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上冊)七年級復習鞏固訓練:02 鄉村與城市一、鄉村聚落1.“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的鄉村聚落類型是( )A.農村 B.牧村 C.林場 D.漁村【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題中的描述可知,藍天白云、馬兒跑描述的是牧村的景觀,以牧業為主的地區,B正確;農村是從事種植業為主的地區;林場是以伐木為主的地區;漁村是以捕魚為主的村莊;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2021年2月14日,被稱為了“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的翁丁佤寨發生火災。翁丁佤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風格和原始佤族風土人情,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翁丁,意為水邊的寨子,也有云霧繚繞之地的意思。下圖為翁丁佤寨照片(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下列說法中,符合翁丁佤察的是( )A.交通發達 B.高樓林立 C.農耕生活 D.工業發達3.翁丁佤寨建寨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水源充足 B.礦產豐富 C.交通方便 D.地形崎嶇【答案】2.C3.A【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1)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據規模大小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城市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即鄉村和城市的本質區別是生產方式不同。鄉村農業人口較多,人口密度小,以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一產業為主,以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環境為主,社會生活單一;而城市非農業人口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業、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為主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觀、人工生態環境較多,社會生活豐富(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2.據圖可知,翁丁佤寨有河流、梯田、竹林,從事農業生產,屬于鄉村聚落,居民過著農耕生活,這里交通不便,沒有高樓,工業也不發達,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3.聚落的形成與環境密切相關,一般來講,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比較容易形成聚落。具體來講,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翁丁佤寨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滾河、永安河等,離水源較近,水源充足,A正確;材料中不能得到翁丁佤寨礦產資源豐富的信息,B錯誤;翁丁佤寨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交通不便,C錯誤;根據“翁丁佤族原始部落民居分布圖”可知,翁丁佤寨地勢較平坦,D錯誤。故答案為:A。“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據此回答下列小題。4.文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鄉村;這里有河流 B.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生產為主5.該聚落地處( )A.地表崎嶇的山區 B.冰天雪地的高原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答案】4.B5.D【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1)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據規模大小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城市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即鄉村和城市的本質區別是生產方式不同。(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4.根據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該地以農業生產為主,因此可以判斷該地的聚落類型是鄉村。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5.根據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該聚落有小河,種植冬小麥、高粱,因此可以判斷該聚落地處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區。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讀“某聚落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正確的是( )A.城市,這里人口密集 B.鄉村,這里有河流C.城市,這里建筑高大密集 D.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7.該聚落地處( )A.雪峰連綿的高原 B.地表崎嶇的山區C.干旱缺水的荒漠 D.一望無際的平原【答案】6.D7.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6.讀圖可知,圖示聚落景觀圖中人口較稀疏,A錯誤;圖示聚落景觀圖中未出現河流,B錯誤;圖示景聚落景觀圖中建筑低矮稀疏,C錯誤;圖示景聚落景觀圖中建筑多為低矮的瓦房,判斷為鄉村,房屋前有農田,因此這里的生產以農業生產為主,D正確。故答案為:D。7.讀圖可知,圖示聚落景觀中有山峰,因此該聚落地處地表崎嶇的山區。綜上所述,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答案為:B。8.下圖為“聚落景觀圖”。讀下圖,完成屬于鄉村景觀,且以種植業生產方式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圖中乙和丁建筑物密集、高大。乙丁為城市景觀。甲蒙古包和丙農田為鄉村景觀,其中甲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丙農田所在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故答案為:C。【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麗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四面環山,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一萬多勤勞樸實的村民。為了使家鄉更美好,他們每天都辛勤地勞動著。終于,家鄉與外界相連的公路更寬了,學校的設備更先進了,山上的樹木更綠了,果樹上的果實更沉甸甸了,村民們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1)李麗的家鄉屬于什么聚落?(2)李麗家鄉的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方式主要是什么?(3)舉例說明該聚落的分布、形態等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答案】(1)鄉村聚落。(2)主要從事經濟林木的生產。(3)為了避免洪澇災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區村落的規模比較小,多沿著山谷呈帶狀分布;山上多林木,人們以林業為主。