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教案--2022-2023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5課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教案--2022-2023學年高中歷史統編版(2019)選擇性必修三文化交流與傳播

資源簡介

選擇性必修3 第六單元 文化的傳承與保護
文化遺產: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教案
學習目標導航:
課標要求:
認識文化遺產保護對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創造性的重要意義。
核心素養:
【唯物史觀】通過展示世界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認識文化遺產對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的作用;
【時空觀念】時間軸的形式展示自古至今人類對文化遺產的保護行為,幫助學生比較異同,概括其趨勢。
【史料實證】利用文化遺產本身的史料價值,增進學生對多源互證原則的理解。
【歷史解釋】認識世界文化遺產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必須珍惜和保護。
【家國情懷】認識萬里長城、故宮、京劇等豐富的文化遺產,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應勇擔時代重擔,呵護文脈相傳。
教學分析:
教學重點:了解文化遺產的價值,認識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要意義。
教學難點:文化遺產與文化傳承、發展的關系,保護文化遺產的意義。
教學設計:
首先,讓學生明晰文化遺產的定義和分類,并通過材料和圖片將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的展示出來,從而幫助學生得出文化遺產有助于傳承民族文化、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
其次,根據《世界遺產公約》的主要內容及遺產的分類,結合中國申報的的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典型事例,理解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以及當今世界文化遺產面臨的威脅,探討保護文化遺產的原因。
再次,根據現在“申遺”比較熱的現狀,理性認識引導學生從歷史上有關文化遺產保護的舉措、目前國際上和國家層面的保護行為以及個體面對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的展開探索和思考。
教學內容:
教學過程:
情景導入:
法國巴黎圣母院起火 (視頻)
巴黎圣母院:又名巴黎圣母主教座堂、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位于法蘭西共和國首都巴黎市中心城區,為哥特式基督教教堂建筑;始建于1163年3月24日(羅馬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四年) ,是基督教支派天主教巴黎總教區主教座堂、法國首都最悠久和最具象征意義的紀念碑之一、歐洲最著名的哥特式大教堂之一、法國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古跡和世界遺產之一,法國及歐洲文學文化地標。
巴黎圣母院是世界上第一座完全意義上的哥特式教堂,建筑本體的雕刻藝術和繪畫藝術及堂內珍藏的大量藝術珍品具有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蜚聲中外的世界聲譽,是法國巴黎的象征,世界主流宗教基督教圣地。
1862年,巴黎圣母院被法國歷史古跡委員會列入法國遺產紀念碑清單。
199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巴黎圣母院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思考:
巴黎圣母院為什么被稱為人類歷史上偉大的“文化遺產”呢?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保護好這些文化遺產呢?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一)文化遺產的概念
1.含義:
文化遺產是歷史留給人類的財富,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
2.類型:
從存在形態上分為(有形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無形文化遺產);
3.物質文化遺產
又稱“有形文化遺產”,根據《世界遺產公約》,其包括:
(1)古跡: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畫、具有考古性質的成份或構造物、銘文、窟洞以及景觀的聯合體;
(2)建筑群:從歷史、藝術或科學角度看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單立或連接的建筑群;
(3)遺址:從歷史、審美、人種學或人類學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人類工程或自然與人的聯合工程以及包括有考古地址的區域。
4.非物質文化遺產:
又稱“無形文化遺產”,是指被各社區、群體,有時是個人,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社會實踐、觀念表述、表現形式、知識、技能以及相關的工具、實物、手工藝品和文化場所。
包括以下方面:
(1) 口頭傳統和表現形式,包括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媒介的語言;
(2)表演藝術;
(3)社會實踐、儀式、節慶活動;
(4)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識和實踐;
(5)傳統手工藝。
(二)保護的原因
1.文化遺產的價值:
① 是人類歷史文化的載體;
② 傳承民族文化、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創造性。
2.文化遺產具有不可再生性,現狀是不斷遭到破壞。
如:自然災害,戰爭,工業化與城市化、恐怖襲擊等。
(三)文物保護與研究
1.古代:
(1)特點:私人收藏為主。
(2)世界:
①各國歷史上都有保護及研究文物的傳統;②收藏文物,往往是從藝術珍品開始的,成為人們擁有財富與權力的體現。
(3)歐洲:
皇室、貴族和教會中,收藏藝術珍品和宗教遺物之風頗為盛行。
(4)中國:
①歷代帝王、達官貴人和民間收藏家十分重視收藏各種器物、字畫、書籍等;
②針對古代器物進行分類、著錄的金石學還發展成為專門之學。
歷史解釋: 金石學:
①含義:中國古代的金石學或古器物學,主要是搜集銅器和石刻,為其著錄,考辨文字,考訂歷史,是中國考古學的前身。偏重于著錄和考證文字資料,以達到證經補史的目的,特別是其上的文字銘刻及拓片,北宋時開始興起;
②背景:疑古創新思潮的影響;商品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重文政策;傳統科學技術的進步;理學興起,格物致知方法論的推動;科舉制度的發展。
③影響:金石學保存下來許多有價值的銘刻資料,考證出不少古器物的名稱和用途。但未深入分析古器物的器形和花紋,未進行斷代的研究,始終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
④與考古學的關系:中國考古學對金石學的繼承和發展,金石學變成考古學的組成部分。
繼承:通過古物研究歷史;
發展:注重田野發掘,獲取新材料。
