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職業道德與法律第六課 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一、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教案一、教學目標1.認知(1)了解法律的特點、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2)理解法律與紀律的關系2.情感態度觀念通過學習,培養學生遵守紀律,遵守法律的意識,樹立懂得自愛、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3.運用要求能夠理解法律與紀律的關系,理解法律是怎樣伴隨我們成長,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二、教材分析1.教學重點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中職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尚未形成,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差,自我控制力不強,他們往往對來自身邊的不良誘惑難以抵制,以致帶來一些不良后果,影響其自身的發展,既要讓學生認識違反法律、紀律的危害,又要注意方法上的指導,而遵紀守法教育的最終成果將落實在學生的實踐行為方面,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把樹立和弘揚“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客觀要求內化為青年學生的自覺行動,抵制來自身邊的不良誘惑,實現教學目標。因此,增強遵紀守法的意識為本課重點。2.教學難點(見教學重點)3.結構線索本課時從屬于第三單元“弘揚法治精神,當好國家公民”的第六課“弘揚法治精神,建設法治國家”。本課時主題“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授課主要使用與學生生活聯系緊密的案例和情景體驗,通過講述、思考和討論使學生了解法律的特點、法律與紀律的關系,理解法律、紀律的作用以及違反法律、紀律的危害,增強遵紀守法意識,努力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三、學情分析中職生求知欲強,對自己生活的周邊世界充滿好奇,但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尚未形成,生活經驗缺乏,難以準確把握社會生活環境的復雜性,分辨是非善惡、判斷是非的能力較差,自我控制力不強,因此,很容易被不良誘惑迷惑,出現一些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以致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中職生處在人格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的法制觀念和意識直接影響他們的以后的成長。加強法制教育,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培養遵紀守法的好習慣尤為重要。四、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講授法、情境教學法、行為導向法、討論法等。五、教學過程【創境激趣】展示學生乘坐公交車、考試的圖片,通過熟悉的場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讓學生思考設置的問題,據此導入新課。(圖片內容見課件)學生觀察體味、思考。【引思明理】<設置問題>1.在公交車上、考試的時候需要我們遵守什么紀律?除此以外紀律還存在于我們生活的哪些方面?學生上課要遵守課堂紀律,乘坐公交車要遵守相應的交通法規,外出游玩也要遵守相應的紀律。引導學生明白,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就會有集體活動,而有集體活動就需要有紀律約束。2.紀律在我們生活中有何作用?紀律保證了我們能夠更好的學習和生活。引導學生理解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保證我們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進行而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引入學習的第一部分)一、紀律保證我們的學習生活秩序(板書)(一)紀律的定義(板書)紀律是為了維護集體利益,保證我們工作和生活正常有序進行而要求一定社會組織成員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看多媒體課件。觀察體味、思考<設置問題>我們應遵守怎樣的上課和開會紀律?你遵守紀律的習慣是怎么養成的?挖掘學生日常生活情景,喚起內心對知識的感知以及對自身行為的反思,從而理解自覺遵守紀律要持之以恒,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從身邊小事做起。<設置問題>反問:遵守紀律要時時刻刻嚴格要求自己,是不是就沒有自由?(引入下一部分學習)學生思考回答,并觀看多媒體。(二)紀律與自由的關系(板書)<設置問題>請同學們分析漫畫《他敢剪嗎?》,大家說他敢剪嗎?他為什么不敢剪?他不敢剪。在圖中,甲、乙二人的上與下是互相對立的,雙方在一定條件下處于平衡狀態,構成矛盾的統一體。雙方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地聯系在一起,互為存在的前提。因此是“不敢剪”。剪斷繩子的后果會是什么呢?——失去矛盾的一方(乙),另一方(甲)也就不存在了。任何矛盾的雙方都存在著這種相互依存的關系。由問題引入紀律和自由好比甲乙兩方,它們就是對立統一的關系。一方面,自由離不開嚴明的紀律。自由是在紀律約束下的自由。另一方面,紀律是對自由的保障。真正的自由是在紀律許可范圍內行使權利的自由。讓學生開展討論,充分理解紀律與自由的關系。(三)紀律的作用(板書)觀看多媒體:交通事故。學生觀察體味、思考。<設置問題>不遵守交通規則,后果是什么?多媒體展示了交通事故,案例說明,不遵守交通規則,就會出現混亂無序的狀況,甚至失去寶貴的生命。社會成員不能很好的遵守交通規則,就無法保證所有人有序正常的生活,甚至于付出生命的代價。紀律是維護我們正常生活秩序的重要保證 。<設置問題>教育行政部門及學校制定了哪些紀律規則來保證我們青少年學習與生活?(學生思考,引入下一部分學習)二、法律保護我們的健康成長(板書)觀看多媒體:與青少年相關的部分法律1.法律的特征(板書)閱讀教材案例,并思考。<設置問題>這幾名家長剝奪了幾名孩子的什么權利?違反了什么法律?教材案例分析:這幾名家長剝奪了孩子受教育的權利,違反了《教育法》。法律非常重視保護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權,規定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不得使接受義務教育的未成年人輟學;各級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保障家庭經濟困難的、殘疾的和流動人口中的未成年人等接受義務教育。通過案例,使學生初步了解法律保護我們健康成長。<設置問題>法律有什么特征 它和紀律有什么不同 (思考,不作答)觀看多媒體,第一張圖展示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國憲法是由全國人大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直接創制的法律。此外,《民法通則》、《刑法》、《婚姻法教育法》、《教師法》、《義務教育法》等這一系列的法律也都是由國家的立法機關依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的。像這種國家制定法律是國家創制法律的形式之一。國家創制法律的另一種形式就是國家認可法律,即國家的立法機關,依據實際需要,對社會上已存在的風俗習慣、道德規則、宗教教規等加以確認。這就是法律的第一個顯著特征:法律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觀看多媒體,展示的是一次公判大會。<設置問題>根據圖片,說說要對觸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哪些因素在起保障作用 警察、軍隊、法庭、監獄等對觸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起到保障作用,即國家強制力。