結束了”是指什么時代?“另一個時代開始了”又指什么時代? 中美關系由敵對走向正常化 材料二:美方聲明 在臺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2.從材料二中,你能看出改善中美關系最關鍵的問題是什么嗎?臺灣問題 三、冰釋雪融——中日建交 1.時間、人物: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兩國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2.影響:許多國家紛紛與中國建立外交關系,出現了與中國建交的高潮。 四、大國風范——全方位外交 1.時間:改革開放后 2.外交政策: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外交原則: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4.外交措施:1)注重改善和發展與周邊國家的睦鄰友好關系, 2)積極發展全球伙伴關系,推進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3)積極拓展多邊外交,加強與聯合國的合作 4)廣泛參與多邊經濟、社會領域的活動 5.外交布局: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 6.外交成就:(1)截止2019年9月,中國已與世界上180個國家建交,參加了100多個政府間國際組織的工作 (2)中國舉辦重要國際會議,加強國際合作 7.全方位外交的影響:中國的國際地位不斷提高,成為維護和促進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的堅定力量,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 合作探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我國外交事業取得輝煌成就的原因? (溫馨提示:請從國家實力、外交政策、黨的領導方面思考) ①、中國綜合國力的不斷增強,國際地位的提高; ②、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③、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 回顧百年:銘記歷史 開創未來 對比幾幅圖,分析中國的外交形象有何變化?對此你有何認識? 外交弱國→外交大國→外交強國 啟示:①、弱國無外交,要發展經濟,提高綜合國力; ②、國家利益決定國際關系。課堂小結課堂練習 課堂訓練 : 1.1971年10月,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是在( ) A.第24屆聯大 B.第25屆聯大 C.第26屆聯大 D.第27屆聯大 2.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我國百年的屈辱外交,翻開了外交事業的新篇章。下列屬于20世紀70年代初中國外交上的大事有( ) ①、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②、中日建交;③、中美正式建交;④尼克松訪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1972年中美《聯合公報》,美國承認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1978 年中美《建交公報》,美國在承認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又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這種變化有利于 A.中國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恢復 B.中美關系正常化C.中日建交 D.中美建交板書設計 第17課 外交事業的發展 一、揚眉吐氣——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 二、跨洋握手——中美關系正常化 外交大國 三、冰釋雪融——中日建交 四、大國風范——全方位外交 外交強國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