【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可知,李麗的家鄉四面環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田地里農民在辛勤勞作,等等說明該聚落屬于鄉村聚落。(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李麗家鄉的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方式主要從事經濟林木的生產。(3)、為了避免洪澇災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區村落的規模比較小,多沿著山谷呈帶狀分布;山上多林木,人們以林業為主。【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二、城市聚落10.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的是( )A.漁業 B.畜牧業 C.耕作業 D.服務業【答案】D【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聚落是人們長期居住并進行生產生活的場所,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耕作業、漁業、林業、畜牧業等。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11.一般情況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區在( )A.山谷中 B.高地上 C.荒漠地區 D.河流中下游【答案】D【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一般情況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區在河流中下游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類早期的城市一般選擇在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條件適宜的地方。特別是世界第一批城市多誕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城市選址考慮到防衛的功能,往往利用天然的險要地形或河流作為保護城市的一道屏障。古代的城市一般都建有護城河,就有這個功能。12.(2020七上·溫州期中)下列關于城市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人口稀少,聚落規模小 ②高樓林立,交通發達③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 ④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城市人口密集,聚落規模大,故①說法有誤;城市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故②說法正確;鄉村聚落面積比城市聚落大,故③說法有誤;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故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城市聚落,屬于容易題。13.關于城市聚落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樓房低矮稀疏 B.公共設施較少C.交通網絡發達 D.人口密度較小【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景觀的特色是樓房高大林立,公共設施多,交通網絡發達,人口密度較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4.從交通的角度看,下列各個位置中屬于理想城市的首選之地的是( )A.河流中心的小島 B.臨海的半島C.水陸交通的轉折點 D.地形制高點的隘口【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從交通的角度看,河流中心的小島,受河流阻擋,交通不便,加上面積較小,不利于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臨海的半島,不能肯定交通一定便利,海運發展便利;水陸交通的轉折點,貨物或客流需要這里中轉,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地形的制高點的隘口,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人類早期的城市布局,主要考慮到了防衛和交通兩大因素。河流中心的小島,臨海的半島,地形制高點的關隘,借助有利的地形起到軍事防衛的功能。15.讀“城市形成發展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1)此圖反映了 的形成過程.(2)觀察和分析此圖,說出下列變化:①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地 .②聚落的占地規模在不斷地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斷地 .④聚落的交通設施將越來越 .(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依據你對城市形成的理解,請說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 .A.河流附近B.山麓地帶C.公路、鐵路附近D.高山、高原地區E.熱帶雨林深處F.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G.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帶.【答案】(1)城市(2)增加;擴大;增多;完善(3)A;B;C;G【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此圖反映了 城市的形成過程.(2)觀察和分析此圖,說出下列變化:①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地增加.②聚落的占地規模在不斷地擴大.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斷地增多.④聚落的交通設施將越來越完善.(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依據你對城市形成的理解,請說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ABCG.故答案為:(1)城市;(2)①增加;②擴大;③增多;④完善;(3)ABCG.【點評】此題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城市聚落由鄉村聚落發展演變而來.由四幅圖可知,從①→④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增加;占地面積不斷擴大;建筑群不斷增多;聚落的交通越來越完善.隨著各項功能的日趨完善,城市聚落將發展成為一定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有:河流附近,公路、鐵路附近,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帶和山麓地帶.三、區域合作16.(2021七上·秀洲月考)“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 )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7.(2021七上·諸暨月考)社區小店的貨架上擺滿了產自全國各地的食品,在每種商品下面都貼有標簽,注明了產地:西湖藕粉——杭州 魯花花生油——山東 椰子汁——海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各地區自然條件不同,有各自的優勢產品②區域之間的聯系,能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③區域之間的聯系,使不同區域物產資源保持一致④區域之間要加強聯系,實現優勢互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區域之間有特色食品是因為自然條件的差異,通過區域聯系,豐富人民的生活,實現了優勢互補。