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 法治國家必修三 政治與法治 對應章節 第三單元第八課第一框主備人 課時安排 1課時授課題目 法治國家【核心素養】 政治認同:通過分析建設法治國家的重大意義,體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優越性,增強對我國法律的政治認同。 科學精神:結合近年來我國的法治成就,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和具體特征。 法治意識:了解具體的法律立法宗旨、原則和條文,樹立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 公共參與: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問題。 重點:法治國家的內涵及其具體內容。 難點: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要求。【教學過程】一次備課 二次備課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1分鐘) 展示視頻:《數說打黑除惡成果》思考:什么是法治國家? 初步感受法治中國建設的非凡成就,樹立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議題展示 (1分鐘) 主議題:如何讓法治成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子議題:1、什么是法治國家? 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為何建設法治國家?新授: 環節一 什么是法治國家? 教師引入:時代呼喚法治,人民期盼法治,全面依法治國目標宏偉、藍圖壯闊,激勵著百年大黨帶領中國人民建設一個充滿生機、成就輝煌的法治國家。今天我們一起來探討法治國家。 一、法治國家的內涵 1、內涵:法治國家,就是實行依法治國、依憲治國、依法執政、依憲執政的國家。 在現代社會,法治國家意味著國家權力依法行使,國家各項工作依法開展。 2、法治國家的具體內容 (1)堅持憲法法律至上 (2)堅持良法之治 (3)尊重和保障公民權利 (4)規范國家權力運行 探究:結合從“法制”到“法治”的變化,以及立法法的修訂,說明如何建設法治國家?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立法。治理一個國家、一個社會,關鍵是要立規矩、講規矩、守規矩。法律是治國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規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堅持依法治國,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長期性的制度保障。”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習近平 思考:法治國家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是什么?如何建設法治國家?意義何在? 二、建設法治國家 1、總要求 既需要有完備的法律體系, 更需要法律的嚴格實施。 2、建設法治國家的具體措施 (1)推進憲法實施 (2)建立完備的法律體系 (3)完善法律實施機制 3、法治國家建設的意義 通過建設法治國家,能夠有效規范權力運行(對國家機關), 保障公民合法權益(對公民)。 能夠推動實現國家治理現代化,實現長治久安(對國家)。 結合視頻來我國在法治中國建設方面的非凡成就,理解法治國家的內涵,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總結歸納能力。 通過理解建設法治國家的措施,提高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理解和掌握法治國家的建設要求,在日常生活中,懂法、守法、用法,推動法治國家進程。理解和掌握法治國家的意義,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問題。課堂總結 本課主要圍繞法治國家,分析并理解法治國家建設的內涵、要求和意義,堅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信念,運用法治思維分析處理問題。十一、教學板書【主板書】十二、課后作業(課后填寫)教學反思(課后填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