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3課 羅斯福新政核心素養目標:唯物史觀:經濟大危機發生的背景、特點、表現;知道羅斯福新政實施的內容、作用;認識新政在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重要意義。史料實證:通過羅斯福新政的文獻材料、圖片等資料,提高歷史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逐步提高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學會分析和解決歷史問題。歷史解釋:通過學習經濟危機的根本原因,初步理解羅斯福新政運用國家政策干預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及其對資本主義世界的影響。時空觀念:從1929—1933年經濟大危機波及到整個資本主義世界,聯系當前的新冠肺炎疫情,認識到面對全球性的危機,只有合作才能共贏,培養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家國情懷:從身殘志堅的羅斯福總統對美國發展做出偉大貢獻的經歷中吸取精神力量,力爭做一個有益于社會、推動社會進步的人,涵養家國情懷素養。二、教學重點、難點:學習重點: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的破壞性;羅斯福新政的內容及影響。難點: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羅斯福“新政”的實質。三、教學方法:多媒體教學法、小組合作學習、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他是唯一一位連任四屆的美國總統(1933-1945);他是唯一一位坐在輪椅上的美國總統;他是繼華盛頓、林肯后最受美國和世界公眾歡迎的美國總統.有人說:林肯拯救了美國,而他拯救了整個資本主義制度 ;他是誰?富蘭克林 羅斯福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是資本主義世界有史以來最嚴重、時間最長的經濟危機。這場危機的基本特點是什么?羅斯福采取了哪些拯救措施?為什么這些措施被稱為“新政”呢?羅斯福是如何拯救資本主義制度的呢?(二)、講授新課:一、從繁榮到危機:1、經濟繁榮的表現:材料: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空前繁榮,工業產量增長了近一倍,到了1928年,生產總值超過整個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美國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一半,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移到紐約。材料:1924年,美國掌握的黃金總額已達世界黃金儲存量的1/2,控制了國際金融市場,世界金融中心由倫敦移到紐約。美國由戰前的債務國變成了債權國,被稱為世界金元帝國。1928年美國的經濟總量超過整個歐洲。美國生產的小汽車占全世界總量的85%,汽車也不再是富人才能買得起的奢侈品,平均5人就擁有一輛。通過以上材料分析美國經濟繁榮的表現是什么?20世紀20年代,美國經濟空前繁榮,新興產業迅猛發展,收音機、電冰箱、吸塵器等新產品開始進入大眾家庭,汽車也不再是富人才能賣得起的奢侈品。材料:到1929年,占美國人口1%的富人擁有國民財富的三分之一。最富家庭的平均收入相當于最窮家庭的630倍。1920—1929年美國工廠生產率增長55%,而工人工資僅增長2%。材料:在資本主義國家,政府不過多干預經濟,生產處于無政府狀態。為追求利潤,資本家盲目擴大生產規模。材料:1929年的美國,大約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機都是用分期貸款購買的。90%的股票是投機性的,投資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現金購買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貸。通過以上材料分析美國經濟繁榮存在哪些問題?生產力不斷提高,企業利潤大幅度增加,但是工人的工資卻增長緩慢,購買力嚴重不足,導致生產過剩。材料:1929年的美國,大約60%的家具和75%的收音機都是用分期貸款購買的。90%的股票是投機性的,投資者只需支付10%至20%的現金購買股票,其余的均可借貸。材料:1929年,民主黨全國委員會主席約翰觀·J.拉斯科布:“假使一個人每周拿15美元用來購買優質普通股,那么,按每月400美元的投資收益來計算,20年后他將至少坐擁80000美元,這種收益會讓他富起來。我堅信,任何人都能富起來,而且也應該富起來。” ——《大蕭條:人類經濟生活中最為凝重悲愴的畫卷》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大量資金進入股票市場,股票價格狂漲,資本家興風作浪,普通民眾把有限的積蓄用來購買股票,于是出現了全國性的股票投機活動。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材料:生產社會化,指生產過程本身的社會化,即由分散的小生產者轉化為大規模社會生產的過程,意味著生產變成整個社會相互合作、分工、大型的生產。