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6張PPT)第4講 中國各族人民的家園——主題二 中國地理1-2-4 概述中國的疆域和行政區劃,了解中華民族的生存空間。1-2-5 描述中國自然和人文環境的總體面貌,了解其基本特征。1-2-6 描述我國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人文環境特征,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特點。課程要求教材鏈接導學提示《人文地理》下冊P1—32⑴中國的海陸位置及其特點、位置優勢;我國 34 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及其行政中心;我國人口分布特點及分界線;我國民族分布地區及分布特點;⑵中國地形的特點和分布;中國氣候的分布和特點;季風氣候對我國生產生活的影響;黃河和長江上、中、下游的分界線及水文特點;⑶南北方分界線及依據,比較南北方的差異;交流與互補的目的;⑷臺灣的自然環境和特色;⑸浙江省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一、國土與人民經緯度位置半球位置緯度帶溫度帶北半球東半球赤道北半球20OW160OE東半球大部分北溫帶北溫帶小部分熱帶寒帶約73OE---135OE,約4ON---53ON大部分中緯度1.遼闊的疆域⑴地理位置A.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北溫帶,小部分地區在低緯度、熱帶。B.北回歸線自西向東橫穿我國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C.中國沒有高緯度地區,也沒有處在寒帶的地區。相對位置\海陸位置亞歐大陸太 平 洋中國位于 大陸東部,東部瀕臨 ,西部深入內陸。亞歐太平洋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特點 意義 東部西部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注:日本是島國;蒙古是內陸國;美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瀕臨海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于與各國海上往來和發展海洋事業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往來⑸與乙、丙兩國相比,說明我國海陸位置的優越性。(6分)我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日本是一個島國,蒙古是一個內陸國家。(3分)與日本和蒙古相比,我國既有很長的海岸線,又有很多的陸界線和陸上鄰國,海陸交通便利,有利于在陸上和海上與世界各國進行貿易往來。(3分)11.(四川中考改編)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各級黨委和政府積極組織各方力量開展防控,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戰。讀圖完成下列各題。⑴湖北省是此次疫情的重災區,表示湖北省的是______。(填字母,1分)B⑵疫情爆發后,各省迅速組織醫療隊馳援武漢。人民日報暖心地為各省醫療隊設計了“專屬名片”。其中“蜀你最好”“兵桂神速”“瓊盡全力”、“銘冀在心”的醫療隊分別來自哪些省和自治區?(4分)四川、廣西、海南和河北。哈爾濱⑶在我國新冠疫情爆發的第一時間,向中國援助了大量救援物資的甲國是 ,乙國送我國3萬只羊,丙國 送我國4萬個防護面罩。(3分)⑷2022年4月,F省的省會_____ 市發生多起聚集性感染,造成疫情的嚴重反彈。其相鄰的哪些省也要做好防疫工作?(3分)俄羅斯蒙古日本內蒙古、吉林1.遼闊的疆域⑴地理位置①海陸位置:中國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西部深入亞歐大陸腹地。特點 中國是一個海陸兼備的國家 (▲注:日本是島國;蒙古是內陸國;美國是海陸兼備的國家) 意義 東部 瀕臨海洋,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沿海有許多優良港灣,有利于與各國海上往來和發展海洋事業西部 深入亞歐大陸內部,通過陸上交通可與中亞、西亞、歐洲各國往來②經緯度位置:(約73°E—約135°E)(約4°N—約53°N)A.我國大部分地區位于中緯度、北溫帶,小部分地區在低緯度、熱帶。B.北回歸線自西向東橫穿我國云南、廣西、廣東和臺灣。C.中國沒有高緯度地區,也沒有處在寒帶的地區。③半球位置:按 劃分,中國位于東半球;按 劃分,中國位于北半球。經線緯線5.關于我國位置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大部分領土在溫帶,兼有熱帶B.位于東半球,東臨大西洋C.位于南半球,亞洲大陸東部D.境內有赤道、北回歸線、北極圈穿過A我國的陸地面積: 平方千米,僅次于 、 ,居世界第 位。960萬俄羅斯加拿大三1.遼闊的疆域(2)陸地面積◎意義:◎意義:幅員遼闊的國土,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陸上鄰國14個順口溜東朝鮮, 北蒙古,東北西北俄羅斯,西部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尼不丹,南部還有緬老越。1.遼闊的疆域(3)我國鄰國海上鄰國6個,分別是:韓國、日本、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1.遼闊的疆域(3)我國鄰國1.遼闊的疆域(3)我國鄰國我國鄰國 陸上鄰國(14個) 東:朝鮮;北:蒙古 東北和西北:俄羅斯; 西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面: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國家(6個) 隔 相望的國家:韓國; 隔 相望的國家:日本 隔 相望的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黃海東海南海1.遼闊的疆域(4)疆域四至53°N4°N附近135°E73°E南北跨緯度49度,南北溫差大。