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商路、貿易與文化交流第10課 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本課是人教統編版選擇性必修3《文化交流與傳播》第四單元第10課《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本課通過兩個子目(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講述了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擴展的概況。1.重點:新航路開辟后全球貿易網的逐步形成2.難點:近代以來商品的世界性流動對文化交流的作用1.利用網絡資源進行前期課前準備,提出問題請教師有目的性地準備課程資料。2.學生課前預習,查閱相關背景資料,搜集有關資料。【課堂導入】通過相關圖片,導入本課學習。請同學們觀察圖片,這是清代外銷瓷器。大家思考一下,這反映了什么樣的歷史現象?對!中外貿易的發展。那么,近代以來的世界貿易與文化交流的狀況如何?這些正是我們這節課所要探討的主題。【講授新課】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工業革命前的近代世界貿易的狀況如何?學習探索1.工業革命前的近代世界貿易(1)15世紀前:主要局限于各洲內部和亞歐大陸之間(2)15世紀后:①原因:新航路的開辟;西歐各國的殖民擴張;各洲之間的貿易擴展。②內容:國際流通中的商品種類與數量大大增加??Х取煵荨⒖煽傻瘸霈F在歐洲市場,歐洲的產品開始在美洲市場銷售。荷蘭東印度公司、英國東印度公司等股份公司的出現和發展。③影響:殖民擴張客觀上推動了洲與洲之間的貿易,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初步形成。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工業革命后的近代世界貿易的狀況如何?學習探索2.工業革命后的近代世界貿易(1)原因:工業革命后,歐美國家需要尋求更多的原料產地和商品市場。(2)表現:①形成了西歐、北美國家生產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國家生產和出口初級產品的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②快速的交通工具將產品輸送到世界各地。(3)影響:從1870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世界貿易額增長了近2.6倍。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概括指出二戰后的現代世界貿易的狀況如何?學習探索3.戰后的現代世界貿易(1)背景:①兩次世界大戰的影響。②冷戰的發生,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貿易受到極大影響。③《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以及各國圍繞貿易、關稅的談判,推動著世界貿易的發展。④中國改革開放的發展、冷戰的結束以及世界貿易組織的成立,世界貿易突飛猛進。(2)表現①世界貿易的發展:從1950年到2000年,全世界的貿易出口總值從約610億美元增加到61 328億美元,增長約100倍。②生產國際分工的發展: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一些產品往往由眾多國家的公司合作完成。合作探究探究一 17、18世紀世界貿易中的“三角貿易”材料 17、18世紀世界貿易中的“三角貿易”,一是歐洲與美洲、亞洲進行的大規模三角貿易。歐洲從美洲獲取金銀,再用金銀換取亞洲的香料、瓷器、紡織品等。從明朝后期至清前期,世界白銀的一半流入中國。中國是當時世界的經濟和貿易的中心地區之一。二是歐洲、非洲、美洲之間的大西洋三角貿易。歐洲奴隸販子把槍支、鐵器等商品運到非洲換取黑奴,再把黑奴運往美洲賣掉,又將美洲生產的原棉、煙草等商品運抵歐洲。英國是大西洋貿易的主角,巨額的財富和廣闊的海外市場刺激了英國制造業的迅速發展。思考: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三角貿易”興起的歷史背景及其對歐洲經濟的影響。提示:背景:新航路的開辟;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影響:加速了歐洲的資本原始積累,擴大了海外市場,為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探究二 19世紀的世界貿易材料 19世紀中葉以來的國際分工主要是垂直分工,即由英國等先進國家出口制成品,銷往落后國家和殖民地,而后者出口原料供應前者。前者成了世界大機器生產的中心,后者成為其附庸。到1900年左右,世界終于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世界經濟的增長及生產力的上升達到史無前例的水平。1860—1913年世界工業生產增長了不止6倍,1851—1913年間世界貿易總額增長12倍。——摘編自《世界經濟史》《世界史 近代史編》等思考:根據材料,概括19世紀世界貿易發展的特點,并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指出形成上述特點的歷史條件。提示:特點:世界貿易總額大幅度增長;英國等先進國家居于中心(主導)地位條件:歐美工業革命迅猛發展;殖民擴張和殖民掠奪加劇(世界基本被瓜分完畢),世界市場形成(世界發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交通和通信技術的發展進步等。商品流動與文化交流國際化問題情境請同學們結合教材內容及所學知識,指出商品流動的概念如何?文化交流的國際化有何表現?學習探索1.商品流動:國際貿易的買賣雙方以貿易為平臺輸送的各種商品,把世界不同地區的、文化迥異的生產者和消費者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以直接和間接的渠道呈現各自的知識、信念、道德、藝術和習俗等。2.文化交流的國際化(1)飲茶風俗的國際化①16世紀以前:中國茶主要在中國周邊傳播。中國的飲茶風俗蘊含了含蓄內斂的東方哲學和嫻靜淡雅的東方美學,是中國文化的符號之一。②16世紀以后:中國茶廣泛傳播到歐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俄國上流社會把中國的茶具作為最珍貴的室內擺設,中俄之間形成了著名的“萬里茶道”。英國茶會上主人炫耀中國茶和茶具。荷蘭許多富裕家庭設有專門的“茶室”。③茶文化創新:“日本茶道”;英國“下午茶”。(2)服飾的國際化①17世紀末,法國傳教士穿著中國服裝參加舞會。②18世紀,法國服裝設計融入中國要素。③20世紀初,法國設計師設計的中國大袍式系列女裝,奠定20世紀西方女裝流行的基調。④民國早期設計的中山裝兼具中西服裝的特點。(3)鐘表傳入中國①16世紀中期,歐洲鐘表由澳門傳入中國內地。②到18世紀,中國進口大量鐘表。鐘表在社會中下層逐漸流行。③中國人制作的鐘表,其外觀多體現了中國自身的文化特色。(4)進入20世紀,全球貿易網的形成大大促進了文化的交流,電影、音樂、電視節目等各國文化產品也廣銷世界各地。合作探究探究三 茶的傳播(1)唐宋時期,朝廷大力推行開放的對外政策,使得茶葉傳播到世界的各個地區,同時,也為“海上茶葉之路”的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2)14世紀到17世紀,中國的茶葉經陸路輸往中亞、波斯、印度西北部和阿拉伯地區,再通過阿拉伯人首次傳到西歐,1650年后傳至東歐,再傳到俄羅斯等國。(3)中俄邊境重鎮恰克圖是兩國進行通商貿易的商業貿易中心,茶葉是其中重要的商品。(4)到19世紀,中國茶葉幾乎傳遍全球,俄羅斯帝國還學會了種茶、制茶技術。視頻情境播放視頻——萬里茶道【課堂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