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一、核心素養目標:唯物史觀:《凡爾賽和約》的簽訂和內容及影響;國際組織——國際聯盟;華盛頓會議和《九國公約》的基本內容和實質。時空觀念:結合相關史料,分析《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影響史料實證:通過理解的實質,認識到它的簽訂是犧牲在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掠奪性條約,培養愛國之情和強國之志。歷史解釋:了解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對中國的危害,理解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實質。家國情懷:通過對巴黎和會簽訂的一系列條約的內容進行分析,認識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是在犧牲戰敗國和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礎上簽訂的條約,揭露帝國主義的掠奪性、侵略性和強權政治。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的內容及性質;難點:凡“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本質。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小組合作學習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凡爾賽宮是世界十大宮殿建筑之一。它見證了歐洲兩個大國之間48年的恩怨情仇。在凡爾賽宮鏡廳發生過富于戲劇性的兩個事件:1871年,普法戰爭法國戰敗, 德皇威廉一世在此宣布稱帝;1919年,德國戰敗, 在《凡爾賽條約》上簽字。《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是世界大國實力對比的結果,確定了新的國際秩序,這兩個條約是怎樣形成的?各有哪些內容?(二)、講授新課:一、《凡爾賽條約》:1、巴黎和會:時間:1919.1月—6月地點:巴黎凡爾賽宮材料:在巴黎和會期間,全體大會共召開了七次,三大國之間的秘密會議卻達145次之多,而多數國家的很多代表無事可做,以至于整日忙于參加交誼舞會、雞尾酒會以及游覽巴黎風光來打發時間。 ----《大國的博弈》材料:與會國代表權極不平等,英、法、美、意、日各5名全權代表,可出席一切會議;其他國家只1至3名全權代表,只在討論與本國有直接關系的問題時,才被叫去“旁聽”,發表意見也無人理會。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巴黎和會的目的:重新瓜分世界實質:帝國主義的分贓會議巴黎和會三巨頭材料:巴黎和會三巨頭的如意算盤:勞合·喬治:“打敗他,但別消滅他,讓他與法國相互牽制,以繼續確保我的霸主地位”。 ---反對過分削弱德國,繼續維護世界霸權。克里孟梭:“我恨透了他,我一定要宰了德國豬。” 最大限度削弱德國,重建歐洲大陸霸權。---威爾遜:“我現在是世界首富,也將成為全世界的政治領袖。”----- 攫取戰后世界領導權。材料說明了什么?英國首相勞合.喬治、法國總理克里孟梭、美國總統威爾遜操縱了和會。由于各國都想為自己爭取最大的利益,所以和會從一開始就陷入了激烈的爭吵之中。2、《凡爾賽條約》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1919年6月,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隨后,又與其他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條約,構成凡爾賽體系1919年6月28日,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協約》,即《凡爾賽合約》。和會一直持續了5個多月 。最后,協約國與德國簽訂了《協約國及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即《凡爾賽和約》和約主要內容:領土 :重劃德國疆界,阿爾薩斯—洛林歸還法國,薩爾煤礦歸法國開采。軍事:萊茵河西岸的德國領土由協約國占領15年,萊茵河東岸50千米內,德國不得設防;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不許德國擁有空軍,限制德國陸軍的人數。政治 :德國承認奧地利、波蘭等國獨立賠款:由協約國設立賠償委員會,決定德國戰爭賠款的總數殖民地:德國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3、凡爾賽體系:材料:協約國同奧地利的《圣日耳曼條約》(1919年9月11日)、保加利亞的《納伊條約》(1919年11月27日)、匈牙利的《特里亞農條約》(1920年6月4日)和土耳其的《色佛爾條約》(1920年8月10日)此后,協約國還分別與其它戰敗國簽訂了一系列和約,這些和約與《凡爾賽和約》一起構成了凡爾賽體系。4、國際聯盟:國際聯盟所在地——日內瓦萬國宮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1920年1月10日-1946年4月18日), 簡稱"國聯",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建立的國際組織。根據作為《凡爾賽和約》第一部分的國聯盟約, 于1920年1月10日隨《凡爾賽和約》生效而宣告成立。先后有63個國家加入。材料:國際聯盟得主張最早由美國總統威爾遜提出,由于巴黎和會的結果對美國不利,國會拒絕批準,所以美國沒有參加國聯。巴黎和會還決定建立國際聯盟,但戰敗國和蘇俄被排斥在外。美國因為奪取世界領導權的野心尚未實現,既不批準《凡爾賽條約》,也不加入國際聯盟,所以國聯被英、法控制。中國作為“一戰”的戰勝國,派代表參加了巴黎和會。巴黎和會對中國問題是如何規定的?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結果怎樣?說明了什么?《凡爾賽和約》規定:德國在中國山東的全部權益由日本繼承。