(冬季南北溫差大)東西經度差62度,東西時差大(相差4小時)2.(新疆中考)“四季輪回的天地,冰與火的樂章”,道出了我國 ( )A.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明顯 B.東西距離長.時間差異大C.大部分位于高緯度,終年嚴寒 D.熱帶面積廣,光熱條件好A3.(陜西中考)當哈爾濱晨光熹微時,烏魯木齊依然夜色深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我國 ( )A.東西跨度大 B.南北跨度大C.海陸兼備 D.位于北溫帶A氣溫時間⑵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國中僅次于俄羅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意義:幅員遼闊的國土,不僅為中華民族的生存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還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⑶我國鄰國我國鄰國 陸上鄰國(14個) 東:朝鮮; 東北和西北:俄羅斯; 北:蒙古 西北: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爾、不丹 南面:緬甸、老撾、越南隔海相望國家(6個) 隔黃海相望的國家:韓國; 隔東海相望的國家:日本 隔南海相望的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文萊、印度尼西亞 ⑷疆域四至疆域四至 跨度最東端 黑龍江—烏蘇里江主航道中心線相交處(135°E) 東西跨經度62 ,東西時差約4小時最西端 新疆的帕米爾高原上(73°E) 最南端 南海南沙群島的曾母暗沙(4°N)(屬于海南省) 南北跨緯度49 ,冬季南北溫差大最北端 黑龍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龍江主航道中心線上(53°N) 1.遼闊的疆域(5)我國領海我國管轄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由北到南找出我國瀕臨的海洋?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海域面積主要島嶼臺灣島(第一大島) 海南島(第二)釣魚島位于 海,黃巖島位于 海東南大陸海岸線我國大陸海岸線漫長曲折約18000千米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沿海島嶼星羅棋布,共有5000多個,多良港。⑸我國領海海域面積 我國管轄海域面積約為300萬平方千米,從北到南依次為渤海、黃海、東海、南海,以及臺灣以東的太平洋海域主要島嶼 臺灣島是中國面積最大的島嶼,海南島為面積第二大島。(▲注:釣魚島位于東海,黃巖島位于南海)大陸海岸線 北起中朝邊境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全長約18 000千米。在漫長的海岸線上,分布著眾多優良港灣央視紀錄片《航拍中國》片頭介紹“你見過什么樣的中國 是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輪回的天地,還是冰與火的樂章。”據此完成下面1-2小題。1.(新疆中考)“960萬平方公里的遼闊,還是300萬平方公里的澎湃”,說明我國 ( ) A.鄰國眾多 B.疆域遼闊 C.島嶼眾多 D.資源豐富2.(新疆中考)“四季輪回的天地,冰與火的樂章”,道出了我國 ( )A.南北跨緯度廣,氣候差異明顯 B.東西距離長.時間差異大C.大部分位于高緯度,終年嚴寒 D.熱帶面積廣,光熱條件好BA2、行政區劃(1)設立目的:中國國土遼闊,為便于管理,促進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2)劃分方法:全國的行政區劃基本上分為三級省縣鄉(自治區、直轄市、特別行政區)(自治縣、市)(鎮、民族鄉)①省級行政區劃的數量共34個23個省5個自治區4個直轄市2個特別行政區②我國省級行政區的名稱、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省會城市)序號 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 序號 名稱 簡稱 行政中心省 1 黑龍江 黑 哈爾濱 省 18 四 川 川或蜀 成 都2 吉 林 吉 長 春 19 貴 州 貴或黔 貴 陽3 遼 寧 遼 沈 陽 20 青 海 青 西 寧4 河 北 冀 石家莊 21 甘 肅 甘或隴 蘭 州5 河 南 豫 鄭 州 22 臺 灣 臺 臺 北6 湖 北 鄂 武 漢 23 海 南 瓊 海 口7 湖 南 湘 長 沙 直轄市 24 北 京 京 北 京8 廣 東 粵 廣 州 25 天 津 津 天 津9 山 東 魯 濟 南 26 上 海 滬 上 海10 山 西 晉 太 原 27 重 慶 渝 重 慶11 陜 西 陜或秦 西 安 自治區 28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新 烏魯木齊12 安 徽 皖 合 肥 29 內蒙古自治區 內蒙古 呼和浩特13 江 西 贛 南 昌 30 西藏自治區 藏 拉 薩14 江 蘇 蘇 南 京 31 廣西壯族自治區 桂 南 寧15 浙 江 浙 杭 州 32 寧夏回族自治區 寧 銀 川16 福 建 閩 福 州 特別行政區 33 香港特別行政區 港 香 港17 云 南 云或滇 昆 明 34 澳門特別行政區 澳 澳 門跨經度最廣跨緯度最廣緯度最低全境在熱帶最東最北緯度最高人口最多面積最大鄰國最多鄰省最多面積最小少數民族分布最多1.各具特色的省份跨經度最廣 跨緯度最廣、最南、緯度最低、全境在熱帶 最東、最北、緯度最高 人口最多 面積最大、鄰國最多(8個)、最西 鄰省最多(8個) 面積最小 少數民族分布最多2.“省”與“省級行政區”的區別“省級行政區”有 個,上海市、寧夏回族自治區都是省級行政區,但不能稱“××省”,被稱為“××省”的只有23個省級行政區,如浙江省、福建省。我國省級行政區的設立始于 朝3.“市”的區別 級直轄市,如北京市、上海市; 級市,如杭州市、寧波市;級市,如慈溪市、樂清市。4.特別行政區享有“高度自治權”,體現 。少數民族自治區享有“一定自治權”,體現 。經濟特區不享有政治上的“自治權”,實行 。內蒙古海南黑龍江廣東新疆內蒙古、陜西澳門云南34元 (“行省制度”)。