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3張PPT)第6講 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主題二 中國地理3-3-2 列舉實例,表明人口變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指出當前中國主要的人口問題,以及解決人口問題的途徑。3-3-3 運用圖表、數據,展現自然資源與區域發展的關系;列舉實例,說明主要自然資源合理開發的主要途徑;描述我國自然資源的分布特點和開發利用情況。3-3-4 列舉實例,說明環境問題具有區域性和全球性的特點;描述我國主要的環境問題以及解決的途徑。3-3-5 列舉實例,分析區域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特點,體會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思想和方法;描述我國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3-3-6 綜述人口、資源與環境的關系,領悟只有三者協調發展才能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課程要求教材鏈接導學提示《人文地理》下冊P75—106⑴我國的人口政策,人口發展變化及對策。⑵我國資源問題的表現、影響及對策。⑶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的表現、危害及對策。⑷PRED問題的關系及啟示;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內容及措施;⑸四大地區的劃分;因地制宜和優勢互補的原因。一、不斷變化的人口問題1.世界人口的數量變化⑴世界人口增長的特點:在不同歷史時期,人口數量增長的特點是有差異的,但總趨勢在 。(2017年,世界總人口達到75億)⑵世界人口增長的指標:通常用 來表示。就目前來看,發達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普遍較低,發展中國家人口自然增長率則普遍較高。(人口自然增長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⑶影響人口增長的因素:自然增長和人口遷移。⑷世界人口增長的狀況: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是有差異的,因而各自遇到的人口問題也不完全相同。增長情況 影響 代表國家 結論人口增長過快 不斷引發人口與資源、環境、發展之間的矛盾,諸如糧食供應不足、就業問題嚴重、人民生活貧困等 印度 一個地區保持合理的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速度,有利于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口增長過緩甚至負增長 出現老齡化社會,對國家經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 日本 不斷增長人口自然增長率1.(杭州中考)右圖為“1949年以來我國人口數量和人口出生率變化示意圖”。據此判斷,正確的是( )A.我國人口總數持續增加B.我國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C.1979年以后,人口增長速度加快D.1979年以后,新出生人口逐年減少2.(江西中考)國家統計局公布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對比下列數據可知 ( )人口普查次序 每10 萬人中具有大學文化程度人口 15 歲及以上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 文盲率第六次 8930 人 9.08 年 4.08%第七次 15467 人 9.91 年 2.67%A.我國人口老齡化加劇B.我國人口性別結構改善D.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C.我國總人口增速趨緩D.我國人口素質不斷提高AD3.(金華中考)右圖是我國人口年齡構成圖。下列對該圖解讀正確的有( )①人口素質有所提高 A.①③②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 B.①④③男女性別比趨向正常 C.②③④勞動適齡人口比例減少 D.②④D2.我國人口與發展⑴我國的人口數量 我國是世界上 的國家(14.4億)政策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我國全面推行 政策,并將 確立為基本國策⑵我國的人口發展①變化:40多年來,我國的人口規模和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素質大幅度提高。進入21世紀,我國人口總量增長勢頭明顯減弱,勞動適齡人口總數開始減少, 程度不斷加深。②對策:國家把應對人口老齡化和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努力挖掘人口老齡化給國家發展帶來的活力和機遇。為順應人口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促進人口均衡發展,我國不斷完善生育政策。人口最多計劃生育計劃生育老齡化4.(溫州中考)針對圖反映的問題,我們應該 ( )①降低生產對資源的消耗②實施資源的跨區域調配③擴展自然資源開發范圍④加強對自然環境的保護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守住18億畝耕地的紅線,確保耕地數量,才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讀“我國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表”,完成下面5-6題。5.(杭州中考)表中數據顯示,我國耕地面積呈下降趨勢。