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 課 本 主備: 審核: 時間:課題:第12課民族大團結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1、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2、認識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政策。教學難點: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教學方法: 分析法、討論法教學準備:多媒體教 學 過 程 設計或備注一、新課導入播放歌曲《愛我中華》:提問:我國有多少個民族?各民族人民形成什么樣的民族關系?二、新授(一)民族區域自治制度1.閱讀材料探討確立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依據。材料 (中國歷史上)民族發展在地區上是互相交叉的……漢族曾經長時期統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區擴張;……在中國這個民族大家庭中,我們采取民族區域自治政策,是為了經過民族合作、民族互動,求得共同的發展、共同的繁榮?!芏鱽怼蛾P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學生思考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政策的依據、目的是什么?2.民族區域自治的含義:課件出示以上內容,使學生明確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區域、權限。(紅字內容)教師補充自治權:①立法權;②對國家有關法律的變通執行權;③使用本民族語言文字;④培養干部;⑤組建公安部隊;⑥自主發展經濟;⑦進行貿易活動;⑧管理財政;⑨自主發展文化教育等:3.明確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確立及入法。結合時間軸,了解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時間、事件。明確其地位: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4.出示五個自治區示意圖,讓學生看圖指出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和西藏自治區位置。明確:自治區域分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三級5.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略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是什么?(二)共同繁榮發展1.出示圖片,了解背景。學生思考:得出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歷史和地理的原因,我國各民族發展很不平衡,很多少數民族的生產力水平十分落后。2學生閱讀書本思考.:實行共同發展的措施。①政治上:在少數民族地區進行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廢除剝削和壓迫。②經濟上:通過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加強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建設。③文化上:國家重視少數民族文化的保護與發展。④國家戰略上:20世紀末,中央決定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同時還實施了興邊富民行動。 以上內容結合課本62頁相關圖片,63頁相關史事加以了解。五、合作探究為營造和諧的民族關系,我們能做什么?①增強民族團結意識,自覺履行維護民族團結的義務;②積極學習和宣傳我國民族政策;③尊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六、本課小結:略作業設計:《作業本》P156-57,預習第13課的課前預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第 周第 課時總 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