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3年高考政治復習必備實用手冊(統編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考點-【備考精華】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3年高考政治復習必備實用手冊(統編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考點-【備考精華】

資源簡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備考精華】2023年高考政治復習必備實用手冊(統編版)核心考點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第一框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特點
社會形態 要素 原始 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 資本主義社會
勞動者 原始人 奴隸階級 農民階級 工人階級
勞動工具 石器為主 金屬工具廣泛使用 鐵制農具和牛耕廣泛使用 大規模的機器生產
勞動對象 范圍非常有限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擴大 隨著農業、畜牧業、手工業的進一步發展,勞動對象范圍進一步擴大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勞動對象范圍角封建社會進一步擴大
二、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和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生產關系的特點
生產資料歸屬 人們在社會生產中的地位和相互關系 產品如何分配
原始社會 共同占有 平等互助 平均分配
奴隸社會 奴隸主占有,完全占有奴隸 奴隸在奴隸主的強制下勞動,毫無人身自由 全部產品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封建社會 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有自己的土地 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 地主通過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農民的勞動成果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資本主義社會 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勞動者有人身自由,但不得不受雇于資本家,出賣自己的勞動力 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
社會主義社會 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人們在生產過程中結成了相互合作的關系,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 按勞分配
三、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表現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實質 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商品顯得過剩。
原因 直接原因 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根本原因 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經濟危機難以治愈。
四、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資本主義的命運之間的關系
1.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
①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②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
2.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①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②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五、生產力與生產關系
生產方式:由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構成
1.生產力:人們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勞動者 生產工具 勞動對象
2.生產關系:包括生產資料所有制、人們之間的地位與相互關系、分配制度。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其它兩個方面。
3.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①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系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系的變革。
②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推動作用;當生產關系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它對生產力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在這一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支配下,截止到目前人類已經經歷了原始社會的、奴隸社會的、封建社會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社會主義社會的共5種生產方式。
第二框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與實踐
知識點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 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
①代表人物: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爾(著作《烏托邦》)和康帕內拉(著作《太陽城》)。空想社會主義最高階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②歷史評價:
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所以,他們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主體(人民群眾)和正確途徑(階級斗爭)。
2. 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1)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之一(經濟基礎)
(2)工人運動的興起:
①標志事件: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是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
②失敗啟發: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應運而生。
知識點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創立條件:
經濟條件: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階級條件:工人運動興起,工人階級開始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
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德國古典哲學、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
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2.創立者:馬克思、恩格斯
3. 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唯物史觀 剩余價值學說
理論來源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主要內容 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階級斗爭在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
意 義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4.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
5.《共產黨宣言》主要內容:
(1)《共產黨宣言》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
(2)科學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社會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必然性。《共產黨宣言》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
(3)《共產黨宣言》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和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4)《共產黨宣言》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激勵著人們不斷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
知識點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巴黎公社
(1)時間: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
(2)措施:巴黎公社摧毀了資產階級的國家機構,廢除了資產階級議會制,采取公職人員由民主選舉產生、限制公職人員年薪等方式,防止社會公仆變為社會主人。
(3)意義:馬克思在《法蘭西內戰》中高度評價了巴黎公社的意義:“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將永遠作為新社會的光輝先驅而為人所稱頌。”
2.十月革命
(1)時間:1917年11月7日。
(2)生產關系特點: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了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在生產過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3)意義
①推翻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建立了無產階級政權,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②將馬克思主義關于無產階級革命的理論變為現實,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嚴重曲折: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和發展。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知識點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主要矛盾
(1)近代中國的社會性質: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論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人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2)主要矛盾:社會性質決定主要矛盾,主要矛盾決定主要任務。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封建主義與人民大眾的矛盾,是近代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而帝國主義與中華民族的矛盾,是各種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2.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
(1)一是必須改變帝國主義封建主義聯合統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制度,爭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二是必須改變中國經濟技術的落后面貌,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3.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的原因
走資本主義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1)帝國主義不允許。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2)封建主義不允許。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沒有力量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總之,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為了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了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必須另辟新路。
4.中國革命
指導思想 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兩步走 決定因素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步驟 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歷史成就 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知識點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1.新民主主義革命
(1)開始的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3)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中的作用: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先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實行武裝制據,然后由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全國政權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經過28年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在經歷了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
(4)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5)中國革命兩步走
①這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②兩個步驟:
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
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
(6)理論成果和指導思想:毛澤東思想.
