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2課時《瑪依拉》《萬馬奔騰》教學設計課題 《瑪依拉》《萬馬奔騰》 單元 4 學科 音樂 年級 八年級教材分析 這是一首哈薩克族民歌。“瑪依拉”是一位哈薩克族姑娘的名字,傳說她開朗活潑、善于歌唱,非常惹人喜愛。民歌用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風味的旋律,非常形象地描繪了這位天真美麗的姑娘的形象。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情緒熱烈、節奏緊湊,展現出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由于演奏速度較快,音調在表現意義上不同于《牧歌》《遼闊的草原》等長調歌曲的旋律意義,轉化為動感很強的音流,對塑造萬馬奔騰的“視覺”藝術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在樂曲的后半段,還出現了模擬馬嘶的聲音,表現手法直觀。學習目標 復習鞏固歌曲,引導學生了解正確的愛情觀。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少數民族地區的音樂風格,培養學生的民族情懷。采用聽唱與視唱相結合的方法,引導學生體驗歌曲、樂曲所表達的情感,以提升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力。引導學生對歌詞進行分析,利用“非音樂因素”加深學生對歌曲情感的理解。充分利用網絡資源,采用視聽結合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學習熱情。3、引導學生用有氣息支持的聲音完整、連貫地演唱歌曲,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聽辨蒙古族獨有的特色樂器——馬頭琴、了解這件民族樂器的音色特征并能牢記它的外形及基本的演奏姿勢。了解哈薩克族音樂的風格特點,演唱歌曲的部分旋律并能熟記歌曲的旋律和名稱。核心素養描述 審美感知:引導學生感受《瑪依拉》,體驗歌曲的思想情感和藝術魅力。聆聽《萬馬奔騰》,感受體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藝術表現:用明、歡快的聲音,比較準確的音高、節奏,自信地演唱歌曲。創意實踐:知道蒙古族是祖國大家庭的重要成員。樂于主動了解蒙古族文化,喜歡蒙古族音樂。文化理解:初步了解哈薩克民族的概況,體驗哈薩克族音樂的節奏特點,并了解音樂在哈薩克人民心中地位。感受哈薩克族民歌的熱情、高亢的風格。重點 聆聽《萬馬奔騰》,感受蒙古族歌曲的風格。難點 歌曲的演唱風格和特點,能夠細致完整表達歌曲的思想感情。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哈薩克族絕大多數人過著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牧民們住的是一種輕便而又易于支撐和拆的氈房。他們的飲食,大部分是肉食和奶食。奶制食品多種多樣,如酥油、奶屯僭、奶皮子、奶酪等。哈薩克族喜聞樂見、世代相傳的娛樂活動很多,其中具有代表特色的主要有姑娘追、叼羊、賽馬和馬上摔跤等,這些活動一般都在喜慶日集體進行。 你認識圖片上的民族嗎?你了解這個民族嗎? 激發興趣,引出課題。講授新課《瑪依拉》 歌曲欣賞:教師播放歌曲視頻并介紹——《瑪依拉》是哈薩克族民歌。新疆哈薩克族以放牧為主,它的民歌高亢嘹亮,富有草原風味。《瑪依拉》這首著名的民歌,就具有這種特點。“瑪依拉”是一位哈薩克族姑娘的名字,傳說她長得美麗,又善于歌唱,牧民們常常到她的帳篷周圍,傾聽她美妙的歌聲。歌曲一開始,“人們都叫我瑪依拉,歌手瑪依拉”,便表現了這位姑娘開朗活潑、惹人喜愛的性格。復聽歌曲:教師播放歌曲音頻并講解——速度:稍快情緒:熱情、活潑地節拍:3/4拍3、歌曲分析:教師講解——歌曲前一部分表現了這位姑娘開朗活潑、惹人喜愛的性格。它的后半部分有一個短小的副歌,曲調輕盈明快,把這位天真美麗的姑娘的形象,表現得惟妙惟肖。4、教師伴奏,指導學生視唱第一樂句的旋律,注意力度記號和延音線處。5、介紹新疆的哈薩克族樂器:冬布拉常用于自彈自唱,也可用于獨奏或樂器合奏。冬布拉的基本演奏方法是彈與挑,一般彈用于強拍,挑用于弱拍。