原因有 ( )①洪澇等自然災害對耕地的損毀②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政策的實施③我國的耕地資源地區分布均衡④城市、交通等非農業建設用地增加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杭州中考)在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的前提下,為持續穩定提高我國糧食總產量,可以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①積極培育并推廣糧食高產品種 ②不斷增加我國糧食進口的數量③治理土壤污染以提升耕地質量 ④不斷完善我國的糧食儲備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B二、日益嚴峻的資源問題1.世界面臨的資源問題⑴自然資源含義 大自然中對人類有利用價值的物質和能量,都是自然資源分類重要性 自然資源是人類安身立命的基本條件⑵資源問題產生原因 ①當人類對自然資源的獲取速度,超過了自然資源的補給、再生和增殖速度時,就會出現自然資源短缺的問題②自然資源的分布不均、與地區經濟發展不匹配,也是區域性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應對措施 ①“開源”與“節流”是解決自然資源短缺問題的重要措施“開源”的方法: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擴展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研制自然資源的替代品等“節流”的方法:開發節能產品,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消耗,重視廢棄物的回收利用②發揮科技的作用。在“開源”與“節流”過程中,科學技術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水平的提高,不僅可以擴大資源開發的范圍和種類,增加自然資源的探明儲量,還能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2.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⑴我國的資源狀況資源狀況 影響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對工農業生產的布局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都會產生重大影響⑵應對我國的資源問題:堅持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應對措施 具體做法① . (解決資源空間分布不均問題) 西氣東輸工程,就是把西部地區豐富的天然氣資源調往能源相對短缺的東部地區。工程的實施,不僅帶動了西部地區的資源開發,還滿足了東部地區的能源需求,同時促進了東西部地區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②依靠 ,“開源”和“節流”并舉(解決資源人均占有量低問題) A.開源:積極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在安全的前提下穩步發展核能。B.節流:建立以節地、節水、節能、節材為中心的工農業生產和城鄉居民生活服務體系。③各地立足自身的自然特點和優勢, 尋求合理開發利用資源的方式 各地按照資源狀況統籌社會發展的總體布局,積極建立開發利用資源的不同模式,形成各展所長、優勢互補的區域發展特色(▲解決我國資源問題的對策,從依法治國角度: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把對資源的保護納入法制的軌道;從道德教育角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人均意識和節約意識等。)①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占有量低②資源空間分布不均衡實施了自然資源的跨區域調配工程科技7.(嘉興中考)浙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萌發地。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貫徹這一理念,就要 ( )A.加強社會建設,促進社會和諧 B.抓好脫貧攻堅,推進全面小康C.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D.扶持民營企業,發展旅游經濟C8.(麗水中考)庫布齊沙漠治理面積達6460平方公里,綠化面積3200多平方公里,涵養水源240多億立方米,創造生態財富5000多億元。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的巨變告訴我們 ( )A.荒漠化是我國最主要的生態環境問題B.必須把治沙放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首位C.為了保護自然環境可以不要經濟發展D.改善生態環境能有效促進可持續發展D9.(臺州中考)讀鱉蝦稻種養模式圖。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減少化肥和農藥使用,體現綠色發展理念B.會引起食物鏈的破壞,不利于可持續發展C.全面推廣此類模式,能徹底解決環境問題D.有利于發展循環經濟,但會降低經濟效益10.(臺州中考)下圖為小西同學針對環境問題梳理的知識框架,“……”處內容應該是 ( )①建設人工林場②合理利用水資源③大力發展旅游業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BA三、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1.愈演愈烈的環境問題⑴產生原因:人們在開發利用 的過程中,會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生存的環境。當這種影響超出了自然環境的 ,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就會產生矛盾,出現各種各樣的環境問題。⑵特點:區域性和全球性。區域性 工業革命以來,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所排放的廢棄物和有害物質越來越多,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區域性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時有發生全球性 隨著全球人口數量的急劇增加,各種大規模的環境問題層出不窮。