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一框 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核心素養:政治認同:通過學習本課,感受法治建設的艱難歷程,了解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增強對我國法治建設的信心。科學精神:通過了解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法律觀點,明白西方法治模式在中國是行不通的,領會國家法治建設應立足于本國國情、從實際出發,以科學的理念引導法治建設,以理性的方式解決社會矛盾。法治意識:知道依法治國已作為我國治國理政的基本方略,增強法治意識,嚴格按照憲法和法律的要求規范自己的生活。公共參與:理解與掌握馬克思主義科學法律思想,并在生活中學法、懂法、敬法、守法、用法,積極宣傳法律知識,嚴于律己,遵紀守法。課程標準:3.1簡述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本框重難點內容1.中華法系源遠流長。2.馬克思法治理論基礎(法的產生、本質與特征)3.新中國法治建設成就【課堂達標】1.中國是一個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古國,中華法系源遠流長。中華法系以儒家思想為理論基礎,其代表性法典為(A)A.《唐律疏議》B.《論語》C.《史記》D.《孟子》2.馬克思說:“只有毫無歷史知識的人才不知道: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都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對于上述材料中對法的描述,下列說法正確的是(B)A.法的本質是對公平、正義的追求B.法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C.法是對社會行為規范的概括和總結D.法是統治階級與被統治階級共同意志的體現3.中華法系源遠流長,許慎《說文》中說:“波,刑也。平之如水,從水;所以觸不直者去之,從去?!薄秴问洗呵铩げ旖瘛分兄赋觯骸肮手螄鵁o法則亂?!薄俄n非子》中提出:“法不阿貴,繩不撓曲?!庇纱丝梢钥闯觯? C )①法律能夠通過實現社會公平來維護統治階級的利益②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社會規范③法是由國家制定或認可的具有教化作用的社會規范④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政治職能,又具有社會職能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社會規范,是指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準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職業規范等。和其他社會規范相比,法律規范在內容方面的特點是( B )A.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B.法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C.法確認、保護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D.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5.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要求,到黨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從1999年“依法治國”載入憲法,到黨的十六大“依法治國”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從黨的十七大提出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要求,到黨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從中我們可以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D )A.我國已經建立起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B.法治是現代政治文明的核心C.我國尚未實現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D.依法治國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6.12月4日是國家憲法日。習近平總書記曾強調,弘揚憲法精神,樹立憲法權威,使全體人民都成為社會主義法治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堅定捍衛者。我國憲法是治國理政的總章程,必須體現黨和人民事業的歷史進步,必須隨著黨領導人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發展。這說明( A )①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權威、法律效力②中國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充分發揚民主,領導立法③憲法作為上層建筑,一定要隨著生產關系的變化而變化④憲法以法律法規、自治條例等為立法基礎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重視加強黨內法規制度建設,先后發布了《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五年規劃綱要(2013-2017年)》《中央黨內法規制定工作第二個五年規劃(2018-2022年)》,針對全黨全軍全國重大問題,及時制定、修訂146部中央黨內法規,實現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各方面黨內法規的全覆蓋。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D )①黨內法規在我國法律體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②這有助于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建設③這能夠使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上升為國家意志④這為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提供了可靠的制度保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