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9.4全民守法基本信息課程模塊 政治與法治 對應章節 第九課第四框授課對象 高一年級學生 授課時間 40分鐘課程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授課題目 全民守法一、學情分析(1)從知識與能力基礎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八年級已經學習了有關法律的一些知識,有一定的基礎,但還是停留在較淺的層面,未能將這些知識靈活的運用到生活實際中。 (2)從經驗與情感基礎看:作為高一的學生,正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時期,也是是非觀念逐漸清晰的時期,通過對第七課、八課和第九課前三框的學習,學生對依法治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有了更深入了解,為學習本框提高學生法律意識,增強主人翁意識,責任意識奠定了基礎。二、教材地位《全民守法》 是部編版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三單元第九課第四框的內容,全民守法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基礎。 本框題共安排兩目內容:第一目“全民守法的內涵”,闡述全民守法的含義、意義,全民守法應遵循的原則,即依法行使權利、依法履行義務、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第二目“推進全民守法”,闡述推動全民守法要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加強公民道德建設等。三、課程標準依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中對本框題的表述:搜集材料,闡述全民守法的基本要求。四、學科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深入理解公正司法,認同黨在促進公正司法中發揮的領導作用。 科學精神:明白公正司法是一個系統性工程,漸進性工程,持續性工程。 法治意識:參觀當地人民法院,在案件處理中感悟公平正義,樹立法治意識。 公共參與:參觀當地人民法院,在案件處理中感悟公平正義,樹立法治意識。五、教學重難點【重點】全民守法的要求。 全民守法的要求是教學重點。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突破:1.通過《開端》視頻引出網絡暴力的危害,使學生知道要想減少網絡暴力需要全民守法。2.通過案例讓學生對網絡暴力出現的原因深層分析,進而引出全民守法的要求。 【難點】推進全民守法的措施。 法律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比較遠,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通過創設情景假設學生遇到了網絡暴力怎么辦?進而思考怎樣才能做到全民守法。六、教學方法議題式教學方法七、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導入新課 (3分鐘) 利用最近高三女生演講被網暴,讓學生談一談看完演講后有何感受為何會出現網絡暴力,為什么要全民守法? 設計意圖:設置疑問方式導入新課,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新課。講授新課 (25分鐘) 議題一:什么是網絡暴力? 播放視頻,思考以下問題: 1.視頻中提到“無端的外貌攻擊”就是網絡暴力,你是否認同? 2.自主學習本節課知識思考,視頻帶給了我們哪些啟示? 【議學活動】學生獨立思考,觀看視頻,結合生活經驗思考議學問題。 學生總結: (1)網絡暴力的危害: ①混淆真假:網絡暴力事件,往往是真理被曲解的過程,這期間,混淆了對與錯,真假難辨。 ②侵犯權益:參與者非理性的攻擊侵犯了網絡暴力當事人,對當事人的身心造成了傷害。 ③影響價值觀:網絡暴力行為的頻繁發生,會危害網民的道德價值觀。 ④影響社會和諧:網絡暴力的肆無忌憚,破壞著公共規則、打破著道德底線。 (2)啟示: ①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②拒絕網絡暴力,加強自身防范意識,同時也要依法行使權利和依法履行義務。 ③父母要履行撫養、教育、保護未成年子女的義務,同時國家要加大力度打擊違法行為。 一、全民守法的內涵 1.內涵:指所有社會成員普遍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權利和履行義務的狀態。 2.原因:建設法治中國,必須推動全民守法,增強全社會厲行法治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守法光榮、違法可恥的社會氛圍,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 設計意圖:利用最近比較火的高三女生網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引起學生共鳴。通過觀看網暴經過的情景,讓學生通過視頻能夠直觀感受到網絡暴力帶來的傷害,然后對學生連續進行發問看完視頻后有何直觀感受?讓學生切身感受網絡暴力的危害,要想減少這些危害需要我們每個人的努力,需要我們一起學法守法。 議題二:為什么會有網絡暴力 教師活動:結合材料分析,網友為什么會發表這些言論? 學生活動: 1.觀看材料、聆聽故事、思考網絡暴力的成因 2.深度評析網爆的深層次原因。 3.思考如何能夠減少網絡暴力。 【議學提示】 1.網絡暴力的成因 2.全民守法的重要性 3.全民守法的原則 3.原則(要求): (1)全民守法要求依法行使權利。 (2)全民守法要求依法履行義務。 (3)全民守法意味著依法維護自己的正當權益。 設計意圖:通過對網友惡意的評論與謾罵,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網絡暴力的可怕,并深層次分析網絡暴力是如何產生的,以及在面對網絡暴力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如何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議題三:如何減少網絡暴力 網暴后續: 據悉,學校已第一時間聯系孩子家長,并對孩子進行了心理輔導。