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邴闊·KY歷史工作室出版·侵權必究第十九課《資本主義國家的新變化》教案 教學目標了解戰后資本主義國家調控經濟的原因和措施,認識70年代經濟政策的調整知道科學技術的新發展及其對人類社會產生的影響認識戰后資本主義國家社會結構發生變化的原因和內容知道福利制度的內容和影響,認識歐美社會運動的具體內容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戰后凱恩斯主義與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二、教學難點:福利制度的演變及意義 教學過程設計一、國家的宏觀調控背景/原因(1)1929年世界性經濟大危機,充分暴露了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弊病羅斯福新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注:羅斯福新政(僅作了解)①時間:1933——1939年②目的:擺脫經濟危機,以維護資本主義制度③內容整頓金融業:銀行暫時休業整頓(恢復銀行信用,保證存款安全);美元貶值(刺激出口)B、改革農業政策:減耕減產,實行補貼(保證農業生產,穩定農產品價格)C、調節工業生產:將生產環節置于國家監督之下;國家調節企業和勞資關系;藍鷹運動D、以工代賑,增加就業;建立社會保障體系④特點國家干預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B、國家通過立法和行政手段干預經濟C、關注民生,注重社會福利⑤實質:在不觸動資本主義制度前提下,對生產關系的一次局部調整⑥歷史影響A、緩解了經濟危機,使美國經濟逐漸走出低谷B、緩和了社會矛盾,維護了民主制度,遏制了法西斯勢力C、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新模式D、沒有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加大了政府財政支出;總統權力急劇擴大(3)二戰的生死存亡教訓(4)戰后社會主義對資本主義的沖擊與影響(5)戰后凱恩斯主義盛行注:凱恩斯主義(僅作了解):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在其著作《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主張政府應該干預經濟,具體手段為適度的通貨膨脹+增加就業+社會福利+干預生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注:第三次科技革命如核工業和航空航天等領域需要巨額資金以及對各部門的協作,這超出了私人資本的承受能力,需要國家的干預與調節(僅作了解)主要內容國內·加強國家政府經濟干預①特點:以市場經濟為基礎、以強化國家干預為核心(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②主要措施政府開支:加大政府在公共領域的開支,增加就業,刺激消費經濟計劃:制定經濟發展計劃,促進經濟協調發展杠桿調節:利用信貸、利率和稅收等經濟杠桿實施宏觀調控③具體表現(僅作了解)美國: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經濟模式英國:混合市場經濟模式法國:計劃指導性經濟模式西德:社會市場經濟模式日本:政府主導型市場經濟模式④歷史影響A、20世紀50、6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快速增長B、20世紀70年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滯漲困境”(生產停滯、通貨膨脹),各國奉行新自由主義經濟思想,適當減少對經濟的干預國際·成立國際組織經濟調節①特點:加強在金融和貿易領域的國際協調;通過大國相對平等的協商,維護經濟秩序②主要措施(建立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A、構建布雷頓森林體系(戰后建立的以美元為中心的國際金融貨幣體系)B、成立三大國際經濟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關貿總協定三者具體內容(僅作了解)類型 國際貨幣體系(布雷頓森林體系) 國際貿易體系國際組織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世界銀行 關貿總協定成立時間 1945年 1947年總部 華盛頓 日內瓦任務 穩定國際匯率 消除外匯管制 提供短期貸款 提供長期貸款 提供技術援助 降低關稅 減少貿易壁壘 實現國際貿易自由化③歷史影響適應了經濟全球化需要,有利于穩定世界經濟秩序以美國為中心,鞏固了美國經濟霸權,使美國在國際競爭中處于更有利地位補充知識: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發展演變(僅作了解)政策 重商主義 自由主義 凱恩斯主義 新自由主義時期 15—17世紀 18世紀末至 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30年代至 70年代 20世紀70年代至今背景 新航路開辟 資本原始積累 兩次工業革命 世界經濟大危機 二戰 滯漲困境代表 無 亞當·斯密 大衛·李嘉圖 凱恩斯 貨幣派、供給派主張 貿易獎出限入 注重財富積累 反對國家干預經濟 主張經濟自由放任 自由競爭 主張政府干預經濟 通貨膨脹+增加就業 社會福利+干預生產 反對政府過多干預 更多發揮市場調節二、科學技術的進步/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因科學理論的發展(相對論、量子力學、系統論、信息論、控制論)戰爭的客觀推動(二戰、冷戰)2、發源國:美國3、成就(1)原子能的開發與利用注:標志性事件(僅作了解)①1945年美國首先研制成功原子彈②1952年美國首先研制成功氫彈③1954年蘇聯建成世界第一座核電站(2)電子計算機的發明和互聯網的建立注:標志性事件(僅作了解)①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計算機②1969年美國國防部建立四個站點的網絡,互聯網誕生③20世紀90年代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3)空間技術和海洋技術的迅速發展注:標志性事件(僅作了解)①德國在二戰末期研制成功噴氣式發動機②1957年蘇聯成功發射人類歷史上第一顆人造衛星③1960年美國成功將潛水器潛入世界最深海溝—馬里亞納海溝(迪里雅斯特號)④1961年蘇聯成功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加加林)⑤1969年美國成功進行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登月(阿波羅11號)⑥1971年蘇聯成功發射世界上第一座空間站(禮炮1號)⑦1981年美國成功發射了第一架航天飛機(哥倫比亞號)(4)生物工程技術的突破注:標志性事件(僅作了解)①1990年人類基因組計劃正式啟動②1997年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