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戰后初期的世界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高漲一、核心素養目標:唯物史觀:通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讓學生了解,一戰后,民族民主運動蓬勃發展,通過分析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讓學生理解,改革對國家發展產生的重要作用。歷史解釋: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背景及其作用;埃及的華夫脫運動背景、作用、意義;卡德納斯改革內容和意義。時空觀念:理解并掌握埃及的華夫脫運動及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的過程.史料實證:通過講述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華夫脫運動的曲折過程,讓學生認識到民族民主運動的成功離不開民族的覺醒和人民的不懈努力。家國情懷:通過學習甘地領導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歷史,了解甘地的非暴力思想,并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其做出正確評價。二、教學重點難點:重點: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難點:對甘地的評價,華夫脫運動和卡德納斯改革的意義。三、教學方法:情景教學法、多媒體教學法、講授法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削弱了帝國主義的勢力,使得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其中,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埃及華夫脫運動和墨西哥卡德納斯改革,影響深遠,頗具特色。那么,甘地和扎格魯特是如何領導人民進行斗爭的呢?卡德納斯改革對墨西哥的發展產生了哪些影響?(二)、講授新課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材料一:一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征募新兵1161789人,派出海外作戰1215338人,死傷101439人。印度人還向英國政府捐贈了11550萬鎊的“戰時貢獻”,這個數字大大超過大戰期間印度平均每年賦稅收入總額。連總督哈定都不得不承認,整個印度都被英國作戰部“搜羅一空”。 ——林承節《印度史》材料二: 一戰期間,印度的民族主義者支持英國,同英國合作,幻想以此換取戰后印度自治。但戰后的1919年3月,英印政府頒布了法令。法令規定:政府可以隨時宣布戒嚴;可以不經過正常的法律程序就逮捕、搜查和監視任何一個印度人;可以不加審訊就判刑;警察有權解散群眾集會和示威游行;等等。法令使印度民族主義者大失所望。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征召了110多萬人,運走了數百萬噸糧食和軍用物資,還強迫印度負擔了3億多英鎊的軍費,印度人民深受其苦。 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奪走1000多萬印度人的生命。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激化。閱讀以上材料,結合課本,討論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原因?一戰激化了印度人民與英國殖民者的矛盾。印度人民迫切想要獨立,丟掉了對英國殖民者的幻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印度征召100多萬人,運走了數百萬噸糧食和軍用物資,還強迫印度負擔幾億英鎊的軍費,印度人民深受其苦。1918—1919年,印度農業歉收、疾病流行,1000多萬印度人喪生。印度與英國殖民者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材料:1919年4月13日,旁遮普的阿姆利則市二萬多群眾舉行抗議集會,遭到英國駐軍血腥屠殺,據英國官方公布的數字,當場死379人,傷1200人。這一慘案,使印度人民反英斗爭迅速高漲。阿姆利則慘案成為甘地于1920~1922年發動全國性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和導致印度最終走向獨立的直接原因之一。甘地(1869—1948)甘地,出生在一個印度教家庭,父親是當地土邦首相。甘地19歲時遠赴英國學習法律。 1915年,甘地回到印度,很快成為國大黨的實際領袖,使“非暴力不合作”成為國大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為印度的獨立而奔波。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間公正,他一生中曾17次絕食,18次進監獄,5次遇刺。1948年1月30日,甘地被極右分子刺殺身亡,時年79歲。2、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第一次暴力不合作運動(1920-1922)時間:1920年內容:①抵制在殖民政府和法院中工作。 ②拒絕在英國學校讀書。 ③鼓勵發展手工紡織業,抵制英國商品。④拒絕納稅。特點:非暴力、和平合法“以眼還眼,世界只會更加盲目…報復的本質只是增加了邪惡,因劍得到的亦將因劍失去。”方式:不合作、不服從“即使最不義的統治,也必須依賴被統治者的合作而繼續。”目的:讓印度實現自治乃至獨立“9000名英國官員不可能統治2.5億不合作的印度人”在堅持真理的同時,寧愿犧牲自己也不向敵人施加暴力。用不合作來發動群眾,反抗英國殖民統治。材料:1922年2月4日,印度喬里喬拉村村民響應甘地進行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號召,當天舉行示威游行,警察開槍射擊,直至子彈射完才撤回警察局:憤怒的農民縱火焚燒警察局,使22名警察喪命。殖民政府進行鎮壓,殺死44人,數百人被流放服苦役。此事件后甘地宣布停止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結果:甘地認為這超出了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范圍,決定停止運動。(2)、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發起:時間:1930年內容(斗爭形式):采取不服從形式,所以又稱“文明不服從運動”。甘地向殖民當局提出了降低田賦,釋放政治犯,廢除食鹽專賣等要求。運動過程:遭到拒絕后,甘地以反對食鹽專賣為突破口,帶領數十名擁護者步行到海邊,自取海水制鹽。幾個月間,印度城鄉掀起反對殖民政府的運動,一些地方發生武裝暴動。殖民政府發布鎮壓令,逮捕甘地。同時被判刑者有數萬人。結果:后來,印度總督與甘地談判,雙方妥協。3、意義:材料一: “在我看來,土布是印度人民團結的象征,是印度經濟自由和平等的象征。” ——甘地材料二:1930年甘地帶領成千上萬的信眾來到丹地海岸自制食鹽,導致5萬人被捕入獄。事后,英國不僅放棄了食鹽法,而且沮喪地認為,在這次事件中“丟盡了英國人的臉”。材料三“不管我們如何譴責不合作運動,但假如我們低估了今天印度的民族意識,我們可能會產生嚴重的錯誤。一味采用高壓,不可能永久地解決問題。” ——印度總督歐文根據上述材料并,指出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影響。甘地發動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動員了廣大群眾,打擊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增強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材料四 :1931年3月5日,印度民族運動領袖甘地與英印政府總督歐文簽訂《甘地一歐文協定》(即《德里協定》)。甘地同意完全停止不合作運動,并派代表參加國大黨曾抵制的倫敦圓桌會議。歐文同意恢復國大黨的合法地位。協定還規定,釋放除“暴力罪”之外的全部政治犯,停止對群眾運動的鎮壓,廢除戒嚴法令。但英國仍拒絕甘地提出的給予印度自治領地位的要求。通過上述材料分析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局限性是什么?同時,甘地為防止爆發革命,控制群眾的斗爭方式,保證了資產階級對運動的領導權。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1、背景:材料一:1914年12月,英國政府以土耳其加入同盟國一方參戰為借口,聲明“埃及今后處于英王陛下的保護之下”,從而取消了奧斯曼對埃及的宗主權,使埃及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材料二:由于埃及作為英帝國東方戰場的中樞,英不得不讓埃及發展一些與戰爭有關的工業,以支持戰爭,使埃及資本主義在一戰時期得到較大發展。一戰期間埃及民族資本主義的繁榮發展,壯大了埃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實際成為英國的殖民地。材料:一戰為埃及民族工業提供了有力的發展契機。大戰期間,英國軍隊涌入埃及,并將2億英鎊注入埃及經濟,這成為埃及工業發展的一項重大推動力。埃及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一戰期間整體上處于繁榮狀態。一戰期間,埃及民族資本主義的繁榮發展,壯大了埃及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隊伍。通過材料分析一戰對埃及造成的影響?戰爭期間,埃及經濟快速發展,資產階級逐漸壯大。戰爭結束后,英國繼續維持在埃及的統治,激起埃及人民的強烈反對。2、過程:材料:1918年11月23日,扎格魯爾把立法議會的代表和各愛國階層的代表們團結在自己的周圍,組成了“埃及代表團”。“代表團”阿拉伯語為“華夫脫”(wafd),因而埃及現代史上稱這個新的民族主義政黨為“華夫脫”。1918年,扎格魯爾等人向英國政府提出讓埃及完全獨立的要求。他們組織代表團準備到倫敦同英國政府談判,這些人后來發展為華夫脫黨。華夫脫黨的政治主張得到埃及人民的廣泛支持。1919年,殖民政府逮捕了扎格魯爾等人,點燃了埃及人民的反英情緒。埃及各大城市出現和平示威浪潮,部分地區爆發武裝起義,規模逐漸擴大。迫于壓力,殖民政府釋放了扎格魯爾等人,但未承認埃及獨立。經過埃及人民的反復抗爭,1922年,英國政府被迫有條件地承認埃及獨立。3、影響:華夫脫運動為埃及民族民主運動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1、背景:材料一:十九世紀初,墨西哥在擺脫西班牙殖民統治,爭得獨立后,社會經濟結構并未發生多大的變化。