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3世界大家庭 非選擇題專題練習--2022-2023學年浙江省部編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上冊1.位于海洋周圍、湖畔河邊的人們,生活有獨特的風情。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日本國士主要由四大島組成,其中①是_______島:首都東京所在的島是_______島。(2)寫出乙圖地理事物的名稱。A. (城市)B. (城市)C. (水域)D. (水域)(3)從半球位置來看,日本和意大利位于( )A.東半球、南半球 B.東半球、北半球C.西半球、北半球 D.西半球、南半球(4)“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日本的生產和生活與水息息相關,獨具特色。請從生產和生活兩個角度各舉一例說明。讀下圖,完成下列問題。2.A地位于半球。3.B地所處的溫度帶為帶。B地的氣候類型為。4.A地所屬的氣候類型在沿岸地區分布最廣。該沿岸地區主要信仰的宗教是①基督教②佛教③伊斯蘭教④喇嘛教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5.伊斯蘭教代表性建筑的主要特點是A.主體以方形為主B.以寺廟塔形為主C.以尖頂房屋為主D.主體以圓頂房屋為主6.讀圖,回答問題。(1)世界最大的半島:①______,該地主要信仰_________教。最高的山脈:②___________最高的高原:③____________河流:C__________(2)讀圖,因為_____________,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請描述C地的氣候類型_____________,氣候特征_____________該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是_____________7.國界線和領海范圍以內的____、____和____,總稱領土。一個國家的領土是____________的。8.河湖的世界之最。(1)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__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__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______河;世界上水能最豐富的河流是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河。(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______;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洲的________________。(3)中國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是________________;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________________。(4)讀下面四幅區域圖,完成下列問題。①A河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洲。②B河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洲。③C河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洲。④D河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注入________________,位于__________洲。9.觀察下圖,回答問題。(1)圖中人口稠密的四個地區是____(填序號),這四個地區人口稠密的原因是____。(2)在下面表格中寫出圖中四個人口稀少地區的序號。序號 人口稀少的原因____ 濕熱的熱帶雨林____ 寒帶、亞寒帶地區____ 熱帶沙漠地區____ 青藏高原地區(3)字母A所在地區的居民以____人種為主;序號____所在國家的居民為白色和黑色人種混居;序號____所在地區阿拉伯人較多,屬于____人種;序號____所在地區的原始居民均為印第安人,屬于____人種。(4)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地形和氣候等自然條件對人口分布的影響。10.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清真寺是________.它是________教的圣地,每年到那朝拜的穆斯林達數百萬.11.“海希輪”號國際集裝箱班輪主要來往于浙江寧波舟山港與埃及塞得港,途經新加坡、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據圖1寫出“海希輪”號國際班輪航線:寧波—東海—____海峽—____海—____海峽—____洋—曼德海峽—____海—____運河—塞得港 (2)“海希輪”號從寧波出發后,途經馬來西亞、沙特阿拉伯等國家,依次能看到的主要人種有____、____。