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案 (表格式)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6課 戊戌變法 教案 (表格式)

資源簡介

課題 第6課 戊戌變法
目標 1. 通過本課學習,學生了解了公車上書、百日維新、戊戌政變和戊戌六君子等歷史基礎知識。 2. 通過對康、梁的理論學說和維新活動的分析,學習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過分析和評價光緒帝頒布的一系列變法詔書的主要內容,變法的歷史意義以及變法失敗的原因,讓學生初步學習辯證地、全面地認識歷史的方法。 3. 使學生認識戊戌變法符合歷史發展的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讓學生學習維新人士的進步立場,激發學生熱愛祖國,振興中華的高尚情操和歷史責任感。
重難點 重點: 公車上書,戊戌變法的內容及影響。 難點:戊戌變法的歷史意義和失敗的原因。
導學卡 【獨學】1、組長檢查獨學情況(導學案預習填空部分)的和書本的p28-31頁需要劃的重點。 2、課代表進行加減分并給予評價。 3、朗讀精學精練知識點 【講授新課】全班認真聆聽老師講授重難點,并且做好詳細筆記,標出疑難點。 【對群學】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 以小組為單位,5分鐘完成 【課堂展示】,完成后,站起來首先與對子進行對學,然后小組間進行群學,歸納總結答案,并進行分工準備展示。 【展示】上臺展示小組講解題目,并解答其他同學疑問(學生按照安排的位置站好,并做好筆記) 【檢學】學生完成練習冊課前預習 (當堂訓練)
教師活動 【導入方式】 導入: 材料一:中國文武制度,事事遠出西人之上,獨火器萬不能及。 ……中國欲自強,則莫如學習外國利器…… ——李鴻章 學生討論并回答:洋務運動(學技術) 我們甲午戰敗(1895),非由于器械之不精也,資源之不廣也,或人才之不足也。我們之敗,是敗在顢頇mān hān落伍、貪污無能的政治制度——我們的“祖制”,也就是屬于前一形態的老制度。搞“堅船利炮”搞了數十年,至此朝野上下始如大夢初醒。原來沒有個趕上時代的政治制度,則縱有超等的堅船利炮,舊瓶裝新酒,也無濟于事。 ——唐德剛《從晚清到民國》 組織學生提取材料信息,教師講解:洋務運動是想在不觸動清政府的統治方式的前提下使中國富強,但隨著甲午戰爭失敗而破產。洋務運動要“自強”,要“求富”,可最后中國既沒有“強”,更沒有“富”。但是,在國家危亡之際,總是會有越來越多的人覺醒,投入到救亡圖存的運動中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甲午戰敗后,中國大地上掀起的另一次救亡圖存的探索——戊戌變法。 【獨學】學生閱讀書本時巡查學生筆記,并適當提示圈出重難點,記錄發現的問題 【新課講授】對新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精細分析和講解 一、康有為與公車上書 (一)公車上書 1.學生自主學習:閱讀教材,公車上書的主要人物和大致經過。 2.教師解釋:漢朝時,政府都是用公車接送參加考試的舉子,后來就把參加科舉考試的舉子叫做“公車”。由于這次上書是康有為組織參加科舉考試的各省舉子所為,因此歷史上就稱為“公車上書”。 這次變法發生在1898年,這年是農歷戊戌年,史稱“戊戌變法”。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第28至第30頁“康有為與公車上書”一目的全部內容,分析并回答:公車上書是在什么情況下發生的?發生的時間、主要人物、上書目的及影響各是什么? 1、背景:《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后,正在京師參加會試的舉人們群情激憤。 2、時間:1895年春。 3、主要人物:康、梁聯合各省1300多名參加會試的舉人。 4、上書目的:請求拒和、遷都、變法。 5、影響:轟動京、滬,拉開了變法維新運動的序幕。 教師講解:漢朝時,政府用車馬接送被征舉的讀書人,以示禮遇,后來人們就用“公車”作為舉人入京應試的代稱。由于康有為、梁啟超等都是舉人,所以這次上書就叫作“公車上書”。 請同學們看《康有為》《梁啟超》畫像和教材第28、30頁“人物掃描”部分,了解這兩位維新變法人士,歸納一下,他們有哪些共同點?(學生回答:①都是廣東人;②都是在民族危亡的情況下,從封建知識分子演變成具有維新思想的資產階級知識分子。) 教師講解:康有為是廣東南海人,從小就熟讀四書五經,后來又閱讀了大量外國書籍,了解到俄國和日本都是靠變法迅速強盛起來的,感到發現了醫治中國的靈丹妙藥,開始宣傳維新變法的道理。梁啟超是廣東新會人,聽康有為講俄國和日本如何通過變法使國家富強后覺得很新鮮,于是他誠懇地拜康有為做老師。那么公車上書的結果如何呢?(學生回答:上書并沒有上達光緒帝,公車上書失敗。) 教師講解:《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全國人民感到恥辱,義憤填膺,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公車上書的目的雖然沒有達到,但是這次上書活動卻轟動了京、滬,對社會的震動和影響極大。請同學們閱讀教材,看一下為繼續宣傳變法維新思想,他們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學生回答:維新人士在各地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推動了維新變法思想的廣泛傳播。) 教師講解并設疑:公車上書雖然失敗了,卻使康、梁等人認識到了“群體”的力量,他們組織學會,創辦報刊,宣傳變法。