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適合紋樣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課屬于“設計.應用”學習領域。本課的教學通過欣賞生活中和自然中的適合紋樣,讓學生感悟適合紋樣的魅力,并嘗試設計適合紋樣。本課設計的教學內容生活中隨處可見,貼近學生的生活,是繼學生生活感悟后的提升,繼而創作、美化生活。設計思路本節課既貼近學生生活,又具有實用價值。教學中,以感知紋樣的美麗——探究紋樣的特征——學習紋樣的設計——嘗試制作紋樣的創作為教學主線,設計了欣賞感悟、自主探究、嘗試設計、大膽創作這四個環節,將欣賞與體驗、體驗與嘗試結合在一起,有效的提高了學生對美的鑒賞能力和創作能力。教學目標1、認知領域:認識什么是適合紋樣,了解適合紋樣的種類及特點,掌握適合紋樣的設計方法。2、操作領域:學會除了用顏色繪制,還能夠用剪紙、實物拼貼等方法來制作,不拘于格式。3、情感領域: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想法像力、創造力。能發現適合紋樣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藝術的生命力和實用性。提高美化生活的能力。教學重點適合紋樣的構成特點。教學難點1、圖案的設計制作、色彩的配合。2、圖案的外形與圖案的內容的適用性。3、紋樣設計時單元與單元之間的統一性、均衡性與整體性。教學準備課件、剪紙、靠背、塑料樹枝、即時貼教學過程一、欣賞感知師:今天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一些圖片,請大家一起來欣賞,并且說說你們有什么感受。(多媒體播放)【設計意圖】:用紋樣裝飾的物品很多,除了服裝、餐具、包包上,還有菜肴、還引導學生感受紋樣美化生活的作用。二、自主探究(一)連連看老師這有些漂亮的紋樣,可是他們迷路了,誰愿意幫他們找回自己的家呢?(找兩名同學到前面動手操作幫助紋樣找到邊框)(學生說明自己的理由)師總結:像這樣這些美麗的圖案,設計在一定的形狀之中,即使去掉了邊框,也能呈現出原來的形狀,這些圖案被稱為適合紋樣?!鍪菊n題并板書?!哆m合紋樣》【設計意圖】:了解適合紋樣特點這個環節中如果只是枯燥的概念闡述,不利于學生的了解和掌握。因此,我采用找邊框的的方法讓學生觀察、比較、找出規律,發現適合紋樣的獨特之處,直觀輕松的掌握適合紋樣的重要特點——紋樣與外形相結合,有“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同學們利用自己學過的構圖知識進行了兩張紋樣圖案的比較,在此過程中也提高了美術鑒賞能力。(二)欣賞適合紋樣作品,觀察特點、尋找規律1、對稱式(向心式、離心式、旋轉式、綜合式)①欣賞討論,適合紋樣有哪些外形?可以采用哪些內容來設計?有什么規律?教師總結②教師示范(根據不同形狀如何設計骨架)我這里有一個圓,老師想這樣給它定骨架。(教師操作)骨架完成了,還可以有其他的定法嗎?如果是方形、橢圓形、三角形我們該怎樣定骨架呢?請同學們從材料袋中,拿出你最喜歡的圖形,試著給它定好骨架。【設計意圖】:想要設計一個適合紋樣,關鍵是要抓住他的設計規律,設計規律也是本課的難點。本環節我采用了觀察探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欣賞、討論、交流的過程,學生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氛圍,在自己和同伴的共同討論中,掌握了適合紋樣 特點及設計規則。③小試牛刀師:我們對適合紋樣的概念已經理解了,形式也知道了,那接下來,我就來考考大家了,看看大家到底學的怎么樣了。請學生到臺上試一試(出示空白靠墊,選用自己喜歡的即時貼造型裝飾靠墊)。師對其總結【設計意圖】:學了能及時鞏固,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采用圖形來裝飾實物,打破了傳統手繪的單調性,同時也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2、了解均衡式師:我們在看看這是什么生:樹枝你們覺得它適合放在什么形狀中呢?生:長方形師:恩,我們來試試,果然,很適合。那么,你們說它放在圓形或三角形里合不合適呢?生:不能師:不能嗎?現在我就讓它不能變可能我們來試一試……..總結:只要改變它的方向或形狀就可以了其實,我們很多藝術家都是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設計一些適合紋樣的,比如,大家來看看(課件)【設計意圖】:以防混淆,我將“對稱式”和“均衡式”分開講,用一根塑料軟樹枝做道具,我覺得最適合不過了,只源于它的可塑性,可直可彎,只要改變形狀,適合任何形狀,此法簡單易懂。三、學習繪制一幅適合紋樣(師生共同討論步驟)1、選擇外形(可以使方形、圓形、三角形、多邊形等)2、設計圖案(先畫骨架,然后選擇造型)3、圖案上色(色彩要協調)4、教師請學生幫忙做適當的示范【設計意圖】:其實本堂課只要了解概念、掌握規律,動起手來就非常容易了,此環節濃縮了新知要點,為學生的獨立創作提供了有效的創作思路。5、欣賞欣賞同齡孩子的作品,交流欣賞感受,吸取同齡同學作品的優點。【設計意圖】:欣賞小伙伴的作品,開闊學生的眼界,有目的的師生討論,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四、嘗試設計,動手作業1、選擇自己喜歡的形式去設計相應的圖案并上色2、大膽設計,嘗試多種形式及材料(繪畫、拼貼、拼盤均可以)五、評價階段,快樂展示把學生的作業貼在黑板上。自評:你是用什么方法設計的?在設計時遇到了問題了嗎?你是怎么解決的?互評:你最喜歡那幅紋樣?為什么?你可以夸夸別人的,也可以說說自己的建議。集體評:誰的設計最特別?誰的最精致?誰的顏色搭配最協調老師評:大家的作品,我看了,都很棒!【設計意圖】:打破教師一言堂的評價方式,運用多元評價策略,讓學生參與其中,評價他人、勉勵自己、共同提高。教學隨筆:圖案在我們的生活中運用是非常廣泛的,因而,教于學生一些簡單有效的裝飾方法是很實用的。本課以美術新課標為指導,注重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學習的過程中營造輕松的交流氛圍,運用多種教學手法和組織形式,如通過欣賞作品感悟生活中的美,通過“連連看”游戲來理解什么是適合紋樣,通過裝飾生活用品調動積極性,用“軟樹枝”讓學生輕而易舉地理解“均衡式”紋樣。課中,為了減少學生對教師示范的權威性產生依賴,讓學生參與討論及示范。并給與及時的反饋,這樣可以對學生現有思維及技能狀態進行掌握。為了打開學生的思維,讓最后的作品豐富呈現及凸顯個性,我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多種材料及方法,繪畫并不是唯一的方法,粘貼、拼盤均可以。從學生呈現的作業來看,五花八門,貼花紙、即時貼、水果蔬菜能用的都用上了,打破了傳統作業形式的單調。最后,學生才是課堂的小主人,我讓他們參與作品的評價,這樣可以提高他們的審美素養、增強自信心,讓其都能享受成功的快樂。而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可使學生盡情發揮自己的個性,讓興趣得到延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