沙特阿拉伯的居民主要信仰的宗教是____,他們宗教活動主要在____舉行(填宗教建筑)。 (3)圖2的民居會出現在A地還是B地?試從氣候角度分析其原因。12. 世界主要的語言 重要性:語言是人類交流的重要工具。 種類:世界上的語言有很多種。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____,使用范圍最廣的是____。漢語、英語、法語、____、________和________,這幾種語言被確定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13.認識世界的著眼點:認識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是兩個最基本的著眼點。14.【立足亞洲放眼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世界共同發展和繁榮,是亞洲和世界各國的共同使命。閱讀地圖,回答問題。(1)請對應寫出以下字母所代表的地理事物。 A.________洋;B.________洲;C.世界上最大的半島________;D.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咸水湖________;E.世界上最高的山脈________。(2)請用箭頭在圖中標注出河流F的流向,并說說該河流的流向與地勢之間的關聯。(3)請用字母“H”在舟中標注出洲界線中“蘇伊士運河”的位置。(4)G國是________(填寫發達國家或發展中國家),其耕海牧魚的特點與其國土的________特點有密不可分的聯系。15. 現在,世界上有______多個國家,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____和____,這是一個國家的____。16.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17.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圖所示為 聚落,乙圖所示為 聚落。(2)據丙圖中信息分析,影響A、B、C三地聚落選址的共同因素是 。(3)A、B、C三地聚落的形態多為 (團塊或條帶)狀。(4)圖中A處附近河流是由 流向 。18.讀澳大利亞地形示意圖和氣候分布圖,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澳大利亞地形示意圖和所學知識,說出山脈K的名稱,描述澳大利亞地形的特點。(2)根據澳大利亞氣候分布圖和所學知識,指出澳大利亞最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的名稱。(3)結合兩圖信息和所學知識,分析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特點及其與氣候的關系。19.巴黎圣母院是一個舉世聞名的歷史文化景點,2019年4月15日晚巴黎圣母院塔樓起火,火災持續14小時。巴黎圣母院的宗教建筑風格所體現的是( )A.印度教B.基督教C.佛教D.伊斯蘭教20.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下圖是我國某地等高線地形圖材料二:(1)觀察上圖,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_____,等高距是_____米。并分析圖中 E 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哪些?(2)根據材料二說說:亞洲的氣候特點是:_____,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亞洲地形_____。受亞洲地勢_____的影響,亞洲的河流大多流向為_____,呈_____分布。(3)根據材料二判斷: 我們的家鄉臺州的氣候類型是_____。(填寫數字)21.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東部有一段以________中心線為界,西部有一段以________為界,另一段以________為界.22.世界人口分布是不均勻的,但又具有一定的規律性。讀下圖,回答問題。(1)據甲圖分析,從地形類型看,世界約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________地區。試舉一例世界人口稠密分布區:________。 (2)據乙圖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________半球;按緯度來說,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________緯度地區。 (3)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共同的氣候特點是________。 (4)我國的人口分布以________線為界,東南多,西北少。23.讀“等高線圖”,完成下列問題。(1)寫出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A ,C ,E ,F (2)圖中B點的海拔是 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 米.(3)圖中有兩條小河M、N,向北流的是 河(填字母)。