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與世界格局的演變》教案 教學目標了解新航路開辟所引發的全球性流動、人類認識世界的視野和能力的改變認識新航路開辟對世界各區域的不同影響概括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的史實,辯證分析早期殖民擴張的歷史影響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掌握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聯系的初步建立二、教學難點:新航路開辟后的世界格局的演變 教學過程設計一、導致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1、人口遷移(1)美洲:隨著歐洲入侵并建立殖民地,美洲印第安人口銳減;同時歐洲人大批來到美洲,并把非洲黑人作為奴隸販賣到美洲,使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2)大洋洲、非洲和亞洲也都有族群混合現象2、物種交換(1)歐洲→美洲:歐洲人把歐亞大陸的馬牛豬羊雞等家畜家禽,小麥、燕麥、大麥、稞麥等農作物,橄欖和葡萄等水果引入美洲(2)美洲→世界:美洲的特產馬鈴薯、玉米、番茄、甘薯、花生、南瓜和可可流向世界(當今世界植物食品中約有1/3的品種源自美洲)補充知識:明清時期玉米和甘薯傳入中國,增加了糧食產量,直接推動了中國人口的增長和貧瘠地區的開發3、疾病傳播(1)路徑:歐洲人將天花、麻疹、白喉、水痘、流感等疾病的病原體帶到美洲和大洋洲,造成對此不具免疫力的原住民大量死亡(2)影響:傳染病造成的原住民的死亡和原有社會的解體,是歐洲人能夠在美洲迅速建立殖民統治的重要原因之一二、促進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1、印度洋貿易:新航路開辟后,歐洲商人很快出現在印度洋的貿易中,并且在與阿拉伯商人的競爭中逐漸占據優勢2、大西洋的“三角貿易”(1)歐洲→非洲(出程):商人把歐洲生產的紡織品、槍支和手工制品運到非洲(2)非洲→美洲(中程):商人從當地酋長手中換取黑人或自己抓捕黑人運到美洲賣為奴隸(3)美洲→歐洲(歸程):商人通過向美洲販賣黑奴換取美洲的貴金屬和蔗糖、煙草等原料注·美洲需要大量黑奴的原因:歐洲殖民者的殘酷壓榨與疾病傳播,造成美洲印第安人口銳減,勞動力嚴重缺乏3、跨洋的“絲銀貿易”(1)路線①葡萄牙海上貿易網絡(橫跨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葡萄牙商人把中國生絲、瓷器等貨物經澳門運往印度果阿,再轉運到歐洲各國進行貿易,獲取大量白銀隨著中國對白銀需求增長,葡萄牙人以澳門為據點,參與獲利巨大的中日之間的絲銀貿易②西班牙“馬尼拉大帆船”貿易網絡(橫跨太平洋):主要在其兩大殖民地菲律賓和墨西哥之間進行;西班牙武裝商船“馬尼拉大帆船”運載大量中國產品(生絲、絲綢、棉布、瓷器)到墨西哥交換白銀,再將白銀運回馬尼拉影響①日本與美洲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進一步刺激了中國東南沿海經濟發展②促使中國明清時期逐漸形成了以銀為主錢為輔的貨幣體系③逐漸形成了一個圍繞白銀輸入中國的貿易網絡三、拉開了西歐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序幕1、主要表現時間 國家 殖民擴展與掠奪16世紀 葡萄牙 將南美洲巴西變為殖民地 在非洲沿岸、印度果阿、馬六甲和中國澳門建立殖民據點和商站西班牙 除巴西外將中南美洲和亞洲菲律賓變為殖民地教皇子午線 15世紀末羅馬教皇以西經46度為界 以西為西班牙勢力范圍,以東為葡萄牙實力范圍17世紀 英、法、荷 在亞洲、非洲和北美洲建立多個殖民地歷史影響對亞非美地區:中斷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社會發展進程,打破了原本相對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災難;亞洲的古老帝國也受到沖擊對西歐地區:推動了資本原始積累,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壯大了資產階級力量四、引發了西歐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1、商業革命(1)貿易范圍擴大,商品種類增多(2)股份公司、證券交易所與特權貿易公司的出現(3)歐洲貿易中心由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4)英、法、荷等新興商業強國崛起2、價格革命(1)表現:大量貴金屬流入→貨幣貶值→物價上漲→投機活躍(2)影響①依賴固定地租收入的封建領主經濟地位下降,商業資產階級實力上升②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加速了社會分化和封建制度解體五、推動了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1、證明了地圓學說,沖擊了基督教神學理論2、證明了人的偉大,激發了探索世界的熱情,推動了自然科學的發展六、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七、人類社會進入大變革時代,世界格局發生演變,歐洲逐漸成為世界中心 當堂練習新航路的開辟,使人類第一次建立起跨越大陸和海洋的全球性聯系。各大洲之間的相對孤立狀態被打破,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新航路開辟的影響還包括( )①資本主義制度擴展 ②人口遷移與物種的交換③商品的世界性流動 ④西歐國家早期殖民擴張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2. 美國學者克羅斯比在其著作《哥倫布大交換》中稱“哥倫布發現新大陸”為“哥倫布大交換”,認為哥倫布首次航行到美洲大陸,是舊大陸與新大陸之間聯系的開始,也是一件關于生物、農作物、人種、文化、傳染病以及觀念在東半球與西半球之間的一場引人注目的大轉換。下列史事中能用來說明此觀點的是( )①在當今世界的植物食品種,有約1/3的品種源自美洲②1500-1800年,美洲和大洋洲有近1億人死于傳染病③美洲成為世界上族群混合程度很高的地區④明清時期中國人口大量增長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3. 16、17世紀時,英國的物價上漲256%,而工資僅上漲145%。西北歐的地租也遠遠落后于物價。英國物價上漲的原因包括( )①新航路開辟 ②工業革命 ③殖民掠奪 ④奴隸貿易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4. 16世紀以前,西歐物價在數百年內一直是穩定的,只是由于戰爭或歉收等原因才發生暫時的波動。從16世紀30年代起物價卻一直上升,到16世紀末,西班牙、葡萄牙的物價平均上漲了4倍多,法國、英國和德國則平均上漲2倍—2.5倍。這一變化( )A. 引起國力變化,鞏固西、葡霸主地位B. 造成社會動蕩,阻礙國際貿易交流C. 促使社會分化,加速封建勢力衰落D. 推高金銀價格,抑制商品經濟發展5. 新航路開辟以后,大量貴金屬從美洲源源不斷流入葡萄牙,葡萄牙商人變得富有,他們紛紛購置地產,購買貴族頭銜。而同時期的法國則鼓勵對外貿易,發展工商業,多儲備金銀。這些現象( )A. 促進了兩國的社會轉型 B. 推動商業貿易中心的轉移C. 促使法國成為世界霸主 D. 導致兩國不同的發展軌跡標準答案:DDBCD 板書設計導致了人口遷移與物種交換二、促進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三、拉開了西歐早期殖民擴張與掠奪的序幕四、引發了西歐的商業革命和價格革命五、推動了西方人文精神的發展六、世界開始由分散走向一個整體,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雛形出現七、人類社會進入大變革時代,世界格局發生演變,歐洲逐漸成為世界中心 課后反思一、還是沒有更好的突出重點,存在面面俱到問題;導致本節課整體上時間還是相對緊張二、在調動學生和引導學生方面還有所欠缺,形式過于單一,沒有進一步深入發掘三、文獻史料一方面數量較少,另一方面質量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