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教學設計課題 7.1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二級學生日期 設計人 節次 教材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2.3 學會歸納推理、類比推理;評析常見的推理錯誤。 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歸納推理的含義及其方法。 2.學生學到什么程度 理解不完全、完全歸納推理的含義;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 3.學生怎么學 (1)根據科研團隊研發養老護理品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 (2)根據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教材 分析 本課闡述了歸納推理的含義及事物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學習本課有助于幫助學生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及類型,學會運用歸納推理探求事物的因果聯系,尋找事物現象之間的規律性關系。本框共安排了兩目的內容:第一目“歸納推理的含義”。教材首先通過探究“大敦穴”的故事闡釋了歸納推理的含義,然后根據推理涉及的認識對象的全部與否將歸納推理分為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最后通過相關鏈接和探究與分享等內容分析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的特征。第二目“歸納推理的方法”。教材通過探究與分享、相關鏈接等內容,總結了提高完全歸納推理和不完全歸納推理結論的可靠程度的方法,并通過展示具體事例幫助學生理解探求事物因果聯系的方法。學情分析 本課授課對象為高二年級政治選考班學生,學生通過學習必修教材《哲學與文化》,初步具備了馬克思主義哲學思維,為邏輯思維的培養奠定了基礎;在數學學科的學習中學生已對歸納推理的概念有所了解,能利用歸納推理進行一些簡單的數學推理。本課的學習可以促使學生從邏輯學的視角下更為系統地掌握正確進行歸納推理的方法,對歸納推理說明道理、論證思想、說服他人、培養創造性思維方面的作用有更進一步的理解。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根據科研團隊研發養老護理品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 (2)根據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掌握歸納推理的具體方法,尤其是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具體方法評估任務 (1)根據科研團隊研發養老護理品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 (2)根據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同時,設計了5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活動設計 1.活動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2.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分享各個議學任務。 2.活動三:限時完成針對性訓練題。 3活動四: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新課預習檢查 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資料,并在課堂上反饋。 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展示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學生目標。 (1)根據科研團隊研發養老護理品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 (2)根據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 全體學生明確學生內容和學習任務。講授新課 一、歸納推理的含義 1.歸納推理的含義 2.歸納推理的類型 3.完全歸納推理 4.不完全歸納推理 議學情境 為防止獨居老人發生危險,國內一科研團隊研發出科技助老產品“隱形護理員”居家版,可以監測到老年人摔倒,并迅速報警、求救。研發之初,技術團隊遇到的最大難題是缺少老年人摔倒的相關數據。為了積累數據,技術組十幾個人模仿老年人在不同情形下的跌倒動作,拿一個墊子放在辦公桌面前,每天走過去就練習摔倒,實驗了一年,把底層的邏輯算法做了出來。但實驗室做出來的算法拿到養老護理院測試后,出現了準確率不高的問題,技術組又花了2年時間,不斷迭代、研發,終于實現了95%的準確率,達到同類技術的先進水平。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分析科研團隊為什么要歷經數年實踐積累數據?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老年人摔倒情況多樣,研發團隊只有不斷的親自實驗,積累數據,分階段迭代研發,不斷歸納總結,才能提高產品的準確率,保障老年人安全。 議學小結 一、歸納推理的含義 1.歸納推理的含義 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 2.歸納推理的類型 ①完全歸納推理: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 ②不完全歸納推理:前提不涉及認識的全部對象,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 3.完全歸納推理 (1)含義:完全歸納推理是對某類認識對象中每個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都進行考察,從而推出該類全部對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2)特征: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是一種必然推理。 (3)局限性: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對每個對象都進行一一考察 4.不完全歸納推理: (1)含義:是根據某類認識對象中的部分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推出該類全部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屬性的歸納推理。 (2)特點: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或然的。 (3)類型:簡單枚舉歸納推理和科學歸納推理 (4)意義: 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 ①對日常生活:概括實踐經驗的重要手段 ②對科學研究:不完全歸納推理是初步發現客觀規律,提出關于這些規律的假說的重要手段。 議學評估 銳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直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鈍角三角形的面積等于底乘高的一半,所以,所有三角形的面積都等于底乘高的一半。這個推理屬于( ) A.演繹推理 B.完全歸納推理 C.不完全歸納推理 D.類比推理 有一箱蘋果,拿了其中3個嘗一嘗是甜的,于是得出結論:這箱蘋果是甜的。上述推理方法屬于( ) A.演繹推理 B.類比推理 C.不完全歸納推理 D.