(4)圖上的比例尺寫成數字式比例尺(5)A、B、C、D、E、F各處,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 .理由是 24.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________之間的界線.25.讀圖,完成下列問題。(1)甲圖所示的是____聚落,乙圖所示的是____聚落。(2)形成甲乙兩種不同聚落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3)依據丙圖中信息分析,A、B、C三地聚落都沿著____分布。(4)圖中A、B、C三地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的是____,理由是_ _、_ _、 。26. 目前,世界上還有一些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屬地和有領土爭議的地區,我們把它們叫作____,例如戰事不斷的克什米爾地區(位于中國、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等。27.一天,來自不同國家的三位同學相遇了,他們互相介紹了自己的祖國。同學甲:我家離學校雖然比較遠,但便捷的交通可以使我很快到達學校。學校里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備。同學乙:我的國家非常美麗,但是人們的生活還比較貧困,許多孩子還上不起學。很多農村沒有自來水,也沒有電。農民仍然從事著原始繁重的體力勞動。同學丙:我的國家人口數量排世界第一,最近幾年我們的經濟發展很快,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極大提高。(1)同學甲膚色白,頭發彎曲而金黃,鼻梁高,嘴唇薄,他很有可能來自____洲、____洲或____洲。(2)同學乙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他最有可能來自____洲。(3)同學丙有黃色的皮膚,烏黑通直的頭發,臉龐扁平,他最有可能來自____洲。(4)通常,人們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兩大類型。請問同學甲和同學乙的祖國分別屬于哪類國家?(5)你認為國家與國家之間應如何相處?28.將下列民居類型與其環境特征的序號相對應。A.低洼濕熱,蚊、蟲、蛇較多①四合院B.草原廣闊②窯洞C.冬季寒冷、春季多風沙,平原地區③碉房D.高寒氣候,夾墻相隔,墻厚窗少④竹樓E.降水較少,地下水位較低的黃土高原 ⑤蒙古包答題區:A——_____;B——_____;C——_____;D——_____;E——_____。29.讀“聚落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要求。(1)ABC三處聚落都屬于 聚落.(2)ABC三處聚落最有可能優先發展成為城市的是 ,理由是 .(3)A聚落附近森林資源豐富,在此地建一處造紙廠是否合理? 原因是 .30.讀下圖《亞歐大陸輪廓圖》,回答下列問題。(1)A、B是亞歐分界線的一部分,請寫出他們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稱:A__________(山脈),B__________(湖泊)。(2)甲地位于__________(緯度帶),其氣候類型為__________。(3)下列四個圖中能正確反映亞洲河流分布特征的是圖_____(填字母),亞洲河流呈現如此分布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P所在區域傳統民居有何特點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1.拉丁美洲的居民主要使用______語,巴西居民使用______ .32.讀東西半球圖,回答問題。(1)請你寫出圖上字母所代表的地理名稱。大洲名稱:A ____洲,B____洲;大洋名稱:丙____洋,丁____洋。(2)溝通甲、乙兩大洋的是____海峽;大洲A和B的分界線是____運河。(3)D所在大洲的土著居民是____,屬于____人種。(4)請寫出a點的地理坐標___。(5)海洋是個巨大的寶庫,對人類產生提供哪些資源?33.【共同命運 中非合作】材料一:2017年5月31日,由中國公司承建的肯尼亞蒙巴薩—內羅畢鐵路建成通車。蒙內鐵路的修建歷時三年,是東非鐵路網的起始段,連接肯尼亞首都內羅畢和東非第一大港蒙巴薩港,全長480公里。(1)圖中A的地形區名稱是________,蒙內鐵路段的地勢特征是______,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____方向。材料二:旅游業是肯尼亞的支柱產業。肯尼亞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全國有65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占國土面積的11%。其中在蒙內鐵路第二標段144公里的施工戰線上,有120公里需要穿越察沃國家公園。(2)根據兩則材料分析蒙內鐵路修建時可能會遇到的困難。材料三:1963年12月14日中國與肯尼亞共和國建交,并于1978年簽訂貿易協定。此后,雙方關系發展迅速。