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課《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教案 教學目標了解拉美殖民地空間分布,認識西葡兩國經濟發展水平與殖民統治方式之間的聯系了解亞洲淪為西方列強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基本史實知道西方列強瓜分非洲的史實,認識柏林會議的影響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了解拉美和非洲殖民地概況二、教學難點:掌握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的時間、原因和影響 教學過程設計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殖民過程1496年西班牙在海地建立了第一個永久性殖民地圣多明各;至16世紀中葉,西班牙已把除巴西外大部分南美洲、整個中美洲和部分北美洲變為殖民地葡萄牙緊隨西班牙之后入侵拉丁美洲,建立了巴西殖民地至18世紀晚期,拉丁美洲已完全處于歐洲列強的殖民統治之下,其中絕大部分為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地,小部分被荷蘭、英國和法國占據(圭亞那)殖民統治(1)政治上專制①西班牙在其殖民地建立幾個總督轄區進行管理;國王任命總督和高級官吏,并派人監督總督;總督代表國王在轄區內行使軍事、行政和司法的最高權力注:西班牙四大總督區(僅作了解)新西班牙總督區:首府墨西哥城,轄區包括今美國中西部、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諸島秘魯總督區:首府利馬,轄區包括今秘魯和智利新格拉納達總督區:首府波哥大,轄區包括今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厄瓜多爾拉普拉塔總督區:首府布宜諾斯艾利斯,轄區包括今阿根廷、烏拉圭、巴拉圭和玻利維亞②葡萄牙在巴西同樣推行總督制度,葡萄牙國王任命總督,總督享有行政權和征稅權經濟上剝削①推行農奴制,發展種植園經濟,瘋狂開采金銀礦,掠奪了巨額財富②殖民者奴役和屠殺印第安人以及攜帶的病菌,造成后者大量死亡,為彌補勞動力不足,他們從非洲販入黑人奴隸,進行罪惡的黑奴貿易③為保證殖民者利益,宗主國禁止或限制殖民地同其他國家進行貿易,阻礙了殖民地經濟發展文化上傳播(僅作了解)①基督教尤其是天主教成為拉丁美洲主要宗教信仰②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成為拉丁美洲主要通用語言注:因為西班牙語和葡萄牙語為印歐拉丁語系,所以將美國以南的整個美洲稱之為拉丁美洲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1、16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入侵新航路開辟后葡萄牙人率先到達東方,最初的殖民活動是建立商站,以控制商路;至16世紀中葉葡萄牙已在亞洲建立了包括中國澳門在內的幾十個商站與此同時西班牙入侵菲律賓,將其變為殖民地2、17世紀以后英國、荷蘭和法國的入侵(加速了亞洲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化)南亞地區①經濟剝削:17世紀初英國人來到印度并建立特權貿易公司即東印度公司,采取直接搶掠、強占土地、強征巨額土地稅和種植走私鴉片等手段,掠奪大量財富和巨額利潤,對印度的剝削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來源之一注:1757年英國指揮官克萊武侵略印度孟加拉地區,掠奪巨額財富(僅作了解)②政治控制:一方面英國利用印度各地封建割據嚴重、國內社會矛盾尖銳的弱點,挑動印度人打印度人,坐收漁利;另一方面直接武力侵略;至19世紀中后期英國幾乎控制印度全境注:最早殖民印度的是葡萄牙人,后荷蘭人擊敗葡萄牙,與此同時英國和法國也入侵印度,此后英國先后通過三次英荷戰爭和七年戰爭擊敗荷蘭和法國,成為印度唯一霸主(僅作了解)東南亞地區①17世紀初荷蘭人入侵印度尼西亞并建立巴達維亞殖民地,后來占領整個印度尼西亞②19世紀后期英國將緬甸和馬來半島大部變為其殖民地③19世紀后期法國將越南、柬埔寨和老撾變為其殖民地,并稱為法屬印度支那④1898年美西戰爭,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菲律賓(列強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國主義戰爭·僅做了解)西亞地區①奧斯曼土耳其帝國:18世紀末19世紀初,英國、法國和俄國紛紛在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擴大勢力范圍,分割領土,使帝國半殖民地化程度不斷加深②伊朗(愷加王朝·僅作了解):與此同時俄國和英國分別在伊朗北部和南部劃分勢力范圍,并控制伊朗經濟和內政東亞地區①鴉片戰爭后列強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②日本明治維新后很快走上對外殖民擴張道路,1910年日本正式吞并了朝鮮半島西方列強瓜分非洲1、15世紀至19世紀中葉殖民者局限于非洲沿海地區殖民者在西非、中非和南非占領重要港口和城鎮,并進行罪惡的黑奴貿易工業革命以后,殖民者逐漸放棄黑奴貿易,轉而進行全面的殖民入侵①北非埃及: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屬地埃及成為英法爭奪重點;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英法控制該運河(1869年通航,溝通了印度洋和地中海·僅作了解);1882年英國發動侵埃戰爭,占領整個埃及并將其變為殖民地;英國又以埃及為基地對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繼續進行武力擴張②北非阿爾及利亞:19世紀30年代法國入侵阿爾及利亞,并向突尼斯和摩洛哥擴張③腹地探險:18世紀后期到19世紀后期歐洲探險者紛紛深入非洲腹地探險,為進一步侵略準備地理和人文資料2、19世紀后期殖民者加快侵略非洲腹地的步