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目標 1. 了解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概況;了解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基本史實;掌握《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通過分析“扶清滅洋”口號的進步性與局限性,培養學生用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指導學生認識《辛丑條約》的危害性,培養學生歸納、比較史實的能力。 2. 通過學習義和團運動的歷史,引導學生分析義和團運動的斗爭對象是帝國主義,從而得出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華民族與帝國主義之間的矛盾,培養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的能力;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引導學生分析《辛丑條約》的簽訂給中華民族造成的嚴重危害,培養學生綜合分析的能力。 3. 感受義和團戰士和清軍愛國官兵英勇抗擊八國聯軍侵略的史實,體會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通過了解八國聯軍的野蠻殘暴的罪行,揭露帝國主義的殘暴性,認識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重難點 重點: 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斗爭;《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 難點: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的危害。導學卡 【獨學】1、組長檢查獨學情況(導學案預習填空部分)的和書本的p32-36頁需要劃的重點。 2、課代表進行加減分并給予評價。 3、朗讀精學精練知識點 【講授新課】全班認真聆聽老師講授重難點,并且做好詳細筆記,標出疑難點。 【對群學】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 以小組為單位,5分鐘完成【課堂展示】,完成后,站起來首先與對子進行對學,然后小組間進行群學,歸納總結答案,并進行分工準備展示。 【展示】上臺展示小組講解題目,并解答其他同學疑問(學生按照安排的位置站好,并做好筆記) 【檢學】學生完成練習冊課前預習 (當堂訓練)教師活動 【導入方式】 導入:出示2021年冬奧會獎牌榜 這是2021年東京奧運會獎牌榜,在金牌榜的前十名中,有很多國家在歷史上都曾侵略我國,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稱——八國聯軍。但今非昔比,我國已不再是西方人眼中的東亞病夫,而是覺醒的東方巨龍。歷史不容遺忘,今天,我國一起走進那段屈辱的歷史…… 【獨學】學生閱讀書本時巡查學生筆記,并適當提示圈出重難點,記錄發現的問題 【新課講授】對新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精細分析和講解 義和團運動 1.教師引導:帶領學生閱讀教材第32—33頁文字。提出問題:說一說義和團興起的時間、地點和口號。 學生歸納:時間:義和團原名為義和拳,興起于19世紀末。地點:在山東、直隸一帶。口號:“扶清滅洋”。 依據材料分析義和團運動爆發的原因和性質。 原因: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 性質:是一場具有廣泛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教師提問:義和團的口號反映他們將斗爭矛頭指向帝國主義,這是為什么呢 他們是通過哪些方式來反對帝國主義的 義和團運動發展情況又是如何 師生歸納:根本原因:帝國主義侵略日益加深。直接原因: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斗爭方式:沿途張貼文告,揭露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通過搗毀教堂、拆毀鐵道、砍斷電線等方式,表達對外國侵略者的憤怒。發展情況:1900年,義和團運動發展到京津地區,斗爭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3.教師提問:我們應該怎樣看待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 師生探討:“滅洋”,鮮明地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義和團對洋人、洋教以及輪船、鐵路等統統排斥,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胺銮濉?則反映出義和團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義和團還帶有迷信色彩,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這些落后因素為清政府控制、利用和鎮壓義和團提供了條件。 抗擊八國聯軍 1.教師講解:義和團運動在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列強在華利益的同時,也引起了外國侵略者的極大仇視和恐慌。帝國主義列強一面向清政府施加壓力,令其對義和團運動進行鎮壓,一面直接出兵瘋狂絞殺義和團的反帝愛國運動。提出要求:歸納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基本信息。 2.教師講解:當英國海軍司令西摩爾率領的八國聯軍從天津乘火車進犯北京時,義和團破壞沿線鐵線,并在廊坊一帶阻擊敵人,八國聯軍死傷多人,被迫撤回天津租界,這就是著名的廊坊大捷。但在廊坊阻擊戰的同時,集結在大沽口外的各國聯合艦隊奪取了大沽炮臺,天津門戶洞開。八國聯軍源源登陸,隨后攻占天津。慈禧太后急忙派人向列強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沿運河向北京進犯。1900年8月14日,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出逃。北京失陷也標志著義和團運動失敗。慈禧在出走時發布上諭,將戰爭的責任推到義和團頭上,并命令各地清軍予以剿殺。而八國聯軍攻占北京后,則是肆無忌憚地燒殺搶掠,犯下了滔天罪行。教師提問:通過這些圖片,同學們有何感想 學生回答:八國聯軍侵華是人類歷史上空前野蠻殘暴的殖民戰爭,充分暴露了帝國主義列強的兇惡本質。 義和團運動失敗 失敗的原因: 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根本原因) 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 (2)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 三、《辛丑條約》的簽訂 1.教師講解:為了收拾殘局,逃到西安的慈禧太后任命李鴻章為全權議和大臣與八國聯軍談判。經過談判,1901年,清廷被迫與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提出要求:表格歸納《辛丑條約》的內容及對中國的影響。 主要內容危害影響清政府賠償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從北京到山海關的鐵路沿線要地列強可以隨時對清政府進行軍事控制,直接鎮壓中國人民的反帝斗爭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使館界成為“國中之國”,是帝國主義侵華的大本營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清政府的內政外交完全被洋人控制2.教師強調:《辛丑條約》不同于以往的條約,該條約沒有規定割讓領土、開放口岸的條款,卻允許設立軍事據點和占領區,相當于在中國國內又設立了一個國家,成為“國中之國”,使清政府完全處于列強軍隊的控制下,成為帝國主義侵華的工具、幫兇。和以往條約的相同之處是賠款一項,但是數目巨大,對中國的經濟破壞更甚。因此,《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 【小結】進入20世紀后,新世紀的曙光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絲毫喜悅,相反,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古老的中華民族陷入災難的深淵。雖然有義和團和部分清軍的英勇抵抗,但由于封建制度落后于資本主義制度、清政府的腐敗等原因,這種弱勢中的反抗還是失敗了。清王朝成為“洋人的朝廷”。我們始終要牢記: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國恥,振興中華。【群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學生錯誤率較高的或者普遍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且注意本學科群學時學生不需要移位,學生站在座位上完成),安排小組展示 【展示】認真聆聽學生展示,適時點撥,避免學生偏離題目范疇;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問題詳細分析,并且設疑追問,延伸知識。 【檢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 板書設計:第7課 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簽訂 1、二次備課: 2、課堂問題記錄:小組表現①②③④⑤⑥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