2017年6月29日至7月1日中國國際商會組織中國企業參加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舉辦的“第三屆肯尼亞中國貿易周”就是最好的證明。(3)雙方關系發展迅速得益于中國的什么政策?材料四:中肯關系是中非關系的縮影,至今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非洲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對非投資存量超過250億美元。超過2500家中國在非企業為當地創造了10多萬個就業崗位。中國為非洲近年來的經濟增長所做的貢獻世界有目共睹為,世界和平、穩定與發展注入正能量。(4)中非合作共贏體現出當今時代的主題是什么?從政治和經濟兩方面說說中非合作的意義。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1) 北海道 本州(2)羅馬;威尼斯;地中海;亞得里亞海(3)B(4)生產:日本是漁業發達的國家,生活:日本形成獨特的“魚文化”(言之有理即可)【詳解】(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領土有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主要島嶼組成;它處在環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帶上,是一個多火山地震的國家,日本的首都是東京,位于其最大的島嶼本州島上;由圖可知,①是北海道島;故①填“北海道”、②填“本州”。(2)根據所學知識,意大利位于歐洲南部,包括亞平寧半島及西西里、撒丁等島嶼;北以阿爾卑斯山為屏障與法國、瑞士、奧地利、斯洛文尼亞接壤,東、南、西三面分別臨地中海的屬海亞得里亞海、愛奧尼亞海和第勒尼安海,由圖可知,A和B所在的國家是意大利,而C為地中海,D為亞得里亞海;故A為“羅馬”、B為“威尼斯”、 C為“地中海”、 D為“亞得里亞海”。(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北半球與南北緯度的分界線是赤道,以赤道以北為北半球,以赤道以南為南半球;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20°W和160°E組成的經線圈,20°W以東、160°E以西為東半球,20°W以西、160°E以東為西半球。從半球位置來看,日本和意大利位于東半球、北半球,ACD項錯誤,B項正確;故選B項。(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是一個島國,沿海海域魚類餌料豐富,魚群集中,漁業資源豐富,是世界著名漁場,在人們的生活中魚無處不在;日本有悠久的捕魚歷史,在長期與大海共存、與漁業共生的過程中,逐步形成了獨特的“魚文化”;故從生產角度:“日本是漁業發達的國家”、從生活角度:“日本形成獨特的“魚文化”。2.北 3.熱帶、熱帶雨林 4.地中海、C 5.D【分析】試題分析:2.由圖可知,圖A一年中氣溫最高的是在7月份,說明該地是在北半球。3.由圖中B地的氣溫曲線可以看出,該地最低氣溫都在20℃以上,其溫度帶是五帶中的熱帶,再看該地屬于全年多雨型,是熱帶雨林氣候。4.由圖可知,A地屬于冬雨夏干型的地中海氣候,其夏季氣溫高時,降水反而少,該氣候在地中海周圍分布最廣,地中海北岸是歐洲地區,信仰基督教,南岸是非洲北部,信仰伊斯蘭教,故選C。5.世界三大宗教中,伊斯蘭教的代表性建筑主要特點是主體以圓形房屋為主,佛教是以寺廟塔形為主,基督教是以尖頂房屋為主,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世界氣候及宗教的有關知識.6. 阿拉伯半島 伊斯蘭 喜馬拉雅山脈 青藏高原 長江 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 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 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 利: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弊: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利弊兩方面分析)【詳解】(1)觀察地圖可知,①阿拉伯半島是世界是最大的半島,該島上的人為白色人種,多信仰伊斯蘭教,多為阿拉伯人。②世界最高的山脈是喜馬拉雅山脈。③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屋脊”。C處的河流是長江。(2)讀圖可知,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所以圖中亞洲河流流向的特點是從中間向四周流,呈放射狀分布。(3)C地地處長江流域,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和濕潤氣候,氣候特征是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這種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有利的一面是:雨熱同期,有利于農作物的生長;弊端是:季風氣候具有不穩定性,易發生旱澇災害。7. 