伐(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英國企圖建立一個北起埃及開羅,南至南非開普敦的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地法國要把它的非洲殖民地從西非佛得角一直延伸到東非索馬里德國希望在赤道兩側建立殖民地(4)1884年英法德等國召開柏林會議①目的:為解決列強間的矛盾,進一步瓜分非洲②內容有效占領原則:任何國家在非洲占領新的土地,必須通知其他國家,占領方為有效地圖作業原則:各國可以先在地圖上劃分彼此勢力范圍,然后再去占領③歷史影響:大大加快了列強瓜分非洲的速度3、19世紀末20世紀初西方列強侵占了幾乎整個非洲補充知識(僅作了解):(1)未被侵占的非洲地區:廣大撒哈拉沙漠地區因人跡罕至未被侵占;位于東非高原的阿比西尼亞/埃塞俄比亞帝國相繼擊退了英國和意大利的入侵,成為近代非洲唯一真正獨立的國家(2)非洲霸主法國:近代以來在非洲實力最強殖民程度最深的國家為法國,尤其是在北非和西非地區;不光駐有大量軍隊,還在當地推行非洲法郎,使用法語作為官方語言,傳播天主教,與法國本土深度捆綁;時至今日法國依然是非洲最具影響力的國家之一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時間:19世紀末20世紀初表現(1)土地:19世紀末20世紀初,亞洲大部淪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非洲大部淪為殖民地,獨立的拉丁美洲國家實際也成為依附于歐美的半殖民地,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注:大洋洲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于19世紀相繼淪為英國殖民地(僅作了解)(2)人口:據統計1914年世界總人口14億,其中5億處于西方殖民者直接統治之下,還有遠超過此數的人生活在半殖民地(僅作了解)3、原因:第二次工業革命,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更具侵略性注: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展開,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過渡到壟斷階段,列強越來越要求獨占更大的商品市場、原料產地和投資場所;因此列強爭先恐后擴大自己的殖民帝國,更大規模的瓜分世界,資本主義世界殖民體系建立的同時列強過渡到帝國主義階段4、歷史影響(1)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地區都被卷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之中,世界越來越緊密地連為一體(2)殖民統治和掠奪給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由少數資本主義國家奴役和控制世界上絕大部分土地和人口的極不合理的狀態(3)各帝國主義國家間擴張與爭奪的加劇,也孕育著新的更大的沖突(第一次世界大戰) 當堂練習1. 16世紀初,非洲剛果國王阿方索寫信給葡萄牙國王訴說:這個國家每個角落都有許多商人(葡萄牙的販奴者),他們將毀滅這個國家。人們每天在遭受奴役和劫掠,甚至貴族和王族成員也不能幸免。對“劫掠”的理解正確的是( )A. 緩解了歐洲勞動力資源短缺 B. 加速了歐洲資本原始積累C. 掠奪了非洲大量黃金白銀 D. 不利于歐洲海外市場拓展2. 英國殖民者在經歷了半個多世紀的濫砍濫伐后,終于認識到“過去六十年的愚蠢錯誤和漫不經心所釀成的惡果”,于19世紀中后期在印度各地設置了以保護森林、獲得稅收為主要目標的森林管理機構。這一轉變( )A. 有利于印度收回部分經濟主權 B. 旨在盡可能的維護經濟侵略成果C. 表明英國放松了對印度的侵略 D. 預示著自由資本主義時代的到來3. 1884年柏林會議后,英國提出了“2C”計劃,企圖建立從開羅(埃及)到開普敦(南非)的縱貫非洲的帝國;法國提出了“2S”計劃,打算建立從塞內加爾(西非)到索馬里(東非)的橫跨非洲的帝國;德國也制定一套沿赤道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計劃。這些行動表明( )A. 西方列強開始侵入非洲 B. 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開始C. 協約國和同盟國集團形成 D. 列強加快瓜分非洲的進程4. 19世紀后期,英國提出了“2C”計劃,企圖建立從開羅(埃及)到開普敦(南非)的縱貫非洲大陸的龐大殖民帝國;法國提出了“2S”計劃,打算建立從塞內加爾(西非)到索馬里(東非)的橫跨非洲的帝國;德國制定了一套沿赤道從大西洋到印度洋的侵略計劃。這些行動表明( )A. 西方列強開始侵入非洲 B. 非洲民族獨立運動的開始C. 英國和德國的同盟形成 D. 列強加快瓜分非洲的進程5. 從17世紀開始,歐洲國家紛紛到亞洲進行殖民活動,加快了亞洲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化。對此,表述錯誤的是( )A. 英國通過東印度公司直接掠奪 B. 英國向中國走私鴉片掠奪大量財富C. 歐洲殖民擴張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 D. 殖民者在亞洲實行“有效占領”原則標準答案:BBDDD 板書設計拉丁美洲的殖民地化二、亞洲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三、西方列強瓜分非洲四、19世紀末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形成 課后反思一、還是沒有更好的突出重點,存在面面俱到問題;導致本節課整體上時間還是相對緊張二、在調動學生和引導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形式過于單一,沒有進一步深入發掘三、文獻史料一方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質量較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