溫室效應、臭氧層破壞、酸雨、物種滅絕、土地荒漠化、森林銳減、固體廢棄物污染等全球性和大范圍的環境危機,危及全人類的生存和發展⑶應對措施:環境問題與國家的政治、經濟和安全緊密地聯系在一起。應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需要世界各國的 ,予以充分重視。自然資源承載能力通力合作2.加快改善我國的生態環境⑴我國的主要環境問題我國的環境問題 荒漠化和水土流水廢氣、廢水及固體廢棄物污染⑵我國環境的現狀:我國環境形勢依然 ,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不能得到充分的滿足,環境問題也不同程度地存在。⑶環境問題的危害(變題:環境問題對我國社會發展產生哪些影響?)環境問題不僅危害 ,制約了我國的 ,還影響 ,成為威脅中華民族 的重大問題。⑷解決環境問題的措施國家角度 ①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 》,并把 列為基本國策;②加大環境綜合治理的力度,因地制宜地進行生態環境建設;③必須樹立 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的永續發展;④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生態環境建設,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和引領者。主張加快構筑尊崇自然、綠色發展的生態體系,共建清潔美麗的世界公民角度 ①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每個人的一小步,都是邁向美麗中國的一大步②積極參與環保活動,自覺履行 義務,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等(▲解決我國環境問題的對策,依法治國角度:完善立法,嚴格執法,把對環境保護納入法制的軌道;道德教育角度: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公民的環境保護意識等;科技創新角度:依靠科技,不斷提高治理污染能力。)生態環境問題環境污染問題不容樂觀人們的健康經濟發展社會安定生存與發展環境保護法環境保護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環境保護1.霧霾天氣、酸雨等現象都屬于環境污染問題(大氣污染)。2.請從環境的重要性、危害和意義的角度談談保護環境的必要性。⑴生態環境重要性角度:生態環境是生存之本、發展之源。⑵環境問題危害角度:環境問題不僅危害人們的健康,制約了我國的經濟發展,還影響社會安定,成為威脅中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重大問題。⑶意義角度:保護和改善環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障公眾健康,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等。3.面對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們應該怎樣做?國 家(政府) 行政手段 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法律手段 完善法律法規,加大執法力度宣傳手段 加強宣傳,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企 業 思 想 上 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嚴格遵守相關的環境法律法規行 動 上 利用科技,實現集約型增長;加大環保投入,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公民(青少年) 思 想 上 樹立環保意識,增強環保觀念,行 動 上 積極宣傳環保知識,參與環保活動,踐行綠色消費、低碳出行,依法同破壞環境的行為作斗爭等11.(溫州中考改編)下表是全國人口普查數據結果(部分)項目 第六次人口普查 第七次人口普查總人口 133972萬人 141178萬人男女性別比(人口出生性別比一般為103-107之間) 201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8.1 2020年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1.360歲以上人口占全國人口比重 13.26% 18.70%文盲率 4.08% 2.67%⑴上表中呈現出的人口特點有哪些?(4分)人口基數大;總人口增速趨緩;出生人口男女性別比偏高;老齡化加劇;人口素質偏低。(4分)【相關鏈接】2021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并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⑵聯系【相關鏈接】,從人口對資源、環境、發展的影響角度,分析中央改革人口政策的正確性。(6分)在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的關系中,人口是關鍵。(2分)人口數量、結構的變化,會引起資源、環境、發展等方面的變化。(2分)中央改革人口政策,堅持計劃生育基本國策,控制人口數量,有利于減輕資源、環境的壓力;啟動三胎政策,調整人口結構,有利于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2分)12.(杭州中考改編)閱讀材料,回答問題。⑴描述甘肅省日照時數的季節變化特征。(3分)日照時數季節變化不均,春夏長,秋冬短(夏長冬短)。(3分)⑵從資源、環境與發展的角度,簡述甘肅實踐“光伏+農業”發展模式的好處(6分)資源角度:充分利用了太陽能資源和土地資源;(2分)環境角度:利用太陽能發電利于保護環境;(2分)發展角度:增加了就業崗位提高了收入,促進了經濟發展。(2分)13.(湖州中考)新疆是國家重要的煤炭、油氣、清潔能源基地和輸出地之一。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對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了新要求。