2.近現代(約19世紀開始):
(1)特點:
①立法保護
②國際共同關注;
③從國家走向國際。
(2)世界
①1834年,希臘針對古跡保護制定了法律。
②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保護文物古跡的高潮。
③1964年的《國際古跡保護與修復憲章》,是關于古跡保護的第一個國際憲章,強調對文物古跡的保護以歷史的真實性為第一要義,有著深遠的意義。
(3)中國
①1906年,清政府頒布《保存古物推廣方法》;
②1930年,公布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文物保護法律《古物保存法》;
③1961年, 公布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④1982年,通過并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建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制度。
學習聚集: 你覺得在保護文化遺產方面應遵循哪些原則?
提示:
原則:真實性,完整性,修舊如舊。
(四)保護的意義
問題探究: 據材料概括文化遺產保護形式和意義。
材料 考慮到鑒于威脅這類遺產的新危險的規模和嚴重性,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的文化和自然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001年《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就提出應將文化多樣性視為“發展的因素”之一,而文化遺產作為一種稀缺的不可替代的資源,是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構成,它不僅是人類以往文明的見證和產物,也是促進人類未來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也被視為“文化創作的源泉”。因此,促進人類和諧發展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不僅要實現人與自然生態和諧共生,而且保護文化遺產是促進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李玉雪《可持續發展視角下文化遺產保護的法治進路思考》
提示:
1.形式:有關國家采取行動,國際社會集體性援助。
2.意義:
(1)文化:有助于增進文化認同、增強文化自信;
(2)歷史:記錄和傳承文明發展史,以史鑒今;
(3)社會發展:為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提;
(4)政治經濟:在擴大對外交流、促進民族融合、發展文化旅游等方面發揮著作用。
知識歸納: 我們應該如何保護文化遺產?
(1) 世界文化遺產工作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方針,確保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2)國際協同:
國際社會共同采取行動,進行集體性援助。
(3)落實責任:
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要將文化遺產保護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健全文化遺產保護責任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
(4)加強執法:
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建設,推進文化遺產保護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
(5)隊伍建設:
各級政府要將文化遺產保護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保障重點文化遺產經費投入。
(6)全面守護:
文化遺產保護要不斷探索拓展保護的范圍,要拓寬時間界限和物質界限。
(7)人文關懷:
加強人文關懷,縮短文化遺產與公眾的距離。最好的保護是成為日常所需。
《世界遺產公約》
(一)概念:
《世界遺產公約》是《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的簡稱。 1972年11月16日在法國巴黎簽署。旨在為國際社會保護具有重大價值的文化和歷史遺產建立一個長久性的有效制度。該公約對文化和歷史遺產的定義、締約國的權利和義務、國際援助的程序和條件等作了具體規定,并設立了“世界遺產基金”和“世界遺產委員會”。是目前擁有締約國最多的公約之一。
(二)概況:
1.目的:
集各國之力,對日益遭到損毀的文化和自然遺產實施有效保護。
2.內容:
(1)充分肯定文化遺產具有“突出的普遍價值”,整個國際社會有責任通過提供集體性援助來參與保護;
(2)對于一部分全人類的共同遺產,應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和《瀕危世界遺產名錄》;
(3)確定了文化遺產、自然遺產、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三種類型。
3.成果:
自1975年《世界遺產公約》生效以來,截至2017年1月,共有193個國家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截至2021年7月,全球共有1153處世界遺產,包括896處文化遺產、218處自然遺產,以及39處自然與文化雙重遺產。
4.發展:
(1)199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條例》,正式提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一概念;
(2)2003年10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通過《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三)中國與世界遺產保護
1.措施:
①1985年11月,中國正式加入《世界遺產公約》,成為締約國;
②2004年8月,中國加入《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
③2006年,審議通過《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辦法》;
④2011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該法指出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世代相傳并視為其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
2.意義:
①保護遺產、傳承文化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推動了中國文化遺產保護事業的發展;
②中國成為推動世界遺產保護的重要力量,體現出一個文明大國守護人類共同財富的擔當。
教材“思考點”: 為什么要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
提示:
①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各族人民世代相傳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相關的實物和場所,具有歷史、文化、藝術、科學的價值;
②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需要立法加以保護。
教材的“學思之窗”:故宮博物院為什么把養心殿的修復定位為“研究性保護項目”?
