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6課 一張奇特的臉 (教案)人美版(2012)美術三年級上冊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打破傳統剪紙觀念,根據“大金面具”的歷史意義,運用剪、拼等形式創新塑造新形象。通過造型表現活動,大膽、自由地表達自己的觀察、感受和想象,并能夠通過語言創造一張“奇特”的臉。2.以闖關、挑戰的形式,從“認識”、“探究”、“創造”三個方面,層層遞進。啟發學生結合已有的經驗和對生活、藝術作品的觀察與借鑒,運用現代剪紙造型的基本方法來進行藝術創作。3.通過學習活動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比較的習慣,感受藝術作品的奇特美感,激發學生大膽創新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了解和喜愛中國傳統文化,培養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精神。教學方法引導、啟發、探究、討論、欣賞、演示、實踐、交流、拓展。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現代剪紙造型表現的基本方法:拆分、位移、翻轉、重組。2.教學難點:運用基本紙型,采用夸張和變形的藝術手法進行創作,合理運用每一片紙。教學準備課件、多媒體放映設備、剪刀、雙面膠或膠水、學生創作用紙、展示立柱。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 師生活動 設計意圖課程引入 太陽神鳥引入 游一游:金沙遺址博物館簡介。 大金面具特點介紹。 板書課題:《一張奇特的臉》 用講故事的形式簡單介紹大金面具的歷史文化淵源。 大金面具的文化背景。新課講授 1.拼圖小游戲——快速拼還原大金面具。 2.小組討論:拼還原后的大金面具變為一張白紙,五官線條都不見了,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凸顯出五官的線條?強調不能畫、不能折疊、不能丟棄。 3.利用定格動畫引出對拆分后的紙張進行二次拆分、位移、重組可以得到新的、有趣的造型形象 4.討論:利用紙張創塑夸張的、奇特的造型的方法和步驟。 5.播放微課:利用所學知識創作變形的方法和步驟以及要注意的地方。 。師:有一個特別愛發明創造的孩子,他特別喜歡大金面具,他觀察、分析、研究了大金面具后,根據大金面具的特點做了一張拼圖,現在要來看看哪個小組能快速的拼還原大金面具)提示:將所有紙片拼還原成一張完整的長方形即為正確。 小組討論,學生自主探究 播放定格動畫(大金面具逃跑記) 學生對本課重點進行復習。 教師示范 通過拼還原大金面具的游戲來對本課中兩個個重要知識點“拆分”“位移”來進行講解。 通過學生自主探討發現重點拆分、位移 利用動畫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對第二部分的重難點“翻轉”“重組”進行講解。 探究式學習。并復習本課知識的重難點。 引導學生。課堂練習 1.小組合作的形式,運用所學知識創作具有奇特、夸張造型特點的新形象(一張奇特的臉)。并拼貼在老師準備好的紙板上。 要求:注意要有對稱和均衡的美感,充分利用好每一片紙。不丟棄任何一片紙。 2.“裝飾”,為了讓我們創塑的形象更加生動有趣。用鞋油版畫的形式,對我們已經變形并拼貼好的造型進行“換裝”。小組合作。 學生完成創作,教師巡回指導 簡單講解鞋油版畫擦色的方法。考慮鞋油氣味較大,材料更換為油畫顏料。 使學生嘗試更多的創作形式,增加趣味性。課堂評價 學生自評、互評、師評。 學生、教師進行評價。 引導學生運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拓展 活在我們身邊的寶物。引導孩子們去關注文物,了解文物以及引導學生去了解巴蜀文化,了解中國文化。 了解、欣賞。 培養學生善于觀察、比較的習慣以及對生活、對我們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八、板書設計大金面具變形記 拆分 夸張、變形 位移 翻轉 重組 對稱 均衡九、教學流程圖十、課后反思本課程是在“造型·表現”的基礎上進行設計的,屬于“設計·應用”課程。根據三年級學生的特點,動手能力不錯,單發散性思維還有待提高。所以,本課設計動手剪、拼,并根據自己的想法創造形。課程的重點是講述現代剪紙造型中的基本要素“拆分”、“位移”、“翻轉”、“重組”,難點在于根據自己想要創塑的形象進行二次拆分和重組。學生需要在腦中先構思想要創塑的形象并能根據構思去合理利用每一片紙,并且不能丟棄任何一片紙。這十分考驗學生的總體規劃能力。孩子們在課程中能夠描述剪、移動、拼合等詞匯,在老師引導下考驗準確說出“拆分”、“位移”、“翻轉”、“重組”這四個關鍵詞,并能了解其含義,最終通過探索來創作。在最后做鞋油版畫形式時,孩子們能基本理解我們所想達到的黑白灰關系,能夠有意識的去對色彩進行明暗調整。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