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 課 本 主備: 審核: 時間:課題: 第3課土地改革 課型: 新授課教學目標 了解地主所有制等制度、建國初期國家狀況基本史實,從中感知新中國成立后鞏固政 權的制度改革,理解推動土地改革的原因。 2學會論從史出,掌握《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及土地改革的歷 史意義。 3.梳理土地改革的制度變遷,以憫農這首古詩為切入點,讓學生理解土地制度的不合理 才是土地改革的真正原因,從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 能力。教學重點:土地改革的必要性;《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的頒布。教學難點:土地改革的歷史意義教學方法:情景創設法、分析討論法、啟發引導法教學準備:多媒體教 學 過 程 設計或備注導入 展示古詩:《憫農》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 學生活動:朗讀并簡單翻譯問題:農夫指 的是誰?土地改革 (一)土地改革——歷史脈絡 學生活動:自由討論、發言,梳理近代以來的土地制度變遷。土地改革——變革之因 出示材料: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分析,論從史出,得出土地革命的原因:1.人均占有耕地差 距懸殊,廣大農民迫切要求進行土地改革,獲得土地。2.這種狀況嚴重阻礙農村經濟和中國社會 的發展?!⊥恋馗母铩兏镏?呈現表格(見PPT)教師活動:我們重新再研究下這個表格,請同學們思考下,土地改革的對象應該是誰?為什么?土地改革——變革之果 1、展示動畫(見PPT)教師活動:通過地圖動畫的形式,引導學生對土地改革的過程進行簡單的梳理,并展示 當時具體的史料照片輔助學生進行理解2、出示:土地改革的基本內容,就是沒收地主階級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少地的農民。這樣,當做 一個階級來說,就是社會上廢除了地主這一階級,把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改變為農民的土 地所有制。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徹底的改革。 ——劉少奇《關于土地改革問題的報告》 學生活動:通過與土改前的階層情況進行對比,推導出土地改革的第一層意義:徹底摧 毀了我國存在 2000 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滅了地主階級。 教師活動:封建土地制度的消亡,對于農民生活最重要的影響是什么呢?土地改革——總結 教師活動:梳理時間邏輯軸,將本節課關鍵時間整理出來,為“公元 1950 年,《中華人 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公元 1952 年,中國大陸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公元 1959 年,西藏開始民主改革”,那么隨著歷史的發展,后面的時期應該是如何呢? 學生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梳理土地改革的思維邏輯線,在人均耕地差距懸殊的情況 下,社會經濟受阻,農民渴望獲得土地,土地改革勢在必行,以占人口大多數的貧雇農為主 要力量,團結中農,保存富農,打擊地主,在土地所有、農民地位、國家發展三方面帶來積 極影響,發展了農業,推動了工業化的建設,也在一定上解決了社會經濟受阻的問題。作業設計:《作業本》P10-12, 預習第,4課課前預習板書設計 教學反思:第 周第 課時總 課時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