2018年9月啟動的“故宮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強調“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的歷史信息”“不改變古建筑的文物原狀”“在修繕過程中進行古建筑傳統修繕技藝傳承”三大原則。
——摘編自《故宮古建怎么修》,《人民日報》2018年9月4日第13版
提示:
①可以最大限度保留古建筑所包含的歷史信息;
②不改變古建筑的原狀,有利于對文物的研究;
③將古建筑傳統的修繕技藝傳承下去,并提供范例。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遺產
(一)古代文化遺跡
古代文明的遺跡是世界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具有代表性的古代文明遺跡主要包括雅典衛城、古羅馬城、阿布辛拜勒神廟、孟菲斯及其墓地金字塔等。
(二)近代文化遺產:
佛羅倫薩就成為展示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文化遺產。這里有眾多的歷史建筑和藏品極為豐富的博物館,堪稱包羅萬象的藝術之城。
(三)中國文化遺產
1.中國物質文化遺產:
第一批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有長城、莫高窟、明清皇宮、秦始皇陵及兵馬俑坑、周口店北京人遺址五項世界文化遺產,以及作為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的泰山。
2.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擁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數量最多的國家。國務院批準命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目錄》,截至2014年共有1372項。
這既表明中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又意味著傳承與保護文化遺產的工作任重道遠。
問題探究: 非物質文化遺產面臨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擁有34項聯合國非遺名錄和1530項國家級非遺名錄,成為世界上擁有世界非遺數量最多的國家。但在發展中,非遺文化也面臨著新的問題,如老傳統文化與新時代的碰撞,以及傳統文化如何在融入世界文化的同時保持自身的獨特性。
提示:
問題:全球化的沖擊,世界文藝市場占有率低;市場化、產業化程度較低,經費緊張;重視不夠;傳承面臨困難;保護意識不夠等。
對策:加強宣傳教育,提高全民保護意識;加大財政投入,廣開財源;建立傳承機制;完善政策、法規,建立知識產權制度;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等。
分組探究: 如何看待申遺熱度?