領陸 領水 領空 神圣不可侵犯【詳解】根據所學知識,領土是指國界線和領海范圍以內的領陸、領水、領空;領土是國家構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國家主權行使的地理空間;一個國家的領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故本題各空答案依次為:①領陸②領水③領空④神圣不可侵犯。8. 非 尼羅 南美 亞馬孫 非 剛果 亞 里海 亞 貝加爾湖 北美 蘇必利爾湖 青海湖 鄱陽湖 尼羅河 自南向北流 地中海 非 密西西比河 自北向南流 墨西哥灣(或:大西洋) 北美 亞馬孫河 自西向東流 大西洋 南美 湄公河 自北向南流 南海(或:太平洋) 亞【詳解】(1)世界上最長的河流是非洲的尼羅河,世界上流域面積最廣、水量最大的河流南美洲的亞馬孫河;世界上水能最豐富的河流是非洲的剛果河。(2)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是亞洲的里海;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是亞洲的貝加爾湖;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北美洲的蘇必利爾湖。(3)中國面積最大的咸水湖是青海省的青海湖;中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4)①A河名稱是尼羅河,流向是自南向北流,注入地中海,位于非洲。②B河名稱是密西西比河,流向是自北向南流,注入墨西哥灣(或:大西洋),位于北美洲。③C河名稱是亞馬孫河,流向是自西向東流,注入大西洋,位于南美洲。④D河名稱是湄公河,流向是自北向南流,注入南海(或:太平洋),位于亞洲。9.(1)①②④⑤,地處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氣候適宜,交通便利。(2)序號 人口稀少的原因__③__ 濕熱的熱帶雨林__⑦__ 寒帶、亞寒帶地區__⑥__ 熱帶沙漠地區__⑧__ 青藏高原地區(3)黑色 ② ⑥ 白色;②③ 黃色。(4)一般來說,地勢平坦和氣候比較溫暖濕潤的地方人口較多,如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為稠密;而高山地區、熱帶雨林地區、沙漠地區、高寒地區人口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氣候炎熱干燥、人口密度較小。【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試題難度一般。【詳解】(1)讀圖可知,圖中人口稠密地區主要分布在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及北美洲的東部地區,即①②④⑤所在地區;因為這些地區均為中低緯度的沿海平原地區,氣候適宜,自然條件優越,交通便利,人口聚集。(2)讀圖可知,人口稀少地區主要分布在濕熱的熱帶雨林地區(對應圖中③位置),寒帶、亞寒帶地區(對應圖中⑦位置),熱帶沙漠地區(對應圖中⑥位置),青藏高原地區(對應圖中⑧位置)。(3)據所學知識可知,字母A所在地區為非洲,其居民以黑色人種為主,北美洲東部地區(序號②)的居民為白色和黑色人種混居;非洲北部地區(序號⑥)所在地區阿拉伯人較多,屬于白色人種;北美洲和南美洲(序號②③)所在地區的原始居民均為印第安人,屬于黃色人種。(4)據所學知識可知,一般來說,地勢平坦和氣候比較溫暖濕潤的地方人口較多,如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平原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為稠密;而高山地區、熱帶雨林地區、沙漠地區、高寒地區人口較少,如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地區,氣候炎熱干燥、人口密度較小。10.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詳解】麥加大清真寺是世界著名的清真大寺,是伊斯蘭教第一大圣寺,占地18萬平方米,坐落于沙特阿拉伯境內山巒環抱的谷底―麥加城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朝圣的克爾白天房所在地,周圍有七座高塔,中間是天房。世界各國穆斯林向往的地方和去麥加朝覲禮拜的圣地。據《古蘭經》經文啟示,在此禁止兇殺、搶劫、械斗,故又稱禁寺。每年7月為伊斯蘭教的齋戒月,數以百萬計的穆斯林信徒前赴圣城麥加朝圣。故答案為麥加大清真寺,伊斯蘭教。11.(1)臺灣;南;馬六甲;印度;紅;蘇伊士。(2)黃色人種;白色人種;伊斯蘭教;清真寺。(3)B地。原因:該地是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故房屋墻厚窗小,有利于防風沙,隔熱。【詳解】(1)讀“海希輪”號航線示意圖聯系所學知識可知,其航線為:自寧波出發,依次經過東海、臺灣海峽、南海、馬六甲海峽、印度洋、曼德海峽、紅海、蘇伊士運河,最終到達塞得港。(2)據所學知識,馬來西亞居民以黃色人種為主,沙特阿拉伯居民以白色人種為主;沙特阿拉伯的居民多信仰伊斯蘭教,清真寺是伊斯蘭教徒禮拜的地方,也是伊斯蘭教最具代表的文化景觀。(3)B地。原因:觀察圖2可知,該民居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據所學知識,傳統鄉村聚落中的房屋建筑,往往體現出當地自然環境的特點。