根據強弱規律一彈一挑、兩彈兩挑、兩彈一挑、一彈兩挑等演奏。6、教師播放歌曲音頻和學生一起唱一唱并講解——歌曲的速度、節拍、情緒來描繪了瑪依拉天真活潑的性格。 學生欣賞歌曲視頻并回答:歌曲中描述的“瑪依拉”是一位怎樣的姑娘?然后聽老師對歌曲進行介紹。學生再次欣賞歌曲后回答:這首歌曲速度和情緒如何? 節拍怎樣?學生回答:歌曲分為幾個部分?每人部分表現了瑪依拉怎樣的的形象和性格特點?學生視唱歌曲的第一樂句的旋律,它是整首歌曲發展的根基。學生觀看冬不拉圖片,認識這個樂器并聽老師介紹后回答:根據歌曲拍號的強弱規律,如何去演奏冬布拉 6、學生跟著音頻唱一唱歌曲并回答:歌曲運用了哪些音樂表現要素來描繪瑪依拉天真活潑的性格 對歌曲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再次欣賞,加深印象。分析歌曲要素。3、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音樂感受力。4、培養學生的視唱能力,熟記主題旋律。5、積累我國少數民族樂器相關知識。6、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受力。講授新課《萬馬奔騰》 故事導入:教師講解樂曲的創作背景故事。作品欣賞:教師播放樂曲視頻并講解——《萬馬奔騰》樂曲熱烈奔放,對馬的嘶鳴、奔跑等動態的表現生動而形象。描繪了內蒙古千里草原的壯闊建設圖景。讓人仿佛置身于地動山搖的時刻,感受著那勢不可擋的氣勢!樂器介紹:馬頭琴(mǎ tóu qín),是中國蒙古族民間拉弦樂器。蒙古語稱“綽爾”。琴身木制,長約一米,有兩根弦。共鳴箱呈梯形。聲音圓潤,低回宛轉,音量較弱。作者介紹:齊·寶力高(1944——)馬頭琴演奏家、作曲家。蒙古人,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科爾沁。齊·寶力高榮獲中國文聯、文化部雙重“非物質文明傳承人”光榮稱號,他的代表曲目有《萬馬奔騰》、《獻給母親的歌》、《蘇和的白馬》等。復聽樂曲:教師播放樂曲音頻并講解——情緒:熱烈節奏:緊湊旋律:動感、流暢教師出示節奏型指導學生拍一拍。7、樂曲分析:展現了草原特有的壯觀場面,前部分節奏緩慢舒展,描繪了一望無際的草原上,馬兒悠閑地吃草;后面情緒熱烈,節奏緊湊、粗獷、激昂,仿佛難以數計的駿馬疾馳而過,猶如旋風,又像黑色的閃電。 學生了解歌曲背景,感受作者對大草原和馬的熱愛。學生欣賞樂曲視頻,說一說你對樂曲的感受是怎樣的?然后聽老師對歌曲進行介紹。學生觀看圖片,并回答:我們欣賞的這首《萬馬奔騰》是由什么樂器演奏的?你認識圖片上的樂器嗎?學生聽老師對者進行介紹,了解其生平,知道他在音樂界的地位,識記他的代表作品。學生欣賞樂曲音頻并回答:樂曲的情緒、節奏、旋律特點是怎樣的?學生回答:樂曲中運用了哪些節奏型來表現奔馬的節奏 速度上發生了生么變化,前后描繪了怎樣的情境? 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有助于對作品的理解。初次欣賞,給學生一個全面的感受。積累我國少數民族樂器相關知識。4、積累我國音樂家相關知識。再次欣賞,加深印象。6、典型節奏型的練習。7、培養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課堂小結 今天和大家一起學唱了哈薩克民歌《瑪依拉》感受到了天真美麗的姑娘的形象。還通過欣賞《萬馬奔騰》讓我們感受到了草原的美景。現在踏著輕快的腳步結束我們的音樂之旅吧! 師生共同總結本課內容。 對本節課進行總結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樂曲欣賞:《萬馬奔騰》_128k.mp3 人教八下音樂第五單元《瑪依拉》.mp4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2課時《瑪依拉》《萬馬奔騰》.doc 人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2課時《瑪依拉》《萬馬奔騰》.pptx 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萬馬奔騰》.mp4 歌曲聽賞:《瑪依拉》_128k.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