完全歸納推理 根據科研團隊研發養老護理品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講授新課 二、歸納推理的方法 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 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3.因果聯系 ①求同法——“異中求同” ②求異法——“同中求異” ③共變法——“求量的變化” ④求同求異并用法——既求同又求異/“兩同一異” ⑤ 剩余法——“從余果求余因” 形式分類——①相容選言推理 議學情境 一家農場曾有近10萬只雞和鴨,由于吃了發霉的花生而患病死去。用這種飼料喂養的羊、貓、鴿子等,也先后患病死去。有人在實驗室里觀察白鼠吃了發霉花生后的反應,結果,白鼠患了肝病。科學家發現,發霉的花生中含有黃曲霉素。他們推斷: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 議學任務:科學家的推斷用的是歸納推理,其結論的可靠程度如何?如何提高結論的可靠程度呢? 提醒: 材料中科學家用的歸納推理不限于簡單的經驗總結,還有分析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它雖然仍屬于不完全歸納推理,但它比簡單枚舉的歸納方法所得到的結論,其可靠程度要高得多。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二、歸納推理的方法 1.保證完全歸納推理的結論真實可靠的條件 (1)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應該是真實的。 (2)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 2.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可靠性的要求: 需要在認識對象和有關現象之間尋找因果聯系。 3.因果聯系 (1)含義:因果聯系是事物或現象之間引起與被引起的關系。因果聯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聯系。 (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求同求異并用法、剩余法等。 ①求同法——“異中求同”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例:甲、乙、丙、丁四戶人家都報告說,家人發生了嘔吐、昏迷現象。警察發現,這些住戶的居住條件各不相同,飲食也不同,中毒者的年齡、健康情況也不同,但有一個情況是共同的,他們同飲一口井的水。井水可能是引起嘔吐、昏迷的原因。 ②求異法——“同中求異”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A是變量,其他都是定量。) 例: 在新疆天山深處一個解放軍哨所駐地毒蛇很多,經常爬到房間里來搗亂,而當地哈薩克族人家里從來沒有發現過蛇。戰士們發現哈薩克族人家里就是比哨所多鵝,其他居住條件與哨所一樣。于是,戰士們就買四只鵝養起來,哨所里再也沒發現過毒蛇。 ③共變法——“求量的變化” ①含義:如果被考查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②正確地應用共變法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只有其他因素保持不變,兩種共變現象之間才有因果聯系;如果還有其他現象同時發生變化,結論就不可靠。 第二,兩種現象的共變總有一定限度,超出這個限度,共變關系就會消失,或者會發生另一種相反的共變關系。 例:中國科學家發現,當太陽上的黑子大量出現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不那么多時,長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當太陽上的黑子出現很少時,長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很少。 ④求同求異并用法——既求同又求異/“兩同一異”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正事例組),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負事例組),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 例:醫療隊調查甲狀腺腫大原因: 流行的幾個地區調查結果: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點:居民食物和飲用水中缺碘; 不流行的幾個地區調查結果:地理環境、經濟水平各不相同,但有一共同點:居民食物和飲用水中不缺碘。 醫療隊綜合上述調查情況得出結論:缺碘是產生甲狀腺腫大的原因。 ⑤ 剩余法——“從余果求余因” 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由已知推未知) 例:19世紀上半葉,天文學家發現天王星在其軌道上運行時,有4個地方發生偏斜現象。當時已知3個地方的偏斜是分別受三顆行星吸引所致,于是推測第4處的偏斜也是受某顆行星吸引所致。后來,天文學家終于在1864年9月23日發現了這顆新的行星——海王星。 議學評估 “鼓響時鼓面有震動,鑼響時鑼面有震動,胡琴響時琴弦有震動;各種發聲的東西很不相同,但都和震動有關。可見,聲音是由震動引起的。”這里用的是尋求因果聯系的(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共變法 D.剩余法 在一個密封的有空氣的玻璃罩內放一只老鼠,老鼠神態自若,活動正常。抽凈罩內空氣后,老鼠室息死亡。于是我們得出結論:沒有空氣是老鼠死亡的原因。得出這個結論運用的是( ) 求同法 求異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 D.剩余法 科學家在研究低溫下某些導體的性質時發現,如果其他條件不變,這些導體的電阻隨導體溫度的下降而減小。當溫度降低到某一程度時,導體的電阻會突然消失,這就是超導現象。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導體溫度降低是導體電阻減小的原因。在這里,科學家運用的方法是( ) A. 共變法 B. 求異法 C. 求同法 D. 剩余法 我國著名中醫孫思邈發現山區的老百姓容易得一種怪病,病人的視力在白天很正常,到了晚上,光線不足,病人就像麻雀一樣什么也看不見。人們把這種病稱為“雀盲眼”(學名夜盲癥)。為什么有錢人不得這種病呢?這分明是窮人身上缺少點什么才引起的,他分析,這可能是窮人很少吃葷的緣故。他用動物的肝臟來治夜盲癥,果然有效。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求同求異并用法 D.共變法 據科學史記載,有兩位化學家從各種化合物中分析碳元素,測得純氮在相同體積史都重2.3012克,而空氣中相同體積的氮卻重2.3034克,空氣中的氮為什么比純氮重0.0022克?于是他們推論,空氣中的氮里面還有一種與氮元素享混合相混合的未知元素。這個0.0022克就是它的重量。經反復試驗,果然在空氣中發現了一種新元素——氬。這是運用( ) A.求同法 B.求異法 C.剩余法 D.共變法 根據黃曲霉素是致病物質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歸納推理的方法同時,設計了5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課堂小結 1.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2.學習對應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反思,對沒有達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跟進。 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與反思作業布置 必做: (1)反思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 (2)限時完成練習冊配套練習題; (3)熟記原理內容 2.選做:《五三高考》 3.預習:下節課教材內容、練習冊預習內容 筆記留痕、錯題的歸因分析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