材料:社會生產的很多環節由資本家私人掌控,資本家盲目追求利潤,偏愛某些行業,就將全部的生產資料與資金投入到該部門,這樣,有些生產部門倒閉,有些生產部門卻出現生產過剩。經濟危機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最終導致極大危機的爆發。3、經濟危機的爆發:材料:美國股票市場崩盤,規模空前的拋售風潮席卷華爾街,一天之內約有1289萬股股票被拋售,引發股票價格狂跌,以至于股票行情自動顯示器都跟不上股票下跌的速度。成千上萬的美國人,目瞪口呆地看著他們辛苦積攢的積蓄煙消云散。材料:新聞記者描寫道:“災難籠罩著交易市場。每個人都想要在價格更下跌之前把股票立即拋售出去。但是沒有人想買,這就使價格更加下跌。他們狂吼亂叫,狂奔猛推,為的是要賣出他們的股票。越來越多的警察沖進市場維持秩序。”簡述經濟危機爆發過程?1929年10月24日,美國證券市場股票價格突然暴跌。交易所里的人們陷入巨大的恐慌,紛紛拋售手中的股票。股票價格下跌的速度非常快,甚至連自動報價機都來不及報出最新價格。一天之內,數萬投資者破產。這一天被稱為“黑色星期四”。一場規模空前的經濟大危機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4、表現:1929---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0%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其中,美國的工業產量下降超過40%,貿易額減少70%。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有1500萬---1700萬失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人數更是超過3000萬。窮人們想盡一切辦法艱難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資本家為了維持商品價格,保證利潤,不惜銷毀大量商品。大量玉米、小麥、棉花和牛奶,或被當作燃料,或被倒進河流。5、特點:波及范圍廣,持續時間長,破壞性大從1929年到1933年,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工業產量下降了40%以上,貿易額減少了2/3。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美國有1500萬~1700萬人失業,整個資本主義世界的失業人數更是超過3000萬我會三項技能,我會說三國語言,我已經有三年工齡了,我有三個孩子,我已經失業三個月了,我現在僅僅需要一份工作。這幅圖片說明了什么?窮人們想盡一切辦法艱難度日,常常食不果腹,衣不御寒。各國如何應對危機?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經濟危機引起政治危機,資本主義各國社會矛盾尖銳,政局動蕩。富蘭克林·羅斯福(1882-1945)1933年3月,富蘭克林 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為了應對日益嚴峻的經濟大危機,羅斯福一上任,就宣布實施新政,采用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2、羅斯福新政的主要內容:材料:大危機發端于金融領域,銀行紛紛倒閉,金融業處于休克狀態,千百萬美國人的多年積蓄蕩然無存。到1933年初,美國已經有5500家銀行倒閉,有900萬儲戶失去了自己的存款。就在羅斯福宣誓就職的前一天,已有32個州的銀行全部關閉,整個金融系統癱瘓,人們手拿支票,卻無法兌現。材料:1933年3月9日晚, 羅斯福發署《緊急銀行法》。當晚國家印制局添雇375名職工,印鈔機全部開工。不出一周,13500家銀行復業,交易所又重新響起了電鑼聲。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指出羅斯福整頓金融體系的具體措施,并指出該措施解決了危機中的哪一表現?(1)、整頓金融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對銀行業進行整頓,恢復銀行信用。恢復銀行信用,穩定人心,為生產的恢復提供了保證材料:1933年《全國工業復興法》:“有政府出資扶植大企業,政府調節工業生產中問題,各個工業企業制訂本行業的公平經營規章,規章確定各企業的生產規模、產品價格、銷售市場的分配......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凡是接受法規的企業,雇主應遵守經總統批準或規定的最高工時、最低工資和其他雇用條件。”根據材料二并結合課本,概括美國對工業采取的措施及解決了危機中的哪一表現?(2)、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規定雇員有組織起來談判的權利,并規定最低工資和限制工時;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在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材料:1933年,制定《農業調整法》并據此成立農業調整署,其措施為:減少耕地,縮小現有的耕地面積,屠宰大批牲畜,由政府來補貼農民的經濟損失。農民的現金收入從1932年的40億美元增加到1935年的近70億美元。該材料反映了羅斯福新政中的哪一舉措?