封建大地產原封未動,只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一的大地主占有全國百分之八十五的土地;天主教會仍握有很大的權力。材料二:在迪亞斯獨裁統治時期(1876--1915)外國資本,特別是美國資本,象潮水般地涌入,“美國鋼鐵公司”占有墨西哥礦山的四分之一,“美孚石油公司”占有墨西哥油田的二分之一,由美國資本興辦種植園和大牧場,幾乎遍及墨西哥的每一個州。材料三:1910年--1917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國內舊勢力,從此墨西哥真正進入了民主時代。同年,頒布《1917年憲法》。但并未得到有效執行。通過材料分析卡德納斯改革的背景是什么?1910年,墨西哥發生資產階級革命。1917年頒布了一部資產階級性質的憲法——《墨西哥憲法》,但未得到有效實施,墨西哥社會、經濟發展緩慢。1934年,卡德納斯當選為總統;為改變墨西哥落后狀況,保證憲法的施行,進行改革。人物掃描:卡德納斯,出生在一個普通家庭,參加過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曾任墨西哥總統、少將。他領導了20世紀30年代的墨西哥改革(卡德納斯改革),改革基本上摧毀了封建大莊園制,使民族資本家掌握了全國主要經濟命脈,為墨西哥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的確立奠定了基礎。 2、內容:①政治:打擊寡頭勢力,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②經濟: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打破少數人占有大量土地的局面;將服務業和大型工業收歸國有,謀求民族經濟的獨立與發展。③文教:發展教育,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3、意義:材料:卡德納斯實行的土地改革,使墨西哥的土地關系發生了重大變化。在北部,大莊園的債役制殘余被廢止了。資本主義性質的集體農村公社組成了。在中部,大莊園主及其地產減少了一半,小農增加了一倍半。莊園經濟雖仍存濃厚殘余,但已失去優勢。土地改革以后,出現了以資本主義經濟形態為主的,小農經濟與封建經濟殘余并存的農村經濟結構。通過把封建莊園改造為資本主義農場和把封建大地產轉變為村社土地的方式,卡德納斯在農村實現了由半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的變革。分析卡德納斯改革的意義?卡德納斯改革體現了1917年憲法的要求,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為墨西哥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三)、本課小結:第一次世界大戰后,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高漲。其中,甘地領導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扎格魯爾領導的埃及華夫脫運動和卡德納斯領導的墨西哥改革,影響深遠,推動了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的發展。(四)、課堂練習:1、對1920年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最確切的理解是( C )A.以非暴力的手段反抗英國殖民者 B.以不合作的態度抵制英國殖民勢力C.采取和平和合法的手段爭取印度自治 D.以和平的手段抗議英國殖民者的壓迫2、對甘地領導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的評價正確的是(B )①打擊了英國殖民統治 ②增強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進了人民的團結③為印度獨立奠定了基礎 ④“非暴力”的局限影響了民族運動的進一步發展A. 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 ①②④ D.②③④3、一戰中,埃及淪為英國的“保護國”。戰后,資產階級政黨華夫脫黨提出“通過和平手段”爭取埃及的完全獨立,得到人民的支持。華夫脫運動的領導人是( B )A.甘地 B.扎格魯爾 C.華夫脫 D.卡德納斯4、卡德納斯改革在深度、廣度和民主性上是同時代亞非拉民族民主運動中僅有的。下列對其改革表述不正確的是( D )A.確立中央集權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體制 B.推行土地改革,在全國范圍內分配土地C.改革鞏固了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的成果 D.向西方學習,改造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五)、板書設計:第12課 亞非拉民族民主解放運動一、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1、背景:2、非暴力不合作運動:3、意義二、埃及的華夫脫運動1、背景:2、過程:3、意義三、墨西哥的卡德納斯改革1、背景:2、內容:3、意義(六)、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