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物產資源保持一致說法有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區域聯系的有關內容,采用排除法,屬于容易題。家住郊區農村的王大媽種了一畝蔬菜,她每天采摘后拿到市區的菜市場售賣。市民們很喜歡王大媽種的純天然蔬菜。據此回答問題。18.王大媽往來于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之間,說明了( )①城鄉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②城市和鄉村的聯系是完全割裂的③王大媽往來于不同的區域之間④城市和鄉村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材料體現的區域聯系的內容主要是( )A.物產 B.人才 C.信息 D.資金【答案】18.C19.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8.王大媽往來于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之間,說明了:①城鄉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③王大媽往來于不同的區域之間,④城市和鄉村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①③④,正確。②城市和鄉村的聯系是完全割裂的,說法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9.根據題意, 家住郊區農村的王大媽種了一畝蔬菜,她每天采摘后拿到市區的菜市場售賣。市民們很喜歡王大媽種的純天然蔬菜。材料體現的區域聯系的內容主要是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來自西藏的小慕到寧波某校西藏班求學,寧波的青山綠水是小慕從未見過的,各類海鮮是小慕從未品嘗過的,但小慕覺得吃不慣。據此回答問題題。20.小慕異地求學屬于區域交流中的_______交流……( )A.經濟 B.物產 C.文化 D.人才21.上述材料說明了( )①區域之間應該相互封閉②寧波和西藏之間可以相互聯系③兩區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④不同的區域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20.C21.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0.小慕異地求學屬于區域交流中的文化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上述材料說明了: ②寧波和西藏之間可以相互聯系 ,③兩區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④不同的區域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同。②③④,正確。①區域之間應該相互封閉,說法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2.今年暑假,王鵬跟著爸爸去英國考察學習,還帶去了杭州的特產,王鵬的媽媽前往新疆支教,材料依次體現了區域間的( )A.文化交流、物產交流、人才交流B.信息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C.物產交流、經濟交流、人才交流D.人才交流、物產交流、文化交流【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今年暑假,王鵬跟著爸爸去英國考察學習,屬于文化交流。還帶去了杭州的特產,屬于物產交流。王鵬的媽媽前往新疆支教,體現了區域間的人才交流。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3.(2022七上·金華月考)仔細查看下列某超市商品和產地調查表,回答問題。商品 陳醋 茶葉 花生 葡萄干 榨菜 黑木耳產地 山西 浙江 山東 新疆 四川 黑龍江(1)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區域在社會生活中存在哪方面的差異 (2)造成(1)中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都有哪些方面 【答案】(1)物產(2)自然條件不同(3)經濟、文化、信息、技術、人才(寫出三個即可)【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1)、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區域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物產差異。(2)、造成(1)中差異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條件不同。(3)、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有 經濟、文化、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寫出三個即可)【點評】 我國不同的區域存在經濟差異,氣候差異,風俗差異,人口密度差異,居民收入差異,生活成本差異,地理位置差異,水資源分部差異,教育水平差異等等。 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4.下面四人的談話,分別表示出區域之間哪些方面的聯系。(1)“下個月我們藝術團要去新疆演出。”()(2)“喂,陳老板嗎?我們這里需要20噸山東蘋果,請問什么時候到貨?”()(3)“喂,是北京王府井大飯店嗎?我們有一個會議,我想預定一個房間。”()(4)“今年上半年,我要到四川的一個貧困縣去支教了。”()【答案】(1)文化(2)經濟(3)信息(4)人才【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1)、“下個月我們藝術團要去新疆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2)、“喂,陳老板嗎?我們這里需要20噸山東蘋果,請問什么時候到貨?” 屬于物產交流;(3)、“喂,是北京王府井大飯店嗎?我們有一個會議,我想預定一個房間。” 屬于信息交流;(4)、“今年上半年,我要到四川的一個貧困縣去支教了。” 屬于人才交流。【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四、綜合探究下圖為“某地區鄉村聚落分布示意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25.此區域聚落分布形態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團塊狀 氣候因素 B.團塊狀 河流因素C.條帶狀 河流因素 D.條帶狀 地形因素26.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25.C26.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25.讀圖可知,該區域的聚落呈條狀沿和分布,因為河流沿岸地區水源充足,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河流。故根據題意選C。26.讀圖可知,聚落分布在河流交匯處,交通更便利,水源更充足。所以甲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鎮。故選A。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傳統村落不僅有美學價值,而且對完善新農村規劃、提高城市建設水平都是有益借鑒。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我國皖南古村落,以西遞、宏村為代表,保持了中國傳統的古村落面貌,村莊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過,白墻黑瓦的古民居與秀美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1)聚落是人們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鄉村和城市,從景觀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屬于 。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的生產活動是 。