省地縣“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特殊優惠的經濟政策5.中國行政區劃中國行政區劃圖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簡圖,據此完成下面3-4小題。3.(陜西中考)當哈爾濱晨光熹微時,烏魯木齊依然夜色深重,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我國 ( )A.東西跨度大 B.南北跨度大C.海陸兼備 D.位于北溫帶4.(陜西中考)呼和浩特所在的省級行政區 ( )A.與朝鮮接 B.是沿海省 C.與4個國家相鄰 D.簡稱是內蒙古6.中國的飲食文化折射出鮮明的地域特色,下列餐飲招牌與所屬省區的簡稱一致的 ( )ADA.滇 B.閩 C.皖 D.隴B7.(臺州中考)右圖為我國主要糖料作物基地分布示意圖。我國甜菜主要分布的省區是 ( )A.黑、吉、遼、寧B.吉、遼、內蒙古、新C.寧、新、隴、晉D.新、吉、內蒙古、黑8.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勻,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稀疏B.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C.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部地區D.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格局9.(聊城中考)圖中序號代表的省級行政區域單位與其簡稱、省會對應正確的組是 ( )A.①一秦一太原 B.②一晉一西安C.③一隴一蘭州 D.④一寧一西寧DDC10.(嘉興中考)下圖中是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南臨北部灣,是少數民族聚居B.②地處西南邊陲,以種植小麥為主C.③人口分布密集,省級行政中心長沙D.④孕育了華夏文明,其簡稱是冀A3、眾多的人口人口數量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總人口已達14.4億人人口密度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人口分布特點分布很不均勻,東密西疏分界線黑河-騰沖一線黑河----騰沖 一線 人口占全國總人口 土地占全國總面積 人口密度(人/km2)以東(東南部) 94% 43% 293.7以西(西北部) 6% 57% 14.1人口稠密人口稀疏為什么中國人口分布會東密西疏 想一想東 部 西 部地 形氣 候社會 條件以平原為主,地形平坦以高原山地為主,地形崎嶇氣候濕潤,有利于農業生產氣候干旱,沙漠,戈壁面積占相當大的比重,不利于農業生產發展工業的歷史悠久,交通便利,經濟水平高,人口多而稠密工業起步晚,交通不便,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人口少而稀疏民族組成中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共有56個民族。族的人數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5%有 個少數民族漢55其中 人口最多壯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5%超過500萬人口的少數民族有壯族、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4、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西北西南東北漢族主要分布在哪里?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中部 東部分布 漢族:集中在中部和東部地區少數民族:集中在西南、西北和東北的邊疆地區。民族分布格局 :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3.眾多的人口人口數量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2020年11月1日零時,我國總人口已達14.4億人 人口密度 中國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較高的國家 人口分布 特點 分布很不均勻,東密西疏 分界線 黑河—騰沖一線以東 人口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數的94%,而面積只占全國總面積的43%,人口稠密黑河—騰沖一線以西 人口數量只占全國總人口數的6%,而面積卻占全國總面積的57%,人口稀疏4.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民族組成 中國是一個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漢族 漢族人口數量最多,約占全國總人口的91.11%少數民族 其余55個民族的人口數量約占全國總人口的8.89%,一般被稱為少數民族。其中,壯族(人口最多)、滿族、回族、苗族、維吾爾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和藏族人口較多,都超過500萬人。有些少數民族人口較少,不到一萬人民族分布 格局 各民族呈現“大雜居、小聚居、交錯居住”的分布格局分布 ⑴漢族:人口遍及全國各地,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⑵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我國西南、西北和東北地區。(分布最廣的少數民族:回族)民族文化 中華文明是我國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文化既相互交融,又多元發展 民族共同體 我國各民族在分布上相互交錯,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親近, 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共同體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