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節(jié) 地圖一、地圖的基本要素1.地圖的三個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圖例2.比例尺的概念和公式?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地距離縮小的程度。 計算公式:3.比例尺的表示形式有?數(shù)字式、文字式、線段式4.比例尺大小的比較?分母(實地距離)越小,比例尺越大。比例尺比較大小,只要掌握一個原則,即把所要比較的各比例尺轉(zhuǎn)換成同一形式,如數(shù)字式,就能方便地比較大小.5.比例尺的大小和內(nèi)容詳略的關(guān)系?比例尺大,表示的范圍小、內(nèi)容詳細繪制校園圖一般采用大(大、小)比例尺。6.三種地圖辨別方向:(1)有指向標的地圖根據(jù)指向標辨別方向,指向標的箭頭一般指向__北_方向;(2)有經(jīng)緯網(wǎng)的地圖,根據(jù)經(jīng)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來判讀;(3)一般地圖的辨別方法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7.圖例和注記的區(qū)別?認識常用圖例符號。地圖上表示各種地理事物的符號叫圖例(常見的圖例要能認識),地圖上的文字說明和數(shù)字叫注記圖例包括各種符號和它們的文字說明。注記指地圖上的文字說明。在地圖上,用來說明山脈、河流、國家、城市等名稱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數(shù)字,都叫注記。二、地形圖的判讀1.地面高度的兩種表示方法?海拔、相對高度。2.什么是等高線?地圖上、把海拔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高線什么是等深線?地圖上、把低于海平面深度相等的各點連接成線,就是等深線。3.等高線疏密和地形陡緩的關(guān)系是?坡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4.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五種)有哪些 ?山頂、鞍部、山谷、山脊、陡崖。(1)圖中C處的地形部位是鞍部。B處的地形部位是山脊 。A與B的相對高度為300米。(2)圖中A點處有可能有小河。(3)B、D坡度較陡的是D,原因是等高線密集,坡陡。(4)對圖中山頂高度的說法,正確的是:DA.不超過1000米 B. 900~1000米之間 C. 1000~1100米之間 D. 1100~1200米之間5.同一幅等高線圖上,等高距相等(相等、不相等)6.什么是分層設(shè)色地形圖?等高線地形圖上,在不同的等高線之間著上不同的顏色。7.描述五種地形的“等高線形態(tài)”、“海拔高度”、“地面起伏(相對高度)情況”?等高線地形圖:用等高線表示地面高低起伏形態(tài)的地圖。(山地各部分地形與等高線)陡坡:等高線密集的地方緩坡:等高線稀疏的地方山地:等高線閉合,數(shù)值內(nèi)高外低山頂: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降低山脊:一組等高線從高處向低處凸出;其中最大彎曲處的連線是山脊線(分水線)山谷:一組等高線從低處向高處凸出,其最大彎曲處的連線是山谷線(集水線)鞍部:相鄰兩個山頂之間,呈馬鞍形的部位(或兩個山頂中間的低地,形似馬鞍)。陡崖:多條等高線相交的地方(或等高線重疊的地方)。盆地或洼地:等高線閉合,且數(shù)值從中心向四周逐漸升高8.說出地形剖面圖的繪制方法?自己畫一幅等高線的地形剖面圖三、從地圖上獲取信息1.地圖一般分為哪兩大類?2.根據(jù)使用目的,正確選擇地圖:尋找景點,用導游圖;外出旅游,需要參照交通圖;了解國際時事,確定事件發(fā)生地點,用世界政治地圖。3.說出你所知道的現(xiàn)代高科技地圖的應(yīng)用?衛(wèi)星影像、GPS、為盲人設(shè)計的會發(fā)聲的電子地圖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yù)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