在“申奧”、“申博”之后,“申遺”成為近年來頻頻出現的新名詞。聯合國制定“世界遺產公約”的目的原本在于告誡遺產的擁有者,讓他們知道這些遺產的重要價值,并知道怎樣去保護和合理地開發利用它。人類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演變史上的成果(不論是物質的還是非物質的),能在成百上千年的滄桑巨變中存留下來,總是記錄著人類文明的進化史。
中醫、上海旗袍、北京方言、王麻子剪刀……申遺大軍中的新面孔在不斷增加,各地申遺熱情持續高漲,今天的申遺熱是讓人感到欣慰的一件幸事的同時,狂熱的背后存在著急功近利、開發過度、重申遺輕保護等一些隱憂,值得我們反思。
提示:
(1)申遺熱是自然和文化保護意識的覺醒,是國家榮譽和國家利益的覺醒。
(2)“世界文化遺產”的真正內涵?它不是商品,不是某一地方換取經濟利益的專屬品,而是屬于全人類的共同財產。我們只有不再將“申遺”看成是搞旅游開發,世界文化遺產的價值才能真正得以體現。
(3)“申遺”的成功并不意味著文物保護工作的告一段落,而意味著遺產保護更大責任的開始。
(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世界遺產名錄的目的是保護瀕危遺產,文化精神功能是其主要屬性,旅游只是附帶功能。若違反規定搞過度旅游開發,將黃牌警告,直至取消世遺稱號。
課堂總結:
高考真題演練:
1.(2020.7·浙江高考)中國境內各民族既是中華文明的創造者,又是文明成果的傳播者。以氣貫蒼穹之勢矗立在世界屋脊上的布達拉宮,以其藏漢合璧的風格有力地佐證了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下列項中能夠反映這一精神的是
A.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
B.鮮明的紅白色彩與高低錯落的布局和諧組合
C.木雕伏獸與人面獅身巧妙融合
D.木石結構的碉樓建筑與藻井、斗拱形式的有機結合
答案:正確選D。
【解析】布達拉宮采用的“木石結構的碉樓建筑”屬于藏地建筑風格,而“藻井、斗拱”是漢族建筑風格,兩者的結合體現了“藏漢合璧的風風格有力地佐證了民族團結協作的精神”,故選D項;因地制宜,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不能體現出“藏漢合璧”特征,排除A項;“鮮明的紅白色彩與高低錯落的布局”不符合材料“藏漢合璧”,排除B項;布達拉宮屋檐下排列成行的木雕伏獸和人面獅身,富有尼泊爾和印度的藝術特色,不是漢族建筑風格,排除C項。
2.(2016年浙江高考)【加試題】平遙古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其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點是(  )
①軸線分明,左右對稱 ②數量眾多,保存完好 ③精巧秀麗,安全舒適 ④“三雕”精美,典雅俊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正確選B。
【解析】古民居是平遙古城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以四合院為主,軸線分明,左右對稱,尊卑有序,故①正確;古城內至今保存古民居3000多處,保存完好的有四百多處,故②正確;平遙民居華麗大方,安全舒適,有別于精巧秀麗的南方民居,故③錯誤;民居院內,木雕、磚雕和石雕精美,配以剪紙窗花,顯現一股典雅俊秀之氣,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
3.(2017年浙江高考)【加試題】伯里克利上臺后,開始加緊重建被希波戰爭摧毀的雅典衛城。盡管貴族派反對他耗費巨資,但伯里克利作為戰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獲得了公民大會的支持,賦予其建造衛城之權。他力爭把帕特農神廟中的雅典娜神奉為全希臘的大神,吸引希臘人來朝圣,并通過土木工程建設給各行業的工匠以就業機會。據此可以說明(  )
①帕特農神廟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廟 ②公民大會是雅典事實上的最高權力機構
③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完善 ④重建雅典衛城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具有重大意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正確選B。
【解析】“他力爭把帕特農神廟中的雅典娜神奉為全希臘的大神,吸引希臘人來朝圣”表明帕特農神廟是雅典娜女神的主神廟,故①正確;“盡管貴族派反對他耗費巨資,但伯里克利作為戰后青年一代的楷模,仍獲得了公民大會的支持,賦予其建造衛城之權?!北砻鞴翊髸茄诺涫聦嵣系淖罡邫嗔C構,故②正確;伯里克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建設趨于完善,材料沒有涉及到,故③錯誤;“他力爭把帕特農神廟中的雅典娜神奉為全希臘的大神,吸引希臘人來朝圣,并通過土木工程建設給各行業的工匠以就業機會”表明重建雅典衛城在政治、軍事和經濟上具有重大意義,故④正確,選擇B項符合題意。
4.(2020年江蘇高考)[世界文化遺產薈萃](10分)
