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3年五年級勞動與技術上冊教案(39頁) 第一課 制作教師卡教學目標:一、讓學生會制作敬師卡的步驟和方法。二、通過敬師卡的制作,培養尊師情感,做到尊師敬師。增強創造意識和提高動手能力。課前準備:硬卡紙(各種顏色均可,以白色為佳),待剪貼的圖畫、圖案,剪刀、膠水、鉛筆、尺子等,每位學生一份。教學過程:一、課前搜集一些學生的敬師卡習作,或教師精心制作幾款作示范。課一開始,先展示這些樣品,以起示范作用,并激發學生的興趣。二、按設計、選料、對折、剪貼等步驟逐一講解,采用邊講述邊操作的方法,以加深學生的感性認識。三、教師在講清設計、制作步驟后,著重學生實踐。要求學生課堂上獨立完成,盡可能不讓他們回家做,以防止學生依賴家長“代理”,達不到提高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創造才能的目的。四、除在課堂上展示學生優秀作品外,課后還可以組織一次敬師卡展覽,同級組織更好,便于交流。也可以結合組織一些尊師活動,讓學生把親手制作的敬師卡在教師節慶祝會上送給學校老師以表心意,擴大教育效果。五、結合課后“想想做做”第一題,加強對學生進行尊師敬師教育和合理消費教育。第一課 花邊書簽 教學內容: 1、同心圓的畫法2、繡花線的纏繞方法教學目標:通過花邊數千的制作,培養學生圓形圖片的設計裝飾能力和圖文的巧妙配置能力。讓學生在動手制作過程中受到藝術熏陶,享受創造的愉悅。注意事項: 1、使用和攜帶刀具要注意安全2、刻紙時桌上要鋪上墊板。3、繞線完畢要系牢線頭,并剪掉多余部分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這是一枚花邊書簽,正面是一幅圖畫,背面是一段激勵自己的話,制作得多么精致啊!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花邊書簽的制作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制作 讓我們按照下面的方法和步驟制作一枚小書簽吧。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圓規、三角板、彩筆、剪刀、刻刀2、教師邊做示范邊講解 (1)用圓規在圖畫紙上畫兩個同心圓,兩個圓的半徑相差5毫米,然后沿外圓剪下。(2)把外圓與內圓之間的部分畫成齒狀,剪去多余部分,再把齒狀部分圖上較深的顏色。(3)繞繡花線。從1繞到2,從2反面繞到3,3正面繞到4,依此類推,最后跟1扎緊。再用幾股絲線做成書簽帶,穿過小孔結牢。 注意事項:若使欲留畫面大些,線可繞得靠邊些;若使畫面小些,線可繞得靠中間些。(4)用彩筆在正面畫上一幅小畫,背面寫上一首小詩貨寫上一段格言。 設計意圖:通過教師示范,讓學生明白繞線方法與書簽畫面大小之間的關系。3、鼓勵學生嘗試其他形狀書簽的制作 照上面的發放試著做一個橢圓形貨心形的書簽。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制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開闊思維拓展知識,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4、教師搜集了一些書簽的圖畫展示給學生 三、作品展示臺設計意圖:通過展示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和培養學生對自己動手制作作品的自豪感。 第二課 紙 風 輪 教學內容: 1、單輪風輪的畫法,用尺規把圓等分為8個扇形2、識別正折線、反折線3、利用直尺輔助,進行直線切割4、扇葉的折疊,扇葉角度的調整5、試驗條件的選擇與試驗分析教學目標:學習不同形狀紙風輪的制作方法,探索不同形狀風輪的運動特點,培養學生的科學實踐興趣。注意事項: 1、刀具使用和攜帶要注意安全2、刻紙時,桌面上要鋪好墊板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這是一組不同形狀的紙風輪,室外有風的地方它們會隨風轉動起來。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紙風輪的制作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 二、學習制作 讓我們按照下面的方法和步驟制作吧。