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正確運用復合判斷》教學設計課題 5.3正確運用復合判斷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二級學生日期 設計人 節次 教材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2.2.學會正確運用判斷;結合具體的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 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復合判斷及其類型;正確運用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 2.學生學到什么程度 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及其類型;結合實例正確運用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假言判斷。 3.學生怎么學 (1)根據烏龜約仙鶴一起旅游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構成及分類。 (2)根據小華與小浩的對話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聯言判斷。 (3)根據一憨漢的事跡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選言判斷。 (4)根據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斷。教材 分析 本框位于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中第五課的第二框,在前一框“判斷的概述”基礎上的講解簡單判斷的運用。內容上分為兩目,分別是“正確運用性質判斷”“正確運用關系判斷”“。具體分析了性質判斷、關系判斷的含義、組成、種類。在內容上比較清晰,需要學生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創設多樣的活動和生動的情境,學生能夠在體驗中理解相關知識。學情分析 “形式邏輯”是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3中的重要內容,它旨在通過向學生傳授系統的邏輯學知識,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邏輯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與其他的人文學科相比,該學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統性等方面具有更為突出的表現。然而,抽象思維、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學生的弱項。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直接決定于本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在努力夯實一些重要概念、講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樂,是我們中和本學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根據烏龜約仙鶴一起旅游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構成及分類。 (2)根據小華與小浩的對話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聯言判斷。 (3)根據一憨漢的事跡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選言判斷。 (4)根據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斷。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明確內涵的方法,明確外延的方法評估任務 (1)根據烏龜約仙鶴一起旅游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構成及分類。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 (2)根據小華與小浩的對話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聯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 (3)根據一憨漢的事跡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選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3) (4)根據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4)活動設計 1.活動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2.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分享各個議學任務。 2.活動三:限時完成針對性訓練題。 3活動四: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新課預習檢查 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資料,并在課堂上反饋。 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展示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學生目標。 (1)根據烏龜約仙鶴一起旅游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構成及分類。 (2)根據小華與小浩的對話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聯言判斷。 (3)根據一憨漢的事跡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選言判斷。 (4)根據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斷。 全體學生明確學生內容和學習任務。講授新課 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 1.含義及邏輯結構: 2.種類: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 議學情境 烏龜約仙鶴一起到遠方旅游。烏龜不會飛,它咬住樹枝的中間,要兩只仙鶴各叼住樹枝的一端。臨行前,仙鶴提醒烏龜到了空中不要說話:“如果你一張嘴,就會掉下去。”當它們飛過一個小鎮時,有個小孩喊道:“看呀,仙鶴綁架了烏龜!”烏龜想解釋一下,剛說“不……”,就從空中掉了下去……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仙鶴的話中使用的判斷與是前面學過的簡單判斷嗎?不是的話,我們如何正確運用這種判斷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一、復合判斷及其種類 1.含義及邏輯結構: 是其本身包含其他判斷的判斷,它由聯結詞和支判斷兩部分組成。 2.種類:復合判斷分為聯言判斷、選言判斷和假言判斷等。 聯言判斷中的“聯”,就是聯結的意思,所以表明同時存在的情況;選言判斷中的“選”,就是選擇的意思,所以表明可能的情況; 假言判斷中的“假”,就是假設的意思,所以表明假設的情況。 議學評估 下列判斷屬于簡單判斷還是屬于復合判斷? ①“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②如果天下雨,那么地就濕。 ③自私不是美德。 ④小明信任小華。 根據烏龜約仙鶴一起旅游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復合判斷的含義、構成及分類。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講授新課 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 1.含義: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 2.結構:聯言支+聯結項 3.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真假) 議學情境 小華讀了某篇散文后,評論道:“這篇散文不但文筆生動,而且富有哲理。”小浩讀后說:“我不同意你的觀點。說它文筆生動我不反對,但說它富有哲理實在談不上。”小華反駁說:“你既然不同意我的觀點,卻又承認它文筆生動,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小華的評論屬于什么判斷?