1989年希臘的奧林匹亞遺址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在古代奧林匹亞曾召開奧林匹克競技會。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 宙斯神崇拜是希臘地區的重要信仰。古希臘人為紀念宙斯在奧林匹亞建造了規模巨大的神廟。該神廟很早就被列入“古代世界七大奇跡”。神廟內原有宙斯神像,是希臘古典時期著名雕刻家菲迪亞斯的作品,骨架為木質,外覆黃金和象牙。該雕像于公元475年毀于大火。在現存宙斯神廟遺址的東、西山墻有精美的浮雕。在東山墻所有浮雕都是靜止的,力量呈現平衡;在西山墻沖突的力量已經爆發,好似正經歷一場肉搏戰。古希臘人在這里舉行祭祀宙斯的慶典,同時舉行盛大的體育競技會(古奧運會)。這一競技活動是古希臘各城邦之間廣泛交流的盛會,雖未能將各邦國統一成一個大希臘,但具有凝聚全體希臘人的作用。目前在奧林匹亞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留下的一些運動設施,有運動場、訓練場和摔跤學校等。
——摘編自傅朝卿《西洋建筑發展史話》
(1)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奧林匹亞遺址群入選《世界遺產名錄》的理由。(5分)
參考答案:
①奧林匹亞是古希臘宗教崇拜的中心;
②在古代世界有重要地位;
③留有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
④藝術水平高;
⑤古今奧運會有傳承關系。
(2)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古奧運會對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影響。(5分)
參考答案:
①現代奧運會是在恢復古奧運會的基礎上興起;
②現代奧運會在奧林匹亞遺址采集火種;③展示綜合性運動會的競技樣式;
④體現各國參與的合作精神;
⑤倡導奧林匹克運動的和平理念。
(2016年浙江高考)“世界文化遺產薈萃”模塊(10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意大利的特殊發展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它的貴族階層的歷史。……至少是在皇帝和教皇為唯一的但是軟弱的君主的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大多數城市很早就發展成為雖非合法但在實際上獨立的城邦……在大多數中心城市中,特別是在佛羅倫薩占有統治地位的商人階級,到了13世紀,一方面從事遠距離的貿易,一方面生產呢絨――這是歐洲最早的主要出口工業。
——摘自《新編劍橋世界近代史》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洲文藝復興的搖籃——佛羅倫薩興起的背景。(6分)
參考答案:
①12世紀后期,逐漸發展為城市共和國;
②頒布《正義法規》;
③當時歐洲最發達的毛紡織業和銀行業中心;
④15世紀,美第奇家族資助文化藝術和建筑活動。
材料二 佛羅倫薩是“世界著名藝術品最偉大的聚集地”,如果你對這個評價有所懷疑,可以去問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幾乎不用說,佛羅倫薩的博物館超級出色。人們當然首先會想到烏菲齊博物館,它絕對是一個盛贊如潮的地方,收藏有達·芬奇、提香、波提切利等人的作品,那些藝術品始終占據著舉世無雙的地位。
——摘編自羅伯特·蘭登《佛羅倫薩》
(2)根據材料二,聯系所學知識,簡介著名的烏菲齊博物館是如何建立的。請用一句話評價烏菲齊博物館。(4分)
參考答案:
(1)建立:1581年由喬治·瓦薩里設計的共和國行政中心——烏菲齊宮建成,美第奇家族在烏菲齊宮東翼二樓專建一室用于擺放歷代收藏的珍貴文物,此即烏菲齊博物館。
(2)評價:歐洲乃至世界的藝術寶庫。
板書設計:
一、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
(一)文化遺產的概念
(二)保護的原因
(三)文物保護與研究
(四)保護的意義
《世界遺產公約》
(一)概念
(二)概況
(三)中國與世界遺產保護
三、各國的歷史遺跡與文化
(一)古代文化遺跡
(二)近代文化遺產
(三)中國文化遺產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基本能立足于課標要求,通過史料和歷史圖片比較直觀把知識傳授給學生;通過設計問題和合作探究使學生參與教學,活躍了課堂氣氛,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但是因為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體會、參與教學,因此總體節奏較慢;另外,文遺產保護本身是技術含量非常高且交叉較多學科專業知識的領域,其中涉及的歷史學、考古學、政治經濟學、建筑學、化學、國際關系學等多方面內容,對于中學生來說過于艱深,有些問題無法在時間有限的課堂上完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汾市| 嘉鱼县| 瓦房店市| 隆德县| 衢州市| 南江县| 锡林郭勒盟| 璧山县| 建昌县| 蒙城县| 双辽市| 嵊州市| 那曲县| 林甸县| 承德县| 新营市| 全南县| 会理县| 外汇| 巴林右旗| 徐闻县| 怀集县| 汕尾市| 滨州市| 枞阳县| 呼和浩特市| 扶余县| 甘肃省| 兴隆县| 黑水县| 交城县| 霍城县| 昭平县| 唐山市| 汶上县| 云龙县| 临潭县| 木兰县| 辉县市| 黔江区|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