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圓規、直尺、剪刀、刻刀、膠水(1)單輪風輪按照下圖在圖畫紙上作圖,實線刻開后,將八個扇葉、反折成下圖圖樣。注意事項:在制作單輪風輪過程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如何把圓等分為8個扇形。(2)雙輪風輪雙輪風輪的扇葉折法與單輪風輪的不一樣,一個全部正折,另一個全部反折,然后在圓心處用吸管連接起來。(3)管狀風輪按下圖在圖畫紙上均勻畫上實線和折線,然后將實線刻開,在折疊,最后粘貼成筒狀。 注意事項:在設計筒狀風輪的扇葉時,提示學生扇葉的距離和大小要相等,并預留好接口位置。三、想一想分小組討論以下問題:1、同等風俗同等平面條件下,兩個直徑大小不一樣的單輪風輪那個跑得快?2、相同直徑的單輪風輪、雙輪風輪和童裝風輪在同等風俗同等平面條件下,那個跑得快?那個跑得穩?設計意圖:通過學生討論,增強集體凝聚力的同時增長了知識和想象能力。 四、作品展示臺 第三課 塑貼壁掛 教學內容: 1、布局合理,分清主次2、結合畫面內容和現有材料,正確選擇各部位吹塑紙的顏色。3、按層次粘貼,追求立體效果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課,掌握簡單塑貼壁掛的基本制作方法,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注意事項: 1、教育學生安全攜帶和使用刀具2、刀刻時,桌面上要鋪好墊板3、涂抹膠水要適量,防止弄臟畫面課時安排: 2課時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下面這些壁掛多么漂亮啊!它們都是用各色吹塑紙剪貼后制成的,把它們掛在墻壁上,房間里就會充滿生氣。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塑貼壁掛的制作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習制作 讓我們制作一條“小金魚”吧。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紙、深色紙 用過的圓珠筆(沒有紙、 油的)、刻刀、剪刀、 膠水2、教師邊做示范邊講 制作方法(1)先用薄紙把“小金魚”的主要輪廓線復寫下來,然后再譽到白卡紙上。(2)用沒有油的圓珠筆分別把魚身、魚頭、魚尾、魚鰓、魚鱗等部分拓印到各色吹塑紙上,再用剪刀剪下。(3)把深色植絨紙貼到白卡紙上制成底托。(4)按身、頭、尾、腮等順序把各主要部分貼到底托上。頭部先貼大片再貼小片,尾部由上到下逐片粘貼。然后再貼鱗片,鱗片要由尾到頭一層壓一層的貼。最后按大片到小片的層次貼額頭、眼睛和嘴。(5)貼上氣泡。要使畫面更活潑,不妨試著加一些水草和小石子。(6)在底托上刻兩個小孔,系上絲帶。設計意圖:通過示范,引導學生理解主要輪廓線。 三、學生動手制作提示:由于時間關系分組合作,看哪一組用時最短、質量最高。 四、作品展示 第 二 課 時教學過程:一、鑒賞作品展示學生在課前廣泛收集的各種壁掛 設計意圖:通過展示,感悟壁掛藝術的魅力。二、自由創作 提示:可激勵學生在學習小金魚塑貼壁掛的基礎上,選擇自己喜愛的圖樣進行再創造。三、作品展示 第四課 二十面彩球 教學內容:1、圓內接三角形的畫法2、圓片的組合順序,每5面對接一個頂點3、流蘇的制作與整理,如用開士米毛線,捆扎后要把毛線梳理順。教學目標:通過二十面彩球的制作,讓學生初步掌握以圓與正三角形為基本圖形的立體造型基本方法。在制作過程中感悟數學知識在藝術造型中的應用。注意事項: 教師應教育學生安全攜帶和正確使用剪刀。課時安排: 2課時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下面是一只二十面彩球。仔細觀察一下,看一看這二十個圓面是怎樣連接在一起的。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二十面彩球的制作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習制作 讓我們動手一起做個二十面彩球吧。