小浩的話真的如小華反駁所說的“自相矛盾”嗎?為什么?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二、正確運用聯言判斷 1.含義: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 2.結構:聯言支+聯結項 3.聯言判斷的邏輯性質(真假) (1)當且僅當,組成它的各個聯言支都是真的,這個聯言判斷才是真的。也就是說,它要求各個聯言支的斷定都要與實際相符合。 (2)如果有一個聯言支是假的,這個聯言判斷就是假的。 4、意義: 有助于人們將認識對象的多種情況綜合起來進行考慮,多方面地分析和把握事物的情況,從而使思考更加周密、判斷更為恰當。 注意: 聯言支必須同真。 注意聯言支之間的意義聯系和先后次序。 例如:“孔子是春秋時代人,并且光沿直線傳播”。 “小明獲得了運動會的田徑比賽一等獎,并且參加了趣味運動會。” 選用恰當的聯結項。例如:他雖然滿頭銀發,而且精神飽滿。 議學評估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這一語句表達的是( ) A.假言判斷 B.關系判斷 C.聯言判斷 D.選言判斷 議學評估 練一練:以下聯言判斷是否為真? 1、孔子既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思想家,又是偉大的政治家。 2、貪污是一種違紀行為,但不是一種違法行為。 3、出入校門者,請出示工作證和學生證。 根據小華與小浩的對話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聯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正確運用選言判斷 1.含義: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 2.結構:選言支+聯結項 3.分類:依據選言判斷對選言支之間關系的斷定情況分為: 4、選言判斷的真假值: 議學情境 有一憨漢,出門砍竹竿,清早出城,午夜未歸。家人尋至城外,見其懷抱竹竿哭泣。問其緣何不歸,憨漢泣曰:“我或者豎持竹竿進城,或者橫持竹竿進城,可是,豎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矮;橫持竹竿進城,城門太窄!”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1)請你從思維方法上說明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2)憨漢的話涉及什么判斷?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提示 (1)憨漢不能持竿回家的原因在于,是因為他沒有找到正確持竿進城的方法,即憨漢忽略了持竿入城的另一種可能性——前后縱向進城。從選言判斷的角度講,是他遺漏了真實的選言支。 (2)涉及選言判斷。憨漢的話涉及斷定對象幾種情況的判斷,或是這樣,或是那樣。選言判斷不能遺漏選言支。 議學小結 三、正確運用選言判斷 1.含義: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可能情況的判斷。 2.結構:選言支+聯結項 3.分類:依據選言判斷對選言支之間關系的斷定情況分為: 議學評估 以下為哪種選言判斷? 1.老張是詩人,或是畫家。 2.這個詞的用法要么是對的,要么是錯的。 3.身體不好,或者是由于有病,或者是由于缺少鍛煉,或者是由于營養不良。 4.老張要么是四川人,要么是湖南人。 4、選言判斷的真假值: ①相容選言 一真即真 全假則假 ②不相容選言 有且只有一真為真 同真同假皆為假 5.正確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 正確運用選言判斷,不僅有助于我們準確地表達關于對象的各種可能的情況,而且能夠明確解決問題的范圍和途徑。 6.正確運用聯言判斷應注意 (1)要根據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確定應該使用相容還是不相容選言判斷,不能誤用。 (2)要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盡量把對象的可能情況都揭示出來,不要遺漏有選擇價值的可能情況。 議學評估 下列語句屬于選言判斷的是( ) ①語言是葉子,行動才是果實。 ②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 ③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 ④你見,或者不見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根據一憨漢的事跡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選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3)正確運用假言判斷 1.含義:假言判斷/條件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 2.構成: 前件+后件 3.分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議學情境 《墨子·魯問》載,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辯題是:“未來可否預知 彭輕生子說:“過去的事情可以知道,未來的事情不可以知道。”墨子說: “假設你的父母親在百里之外的地方,即將遇到災難,以一日的期限,到達那里他們就活下來了,不到就死了。現在有堅固的車子和駿馬在這里,同時這里又有駑馬和四方形輪子的車,你將選擇哪一種呢 ” 彭輕生子回答說: “乘坐駿馬拉的堅固的車子可以很快到達。” 墨子說:“怎能斷言未來的事不可知呢 ”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上述論辯中,彭輕生子的雙親并沒有真的遭遇危險,為什么彭輕生子還要選擇良馬固車以求快些趕到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四、正確運用假言判斷 1.含義:假言判斷/條件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 2.構成: 前件+后件 3.分類: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議學評估 練一練:以下為哪種假言判斷? 1.沒有種子,就沒有莊稼。 2.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只要肯登攀,世上無難事。 4、假言判斷的真假: ①充分條件假言判斷 因為有前必有后,無前未必無后,所以只有當前件真后件假時,該判斷是假,其余為真 ②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因為有前未必有后無前必無后,所以只有當前件假后件真,該判斷為假,其余為真 ③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 前件真后件必真,前件假后件必假 5.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實質: ①假言判斷的真假就不取決與前件、后件本身的真假,而取決與判斷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條件關系能否成立。 ②如果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是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 例:如果人可以長生不老,那么地球上的人早就沒地方站了 議學評估 “如果某人未犯法,那么某人未犯罪。”這屬于哪種判斷類型( ) A.性質判斷 B.關系判斷 C.假言判斷 D.選言判斷 根據墨子與彭輕生子辯論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假言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4)課堂小結 1.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2.學習對應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反思,對沒有達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跟進。 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與反思作業布置 必做: (1)反思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 (2)限時完成練習冊配套練習題; (3)熟記原理內容 2.選做:《五三高考》 3.預習:下節課教材內容、練習冊預習內容 筆記留痕、錯題的歸因分析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