2.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意義
(1)在中國歷史上的意義
①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②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2)世界意義: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3、新民主主義革命
標志性事件及意義 開始的標志 勝利的標志
事件:1919年五四運動 事件:1949年新中國成立
意義: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 意義:第一,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第二,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性 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道 路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知識點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總路線
(1)過渡時期的劃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過渡時期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3)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①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②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③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④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進入社會主義的標志
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2)重要意義
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知識點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新的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社會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務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1)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主要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之后,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4.歷史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我國在社會主義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第一框:偉大的改革開放
知識點一:改革開放
1.開啟
(1)事件: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
(2)意義:實現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改革開放的進程
時間 事件 地位
1978年 黨的第十一屆三中全會 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起點
1978年 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 對內改革
1984年 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 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 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
1980年 深圳、珠海、汕頭、廈門 四個經濟特區設立 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 對外開放
1984年 開放了大連、青島等 14個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 設立海南省 并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
1990年 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標志著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 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1992年 鄧小平南方談話 黨的十四大 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 標志著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新階段
1993年 黨的十四屆三中全會 此后改革重點圍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完善展開
2001年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2003年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 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部署
2013年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 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 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階段
2013年 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
2017年 黨的十九大 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標志著中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3. 改革開放的意義:
①改變了四個面貌:改革開放極大的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②迎來了三個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2 . 改革開放的地位與作用(一個法寶、一個必由之路、兩個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3. 啟示:①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②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退步沒有出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第二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知識點一: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提出
1982年在黨的十二大開幕式上,鄧小平明確提出了“走自己的道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鮮明主題。從此,中國共產黨所有的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都是緊緊圍繞著這個主題展開的。
理論創新成果
①鄧小平理論
核心內容 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
主要內容 ①轉變工作中心:把黨和國家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 ②提示社會主義本質: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③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④明確主題:走自己的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意義 成功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含義 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核心內容 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
貢獻 ①積累了治黨治國新的寶貴經驗,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②在國內外形勢十分復雜、世界社會主義出現嚴重曲折的嚴峻考驗面前,捍衛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目標和基本框架。 ③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和分配制度,開創全面改革開放新局面,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意義 成功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21世紀。
【三個代表】: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科學發展觀。
核心內容 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
主要內容 ①抓住重要戰略機遇期,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中推進實踐創新、理論創新、制度創新。 ②強調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 ③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④推動建設和諧世界。 ⑤推進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
意義 成功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核心內容 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主要內容 堅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對黨和國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
意 義 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知識點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1.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
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體系、制度、文化的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5)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地位和作用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創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指導黨和人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是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力量。