(2)鄉村和城市聚落有較大的差異,下列屬于城市景觀的是( )①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②道路縱橫、車輛很多③有農田、果樹、池塘④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聚落分布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皖南古村落以 和 為代表。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有 (一點即可)。(4)由于自然和社會的原因,一些特色鮮明的傳統聚落正在逐漸減少,面對這種狀況,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拒絕現代文明進入B.為了招攬游客,在傳統聚落附近大興土木,建設賓館和飯店C.為了建經濟開發區,拆掉古建筑群,用現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經破舊的聚落D.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繕傳統聚落【答案】(1)鄉村;耕作(放牧/捕魚)(2)D(3)西遞;宏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適宜)(4)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聚落是人們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鄉村和城市,從景觀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屬于鄉村。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的生產活動是農業生產活動,如,耕作、放牧、捕魚。(2)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景觀有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有農田、果樹、池塘屬于鄉村景觀。故答案為:D。(3)聚落分布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皖南古村落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適宜等。(4)一些特色鮮明的傳統聚落正在逐漸減少,要在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但是不能拒絕現代文明進入 ,A錯誤。不能為了招攬游客,而在傳統聚落附近大興土木,建設賓館和飯店,B錯誤。為了建經濟開發區,不能拆掉古建筑群,而用現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經破舊的聚落,C錯誤。應該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繕傳統聚落,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28.讀“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示意圖”,回答問題。(1) 鄉村和城市統稱為 。(2) 鄉村和城市所呈現的景觀有較大差異,是由于 的差異造成的。城市居民主要從事 業、 業等。(3) 簡述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答案】(1)聚落(2)勞動生產方式;工;服務(3) 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的耕地減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條件好,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交通等一系列的條件要好于鄉村,造成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2)、 鄉村和城市所呈現的景觀有較大差異,是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造成的。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3)、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的耕地減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條件好,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交通等一系列的條件要好于鄉村,造成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29.讀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聚落可分為 、 兩大類。(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 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原因是 。(3)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城市聚落形成后,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你認為主要原因有哪些?【答案】(1)鄉村;城市(2)鄉村;沿河分布;河流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水源(3)B;B地面積較廣且位于河流交匯處(4)城市交通便利,生活豐富多彩,找工作容易,教育和醫療水平高。【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大類。(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鄉村聚落,共同點是沿河布局,原因是:河流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水源 。(3)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處, B地面積較廣且位于河流交匯處 。(4)城市聚落形成后,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便利,生活豐富多彩,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水平高。【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30.(2017七上·常山月考)讀下邊兩幅社區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聚落的類型:甲圖、 ;乙圖、 ;從圖中獲取的信息中,大致概述兩大聚落存在的景觀差異 。(2)在甲圖中,農業實驗區位于學校的 方向,火車站位于學校的 方向。如果學校沿著公路到科技園區的圖上距離大致是6厘米,則學校離科技園區的實地距離是 米。(3)乙圖中的河流走向大致是 方向,道路走向大致是 方向,(4)由于兩個社區之間的差異,它們之間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答案】(1)城市;鄉村;城市建筑比鄉村密集發達,完善(2)東南;正南;900(3)東西;南北(4)略【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 甲圖表示的是城市聚落,乙圖表示的是鄉村聚落. 從圖中獲取的信息中,大致概述兩大聚落存在的景觀差異城市建筑比鄉村密集發達,完善。(2)據圖分析,根據指北標確定方位, 農業實驗區位于學校的東南方向,火車站位于學校的正南方向。如果學校沿著公路到科技園區的圖上距離大致是6厘米,則學校離科技園區的實地距離是900米。(3)乙圖中,根據指北標的方位可以進一步確定河流的流向大致是東西方向,道路的走向大致是南北方向。(4)城市與鄉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社會福利、公共資源、產業結構、就業機會、文化水平等等。加強交流合作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加快經濟多元化發展,比如鄉村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更好的就業機會;城市可以享受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優美的環境。