資料卡 “雙碳”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排放量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企業、團體或個人通過節能減排、植樹造林等形式,抵消自身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實現“零排放”。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⑴讀圖1,寫出新疆油氣田主要分布的兩大盆地名稱。(2分)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2分)⑵根據圖2,歸納新疆能源消費結構變化特點。(2分)以煤炭等非可再生能源為主;清潔能源(可再生能源)占比低,比重不斷上升(2分)⑶綜合上述材料,請你為新疆能源綠色轉型提出具體措施。(4分)合理控制煤炭消費增長;大力發展風能、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快低碳技術推廣等。四、發展的選擇1.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理念⑴PRED問題(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的關系問題)①含義:人口(Population)、資源(Resources)、環境(Environment)與發展(Development)問題,簡稱為“PRED問題”。②關系:人口的快速增長、自然資源的短缺、生態環境的惡化等問題與人類社會的發展之間存在著 的關系。人口、資源、環境和發展是一個 。③啟示/教訓:要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與發展之間的關系,做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⑵可持續發展含義 可持續發展指的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又不對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構成危害的發展 要求 它要求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人們都有平等發展的機會,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能夠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負的責任 內容 生態環境系統為人類社會提供各種資源,是人類社會發展的自然基礎經濟發展需要與生態環境相協調,不能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注:這是正確處理經濟建設與保護環境的關系)社會發展過程中需要兼顧地區公平、代際公平,追求社會公平錯綜復雜統一的整體生態可持續經濟可持續社會可持續⑶新發展理念: 。⑷堅持可持續發展道路與新發展理念的要求(變題:如何堅持走可持續發展道路與新發展理念?)思想上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強烈意識行動上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②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新貢獻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創新發展是動力,協調發展是方法,綠色發展是方向,開放發展是戰略,共享發展是歸宿。2.因地制宜謀發展⑴四大地區①劃分依據:根據全國各地的自然條件、經濟基礎、發展水平和對外開放程度。②四大地區:全國劃分為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東北地區四大地區。四大地區體現了我國區域發展的宏觀格局。四大地區 范圍 發展特點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 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第二產業其次,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河北省、山東省、江蘇省、浙江省、福建省、臺灣省、廣東省、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海南省 第三產業占主導位置,第二產業其次,經濟發展程度高山西省、河南省、湖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 第二和第三產業都占據主導位置,經濟發展程度較高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陜西省、甘肅省、青海省、重慶市、四川省、西藏自治區、廣西壯族自治區、貴州省、云南省 第二和第三產業都占據主導位置,經濟發展程度較低東北地區東部地區中部地區西部地區⑵因地制宜①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原因現狀角度 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各地在自然條件、歷史基礎、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別,由此形成了顯著的區域發展差異意義角度 只有因地制宜地考慮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應當地條件的發展策略和方式,才能實現區域持續健康發展②因地制宜發展區域經濟的實例成因 舉例因地制宜發展農業 農業與地理環境的關系最為密切。