請同學們說一下,當時影響較大的報刊有哪些?是誰創辦的?影響較大的學會有哪些?(學生回答略。) 教師提問: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上述學會和報刊主要宣傳了什么觀點?產生了什么影響?(學生回答略。) 教師強調:維新思想的傳播,極大地推動了維新變法運動的發展,為百日維新奠定了思想基礎。 二、百日維新 1、變法背景 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并回答問題:什么樣的事件,促使光緒帝決心變法?(學生回答:德國強占膠州灣。) 教師講解: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中華民族面臨空前的民族危機,為了“不甘作亡國之君”,光緒帝決心變法,以自強。 2、變法內容 閱讀教材,請同學們列表總結變法的內容。(答案略) 教師總結: 內 容影 響政治方面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有利于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參與政權經濟方面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有利于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文化方面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有利于西方科學技術的傳播軍事方面裁減綠營,訓練形式軍隊有利于提高軍隊的戰斗力
教師總結: 教師拓展:通過上面的分析,請同學們思考一下,戊戌變法的目的、性質是什么?(學生試著分析,教師訂正:(1)目的:變法圖強、救亡圖存;(2)性質: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教師過渡:實施變法的1898年是農歷戊戌年,因此歷史上稱這次變法為“戊戌變法”。但變法沒能像維新派所期望的那樣長期實行下去,不久變法失敗了。 3、變法的結果——戊戌政變、六君子遇害 教師講述:變法從1898年6月11日,清政府頒布“明定國是”詔書,宣布實行變法,到1898年9月21日,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發動政變,囚禁光緒皇帝,搜捕維新人士,廢除變法詔令,歷時103天的變法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教師展示:圖片《譚嗣同殉難圖》《譚嗣同史實》 提問:我們應該學習譚嗣同的什么精神?(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 教師歸納:學習他為民族大業不惜犧牲生命的愛國主義精神。 4、變法影響 教師強調: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了,但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為資產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請同學們思考:戊戌變法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教師歸納:①維新變法觸及了封建統治中頑固派的利益;②頑固派實力強大;③維新派沒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④維新派不敢發動群眾,僅僅依靠一個沒有實權的皇帝。⑤維新人士缺乏政治策略,急于求成。 【小結】戊戌變法的失敗,使中國喪失了一次擺脫民族危機,走向富強的機會。但是維新志士們滿懷愛國熱情,為變法奔走呼號,殫精竭慮,他們的行動符合歷史潮流,是愛國的、進步的,顯示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他們的愛國精神必將激勵和指引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為民族獨立和國家富強繼續努力奮斗。 【群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學生錯誤率較高的或者普遍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且注意本學科群學時學生不需要移位,學生站在座位上完成),安排小組展示 【展示】認真聆聽學生展示,適時點撥,避免學生偏離題目范疇;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問題詳細分析,并且設疑追問,延伸知識。 【檢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 板書設計:第6課 戊戌變法 1、二次備課: 2、課堂問題記錄:
小組表現






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沛县| 宜兴市| 弥勒县| 思茅市| 丹巴县| 邵阳县| 绥德县| 汝阳县| 罗平县| 江都市| 横峰县| 仁布县| 德阳市| 藁城市| 南靖县| 白水县| 大化| 阿克陶县| 宿州市| 光泽县| 满洲里市| 增城市| 拉萨市| 抚顺市| 广灵县| 庆元县| 中牟县| 收藏| 桐城市| 西贡区| 聂荣县| 迁安市| 井研县| 类乌齐县| 承德县| 司法| 湄潭县| 景泰县| 武强县| 天峨县| 固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