【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人文地理(上冊)七年級復習鞏固訓練:02 鄉村與城市一、鄉村聚落1.“藍藍的天上白云飄,白云下面馬兒跑。揮動鞭兒響四方,百鳥齊歌唱。”這首歌描述的鄉村聚落類型是( )A.農村 B.牧村 C.林場 D.漁村2021年2月14日,被稱為了“中國最后一個原始部落”的翁丁佤寨發生火災。翁丁佤寨保留了原始佤族民居建筑風格和原始佤族風土人情,是迄今為止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群居村落。翁丁,意為水邊的寨子,也有云霧繚繞之地的意思。下圖為翁丁佤寨照片(下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2.下列說法中,符合翁丁佤察的是( )A.交通發達 B.高樓林立 C.農耕生活 D.工業發達3.翁丁佤寨建寨的有利自然條件是( )A.水源充足 B.礦產豐富 C.交通方便 D.地形崎嶇“我們的家鄉,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煙在新建的住房上飄蕩,小河在美麗的村莊旁流淌。一片冬麥那個一片高粱;十里喲荷塘,十里果香……”據此回答下列小題。4.文中表現的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是( )A.鄉村;這里有河流 B.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C.城市;這里有田野 D.城市;這里以工業生產為主5.該聚落地處( )A.地表崎嶇的山區 B.冰天雪地的高原C.干旱缺水的荒漠 D.灌溉便利的平原讀“某聚落景觀圖”,完成下面小題。6.圖中聚落類型及判斷理由正確的是( )A.城市,這里人口密集 B.鄉村,這里有河流C.城市,這里建筑高大密集 D.鄉村,這里以農業生產為主7.該聚落地處( )A.雪峰連綿的高原 B.地表崎嶇的山區C.干旱缺水的荒漠 D.一望無際的平原8.下圖為“聚落景觀圖”。讀下圖,完成屬于鄉村景觀,且以種植業生產方式為主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李麗的家鄉是一個美麗的地方,那里四面環山,山上的樹木郁郁蔥蔥,在6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一萬多勤勞樸實的村民。為了使家鄉更美好,他們每天都辛勤地勞動著。終于,家鄉與外界相連的公路更寬了,學校的設備更先進了,山上的樹木更綠了,果樹上的果實更沉甸甸了,村民們臉上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1)李麗的家鄉屬于什么聚落?(2)李麗家鄉的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方式主要是什么?(3)舉例說明該聚落的分布、形態等自然環境與人類活動的相互關系。二、城市聚落10.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的是( )A.漁業 B.畜牧業 C.耕作業 D.服務業11.一般情況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區在( )A.山谷中 B.高地上 C.荒漠地區 D.河流中下游12.(2020七上·溫州期中)下列關于城市聚落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人口稀少,聚落規模小 ②高樓林立,交通發達③與鄉村相比,綠地面積比重大 ④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關于城市聚落景觀,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樓房低矮稀疏 B.公共設施較少C.交通網絡發達 D.人口密度較小14.從交通的角度看,下列各個位置中屬于理想城市的首選之地的是( )A.河流中心的小島 B.臨海的半島C.水陸交通的轉折點 D.地形制高點的隘口15.讀“城市形成發展變化圖”,完成下列問題.(1)此圖反映了 的形成過程.(2)觀察和分析此圖,說出下列變化:①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地 .②聚落的占地規模在不斷地 .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斷地 .④聚落的交通設施將越來越 .(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依據你對城市形成的理解,請說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 .A.河流附近B.山麓地帶C.公路、鐵路附近D.高山、高原地區E.熱帶雨林深處F.冰雪覆蓋的南極大陸G.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帶.三、區域合作16.(2021七上·秀洲月考)“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 )A.物產交流 B.信息交流 C.人才交流 D.技術交流17.(2021七上·諸暨月考)社區小店的貨架上擺滿了產自全國各地的食品,在每種商品下面都貼有標簽,注明了產地:西湖藕粉——杭州 魯花花生油——山東 椰子汁——海南……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①各地區自然條件不同,有各自的優勢產品②區域之間的聯系,能豐富人們的物質生活③區域之間的聯系,使不同區域物產資源保持一致④區域之間要加強聯系,實現優勢互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家住郊區農村的王大媽種了一畝蔬菜,她每天采摘后拿到市區的菜市場售賣。市民們很喜歡王大媽種的純天然蔬菜。據此回答問題。18.王大媽往來于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之間,說明了( )①城鄉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②城市和鄉村的聯系是完全割裂的③王大媽往來于不同的區域之間④城市和鄉村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材料體現的區域聯系的內容主要是( )A.物產 B.人才 C.信息 D.資金來自西藏的小慕到寧波某校西藏班求學,寧波的青山綠水是小慕從未見過的,各類海鮮是小慕從未品嘗過的,但小慕覺得吃不慣。據此回答問題題。20.小慕異地求學屬于區域交流中的_______交流……( )A.經濟 B.物產 C.文化 D.人才21.上述材料說明了( )①區域之間應該相互封閉②寧波和西藏之間可以相互聯系③兩區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④不同的區域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同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2.今年暑假,王鵬跟著爸爸去英國考察學習,還帶去了杭州的特產,王鵬的媽媽前往新疆支教,材料依次體現了區域間的( )A.文化交流、物產交流、人才交流B.信息交流、經濟交流、文化交流C.物產交流、經濟交流、人才交流D.人才交流、物產交流、文化交流23.(2022七上·金華月考)仔細查看下列某超市商品和產地調查表,回答問題。商品 陳醋 茶葉 花生 葡萄干 榨菜 黑木耳產地 山西 浙江 山東 新疆 四川 黑龍江(1)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區域在社會生活中存在哪方面的差異 (2)造成(1)中差異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3)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都有哪些方面 24.下面四人的談話,分別表示出區域之間哪些方面的聯系。(1)“下個月我們藝術團要去新疆演出。”()(2)“喂,陳老板嗎?我們這里需要20噸山東蘋果,請問什么時候到貨?”()(3)“喂,是北京王府井大飯店嗎?我們有一個會議,我想預定一個房間。”()(4)“今年上半年,我要到四川的一個貧困縣去支教了。”()四、綜合探究下圖為“某地區鄉村聚落分布示意圖”,據圖,完成下面小題。25.此區域聚落分布形態及主要影響因素是( )A.團塊狀 氣候因素 B.團塊狀 河流因素C.條帶狀 河流因素 D.條帶狀 地形因素26.甲、乙、丙、丁四地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7.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問題。