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紙數張、膠水 圓規、直尺、剪刀、刻刀毛線(或繡花線) 制作方法(1)圓片制作步驟A、在彩紙上畫線段AD,AD=6厘米B、AD中點O為圓心,以OD為半徑畫圓C、以D為圓心,以DO為半徑畫弧,交圓O于B、C兩點D、連續A、B、C,即得正三角形ABCE、把圓片剪下(2)二十面彩球的連接步驟A、沿每個圓片正三角形的邊輕輕折起;B、在折起的邊上涂上膠水(或用雙面膠),將二十面圓片有序對接在一起。三、學生按照以上兩個步驟進行制作,教師糾正。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一、繼續學習制作請同學將上節課做得半成品彩球拿出,繼續學習制作方法。1、流蘇的制作:(1)將開士米毛線(或繡花線)截成30厘米長的10-15根,然后對折,在對折處系上一根彩色線;(2)在流蘇的上端約1厘米處用繡花線纏上十余圈并扎緊 2、在彩球的任意一個5片圓交接點扎上一個小孔,系上流蘇,在彩球對應一端扎孔系上吊線,這樣一個裝飾性的彩球就做成了。二、作品評析 把大家做好的彩球掛起來,評一評誰的彩球做得更漂亮。 三、知識延伸 運用學過的基本方法還能制作出其他更新穎的立體圖形嗎?動手試一試。設計意圖:通過知識的延伸增長了知識和想象能力,。 第五課 斜 拉 橋教學內容:1、圖樣的復制或按比例放大,尺寸要精確2、利用剪、折、插接、粘貼等技法做局部模型3、部件組裝后,要使所有橋墩底部的同意平面上。4、等距離穿入斜拉線教學目標:“斜拉橋”一課屬于紙板建筑模型制作,通過本課學習,有助于培養學生空間想象能力和藝術造型能力,同時對學生進行愛我家鄉、愛我海河的教育。注意事項:教育學生攜帶和使用剪刀、縫衣針時要注意安全。課上學生座位之間要保持安全距離,用針穿線時,動作要輕要穩要慢,防止扎傷。教師要加強安全巡視。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橫跨在海河上的橋有很多,形式各異。其中劉莊橋是一座斜拉橋,它不僅節省材料、橋體牢固,而且外形簡潔美觀。和其他幾座橋比一比,你就會清楚地看出它的特點。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制作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習制作 讓我們動手制作斜拉橋模型吧。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剪刀、縫紉針、水彩 水彩筆、膠水制作方法斜拉橋部件組合示意圖: 制作過程1、參照上圖在白卡紙上繪制部件圖2、涂上顏色3、將卡紙上的圖沿實線剪下4、按圖示制作主橋墩5、折好主橋橋面,插入主橋敦粘牢6、用針引線按下圖圖示穿入兩側斜拉線7、折好兩側引橋橋面,與主橋橋面對接粘牢8、做兩側橋墩,在橋底部粘牢 三、作品評析 比比誰的橋體部件設計、下料尺寸精確,插接牢靠,拉線距離間隔相等,橋體平穩,整體效果好。 第六課 十 字 繡 教學內容:1、掌握針法及其應用2、繡布以及繡圖中心點的確定3、數格找符號,確定繡線穿行路線4、找針和收針時線頭的鎖定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初步學會十字繡的四種基本針法,體驗繡制的基本操作步驟,發展學生看圖操作的能力,培養學生嚴謹細心的品質。注意事項:1、提示學生攜帶和使用剪刀、繡針時要注意安全,同學之間要保證安全距離。2、繡制時要保持繡線順直,切勿打結。3、盡量使用專用繡布、繡針。4、對照繡圖的格數,確定繡布的大小,并注意留出適當邊距。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下面這些漂亮的圖畫都是十字繡作品,只要你掌握了它的制作步驟與基本針法,就能繡制出一幅幅漂亮的作品。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習制作 學練十字繡的基本針法。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板、 繡針、插針 剪刀制作方法基本針法:逐個繡(連續單個十字繡的針法) 單數為出針,雙數為入針。先繡上十字針的一個斜步,然后在上面加上另一步。繡線交叉的方向應當一致。用這種針法繡制,速度會比較快。橫排繡(完整的十字繡針法) 在繡布上順序繡“/”,返回繡“\”交叉組合成十字,橫排繡針法可以應對大部分圖紙。