不同區域的自然條件不同,適合其發展的農業類型也不同 特色:東北地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農業生產基地地理環境:東北地區山環水繞,沃野千里因地制宜發展工業 工業生產也要考慮當地的自然與人文條件 特色:長江三角洲地區是我國結構完善、實力最為雄厚的綜合性工業基地;自然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地勢平坦,氣候溫和,河湖眾多;人文條件:長江三角洲地區是中國人口密度最大、城鎮最為集中、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的地區因地制宜發展金融業、旅游業 發展金融業、旅游業,也應充分考慮當地的環境條件 特色:海南島充分利用自身優勢,朝著建設國際旅游島的方向邁進;自然條件:擁有豐富而獨特的熱帶海島旅游資源⑶優勢互補①目的:為了更好地發揮各地優勢,不同區域還可以開展區域合作,實現互利共贏。②舉例:依托長江“黃金水道”,優化沿江城鎮和產業布局,實現長江上、中、下游區域的互動合作。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以首都為核心的世界級城市群。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統籌國內外區域開發與國際經濟合作。一、選擇題第2課時作業(發展的選擇)2022年國家全面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即把東部地區經濟活動產生的數據,放到西部地區來儲存和計算。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正積極參與建設,成為新的數據中心。據此回答1-2題。1.烏蘭察布市位于我國四大地區的 ( )A.東部地區 B.西部地區 C.中部地區 D.東北地區2.烏蘭察布市數據中心的建設體現的新發展理念的是 ( )①創新 ②協調③綠色 ④開放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AB第6講 共同面對的全球性問題3.同學們學了PRED問題后。對四者關系,都有自己的看法。其中正確的有 ( )①小紅:四者關系錯綜復雜,相互作用②小華:四者關系是統一整體③小麗:優先保護環境,再發展經濟④小龍:要實現PRED相協調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根據2022年浙江森林資源年度監測結果,全省森林覆蓋率61.17%,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積為429平方公里。這主要得益于我省 ( )A.堅持綠色的發展理念 B.堅持協調的發展道路C.堅持開放的發展理念 D.堅持創新的發展道路5.(衢州中考)某校學生開展歷史與社會項目化學習,項目主要涉及“FSC標志”、“林下木耳栽培”等。據此推斷該項目化學習的主題是 ( )A.小興安嶺種植紅松原因 B.認識伊春市的地理位置C.紅松之鄉的可持續發展 D.了解東北地區生活方式CAB6.(金華中考)金華與杭州結對聯合開展“品質杭州,宜游金華”大型旅游活動時應遵循的區域經濟發展原則是 ( )A.遵循規律,貿易共贏 B.開源節流,互通有無C.擴大內需,促進增長 D.因地制宜,優勢互補7.(嘉興中考)位于杭嘉湖平原的水鄉嘉興和位于東海之濱的海島舟山,有著各具特色的區域生活。兩地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舉措有 ( )①嘉興利用平原優勢,發展現代農業②舟山開發漁家樂,嘉興發展水鄉游③舟山利用海島優勢,開發海洋能源④兩地都把遠洋捕撈業作為支柱產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二、非選擇題8.(溫州中考改編)鋪展戈壁通衢,奏響發展凱歌。AD材料一:2021年5月20日,隨著京新高速公路梧桐大泉至木壘段最后一車瀝青鋪設到位,這條總里程約2768公里的進出新疆的大通道全線貫通。材料二:在梧桐大泉到木壘段施工中,為不影響沿線地區野生動物遷徙,施工方修筑了30余座動物通道:工程完工后,施工方在沿線地區繁育植被,實現“復綠”。材料三:白疙瘩到明水段的通車,改變了甘肅馬鬃山鎮交通不便的局面。該鎮圍繞公路吸引投資,利用獨特的環境發展加工業和旅游業,徹底撕掉了遍地荒涼的貧困標簽。⑴京新高速公路橫跨了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 地區和 地區。(2分)⑵京新高速公路因沿途自然景觀多樣,被稱為“絕色景觀大道”。據圖從自然環境角度分析其成因。 (4分)沿線地區地形種類多樣,地勢起伏大;(2分)沿線地區降水量變化明顯,對地貌和植被有較大影響。(2分)北方西北⑶京新高速公路的修建與通車是我國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實踐。請結合材料予以闡釋。(4分)京新高速公路修建過程中對野生動物和生態環境的保護,踐行了綠色發展理念;(2分)京新高速公路的通車改善了貧困地區人民的生活,踐行了共享發展理念。(2分)9.(嘉興中考改編)因地制宜,山海共建。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鏈接資料嘉興:天然河湖與人工溝渠縱橫交錯,素稱“魚米之鄉”。麗水:森林覆蓋率為81.70%。云和梯田有“千年歷史,千米落差、千層梯田”之美譽。⑴根據上圖,推斷嘉興和麗水都最適合種植哪一糧食作物,并說明理由。(3分)水稻。兩地都是雨熱同期,適宜水稻生長。(3分)⑵結合以上材料,分析兩地是如何因地制宜發展不同的農業生產的。(6分)嘉興:地處平原,河湖溝渠灌溉條件優越,成為水稻高產區;利用河湖眾多,發展漁業。 (3分)麗水:地處山地丘陵,在坡度平緩處開發梯田,形成特色農業;利用森林資源豐富,發展林業。(3分)10.(溫州中考改編)千年農區新發展,昨日糧庫變種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河西走廊主要農業產業的比較⑴根據圖1、圖2,說明河西走廊農業發展的優越條件。(4分)河流流經,提供穩定的灌溉水源;交通便利,便于產品對外輸送;光照充足,有利于農作物的光合作用等。(4分,寫出2點即可)⑵隨著作物制種面積的增加,河西走廊逐漸從國家級商品糧基地轉變為“種子繁育黃金走廊”。結合上述材料,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分析這一轉變的重要意義。(4分)當地氣候干旱,水資源較為稀缺,作物制種與商品糧種植相比,需水量少,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生態作物制種收益更高,增加了農民收入,因此,這一轉變有助于河西走廊可持續發展。(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