材料一:中國傳統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建筑環境、建筑風貌、村落選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雖經歷久遠年代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傳統村落不僅有美學價值,而且對完善新農村規劃、提高城市建設水平都是有益借鑒。材料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我國皖南古村落,以西遞、宏村為代表,保持了中國傳統的古村落面貌,村莊背依青山,清流穿村而過,白墻黑瓦的古民居與秀美的田園風光融為一體,被譽為“桃花源里人家”。(1)聚落是人們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鄉村和城市,從景觀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屬于 。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的生產活動是 。(2)鄉村和城市聚落有較大的差異,下列屬于城市景觀的是( )①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②道路縱橫、車輛很多③有農田、果樹、池塘④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聚落分布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皖南古村落以 和 為代表。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有 (一點即可)。(4)由于自然和社會的原因,一些特色鮮明的傳統聚落正在逐漸減少,面對這種狀況,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拒絕現代文明進入B.為了招攬游客,在傳統聚落附近大興土木,建設賓館和飯店C.為了建經濟開發區,拆掉古建筑群,用現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經破舊的聚落D.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繕傳統聚落28.讀“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示意圖”,回答問題。(1) 鄉村和城市統稱為 。(2) 鄉村和城市所呈現的景觀有較大差異,是由于 的差異造成的。城市居民主要從事 業、 業等。(3) 簡述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的主要原因。29.讀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聚落可分為 、 兩大類。(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 聚落,三處聚落分布的共同特點是 ,原因是 。(3)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 ,理由是 。(4)城市聚落形成后,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你認為主要原因有哪些?30.(2017七上·常山月考)讀下邊兩幅社區圖,回答問題(1)寫出圖中聚落的類型:甲圖、 ;乙圖、 ;從圖中獲取的信息中,大致概述兩大聚落存在的景觀差異 。(2)在甲圖中,農業實驗區位于學校的 方向,火車站位于學校的 方向。如果學校沿著公路到科技園區的圖上距離大致是6厘米,則學校離科技園區的實地距離是 米。(3)乙圖中的河流走向大致是 方向,道路走向大致是 方向,(4)由于兩個社區之間的差異,它們之間可以在哪些方面進行交流與合作,實現優勢互補?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根據題中的描述可知,藍天白云、馬兒跑描述的是牧村的景觀,以牧業為主的地區,B正確;農村是從事種植業為主的地區;林場是以伐木為主的地區;漁村是以捕魚為主的村莊;AC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答案】2.C3.A【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1)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據規模大小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城市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即鄉村和城市的本質區別是生產方式不同。鄉村農業人口較多,人口密度小,以種植業、林業、牧業、漁業等第一產業為主,以自然景觀、自然生態環境為主,社會生活單一;而城市非農業人口較多,人口密度大,以工業、服務業等第二、三產業為主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人造景觀、人工生態環境較多,社會生活豐富(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2.據圖可知,翁丁佤寨有河流、梯田、竹林,從事農業生產,屬于鄉村聚落,居民過著農耕生活,這里交通不便,沒有高樓,工業也不發達,C正確,ABD錯誤。故答案為:C。3.聚落的形成與環境密切相關,一般來講,在地形、氣候、資源等自然條件優越的地方比較容易形成聚落。具體來講,有利于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等。翁丁佤寨主要河流有小黑河、南滾河、永安河等,離水源較近,水源充足,A正確;材料中不能得到翁丁佤寨礦產資源豐富的信息,B錯誤;翁丁佤寨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交通不便,C錯誤;根據“翁丁佤族原始部落民居分布圖”可知,翁丁佤寨地勢較平坦,D錯誤。故答案為:A。【答案】4.B5.D【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1)人們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根據規模大小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鄉村主要從事農業生產,城市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即鄉村和城市的本質區別是生產方式不同。(2)聚落的形成深受自然環境和社會經濟等因素的影響。聚落的分布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公路分布。聚落多形成于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經濟發達的地區;地形崎嶇,交通不便,不利于聚落的形成和發展。4.根據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該地以農業生產為主,因此可以判斷該地的聚落類型是鄉村。故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5.根據材料信息分析可知,該聚落有小河,種植冬小麥、高粱,因此可以判斷該聚落地處灌溉便利的平原地區。故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答案】6.D7.B【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6.讀圖可知,圖示聚落景觀圖中人口較稀疏,A錯誤;圖示聚落景觀圖中未出現河流,B錯誤;圖示景聚落景觀圖中建筑低矮稀疏,C錯誤;圖示景聚落景觀圖中建筑多為低矮的瓦房,判斷為鄉村,房屋前有農田,因此這里的生產以農業生產為主,D正確。故答案為:D。7.讀圖可知,圖示聚落景觀中有山峰,因此該聚落地處地表崎嶇的山區。綜上所述,B符合題意,排除ACD。故答案為:B。8.【答案】C【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讀圖分析,圖中乙和丁建筑物密集、高大。乙丁為城市景觀。甲蒙古包和丙農田為鄉村景觀,其中甲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居住的一種房子。建造和搬遷都很方便,適于牧業生產和游牧生活。丙農田所在地區以種植業為主,故答案為:C。【點評】鄉村聚落一般規模比較小,居民主要從事耕作、放牧和捕魚等生產活動,而城市聚落一般規模很大,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例如工業和服務業等。9.【答案】(1)鄉村聚落。