對中國的影響: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引發了中國的五四愛國運動結果:中國代表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評價凡爾賽體系:積極影響:確立了帝國主義在歐洲、西亞、非洲統治的新秩序 ;材料:“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戰!” ——法國元帥福熙材料:凡爾賽和約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下一次世界大戰的種子已經種下了。 ——凱恩斯:《世界通史資料選輯》德國簽字代表:在這些陰郁的面孔的后面,是無窮的仇恨與不服。通過以上材料說明凡爾賽和約的消極作用是什么?消極方面:雖暫時緩和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 的矛盾,但加劇了戰勝國與戰敗國之間的矛盾,為二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二、《九國公約》:1、背景:材料研讀 :在遠東,英國、美國和日本對華貿易所占比重的變化。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巴黎和會暫時調整了戰勝國在的關系,但它們東亞、太平洋地區的仍然矛盾重重。日本實力增強,幾乎獨霸中國,美、英對此極度不安,力圖遏制日本的擴張,三國之間展開了激烈的海軍軍備競賽。2、目的:為了緩解帝國主義在東亞、太平洋地區的矛盾,在美國的倡議下,召開了華盛頓會議。1921年11月12日至1922年2月6日在華盛頓舉行。有美、英、法、意、日、比、荷、葡和中國北洋政府的代表團參加。主導會議的是美國。2、《九國公約》內容:第一條 除中國外,締約各國協定:(一)尊重中國之主權與獨立,及領土與行政之完整;……(三)施用各種之權勢,以期切實設立并維持各國在中國全境之商務實業機會均等之原則;(四)不得因中國狀況,乘機營謀特別權利,而減少友邦人民之權利,并不得獎許有害友邦安全之舉動。在華盛頓會議上獲利最大的國家是哪個國家?最大的受害國是哪個國家?哪個國家受到了壓制?美國、中國、日本。該條約的實質什么?公約宣稱尊重中國的主權、獨立和領土的完整,建立并維護各國在中國的商務實業機會均等原則。但是,公約標榜尊重中國主權、獨立,只是做表面文章。列強對中國提出的取消治外法權、關稅自主和收回租界等正義要求,都予以拒絕。3、影響:《九國公約》有什么影響?對美:《九國公約》使美國長期追求的“門戶開放”最終實現對日:阻止了日本獨霸中國的企圖對中:維持了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中國的局面。材料:日本代表:“這哪里是什么談判,這簡直就是對日本的審判!”為美日沖突,埋下太平洋戰爭禍根。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的意義:如何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材料:“屈辱的和約像一把利劍刺傷了德國人民的民族情感,也埋下了下一次戰爭的伏筆。----《大國崛起》材料:“靠《凡爾賽條約》來維持的整個國際體系、國際秩序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 ……” “華盛頓會議為太平洋兩岸兩個大國下一場戰爭埋下了第一批火種。” ——列寧材料:德國魏瑪共和國首任總理謝爾曼:誰要是簽署這樣的條約,他的手就會爛掉!通過以上材料分析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作用是什么?華盛頓會議是巴黎和約的繼續,它重新調政和確立了戰勝國在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的關系。在這兩個會議的基礎之上,戰后國際秩序得以重建,這一秩序通常被稱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不僅沒有消除各大國的矛盾,還造成了新矛盾,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埋下了隱患。(三)、課堂小結:1919~1922年,英、法、美等帝國主義戰勝國先后在巴黎和華盛頓召開會議,通過了一系列條約,形成了戰后帝國主義的“和平”體系,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建立,標志著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暫時緩和。資本主義世界進入了相對穩定時期。但并未從根本上消除帝國主義國家的矛盾,為新的世界大戰埋下隱患(四)、課堂練習:1、《凡爾賽和約》中,最能體現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規定( C )A、德國邊界問題 B. 成立國聯 C. 殖民地問題 D. 軍備問題2、《凡爾賽和約》的內容最能反映巴黎和會性質的是( C )A.禁止德國實行義務兵役制 B.德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C.德國的殖民地被以“委任統治”的形式加以瓜分D.禁止德國和奧地利合并3、《凡爾賽和約》的內容最能反映巴黎和會分贓性質的是( B )(1)德國在中國山東的特權轉給日本(2)對德國的軍備嚴格限制(3)萊茵河西岸由協約國軍隊占領15年(4)以“委任統治” 形式瓜分德國的海外殖民地A.(1)(2) B.(1)(4)C.(3)(4) D.(2)(3)4、《下列條約中涉及中國主權的有 ( C )①《凡爾賽和約》②《四國條約》③《五國條約》 ④《九國公約》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④ D.②③(五)、板書設計:第10課 《凡爾賽條約》和《九國公約》一、《凡爾賽條約》1、巴黎和會2、《凡爾賽條約》和凡爾賽體系的建立3、凡爾賽體系:4、國際聯盟:二、《九國公約》:1、背景:2、《九國公約》內容:3、《九國公約》的影響:4、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建立的意義:(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