誕生③2000年人類有史以來第一個基因組草圖繪制完成各種新材料的出現歷史影響:人類進入信息時代;推動了經濟全球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提高了生產力補充知識·美國新經濟時代(僅作了解):20世紀90年代美國總統克林頓執政時期,建立了以經濟全球化為背景、知識經濟為基礎、信息技術為主導的經濟模式,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美國迎來了新經濟時代三、社會結構的變化1、原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2、內容(1)農業和工業就業人口比重下降,從事服務業人口比重上升(2)中間階層/中產階級人數增加,至20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中間階層發展趨于穩定注·中間階層(僅作了解)①含義:一般不擁有生產資料,但有較高的收入和可觀的生活資料(住房、汽車、股票)②評價:中間階層人數越多,社會穩定性越強,被稱為“橄欖球型”社會;中間階層人數越少,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社會穩定性越差,被稱為“啞鈴型”社會四、福利國家的建設1、含義:國家通過構建社會保障體系,保障個人和家庭的經濟安全;通過加大社會服務開支,保證全體公民享受較好的公共福利2、目的:通過財富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3、領域(僅作了解):醫療保健、教育體系、養老、住房、失業保險4、過程(1)興起:羅斯福新政(2)發展:20世紀50至70年代(3)縮小規模:20世紀80年代(受70年代經濟危機影響,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減少政府公共開支,改革社會保障制度;在提高社會效率和維護社會公平間尋找新的平衡)5、歷史影響:有利于縮小貧富差距,維護社會穩定;但造成了國家財政赤字五、社會運動的發展1、原因: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雖通過加強國家干預經濟和建設福利國家等手段來緩解社會矛盾,但沒能從根本上觸動資本主義生產資料私有制2、內容(1)美國黑人民權運動①背景:南北戰爭時期美國雖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但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對黑人的歧視仍廣泛存在(公共場所種族隔離制、通過文化測驗剝奪黑人選舉權·僅作了解)②結果:以馬丁·路德·金為代表美國黑人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民權運動,迫使美國國會通過民權法案,宣布種族隔離和歧視政策為非法(2)婦女運動①背景:資本主義國家對婦女的歧視長期存在,戰后隨著大量婦女參加工作,婦女運動興起②主張:爭取婦女享有與男子平等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權利(男女平等)③結果:婦女獲得選舉權和被選舉權,建立了維護婦女權益的機構學生運動①時間:20世紀60年代②代表:美國學生反對越戰運動3、歷史影響:暴露了社會問題,緩解了社會矛盾,推動了社會進步六、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實質1、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2、沒有克服資本主義基本矛盾(2008年金融危機的爆發,充分暴露了資本主義固有的弊端) 當堂練習1. 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說:“社會有一個梯子和一張安全網,梯子用來供人們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網則用來防止人們跌入深淵?!蔽闹械摹鞍踩W”指的是( )A. 社會扶貧制度 B. 社會保障制度 C. “以工代賑” D. 計算機網絡2. 20世紀7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各國采取的對策是A. 反對國家鼓勵消費 B. 學習社會主義國家經濟政策C. 主張經濟自由放任 D. 適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干預3. 1979年,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上臺后,規定國家不再補貼國有企業,并放棄了戰后歷屆政府奉行的充分就業政策,甚至提出社會福利只限于給老人與病人,特別不能給罷工工人。導致這些政策出臺的主要原因是英國( )A. 貧富兩極分化加重 B. 經濟發展嚴重倒退C. 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D. 宏觀調控嚴重失控4. 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來,英國把開礦、公共交通、郵電等原屬國家壟斷的部門交由私人資本去經營。同時,把學校、市政維護、收運垃圾、道路修整等公共事業交給私人“承租”。這反映了英國( )A. 加強對經濟的干預 B. 全面完善社會保障體系C. 政府行政能力的削弱 D. 力求激發市場經濟活力5. 克林頓執政時期,于1996年正式批準了美國福利改革法案。這一法案的頒布,結束了自1935年《社會保障法》頒布以來,聯邦政府對窮人沒有限制的福利補助。它規定多數貧困家庭享受福利救濟補助的時間不得超過5年,有勞動能力的成年人在接受福利補助的兩年內必需參加工作。這表明克林頓政府( )A. 主張擴大福利支出 B. 取消了社會保障制度C. 意圖減輕國家財政負擔 D. 注重改善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標準答案:BDCDC 板書設計國家的宏觀調控:政府干預經濟、增加就業、刺激消費、干預生產、滯漲困境二、科學技術的進步/第三次科技革命:信息時代三、社會結構的變化: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動、從事服務業人口比重上升、中產階級人數增加四、福利國家的建設:通過財富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緩和社會矛盾五、社會運動的發展:美國黑人民權運動、婦女運動、學生運動六、資本主義國家新變化的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 課后反思一、還是沒有更好的突出重點,存在面面俱到問題;導致本節課整體上時間還是相對緊張二、在調動學生和引導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形式過于單一,沒有進一步深入發掘三、文獻史料一方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質量較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