(6)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相互關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3.四個自信:
(1)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第一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知識點一:新時代的科學內涵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
2.進人新時代的意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人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
①意味著近代以來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迎來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
②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③意味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不斷發展,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知識點二: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1.進入新時代的背景
(1)取得的成就: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斗,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廣泛,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
(2)存在的問題: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2.進入新時代的標志:社會主要矛盾的新變化
(1). 含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 如何適應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
⑴落實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⑵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3.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
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知識點三: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
1.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一以貫之的原因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草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黨和人民歷盡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根本成就,是我們必須推進的偉大事業。
(2)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成果,也是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的繼續。
(3)黨要在新的歷史方位上實現新的歷史使命,最根本的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如何在新時代一以貫之地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任務,就是要把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場偉大社會革命進行好,在實踐中不斷豐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特色、理論特色、民族特色、時代特色,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推向前進。
(2)新時代屬于每一個人,每一個人都是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建設者。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一以貫之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以貫之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一以貫之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開新局于偉大的社會革命,強體魄于偉大的自我革命,在廣袤國土上繼續書寫近十四億中國人民偉大奮斗的歷史新篇章。
第二框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知識點一:中國夢
1.中國夢的本質和基本內涵
(1)中國夢的本質和基本內涵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中國夢應包括兩個層次的深刻內涵:從整體上把握,中國夢是民族復興、國家強盛之夢;從個體上把握,中國夢是生活幸福、人生出彩之夢。國家夢與人民夢緊密相連,相輔相成,統一于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
2.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就是把國家、民族和人民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人的具體利益緊緊聯系在一起。實現中國夢意味著中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大大提升;意味著中華民族以更加昂揚向上、文明開放的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意味著中國人民過上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國夢就是人民的夢。
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中國夢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歸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結合起來才能取得成功。
中國夢就是要讓每個人獲得發展自我和奉獻社會的機會,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
3.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關系
中國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這是中華民族始終崇尚的品德和胸懷。中國-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既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作貢獻。中國將同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為人類和平發展的事業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4. 如何實現中國夢
①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②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③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關。中國要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同時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知識點二: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
(1)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
①原因:中國共產黨要團結帶領人民有效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解決重大矛盾,必須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
②做法:要充分認識這場偉大斗爭的長期性、復雜性、艱巨性,發揚斗爭精神,提高斗爭本領,不斷奪取偉大斗爭新勝利。
(2)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①原因: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歷史已經并將繼續證明,沒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民族復興必然是空想。
②做法:中國共產黨要始終成為時代先鋒、民族脊梁,始終成為馬克思主義執政黨,自身必須始終過硬。中國共產黨要不斷增強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以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強大戰斗力。
(3)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
①原因: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②做法:我們要更加自覺地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堅持實干興邦,始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內在聯系
(1)四個方面緊密聯系、相互貫通、相互作用,其中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
(2)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確保黨在世界形勢深刻變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在應對國內外各種風險和考驗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全國人民的主心骨,在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進程中始終成為堅強領導核心。
知識點三:分兩步走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建設現代化強國的兩個階段
從2020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階 段 時 間 目 標
第一個階段 2020年到2035年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個階段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 在基本實現現代化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
(1)為實現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戰略安排,我們要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健全人民當家作主制度體系,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堅持“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堅持和平發展道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
(2)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銳意進取埋頭苦干、善于創新、永不懈怠,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