(2)主要從事經濟林木的生產。(3)為了避免洪澇災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區村落的規模比較小,多沿著山谷呈帶狀分布;山上多林木,人們以林業為主。【知識點】鄉村聚落【解析】【分析】(1)、根據題中信息可知,李麗的家鄉四面環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田地里農民在辛勤勞作,等等說明該聚落屬于鄉村聚落。(2)、根據圖中信息可知,李麗家鄉的人們從事的生產活動方式主要從事經濟林木的生產。(3)、為了避免洪澇災害,村落往往建在高地上;村落多建在水源充足且供水方便的地方;山區村落的規模比較小,多沿著山谷呈帶狀分布;山上多林木,人們以林業為主。【點評】聚落是人類聚居和生活的場所,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聚落環境是人類有意識開發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創造出來的生存環境。人類各種形式的聚居地的總稱。近代泛指一切居民點。10.【答案】D【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聚落是人們長期居住并進行生產生活的場所,根據生產方式的不同,聚落可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城市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工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的人們主要從事耕作業、漁業、林業、畜牧業等。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11.【答案】D【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一般情況下,城市聚落最容易形成的地區在河流中下游地區。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人類早期的城市一般選擇在地勢平坦開闊,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氣候條件適宜的地方。特別是世界第一批城市多誕生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地區。城市選址考慮到防衛的功能,往往利用天然的險要地形或河流作為保護城市的一道屏障。古代的城市一般都建有護城河,就有這個功能。12.【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城市人口密集,聚落規模大,故①說法有誤;城市高樓林立,交通發達,故②說法正確;鄉村聚落面積比城市聚落大,故③說法有誤;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商業和服務業,故④說法正確。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理解城市聚落,屬于容易題。13.【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城市景觀的特色是樓房高大林立,公共設施多,交通網絡發達,人口密度較大。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14.【答案】C【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從交通的角度看,河流中心的小島,受河流阻擋,交通不便,加上面積較小,不利于城市的形成與發展;臨海的半島,不能肯定交通一定便利,海運發展便利;水陸交通的轉折點,貨物或客流需要這里中轉,交通便利,有利于城市的形成與發展;地形的制高點的隘口,交通不便,不利于城市的形成。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人類早期的城市布局,主要考慮到了防衛和交通兩大因素。河流中心的小島,臨海的半島,地形制高點的關隘,借助有利的地形起到軍事防衛的功能。15.【答案】(1)城市(2)增加;擴大;增多;完善(3)A;B;C;G【知識點】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此圖反映了 城市的形成過程.(2)觀察和分析此圖,說出下列變化:①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地增加.②聚落的占地規模在不斷地擴大.③聚落的建筑群不斷地增多.④聚落的交通設施將越來越完善.(3)城市的形成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突出,依據你對城市形成的理解,請說出下列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ABCG.故答案為:(1)城市;(2)①增加;②擴大;③增多;④完善;(3)ABCG.【點評】此題考查了城市聚落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城市聚落由鄉村聚落發展演變而來.由四幅圖可知,從①→④聚落的人口總數在不斷增加;占地面積不斷擴大;建筑群不斷增多;聚落的交通越來越完善.隨著各項功能的日趨完善,城市聚落將發展成為一定地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容易形成城市的地方有:河流附近,公路、鐵路附近,中低緯度沿海平原地帶和山麓地帶.16.【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義新歐”班列將紡織品和日用百貨等小商品運往馬德里,回程帶來馬德里的紅酒、橄欖油等商品。這體現了不同區域的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7.【答案】B【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區域之間有特色食品是因為自然條件的差異,通過區域聯系,豐富人民的生活,實現了優勢互補。故①②④符合題意。③物產資源保持一致說法有誤。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區域聯系的有關內容,采用排除法,屬于容易題。【答案】18.C19.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18.王大媽往來于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之間,說明了:①城鄉之間的聯系非常密切,③王大媽往來于不同的區域之間,④城市和鄉村總是與一定的區域聯系在一起,①③④,正確。②城市和鄉村的聯系是完全割裂的,說法錯誤。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19.根據題意, 家住郊區農村的王大媽種了一畝蔬菜,她每天采摘后拿到市區的菜市場售賣。市民們很喜歡王大媽種的純天然蔬菜。材料體現的區域聯系的內容主要是物產交流。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答案】20.C21.D【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0.小慕異地求學屬于區域交流中的文化交流。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1.上述材料說明了: ②寧波和西藏之間可以相互聯系 ,③兩區域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 ④不同的區域對社會生活產生的影響不同。②③④,正確。①區域之間應該相互封閉,說法錯誤。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22.【答案】A【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根據題意, 今年暑假,王鵬跟著爸爸去英國考察學習,屬于文化交流。還帶去了杭州的特產,屬于物產交流。王鵬的媽媽前往新疆支教,體現了區域間的人才交流。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3.【答案】(1)物產(2)自然條件不同(3)經濟、文化、信息、技術、人才(寫出三個即可)【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1)、從表中可以看出不同區域在社會生活中存在物產差異。(2)、造成(1)中差異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條件不同。(3)、不同區域之間的聯系與交流有 經濟、文化、信息、技術、人才等方面。