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 教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 教案

資源簡介

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 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部編本《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與民族危機的加劇》第7課八國聯軍侵華與《辛丑條約》的簽訂?!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知道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結合《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分析《辛丑條約》對中華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本課是第二單元的最后一課,中國的主權和國家尊嚴再一次遭到破壞。《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人民陷入苦難的深淵。但處于弱勢的中國人民是不畏強暴的,義和團英勇抗擊八國聯軍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體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不屈的抗爭精神。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學習了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甲午中日戰爭、戊戌變法等歷史事件,知道了歷史事件包括的基本要素,為學習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義和團運動是一場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這點學生很好理解,但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之間有著怎樣的關系?對義和團運動該怎樣評價?對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
三、教學目標
1.了解義和團運動興起和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及影響。(時空觀念、史料實證)
2.理解義和團運動“扶清滅洋”口號的反帝斗爭性和落后性;通過學習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的史實,認識理解中華民族不屈不撓、前仆后繼、反抗外辱的優良傳統。(唯物史觀、家國情懷)
3.分析《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認識中國由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史料實證、家國情懷、唯物史觀)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義和團運動和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史實。
難點:《辛丑條約》對中國民族危機全面加深的影響。
五、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課前采訪:自鴉片戰爭后,頑強的中華兒女為救亡圖存進行了哪些不懈的抗爭與探索呢?(參考答案: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
(過渡)今天我們學習第7課,了解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式的導入省時省力,直奔主題。
【講授新課】
第一篇章 憤怒——義和團運動的興起
1.興起
教師設問:什么是義和團?(參考答案:義和團由山東、直隸一帶的義和拳、民間秘密結社和練拳習武的組織而來。)
教師講述:義和團的參加者絕大部分是農民、另一部分是失業的手工業者,小商販,水陸運輸工人等,他們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迷信觀念。
材料一 19世紀和20世紀之交,義和團運動轟然起于民族矛盾的激化之中。它表現了對侵略者郁積已久的憤怒。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插圖本)》,182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材料二 竊自中西通商以來,西洋教法盛行中國,天主福音等堂幾遍天下,雖至窮鄉僻壤,皆有各國教士潛往傳教。....近來各省打教堂傷教士之案,紛至沓來,不勝枚舉者,非皆百姓之梗頑不化,敢于抗官而藐法也。亦由從教之人大半皆系無賴痞徒,平日犯法生事,無所不為。或因案為官所捕,或因事為眾所糾,一旦入教,即以教堂為護身符逋逃藪”,魚肉鄉里,傾害善良,百姓望而生畏。及有訟事,方冀官為主持,乃地方官每遇教民到案,即明燭其奸,大半不肯照例懲治,或委曲將就,或故意延宕,以致被害之家怨憤莫釋,行。路之人指目興嘆,日積月累,漸染成風。百姓第見每案到官,教民必占便宜,從無有嚴辦教民以快公論者。積忿生怨,人人欲得而甘心,不逞之徒又從旁捏造謠言以激怒之,遂至一發而不可制。
——《川東道張華奎稟》(1891年8月6日),王明倫選編:《反洋教書文揭帖選》,第331、332頁,齊魯書社1984年版
教師設問:據材料可知義和團的怒火指向誰?結合課本回答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是什么?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什么?根據材料并結合課本,義和團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表達他們對帝國主義的憤怒的呢?(參考答案:怒火指向帝國主義;興起的原因是19世紀末,帝國主義侵略的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這場運動的性質是一場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通過拆毀鐵道、砍斷電線、搗毀教堂等方式表達。)