B地位于阿拉伯半島上,屬熱帶沙漠氣候,終年炎熱干燥,墻厚、窗小的民居,有利于防風沙,隔熱。12. 漢語 英語 俄語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詳解】世界上的語言有很多種。其中,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是漢語,使用范圍最廣的是英語。漢語、英語、法語、俄語、西班牙語和阿拉伯語,這六種語言被確定為聯合國的工作語言。13. 自然條件 人文特色【分析】本題主要考查認識世界的著眼點,試題難度容易。【詳解】據所學知識可知,要想認識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自然條件和人文特色是兩個最基本的著眼點。14.(1)北冰;亞;阿拉伯半島;里海;喜馬拉雅山脈。(2)箭頭指向北冰洋。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河流呈放射狀分布,因此河流F受亞洲地勢影響流入北冰洋。(3)H標在圖中最大半島C的西北角。(4)發達國家;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詳解】(1)據圖可知,A代表北冰洋;B代表亞洲;C代表阿拉伯半島;D代表里海;E代表喜馬拉雅山脈。(2)箭頭指向北冰洋。讀圖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亞洲的地勢具有中間高、四周低的特點,河流呈放射狀自中間向四周流入大海。河流F受地勢影響,自南向北注入北冰洋。(3)據所學知識,蘇伊士運河位于非洲東北部與阿拉伯半島西北部之間,因此H應標在圖中最大半島C(即阿拉伯半島)的西北角。(4)讀圖可知,G國是日本,屬于亞洲少數幾個發達國家之一;因其國土南北狹長,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灣等,形成了獨特的耕海牧漁的特點。15. 190 國旗 國歌 象征【詳解】截至2019年,世界上共有233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國家有195個(190多個),地區有38個。國家象征主要包括國旗、國徽、國歌、首都和國慶等。16.正確【詳解】根據所學的知識可知,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英語是世界上使用最廣的語言;故正確。17.(1)城市 鄉村(2)地形(平坦),河流(沿河流分布)(任答一點即可)(3)條帶(4)西北 東南【詳解】讀圖可知,(1)甲圖表示的是城市聚落,乙圖表示的是鄉村聚落;(2)A、B、C三處聚落選址的共同地形因素是這里地形平坦,靠近水源,有利于聚落的形成;(3)從圖中看出,A、B、C三處都位于河流沿岸,聚落呈條帶狀;(4)根據“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判讀方向的方法,圖中A河自西北向東南流。18.(1)大分水嶺:地形以高原盆地(平原)為主,地勢東西兩側高,中向低。(2)最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是熱帶沙漠氣候和熱帶草原氣候。(3)人口分布特點: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部和南部沿海地區。關系:東部和南部地區氣候溫暖濕潤,人口較密集:中西部地區氣候干燥,人口稀少【詳解】(1)由圖可知,圖中澳大利亞的山脈是大分水嶺,可以看出澳大利亞地形是以盆地和高原為主,地勢是東西兩側高、中間低。(2)由澳大利亞氣候類型圖可以看出,澳大利亞主要的兩種氣候類型是熱帶草原氣候和熱帶沙漠氣候。(3)由圖可知,澳大利亞人口分布的特點是地廣人稀,人口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因為這里氣候適宜,交通便利、開發歷史悠久等。19.B【詳解】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歐洲人普遍信仰的宗教是基督教,因此巴黎圣母院的宗教風格是基督教,B選項符合題意;印度教、佛教和伊斯蘭教的建筑風格與材料無關,未體現,ACD排除。20.(1)比例尺;50;地處平原,地勢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豐富;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2) 氣候類型復雜多樣; 中間高 四周低 自中間流向 四周(3)②【解析】(1)地圖的三要素是比例尺、圖例和指向標。觀察上圖,圖中缺少地圖三要素中的比例尺,等高距是50米。圖中E城鎮形成的有利條件有地處平原,地勢低平;靠近河流,生活用水豐富;有公路經過,交通便利。(2)根據材料二可知,亞洲的氣候特點是: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亞洲地形種類復雜多樣。受亞洲地勢中間高,四周低的影響,亞洲的河流大多流向為自中間流向四周,呈放射狀分布。(3)亞熱帶季風氣候亦稱之為副熱帶季風氣候,是一種受熱帶海洋氣團和極地大陸氣團交替控制,天氣的非周期性變化和降水季節變化都很顯著的中緯度季風氣候類型。亞熱帶季風氣候夏熱冬溫,四季分明,季風發達。根據材料二判斷:我們的家鄉臺州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對應圖中的數字是②。