只有以國家強制力作后盾,才能有效地解決社會成員之間因各種原因產生的糾紛,從而維護國家法律的尊嚴和社會的穩定。因此說:法律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事實證明,依靠強制力對觸犯法律的人予以制裁,是實施法律的必要措施和重要保證。總之,如果沒有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法律就會變成一紙空文。這正是法律最重要的特征。觀看多媒體,展示醫院、街道等制定的相關規定。<設置問題>這些相關規定是針對什么人制定的?這些規定和法律有什么不同?醫院制定的規則針對醫生和患者,而街道制定的規則針對街道所管轄的范圍人群。使學生了解單位、部門行為規則,只限于特定范圍的人群,而法律則是針對全體社會成員的。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是法律的顯著特征。觀看多媒體,說明法律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由此,歸納出法律的四個顯著的特征:由國家制定或認可;靠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具有強制性;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規定了人們的權利和義務。2.法律與紀律的關系(板書)觀看法律與紀律關系比較圖,明確法律和紀律都是人們的行為規范,兩者都 要求人們遵守,但違紀不一定違法,而違法必違紀,兩者是有區別的。3.法律的作用(板書)觀看多媒體,展示案例一。觀察體味、思考<設置問題>(1)片中小偷實施了什么違法行為?應受到什么樣的制裁?(2)這個案例體現了法律的什么作用?小偷偷取公共財物屬于法律禁止的違法行為,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該案例體現了法律具有規范作用。法律的規范作用突出的表現為,它規定人們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須做什么,應當做什么,不應當做什么。如果人們違反了法律,就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和處理,法律既為人們的行為提供了一個模式,一個標準或方向,又是評價人們的行為是否合法的有效準繩。觀看多媒體,展示案例二。觀察體味、思考<設置問題>婚姻中出現了財產糾紛怎么辦?隨著經濟的發展,婚姻關系中的經濟糾紛也隨之增強,依靠法律強有力的武器,就可以處理好這些糾紛。通過這個案例,了解法律具有協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解決人與人之間的 糾紛或矛盾的作用。觀看多媒體,展示案例三。觀察體味、思考根據國家《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規定:“營業性電子游樂場所在國家規定的法定節假日外,不得允許未成年人進入,并應當設置明顯的未成年人禁止進入的標志。”案中網吧老板接待了未成年人進入,屬于違法行為受到制裁。法律具有制裁犯罪行為、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作用。4.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我國社會主義法律是由社會主義國家制定并以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行為規范體系,體現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實現人民當家作主和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工具。總結:通過同學們的討論回答,我們知道,解決糾紛和制裁犯罪需要通過法律,維護合法權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見,我們的日常生活離不開法律,法律是國家生活的保障,保護著我們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此,青少年要學習法律、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其中,學法、用法、護法是我們應盡的責任;愛法是我們應取的態度。(引入下一部分內容)三、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1.思想上高度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板書)青少年要樹立“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的意識,把“一榮一恥”成為自己作為現代公民的基本原則,這是現代社會生活對每個人的道德要求,也是每個公民應盡的道德義務。2.把遵紀守法轉化為自覺的實際行動。(板書)<設置問題>(1)中職生應如何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 樹立遠大理想,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遵守校規校紀,依靠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2)怎樣理解“不以惡小而為之,不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遵紀守法必須從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從細處入眼,防微杜漸;持之以恒,貫穿始終。一點一滴做起,成為一個懂得自愛、勇于自省、善于自控的人。[課堂小結]按照本課時結構線索進行小結,通過小結,使學生對本課的學習有一個更加清晰的思路,掌握知識點之間的相互聯系,對了解法律的特點、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義,理解法律與紀律的關系有進一步的認識,對樹立遵紀守法的意識,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體驗導行】[課堂練習]觀看多媒體,思考問題。<設置問題>1.有同學邀請你去網吧,還可以幫你寫作業,你去不去?如果你不去,你能否說服你的同學也不要去?請說出理由。2.圖中小麗的爸爸不愿意出錢讓小麗上學,如果你是小麗,你怎么做?學生學以致用,結合本節課所學知識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強化守法意識,提升德育主題。【課后作業】1.搜集整理和青少年相關的法律,理解法律如何保護我們健康成長。2.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一個遵紀守法的人,結合實際,每個同學列出一至兩個要求自己改正的缺點錯誤,警示自己。學生通過實踐性作業,提高認識,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板書設計一、紀律保證我們的學習生活秩序1.紀律的定義2.紀律與自由的關系3.紀律的作用二、法律保護我們的健康成長1.法律的特征2.法律與紀律的關系3.法律的作用4.社會主義法律的作用三、養成遵紀守法的好習慣1.思想上高度認識遵紀守法的重要性2.把遵紀守法轉化為自覺的實際行動六、教學反思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指導思想是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多采取案例教學,用學生生活中常見易懂的事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層層深入引導學生探究問題,采取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自覺的檢查和調整自己,真正實現德育教學的意義。在教法學法上,以案例教學法、設疑探究法、行為導向法為主,選用典型案例,精心設置問題,步步深入,激發學習興趣。本課按照德育教學大綱的要求,注重對學生認識、判斷、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方法的培養,真正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法律觀,實現了德育本身所具有的獨特功能,真正使他們懂得做什么人,走什么路,如何看待事物,怎樣對待問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