這位負責人表示,發言的女生是文科生,在學校表現優異,性格開朗。網暴對她的情緒有所影響,但目前心態已經穩定。 桑植縣教育局工作人員稱,因為學校介入比較迅速,目前孩子一切都恢復正常,正在積極備戰高考。此外,當地網信和公安部門也已介入調查。 2月28日,據@微博管理員 消息,“一高中學生百日誓師演講”網絡視頻在多平臺引發關注討論,有個別網友借機發布惡意調侃甚至人身攻擊未成年人的言論。 對此,站方深入排查站內相關違規內容并予以嚴肅處置,共清理相關違規內的豬郁楨 、@源同學拼命增肌ing 、@ga嘎ga嘎ga嘎 等87個違規賬號視程度予以階段性禁言的處置。 思考:引導學生思考假如你被網暴(人肉搜索、發帖造謠等),可以通過哪些途徑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結合材料探討,如何才能推進全民守法,拒絕網絡暴力呢? 議學提示: (1)①保存證據。我們可以下載并保存好相應圖片、錄音,錄像等。 ②將事情的經過告訴家長和老師,尋求他們的幫助,如果有不良的情緒要多和家長、老師溝通來緩解不安,不要做出傷害自己事情。 ③在網暴發生的第一時間聯系平臺,要求其約束侵權主體刪除侵權信息或屏蔽侵權詞匯等。 ④訴之法律要及時且“不手軟”,不要等到輿論發酵覆水難收。 議學提示: 1.推進全民守法的途徑。 2.通過合法的手段,理性維權。可以通過和解、調解、仲裁、訴訟等方式,解決爭議,化解矛盾。 3.調動人民群眾投身依法治國實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二、推進全民守法 4.全民守法措施: (1)著力增強全民法治觀念:開展普法宣傳、樹立法治理念,引導全民守法、懂法、用法。 (2)調動人民群眾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 (3)加強公民道德建設,弘揚傳統文化、倡導契約精神,引導人們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社會責任、家庭責任。 設計意圖:讓學生參加討論,可以激起學生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接下來再繼續提問,讓學生深入思考加入網絡暴力發生在自己身上怎么辦?可以通過哪些途徑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情感升華 (3分鐘) 守法宣誓詞: 國旗在上,我們的一言一行決不玷污民族的寄托;憲法在上,我們的一思一念決不觸犯法律的尊嚴;祖國在上,我們的一生一世決不辜負人民的期望;老師、父母在上,我們的一舉一動決不違犯法紀的規范,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我們莊嚴宣誓:我們忠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認真學習法律知識,增強法律觀念,依法行使權利,忠實履行義務,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做一名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設計意圖:通過宣誓,使學生遵紀守法的信念再度堅定,通過發自內心宣誓,對法律的崇尚之情再次升華,強化學生對法律的敬畏之心,對祖國、對中國共產黨、對未來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強烈政治認同,內化為自己的行動。課堂測試 (5分鐘) 本課堂設計“連連看”、“易錯易混”、典型選擇題和主觀題當堂訓練等多種檢測方式,幫助學生及時鞏固知識。課堂總結 (2分鐘) 1.鍵盤不是武器,我們要對人肉搜索和網絡暴力說NO,今天的中國,每一個公民都是法治中國的親歷者、推動者和受益者!人民信仰法律,是因為正義能夠被伸張,善良能夠被弘揚,百姓的生活能夠在法律的保障下更加幸福安康。 2.師生共同梳理知識框架,學生進行宣誓,對法律的崇尚之情再次升華,潛移默化地增強學生對祖國、對中國共產黨、對未來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的強烈政治認同感,內化為自己的行動。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回顧與總結,深化認知。課后作業 (2分鐘) 拒絕網絡暴力,從我做起 為營造和諧的網絡環境,請同學們結合生活實際,為網絡平臺撰寫“網絡公約”八、教學板書九、教學反思本框題教學以學生的自我參與為主,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學習目標明確,能充分理解理論知識,能夠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并能提出可行性建議,展現出一定的創新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規范、流暢,表現出較強的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素養;教學活動設計合理,活動組織恰當,活動資源能夠得到充分利用,學生能積極有效的參與課堂,表現出較強的分析判斷能力,學生的主體性、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有很強的獲得感、成就感。課堂教學脈絡清晰,本框題重點在于如何推進全民守法,因此在課程的環節設計、活動設計上緊緊圍繞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道德觀念,培育學生踐行法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學活動真正讓全民守法深入學生內心。 在組織教學時,對學生的實際水平把握不到位, 模擬法庭速度有點慢,辯論不夠深入,發言過于依賴文稿,表達能力要多訓練。 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很多,所謂教學有法,但教無定法,在今后的教學中我會繼續努力,不斷探索,不斷反思,力爭使自己的教學上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