21. 北美五大湖 緯線 經線【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和加拿大之間東部有一段以北美五大湖中心線為界,西部有一段以緯線為界,另一段以經線為界.因此,本題正確答案是:北美五大湖;緯線;經線.22.(1)平原;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北;中低(3)溫和濕潤(4)黑河——騰沖 【詳解】(1)根據甲圖分析,從地形類型看,世界約有56%的人口分布在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地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上人口稠密分布地區有亞洲的東部和南部、歐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東部。(2)根據乙圖分析,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北半球;按緯度來說,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人口分布稠密區的共同特點是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河流。氣候較為溫暖濕潤。(4)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人口分布以黑河騰沖一線為分界線,東南多,西北少。23.(1)山頂;陡崖;鞍部;山谷(2)510米;68米(3)N(4)1:200000(5)C,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分析】整體分析:該題以讀“等高線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圖分析問題的能力。【詳解】(1)讀圖可知,字母所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稱: A是等高線閉合且等高線數值中間高四周低則為山頂;C是等高線重合的地方為陡崖;E是兩山頂之間相對低洼的部位為鞍部;F是等高線向海拔高處凸為山谷。(2)讀圖可知,圖中B點的海拔是510米,A山頂與B山頂的相對高度是578米-510米=68米。(3)讀圖可知,該圖為帶有指向標的地圖,要根據指向標來判斷,箭頭指的方向為北方,可以判斷出圖中有兩條小河M、N,向北流的是N河。(4)讀圖可知,圖上的比例尺寫成數字式比例尺1:200000。(5)讀圖可知,A、B、C、D、E、F各處,最適合開展攀巖運動的是C。理由是幾條等高線重疊的地方是陡崖。24.公海【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界是地圖上一國與鄰國或公海之間的界限。25.(1)城市、鄉村(2)兩地生產方式不同(3)河流(4)B;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詳解】試題分析:(1)由圖可知,圖甲中顯示的聚落,多高樓大廈,房屋密集,是城市聚落;而乙圖表示的聚落,房屋分散,土地面積廣大,是鄉村聚落。(2)形成甲乙兩種不同聚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兩地生產方式不同,甲地以工商業為主,而乙地以農牧業為主。(3)由圖可知,圖丙中的三個聚落分布有個共同特點,都是沿河流分布。(4)由圖可知,圖中A、B、C三地中,最有可能發育成城市的是B;因為這里位于河流的交匯處,地形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自然條件最為優越。考點:本題考查聚落的有關知識.26.地區【詳解】目前,世界上還有一些沒有獲得獨立的殖民地、屬地和有領土爭議的地區,我們把它們叫作地區。27.(1)歐 北美 大洋。(2)非。(3)亞。(4)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5)任何國家都應該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下,共同為維護世界大家庭的繁榮與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詳解】(1)從“同學甲膚色白,頭發彎曲而金黃,鼻梁高,嘴唇薄”可以判斷他為白種人,白種人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或大洋洲,所以他很有可能來自歐洲、北美洲或大洋洲。(2)從“同學乙皮膚黝黑,頭發烏黑卷曲,臉龐平,嘴唇厚”可以判斷他為黑種人,黑種人主要分布在非洲,所以他最有可能來自非洲。(3)從“同學丙有黃色的皮膚,烏黑通直的頭發,臉龐扁平”可判斷他為黃種人,主要分布在亞洲,他最有可能來自亞洲。(4)通常,人們根據經濟發展水平把世界上的國家分成兩大類型。同學甲有可能來自歐洲、北美洲或大洋洲,這些地區主要是發達國家,同學乙最有可能來自非洲,主要是發展中國家。(5)我認為任何國家都應該在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平等互利、和平共處的原則下,共同為維護世界大家庭的繁榮與穩定,貢獻自己的力量。