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題 第5課 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目標 1. 了解甲午戰爭的起因;熟練掌握《馬關條約》的內容。明確帝國主義瓜分中國和美國提出的“門戶開放”政策。 2. 認識到甲午中日戰爭是日本要實施對外擴張政策而一手挑起的。左寶貴、鄧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強暴、英勇作戰、不怕犧牲的精神值得我們敬仰和學習。清朝腐敗無能是中國一次次被動挨打的主要原因。 3. 學會通過《甲午戰爭示意圖》掌握甲午戰爭中的重要戰役和英雄事跡,培養識圖能力。通過分析三國干涉還遼和門戶開放的內容理解其實質,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歷史史實的能力。重難點 重點: 甲午中日戰爭的概況,《馬關條約》的內容和影響。 難點:《馬關條約》對中國的影響;“門戶開放”的實質和影響。導學卡 【獨學】1、組長檢查獨學情況(導學案預習填空部分)的和書本的p24-27頁需要劃的重點。 2、課代表進行加減分并給予評價。 3、朗讀精學精練知識點 【講授新課】全班認真聆聽老師講授重難點,并且做好詳細筆記,標出疑難點。 【對群學】結合老師所講的內容, 以小組為單位,5分鐘完成【課堂展示】,完成后,站起來首先與對子進行對學,然后小組間進行群學,歸納總結答案,并進行分工準備展示。 【展示】上臺展示小組講解題目,并解答其他同學疑問(學生按照安排的位置站好,并做好筆記) 【檢學】學生完成練習冊課前預習 (當堂訓練)教師活動 【導入方式】 導入:有一個國家,它是與中國一衣帶水的鄰邦;它在古代時曾多次派遣使者來華學習,它在近代時也曾遭遇中國的遭遇,它就是日本。 但是,甲午,相逢就是決戰時。引出本課內容: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狂潮。 【獨學】學生閱讀書本時巡查學生筆記,并適當提示圈出重難點,記錄發現的問題 【新課講授】對新課的重難點知識進行精細分析和講解 一、甲午中日戰爭 1、閱讀教材回答問題:日本為什么會把侵略矛頭指向中國?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引發這場戰爭的因素還有哪些?為什么把這場戰爭稱為“甲午中日戰爭”? 材料一:明治天皇1868年《御筆信》:“欲開拓萬里波濤,布國威于四方。” 材料二:1890年內閣首相山縣有朋“利益線”理論:“國家獨立自衛之道,一是捍衛主權線,二是防護利益線。何謂主權線 國家之疆域是也。何謂利益線 即同我主權線的安全緊密相關的區域是也。” 學生討論并回答。 1、甲午中日戰爭爆發的原因: (1)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這是明治維新后日本確定的對外擴張的“大陸政策”。 (2)1894年,夾在兩國間的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朝鮮請求清政府“助剿”, 處心積慮的日本尋找到了挑起戰爭的機會。 這一年是舊歷甲午年,所以稱這次戰爭為甲午中日戰爭。 2、閱讀教材并結合《甲午戰爭示意圖》,按時間先后順序說出幾次戰役的名稱、英雄人物。 展示地圖,配以說明,演示甲午戰爭的過程。(地圖依次為豐島、平壤、黃海大東溝、旅順、威海衛) 展示抗日英雄左寶貴的英雄事跡、鄧世昌的簡介 出示反映日軍旅順屠城的照片和材料,揭露日軍罪行。 教師講述: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甲午中日戰爭中國失敗了。 豐島海戰(被迫應戰) 平壤戰役(棄城逃跑) 黃海海戰(避戰自保) 遼東戰役(臨陣脫逃) 威海衛戰役(全軍覆沒) 強調一下旅順大屠殺 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標志著洋務運動的破產。 根據材料和課本知識,比較黃海海戰中北洋艦隊和日本聯合艦隊的損失情況,提問:清政府對外戰爭的失敗到底是制度的鍋還是技術的禍? 學生討論發言,總結甲午戰爭失敗的原因。 (1)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根本原因) (2)由于李鴻章的“避戰自保”、妥協退讓而貽誤戰機,導致中國軍隊的一敗再敗。 (3)中國軍隊裝備落后,軍備不足,實力差距。 二、《馬關條約》的簽訂 要求學生掌握《馬關條約》簽訂的時間、人物、內容、影響? 列表比較《南京條約》和《馬關條約》的內容。 《南京條約》《馬關條約》影 響割地香港島遼東半島、臺灣、澎湖列島進一步損害中國領土主權,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賠款2100萬元白銀二億兩巨額賠款使清政府財政不堪重負,不得不大舉外債。通商 口岸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增辟通商口岸(沙市、重慶、蘇州、杭州)列強侵略勢力深入到中國內地其他協定關稅允許日本在中國開設工廠列強由商品輸出,發展到資本輸出教師講述:《馬關條約》是繼《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極大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割臺灣和設廠,意味著列強的侵略有了新的要求,使列強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刺激了列強的侵華野心,由此大大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三、“瓜分”中國狂潮 1、三國干涉還遼 教師講述:《馬關條約》的簽訂,損害了俄、德、法三國的在華利益,特別是日本占領遼東半島構成了對俄國獨霸東北的威脅,沙俄聯合法國、德國迫使日本放棄遼東半島,日本則向中國索取了3000萬兩白銀作為“贖遼費”。這說明了國家利益是處理國際關系的一條基本準則,就如英國首相丘吉爾說過的一句話,“沒有永恒的朋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實質體現帝國主義(日俄)瓜分中國矛盾的激化。 展示三國干涉還遼的示意圖,使學生能準確掌握該知識點。 2、“瓜分”中國狂潮 出示表格,使學生明確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出示“時局圖”。 教師設問:為什么美國沒有劃分勢力范圍呢? 3、“門戶開放”政策 要求學生掌握美國“門戶開放”政策提出以下問題: 時間:1899年 原因:列強在中國掀起“瓜分”狂潮時,美國正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無暇東顧。 內容:承認各國在中國的“勢力范圍”和既得特權,同時要求在各國租借地和“勢力范圍”內享有均等貿易機會。 實質:反映出美國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在侵華政策上的矛盾,也形成了各國共同瓜分中國的局面。 【小結】日本稱霸野心狼,甲午中日戰爭響。民族英雄鄧世昌,黃海大戰英明揚。《馬關條約》又簽訂,清朝割地賠款忙。允許日本開工廠,列強紛紛來效仿。“瓜分”狂潮又掀起,美國忙于領土爭。無暇東顧不慌張,“門戶開放”后來上。機會均等各國享,中國再遭列強侵。 【群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特別是學生錯誤率較高的或者普遍出現的一些共性問題,且注意本學科群學時學生不需要移位,學生站在座位上完成),安排小組展示 【展示】認真聆聽學生展示,適時點撥,避免學生偏離題目范疇;針對學生普遍存在的錯誤問題詳細分析,并且設疑追問,延伸知識。 【檢學】巡查學生的完成情況,適時點撥,并且記錄發現的問題,對錯誤率較高的題目進行講解 板書設計:第4課 洋務運動 (甲午中日戰爭原因經過結果及影響日本為了實現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的夢想。黃海戰役遼東半島戰役威海衛戰役鄧世昌犧牲,雙方損失相當旅順、大連失陷,日軍屠殺中國居民北洋艦隊全軍覆滅簽訂屈辱的《馬關條約》,中國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瓜分”狂潮) 1、二次備課: 2、課堂問題記錄:小組表現①②③④⑤⑥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