教師講述:最初義和團階級成分本來比較單純,反封建性質也很鮮明,然而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與此同時,文化侵略也日益洶涌,19世紀60年代后,外國傳教士大批來到中國,他們中的一些人借傳教之名干著欺壓百姓,助紂為虐的勾當,這些必然激起中國人民的反抗。在中華民族和外國侵略者矛盾激化的情形下,農民斗爭的鋒芒朝向帝國主義,斗爭的反封建性質暫時被抑制。
(設計意圖)義和團運動興起的時間、地點、性質、斗爭方式等在課本正文內容都有詳盡敘述,利用史料研讀既能幫助學生整合這些零散知識,又能鍛煉學生解讀材料,從材料中獲取信息的能力,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2.口號
材料三
——朱漢國主編:《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32頁,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教師設問:如何看待“扶清滅洋”?(“滅洋”表達了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意志,但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胺銮濉?,體現了樸素的愛國主義精神,但對清政府本質認識不清,對它抱有幻想。)
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結論:外國的經濟侵略給中國人民造成了巨大災難。義和團的參加者絕大部分是農民,農民作為小生產者,文化水平很低,基本上沒有接受文化教育,本能的意識到“鐵路、輪船、洋貨”等是造成他們處境悲慘的根源。不可能把這些同帝國主義的侵略區分開來,更認識不到這些傳入中國還有利于中國近代化。所以滅洋帶有盲目排外的傾向。扶清,說明他們對清政府的本質認識不清,導致后來被清政府利用。
(設計意圖)八年級學生,主要還是傾向形象性思維,圖片材料直觀生動,更能抓住學生注意力。從武器與口號的解讀,為后來理解義和團運動失敗的結局奠定基礎。
材料四 八國聯軍總司令、德國元帥瓦德西在給德皇威廉二世的奏議中認為:“關于近年以來時常討論之瓜分中國一事”,現在“實為一個千載難得之實行瓜分時機”。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35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教師設問:據上述材料回答,面對迅猛發展的義和團運動,列強有何行動?(參考答案:列強聯合起來發動侵華戰爭。)
教師講述:《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帝國主義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帝國主義以義和團運動損害他們在華利益為由,開始了又一次侵華戰爭。
討論:如果沒有義和團運動,會出現八國聯軍侵華事件嗎?
教師總結要點:①瓜分中國是帝國主義的目標之一,侵華戰爭是早晚之事;②義和團運動不過是帝國主義的一個借口。
(過渡)面對八國聯軍,拿著大刀長矛,高舉扶清滅洋的旗幟,相信降神附體、刀槍不入等迷信觀念的義和團命運將如何?
第二篇章 抗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1.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
材料五
——①劉宗緒主編:《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8頁,長沙:岳麓書社,2013
——②③ 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院,星球地圖出版社合編:《歷史地圖冊》八年級上冊,12頁,北京:星球地圖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 ④劉宗緒主編:《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長沙:岳麓書社,2013
教師設問:以上幾幅圖片是有關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重要鏡頭,請你閱讀課本后將它們按照先后順序排好。(參考答案:義和團在廊坊阻擊八國聯軍——大沽口守軍在抗擊聯軍艦隊的進攻——八國聯軍攻占天津——八國聯軍統帥瓦德西率軍進入紫禁城。)
(設計意圖)把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華的過程的一些要點以圖片的形式展示出來,形象直觀,化繁為簡,幫助學生理出一條線索,把零散的知識串起來。再者,讓學生帶著任務去閱讀教材,更高效。
材料六 一個德國軍官這樣記述:雖然他們只裝備了劍、梭鏢和刀,但他們在我們的死亡火力下依然不停地前進著。
——(美)沙夫,(英)哈林頓編著:《1900年:西方人的敘述》,2~3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0
教師設問:根據這則材料,體現了義和團什么精神?(參考答案:戰斗中義和團成員展示出非凡的勇氣和視死如歸的精神。)
教師講述:手持大刀長矛的義和團冒著敵人的槍林彈雨,猛沖猛打,一位外國軍官驚呼他曾見到過世界各地的戰斗,但從來沒有見到像對付這些未經訓練過的中國人更為艱苦的戰斗。他們不畏強暴,英勇抗敵的氣概,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力量,體現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決心。