28. ④ ⑤ ① ③ ②【詳解】試題解析:人民的生活與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系(1)低洼濕熱,蚊子多,毒蛇較多地區的傳統民居是竹樓,如云南省;(2)草原廣闊,畜牧業為主地區的傳統民居是蒙古包,適宜于游牧民族的需要;(3)降水集中,地下水位較低,黃土直立性強地區的傳統民居是窯洞,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地區;(4)冬季寒冷,春季多風沙,平原地區的傳統民居是四合院.(5)高寒氣候,夾墻相隔,墻厚窗少的傳統民居是碉房。考點:生活與環境29.(1)鄉村(2)B;B處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3)不合理;因為A處位于河流的上游,建造紙廠會造成水源的污染.【詳解】試題分析:依據影響聚落形成與發展的因素來解答此題.解:(1)從圖中看出,A、B、C三處聚落規模較小,都屬于鄉村聚落,其分布的共同特點是沿河分布,聚落沿河分布交通便利.(2)從圖中看出,A、B、C三處聚落中,B處位于兩條河流的交匯處,交通便利,便于人和物的集散,有可能優先發展為城市.(3)從圖中看出,A處位于河流的上游,如果建造紙廠會造成水源的污染,因此在A地建一處造紙廠不合理.【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聚落與自然環境的關系,培養了學生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30. 烏拉爾山脈 里海 低緯度帶 熱帶季風氣候 A 地勢中間高,四周低 墻厚窗小 炎熱干燥,晝夜溫差大【詳解】(1)讀圖可知,A、B是亞洲和歐洲分界線中的烏拉爾山和里海。(2)甲地位于中南半島上,緯度小于30°,屬于低緯度帶;中南半島大部分位于北緯10°—20°之間,屬于典型的熱帶季風氣候。(3)根據所學知識,亞洲地勢的特點是中間、四周低,河流受地勢影響由高處流向低處,故亞洲的河流順著地勢從中部高原山地呈放射狀向四周奔流而去,與圖A相符。(4)P所處的區域為阿拉伯半島,其傳統民居具有墻厚、窗小的特點。原地是阿拉伯半島地區氣候炎熱干燥,晝夜溫差大。31. 西班牙 葡萄牙語【詳解】原來拉丁美洲除巴西和一些島國是葡萄牙的殖民地通行葡萄牙語以外,還有許多國家是西班牙的殖民地,所以導致拉丁美洲許多國家講西班牙語。32.(1)亞,非;大西,北冰。(2)馬六甲;蘇伊士。(3)印第安人,黃色。(4) 160°E,0°。(5)海洋為人類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漁鹽之利、能量之源;海洋為旅游業的開發提供了資源;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空間資源。【分析】世界上的七大洲(按面積大小):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世界上的四大洋(按面積大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詳解】(1)從圖中可知,A是面積最大的大洲-亞洲,B是有“熱帶大陸”之稱的非洲;丙是大西洋,丁是緯度最高的北冰洋。(2)從圖中可知,甲是太平洋,乙是印度洋,馬六甲海峽溝通了太平洋和印度洋;大洲A亞洲和B非洲的分界線是蘇伊士運河。(3)從圖中可知,D是南美洲,南美洲的土著居民是印第安人,是黃色人種。(4)從圖中可知,a的緯度在赤道上,是0°,經度在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是160°E,故a的坐標是(0°,160°E)。(5)海洋是生命之源,是資源寶庫,海洋為人類提供不可缺少的淡水資源;海洋為人類提供了漁鹽之利、能量之源;海洋為旅游業的開發提供了資源;海洋還為人類提供了空間資源。33.(1)東非高原西北高東南低東南。(2)地形:鐵路沿線地勢起伏大,地形復雜;自然環境:沿線野生動植物繁多,注意生態平衡。(3)改革開放。(4)和平與發展。政治角度:有利于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有利于推動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經濟角度:有利于促進經濟發展。(任意答出2個方面)。【詳解】(1)根據材料中的經緯網可知A是東非高原;根據等高線可知蒙內鐵路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地圖方向判斷原則“上北下南,左西右東”可知蒙巴薩港位于維多利亞湖的東南方向。(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關于蒙內鐵路修建的難度需要從地形、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3)根據材料“1963年12月14日中國與肯尼亞共和國建交,并于1978年簽訂貿易協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雙方關系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關于中非合作的意義可從維護世界和平、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促進經濟發展、文化交流等方面進行分析即可。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