(寫出三個即可)【點評】 我國不同的區域存在經濟差異,氣候差異,風俗差異,人口密度差異,居民收入差異,生活成本差異,地理位置差異,水資源分部差異,教育水平差異等等。 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24.【答案】(1)文化(2)經濟(3)信息(4)人才【知識點】區域合作【解析】【分析】 (1)、“下個月我們藝術團要去新疆演出。” 屬于文化交流;(2)、“喂,陳老板嗎?我們這里需要20噸山東蘋果,請問什么時候到貨?” 屬于物產交流;(3)、“喂,是北京王府井大飯店嗎?我們有一個會議,我想預定一個房間。” 屬于信息交流;(4)、“今年上半年,我要到四川的一個貧困縣去支教了。” 屬于人才交流。【點評】區域之間交流的原因: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物產也不同;滿足人們物質生活多樣化的需求,實現優勢互補;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差異。區域之間交流的形式:物產、信息、物資、人員、技術、資金等。【答案】25.C26.A【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25.讀圖可知,該區域的聚落呈條狀沿和分布,因為河流沿岸地區水源充足,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河流。故根據題意選C。26.讀圖可知,聚落分布在河流交匯處,交通更便利,水源更充足。所以甲最有可能發展成為城鎮。故選A。27.【答案】(1)鄉村;耕作(放牧/捕魚)(2)D(3)西遞;宏村;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適宜)(4)D【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聚落是人們的聚居地,主要形式有鄉村和城市,從景觀特色看,皖南古村落屬于鄉村。居住在鄉村的人們一般從事的生產活動是農業生產活動,如,耕作、放牧、捕魚。(2)鄉村是人口規模不大,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達到一定規模,主要從事非農業生產活動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景觀有高樓林立,有許多商店、學校、醫院;道路縱橫、車輛很多;人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有農田、果樹、池塘屬于鄉村景觀。故答案為:D。(3)聚落分布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皖南古村落以西遞和宏村為代表。聚落形成與發展的主要條件有: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資源豐富、交通便利、地形平坦、氣候適宜等。(4)一些特色鮮明的傳統聚落正在逐漸減少,要在保持原有的特色聚落,但是不能拒絕現代文明進入 ,A錯誤。不能為了招攬游客,而在傳統聚落附近大興土木,建設賓館和飯店,B錯誤。為了建經濟開發區,不能拆掉古建筑群,而用現代建筑取代那些已經破舊的聚落,C錯誤。應該在保留原有特色的前提下修繕傳統聚落,D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聚落分為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城市聚落主要從事制造業和服務業;鄉村聚落又分為農村、漁村、牧村,分別從事農業、漁業、牧業。聚落形成有共同的特征,如地形平坦、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資源豐富,氣候適宜等;聚落形成有團塊狀、條帶狀,還有點狀分布。28.【答案】(1)聚落(2)勞動生產方式;工;服務(3) 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的耕地減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條件好,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交通等一系列的條件要好于鄉村,造成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區域合作【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鄉村和城市統稱為聚落。(2)、 鄉村和城市所呈現的景觀有較大差異,是由于勞動生產方式的差異造成的。城市居民主要從事工業、服務業等。(3)、隨著經濟的發展,鄉村的耕地減少,剩余勞動力增加;而城市中生活條件好,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交通等一系列的條件要好于鄉村,造成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點評】鄉村聚落既成為人們居住、生活、休息和進行政治、文化活動的場所,也是從事生產勞動的場所,主要以從事農業活動為主;城市聚落即城市,指在原有鄉村聚落基礎上,達到了一定的人口數量、經濟水平、規模程度而建立的規模大于鄉村和集鎮的以非農業活動和非農業人口為主的更高級的聚落形式。29.【答案】(1)鄉村;城市(2)鄉村;沿河分布;河流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水源(3)B;B地面積較廣且位于河流交匯處(4)城市交通便利,生活豐富多彩,找工作容易,教育和醫療水平高。【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 (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聚落可分為鄉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兩大類。(2)A,B,C三處聚落都屬于鄉村聚落,共同點是沿河布局,原因是:河流能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提供便利的水運和水源 。(3)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B處, B地面積較廣且位于河流交匯處 。(4)城市聚落形成后,鄉村人口向城市遷移, 主要原因是城市交通便利,生活豐富多彩,就業機會多,教育、醫療水平高。【點評】城市聚落和鄉村聚落景觀的主要差異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①自然景觀:鄉村聚落,農田遍地,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城市聚落高樓林立,環境污染較重。②人口:鄉村聚落人口少,分布稀疏,主要從事農業活動;城市聚落人口多,分布密集,主要從事工業、商業和服務業。③公共設施:鄉村聚落交通不便,類型單一,數量少;城市聚落交通便利,類型齊全,數量多。30.【答案】(1)城市;鄉村;城市建筑比鄉村密集發達,完善(2)東南;正南;900(3)東西;南北(4)略【知識點】鄉村聚落;城市聚落【解析】【分析】(1)讀圖可知, 甲圖表示的是城市聚落,乙圖表示的是鄉村聚落. 從圖中獲取的信息中,大致概述兩大聚落存在的景觀差異城市建筑比鄉村密集發達,完善。(2)據圖分析,根據指北標確定方位, 農業實驗區位于學校的東南方向,火車站位于學校的正南方向。如果學校沿著公路到科技園區的圖上距離大致是6厘米,則學校離科技園區的實地距離是900米。(3)乙圖中,根據指北標的方位可以進一步確定河流的流向大致是東西方向,道路的走向大致是南北方向。(4)城市與鄉村的差異主要表現在:社會福利、公共資源、產業結構、就業機會、文化水平等等。加強交流合作可以進行優勢互補,加快經濟多元化發展,比如鄉村可以享受更好的教育、醫療等公共資源,更好的就業機會;城市可以享受到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優美的環境。【點評】比例尺是表示圖上一條線段的長度與地面相應線段的實際長度之比。公式為:比例尺=圖上距離與實際距離的比。比例尺有三種表示方法:數值比例尺、圖示比例尺和文字比例尺。地圖上方向的判斷有三種方法,一是經緯網判斷法,二是指向標判斷法,三是通過“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斷法,一般范圍較小的地圖都有指向標,習慣上規定指向標統一指向北。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人文地理(上冊)七年級復習鞏固訓練:02 鄉村與城市(學生版).docx 人文地理(上冊)七年級復習鞏固訓練:02 鄉村與城市(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