半針繡(不完整的十字繡針法) 半針,繡制在格子的中間及其中一個孔洞里面,用這種針法會使繡圖里面的過渡更自然。例如任務圖臉部的邊緣。 勾邊繡(復雜勾邊的針法) 十字繡作品往往在最后要勾勒邊線,這樣會使繡圖更加突出、美觀。 三、動手實踐 學生根據上述針法進行反復練習,指導學生掌握基本針法。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一、繼續學習制作十字繡的四種基本針法我們上節課已經掌握了,下面要想繡制一幅完整的十字繡作品,你還需要掌握以下步驟:1、看繡圖首先將繡布的四邊互相對折,找出布的中心點,對照繡圖的中心點開始繡制。繡圖上用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的符號表示不同顏色的繡線,如果你有創意,當然可以隨心所欲修改繡線的顏色啦。 2、會數格子繡圖上的格子太小了,一般的繡圖以10個格子為單位,用粗線來表示,只要你仔細,就不會數錯。3、按圖繡制整幅作品提示:最好選用十字繡專用繡針,這樣不容易扎到手指;最好選用材料剪刀,千萬不要碰到別的同學。一幅完整的十字繡作品是要花費較長時間的,把你的雙手洗干凈,這樣秀出的作品既美觀,又整潔。二、作品評析 大家互相切磋基本針法。看看誰的針法繡得比較整齊?介紹你的經驗。 設計意圖:通過同學之間的比較、切磋,相互學習,提高制作水平的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互助的精神,展示自我的能力。第七課 繡花手絹 教學內容:1、刺繡的手勢,手指的分工與協調,頂針的使用2、圖案大小和位置的安排3、繡花線顏色的選擇與搭配教學目標:通過本課學習,讓學生掌握簡單的刺繡針法,提高手指靈活度,促進智力發展。同時,了解我國刺繡的悠久歷史,激發民族自豪感。注意事項:1、以安全距離調整作為,并提示學生繡線不要過長,防止抽線過程中繡針傷人2、要求學生把不用的針或頂針放在一個小盒內,養成存放細小物品的好習慣3、教育學生工具的攜帶、使用和存放要注意自己和他人的安全。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這些漂亮的小手絹都是手工刺繡的。刺繡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許多外國客人到中國旅游,都要買上幾塊刺繡手絹作為紀念。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引起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更好的學習打下基礎。二、學習制作 要想制作一塊做工精美的小手絹,首先必須學習掌握刺繡的基本針法。讓我們從頭學起吧。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圖樣、 繃子、繡花針、頂針布料 復寫紙、圓珠筆、剪刀工具運用現代化技術將材料及工具展示出來,直觀的引領學生認識并會使用。頂針、繡花針 、繃子 3、刺繡的手勢 說明: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拿針,頂針套在中指第二節上。針下挑時,大拇指下壓使針刺穿布面,同時,左手的大拇指與食指捏住布料幫助挑針。推時,用中指頂針推動,最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提住針頭將針頭拔出,右手小指幫助拉線。4、基本針法(1)別梗針:適于繡直線或曲線。一般用兩股繡線,針距1厘米左右,要針針相靠連成線條(見圖1)(2)包針:適于繡小型的實心花形。一般用兩股繡線,橫包、直包、斜包均可。要求針針緊靠,不能露出布底,邊緣要整齊(見圖2)(3)扣針:適用于扣邊,一般用兩股繡線,繡法與鎖扣眼的針法相似(見圖3) 5、動手實踐各種針法(1)在一塊布料上用復寫紙譽印一些簡單的葉片或花朵,然后再用繃子把布料繃緊,反復練習上述三種針法。(2)挑選一幅自己喜歡的花樣子印到另一塊布料上。(3)用繃子繃緊布料。(4)選用不同針法刺繡。花的細枝可用別梗針法,花朵和葉片可用包針法,手絹的花邊可用扣針法。設計意圖:通過練習鞏固所學知識,并運用到實踐之中,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練習展示: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一、知識的延伸1、手繡作品展示 2、電腦刺繡作品展示 二、繡制作品選圖樣,搨到繡布上,進行繡制。 