(設計意圖)具體的情節最打動人,通過史料研讀學生不僅能了解那些年那些事,更重要的是情感認同。學生認識到反抗外來侵略歷來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主題之一。
教師設問:期間,清政府對義和團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轉變?說明了什么?(參考答案:①從招撫轉變成剿殺,更無恥地請求八國聯軍“助剿”。②說明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教師講述:8月中旬,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丟下江山社稷,倉皇出逃,經山西到陜西西安。在逃亡途中,慈禧太后下諭各地痛“剿”義和團,義和團運動在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下失敗。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采取了報復性的屠殺、劫掠。千年古都陷入一片恐怖之中。殺人放火、奸淫搶劫、窮兇極惡、無所不為,表現了帝國主義侵略者貪婪、野蠻的本性。
(過渡)而這些還不是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的最后結果。
2.《辛丑條約》的簽訂
播放《辛丑條約》簽訂視頻。
教師:最終結果如何?(參考答案:《辛丑條約》的簽訂。)
簽訂的時間?跟哪些國家簽?(參考答案:①1901年;②同英、美、俄、日、法、德、意、奧、比、荷、西11國。)
請同學們根據教材,填寫表格。
教師設問:哪個條款最能反映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參考答案: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
教師講述:《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北京條約》進一步加深中國半殖民化程度;《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民化程度;《辛丑條約》簽訂后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而面對這個條約,慈禧太后對列強沒有把她作為“禍首”來懲辦,卻感激涕零,保證今后要“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腐敗無能的本質可謂是暴露無遺。
(設計意圖)播放視頻,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的道理,激發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條約危害是本課難點所在,用表格形式逐條分析學生能對此條約有深刻認識。
(過渡)面對這份條約,也有這樣的聲音存在。
第三篇章 評說——評價義和團運動
材料七 義和團事件是少數人之罪惡,列強不應因少數人之故懲罰全中國人民以巨額負擔。
——陳獨秀:《我們對于義和團兩個錯誤的觀念》(1924年9月3日,《向導》第八十一期,見路遙主編:《義和團運動文獻資料匯編·中文卷》(下),816~817頁,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12
教師設問:此材料對義和團運動持什么態度?理由是什么?你同意這個觀點嗎?(參考答案:①否定。理由:它是罪惡而且導致《辛丑條約》的簽訂;②不同意。義和團是反帝愛國運動,不是罪惡。《辛丑條約》的簽訂是因為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和中國的落后。)
教師講述:如果情形真是這樣,認為義和團連累到我們大多數安分屈服的良民,我想說還幸虧有他們這些少數人,保全了中國民族史上一部分榮譽。
材料八 孫中山曾說:義和團“用大刀、肉體和聯軍相搏……傷亡枕藉,還是前仆后繼,其勇銳之氣殊不可當,真是令人驚奇佩服。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簡本,上冊)》,19~2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材料九 瓦德西得出這樣的結論:要把“華人置諸德國官吏治理之下,是在是“一種困難”,對中國實行瓜分實為下策。
——金沖及:《二十世紀中國史綱(簡本,上冊)》,19~20頁,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2
教師設問:請根據材料和課本,談談如何評價義和團運動?(參考答案:戰斗中義和團成員展示出非凡的勇氣和視死如歸的精神和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使侵略者不得不承認中國“尚含有無限蓬勃生氣”;帶有迷信、落后、盲目排外色彩,體現了很大的局限性。)
(設計意圖)歷史的最大價值在于前車之鑒,后事之師。讓學生客觀、公正地去對待歷史事件,逐步形成唯物史觀。
【課堂小結】
進入20世紀,雖然新世紀的曙光并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絲毫喜悅,相反,八國聯軍侵華和《辛丑條約》的簽訂,使中華民族陷入災難的深淵。但義和團運動彰顯的濃厚的愛國主義精神和不畏強暴的精神感染、啟迪著后來的革命者。反抗外來侵略歷來是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主題之一。我們應該對義和團戰士說句真心話:如果有一天我們能相遇,我一定會告訴你:山河猶在,國泰民安。
【板書設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封开县| 专栏| 镇安县| 长兴县| 阿巴嘎旗| 集安市| 高邑县| 怀仁县| 中江县| 凤冈县| 丁青县| 大兴区| 长垣县| 中牟县| 股票| 四子王旗| 临泉县| 聂荣县| 穆棱市| 仁怀市| 乌拉特后旗| 白山市| 达州市| 洛南县| 左权县| 青冈县| 金门县| 盐亭县| 邵阳县| 渝北区| 循化| 洛浦县| 临沂市| 肇州县| 台安县| 神农架林区| 四平市| 闽清县| 贵溪市| 敦化市| 焉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