該舉措要解決危機中的哪一問題?(3)、調整農業政策:通過《農業調整法》,對全國農業生產和銷售進行調節,限制產量,保護農產品價格。田納西水利工程為近500萬人提供工作機會上述圖片反映羅斯福新政中的那一措施?(4)、推行以工代賑 :通過投資興建大量公共設施,如水庫、發電站、公路、橋梁、機場、運動場、公園等,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材料:“一個政府如果對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顧,不能為壯者提供工作,不能把年輕人注入工業體系之中,聽任無保障的陰影籠罩每個家庭,那就不是一個能夠存在下去,或是應該存在下去的政府”。——羅斯福材料反映羅斯福新政那一措施?(5)、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建立社會福利體制;建立應急的救濟機構,利用過剩物資救濟失業家庭。3、意義:1929-1945美國工業生產變化圖 1929-1940年美國失業率變化圖圖片說明了什么問題?新政期間,美國經濟開始了緩慢的復蘇,工業和生產有所恢復,就業人數逐步增加,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材料: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新政”開創了市場經濟的新模式。在這種模式中,市場規律這只“看不見的手”和政府干預這只“看得見的手”聯合起來,共同影響經濟,市場作用和政府作用同時得以發揮。新政遏制了美國法西斯勢力,使美國避免像德、日、意那樣走上法西斯道路,因此,有人說‘新政挽救了美國的自由民主制度’。 ——《大國崛起》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材料:二戰后,英國實施國家干預政策……二戰后,法國加大了政府干預經濟的力度……1949年,德國總理阿登納……建立介于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之間的“社會市場經濟”……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政府對經濟的干預遠遠大于市場調節。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開啟了資本主義國家加強干預經濟的先河。“作為一個國家,我們拒絕了任何徹底的革命計劃。為了永遠地糾正我們經濟制度中的嚴重缺點,我們依靠的是舊民主秩序的新應用。” ——羅斯福羅斯福新政能否從根本上消除經濟危機?羅斯福新政是在維護美國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它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實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 。(三)、本課小結:1929—1933年發生于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大危機,讓資本主義國家遭受到空前的影響,空前繁榮的美國受到沉重打擊,為了化解危機,羅斯福放棄了美國自由經濟政策,采取國家干預手段來扭轉經濟形勢。羅斯福新政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增強了國家對社會經濟的調控能力,重振了美國經濟,挽救和加強了美國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為資本主義國家干預經濟生活提供了先例。(四)、課堂練習:1、羅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B )A.整頓銀行 B.對工業的調整 C.調整農業 D.“以工代賑”2、1933年羅斯福頒布了《全國工業復興法》,其主要目的是( A )A.防止盲目競爭引起的生產過剩 B.恢復銀行信用,穩定金融秩序C.興建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 D.開創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3、羅斯福新政期間,美國政府給農民適當的補貼,讓農民縮減耕地和屠宰牲畜。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 B )A.提供就業機會 B.調節產銷矛盾 C.維護生態平衡 D.保障工人權益4、羅斯福說:“我們到底有沒有實質的進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貧窮的人也能有足夠的生存來源。”為此,美國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B )A、調整工業生產 B、實行以工代賑C、調節農業生產 D、整頓財政金融(五)、板書設計:第13課 羅斯福新政一、從繁榮到危機1、經濟繁榮的表現2、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原因:3、經濟危機的爆發:4、經濟危機的表現5、經濟危機的特點:二、羅斯福新政:1、背景:2、羅斯福新政的內容:3、羅斯福新政的意義(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