三、作品展示臺 第八課 布 貼 畫 教學內容:1、圖稿與分解圖的制作——圖稿風格宜粗放,分解部位不可過細過小。2、選擇布料的方法——根據圖面需要,充分考慮布料的質地、紋理和花色特點。3、制作的基本方法——按順序、按層次貼畫。教學目標:通過“布貼畫”一課的學習,啟發學生聯系已學過的“塑貼壁掛”一課相關內容,發展學生的聯想對比能力,豐富“貼畫”知識內涵,提高動手能力。注意事項:1、剪刀的攜帶和使用要注意安全。2、利用分解圖在布料背面畫線時,要把分解圖紙反過來,利用分解圖紙背面的反向圖稿進行復制。否則下料后將得到相反的效果。3、粘貼時,細小的部位要用鑷子夾住粘貼。4、涂抹膠水要適量,防止污染布料的正面。5、如必須使用熨斗時,要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操作,防止事故發生。課時安排: 2課時 第 一 課 時 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下面這幾幅裝飾畫都是“布貼畫”,仔細看一看它們和以前學過的“塑貼畫”的區別是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觀察對比,在復習所學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找出不同之處,更好的學習新知。二、學習制作 用什么辦法能讓質地柔軟的布料成為比較平整、挺括,便于裁剪、粘貼的材料呢?試一試。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紙(或吹塑紙) 剪刀、鑷子、復寫紙2、如何選擇布料 說明:教師根據上述作品說明在選料時為什么要選擇質地想吐或相近的面料,在下料時講清怎樣考慮紋理的銜接效果。設計意圖:通過實物為學生介紹,直觀的引導學生理解,并為后面動手操作打下基礎。3、制作過程(1)制圖稿。把選好的圖樣復寫到一張白紙上。(2)部位分解。依據圖樣,把圖稿用鉛筆畫出各主要部位輪廓線,如頭發、面部、眼睛、嘴巴、服裝等,制成分解圖。(3)選料畫線。根據各部位表現的需要選擇布料,然后依據分解圖,把這一部位的輪廓線復寫到布料的背面。(4)下料。用剪刀沿線輪廓線剪下。(5)畫底稿。在白卡紙上確定好畫面位置,然后把分解圖拓印到卡紙上。(6)貼畫。把下好的料按相應位置粘貼到卡紙上。(7)裝飾性整理。用彩筆或其他材料進行必要的點綴加工。三、制作準備 說明:請同學們在課下,將你下節課要制作的布貼畫所要準備的材料提前準備好,在課下進行初步構思。 第 二 課 時 教學過程:一、制作小竅門1、通過與塑貼對比,引導學生認識柔軟的布料需進行必要的處理加工使其挺括,才便于操作。2、介紹集中有效的粘貼發放(1)在布料的背面刷上一層稀漿糊,然后晾干。(2)在布料的背面刷上一層乳膠,然后晾干。(3)在布料的背面用膠水粘上一張薄紙。(4)將做服裝用的黏合襯熨燙在布的背面。設計意圖:通過介紹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動手嘗試進行實踐。 二、動手制作 說明:請學生動手制作,教師制作中進行指導。 三、作品評析看看誰制作認真,布料花色、質地、紋理搭配銜接得合理,創意好。 第九課 環保購物袋 教學內容:巧妙構思,合理選材。教學目標:通過本課活動,使學生學會基本的裁剪、縫制方法,并培養學生巧妙構思及合理選材的能力。增強廢物利用和環境保護意識。注意事項:1、適當拉大學生座位間的距離,保證操作安全。2、攜帶和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縫紉過程中要提醒學生動作要小要輕,線不要過長。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設問:我們經常使用的購物塑料袋廢棄后,形成“白色垃圾”造成了環境污染,那么能不能用其他材料做一個環保購物袋來代替它呢?學生展開討論,進入新課教學。 下面是用舊衣物改制的購物袋,你覺得漂亮嗎? 二、學習制作 學做購物袋。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40厘米布頭一塊,棉線(或滌綸線)針 2、制作過程(1)取60厘米×40厘米布頭一塊,平放在桌面上按下圖畫線,并沿線剪下。 (2)將剪下的大塊布面朝里對折,然后分別從兩側底端進行縫紉,針距0.4厘米左右,縫成口袋狀(見圖2)。(3)將袋口部分下翻1厘米,縫好(見圖3),再將口袋的正面翻出。 (4)將裁下的60厘米×6厘米的兩條布縫制成提帶(見圖4)。A 布條里朝上,沿四邊0.5厘米處劃痕折疊,縫合。B 沿縱軸折疊縫合。(5)縫提帶(見圖5) 利用廢舊衣物能不能自己設計一個更新穎使用的購物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制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開闊思維拓展知識,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三、作品評析 看看誰的購物袋做工精細,美觀使用。展示作品,用不記名投票方式選出10見最佳作品。 第十課 紙編小動物 教學內容:1、識圖——能看懂操作步驟示意圖。2、編制——能完成整個編織過程。3、整理——初步編好后慢慢抽緊各個紙頭,然后壓實。教學目標:通過學習“紙編小動物”,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態度和熱愛動物的情趣。發展學生按圖操作的能力和手指的靈活度。注意事項:教育學生安全攜帶和使用剪刀。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你能認出下面這些圖形是什么動物嗎? 二、學習制作 先嘗試用彩色紙條編織一只小狗。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剪刀、尺、鉛筆 膠水2、制作過程(1)首先把彩紙裁出三張180毫米×16毫米的紙條,然后沿縱軸對折,以加強紙條的挺度。(2)按下面的步驟圖進行編織。 (3)整理。用剪刀把4條腿、尾巴和嘴部多余的部分剪去,一條可愛的小狗就會呈現在你的勉強。這時你可以把它粘貼到一張圖畫紙上。你能把“看一看”欄目中的小動物都編織出來嗎?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制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開闊思維拓展知識,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三、作品評析 評一評誰的紙編小動物平整、美觀。 第十一課 繩編紐扣 教學內容:1、按步驟編制,按方向抽緊,抽時用力要均勻。2、編制時保持繩線平整、順直。3、整理時從起始處向終結處慢慢調節。教學目標:通過學習本課,使學生知道繩編紐扣是中國民族服裝中常見的一種具有實用價值的裝飾結。在學習扭結與扣結基本編織方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識圖能力和按照圖作能力,鍛煉學生的手指靈活性,在勞動中體會中華民族服飾文化的博大精深。注意事項:1、教育學生攜帶和使用工具時要注意安全。2、整形時要注意用力均勻,不可急于求成。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過程: 一、實物導入 下面是幾件民族服裝,衣服上面的紐扣是用絲繩(或布條滾縫成的繩條)制成的,你們舉得是不是很有特色。 二、學習制作 我們也來學做一套有特色的紐扣吧。 1、講解制作所需材料及工具 鑷子、剪刀、膠水2、制作過程(1)編扭結。 (2)編扣結。 (3)整理。A 用鑷子夾住 扭結中央的繩子往上拉,整理成球狀(見上圖)。B 把扣結扣在扭結上看看是否扣得上,用鑷子松動扣結,調節扣環的大小,然后將繩收緊。C 剪去“扭結”與“扣結”多余的部分。D 在繩頭部分稍稍涂上一點膠水,防止絲線散股。 下面是教師收集的一些盤扣圖樣,大家看一看,自己設計以下你要制作的盤扣吧!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動手制作檢驗學生學習效果,并開闊思維拓展知識,發揮學生想象能力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三、作品評析把做好的扭結和扣結扣在一起,比比誰做得既美觀大方又實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