(3)廣大青年要堅定理想信念,志存高遠,腳踏實地,勇做時代的弄潮兒,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實現中國夢的生動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不懈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第三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知識點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 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①回答的時代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
②形成的歷史背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2.時代背景
(1)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順應時代發展,從理論和實踐結合上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重大時代課題,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把握世界發展大勢、應對全球共同挑戰、維護人類共同利益的過程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中華民族迎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在不斷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實現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過程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這也是我們黨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的關鍵所在。
(5)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正是在對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的深邃思考、深刻總結,對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不懈探索、砥礪前行中創立并不斷豐富發展的。
3.主要內容
(1)思想層面的“八個明確”
第一,明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總任務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分兩步走在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第二,明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不斷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第三,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是“五位一體”、戰略布局是“四個全面”,強調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四,明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五,明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第六,明確黨在新時代的強軍目標是建設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人民軍隊,把人民軍隊建設成為世界一流軍隊;
第七,明確中國特色大國外交要推動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第八,明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科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黨是最高政治領導力量,提出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突出政治建設在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八個明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最為核心關鍵的組成部分,是支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四梁人柱”。“八個明確”中的每一個“明確”都是具有原創性的新思想新觀點,集中反映者我們黨對科學社會主義在當今時代的理論思考和理論貢獻。
(2)實踐層面的基本方略:十四個堅持
第一:堅持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講的是領導力量問題)
第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講的是政治立場問題)
第三:堅持全面深化改革(講的是發展動力問題)
第四:堅持新發展理念(講的是發展導向問題)
第五:堅持人民當家作主(講的是依靠力量問題)
第六:堅持全面依法治國(講的是法治保障問題)
第七: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講的是精神力量問題)
第八: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講的是發展目的問題)
第九: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講的是人與自然問題)
第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講的是國家安全問題)
第十一:堅持黨對人民軍隊的絕對領導(講的是國防和軍隊建設問題)
第十二: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講的是國家統一問題)
第十三: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講的是中國和世界關系問題)
第十四: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講的是黨的自身建設問題)
“十四個堅持”的基本方略,是對黨的治國理政重大方針、原則的最新概括,是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和“方法論”。
4.重要意義
(1)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貫通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貫通歷史、現實和未來,貫通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各領域,既堅持了老祖宗,又講了許多新話,使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高度,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了原創性貢獻。
(2)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和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黨和人民實踐經驗和集體智慧的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黨全國人民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奮斗的行動指南,必須長期堅持并不斷發展。
【 綜合探究 】
綜合探究一 回看走過的路 比較別人的路 遠眺前行的路
1.生產力: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總是處在不斷進步的變化中,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
2.生產力與生產關系:有什么樣的生產力,就要求有什么樣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生產力發展了,生產關系就要相應地發生變化。
3.經濟基礎: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了社會的經濟基礎。
4.上層建筑:建立在經濟基礎之上的政治、法律、哲學、藝術、宗教以及與之相應的政治法律機構、制度等,構成了社會的上層建筑。
5.基本矛盾
(1)內容: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構成了社會基本矛盾。
(2)作用:生產關系一定要適應生產力的狀況、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這一規律決定著社會形態的依次形成和更替,推動著人類社會向前發展。
6.評判標準
(1)根本標準:一種社會形態代替另一種社會形態,究竟是歷史的進步還是倒退,判斷的主要標準,是看生產關系是否適應生產力的發展要求,是否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總趨勢。
(2)其他因素:受到地理環境、文化傳統、外部影響等因素的影響,各國、各地區、各民族的發展道路有著不同的表現,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進程是由各國、各地區、各民族歷史的多樣性反映出來的。
7.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之不易
(1)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實踐中得來的。
(2)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近70年的持續探索中得來的。
(3)在我們黨領導人民進行偉大社會革命97年的實踐中得來的。
(4)是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由衰到盛170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得來的。
(5)是對中華文明5 000多年的傳承發展中得來的。
(6)是黨和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取得的寶貴成果。
綜合探究二 方向決定道路 道路決定命運
1.精神力量
(1)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時候都至關重要。小到一個人、一個集體,大到一個政黨、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會愈挫愈勇、愈戰愈勇,否則就會不戰自敗、不打自垮。
(2)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都是指引和支撐中國人民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2.能量力量: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歷史進程中積累的強大能量已經充分爆發出來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勢不可擋的磅礴力量。
3.群眾力量: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我們要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每一代人都要為下一代人跑出一個好成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炎陵县| 琼海市| 固始县| 武城县| 郧西县| 海城市| 青河县| 永和县| 大石桥市| 富宁县| 汉沽区| 靖州| 渭南市| 方山县| 澄城县| 马尔康县| 玉林市| 盐城市| 肥城市| 建昌县| 沧源| 临沭县| 吉木萨尔县| 区。| 闻喜县| 海门市| 高陵县| 搜索| 孟连| 视频| 栾城县| 和田市| 台南市| 武威市| 马关县| 金山区| 札达县| 卓资县| 白水县| 扎赉特旗| 荔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