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偉大的改革開放》教學設計摘要: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辦好思政理論課關鍵在教師。《偉大的改革開放》的教學設計,通過視頻、討論、探究、學生發言、獨立反思、教師或學生總結等手段、方式,打造高質量課堂,深化和內化學生認知的同時,潛移默化地塑造學生的是非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而完成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關鍵詞:改革開放、改革精神、創新精神、制度優勢、是非觀、立德樹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一、學情及教育的根本任務立德樹人分析高一學生在初中歷史學習過程中已經對改革開放有所了解,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知識有了初步了解,加之對進博會、一帶一路,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服貿會等熱點新聞的了解,出國旅游、購物、留學等社會生活,因此,學習和實踐的難度不大。改革開放的進程識記類問題較多較雜,改革開放的意義和結論淺顯易懂,但大篇幅記憶的內容較多。所以,教師既要幫助學生厘清知識,幫助學生抓大放小,抓住重要時間節點,幫助學生尋找記憶方法,同時,深化學生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培養學科素養,踐行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二、教材及課程標準分析《偉大的改革開放》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第三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的第一框題。教材第一課主要講述了人類社會發展的歷程,從第二課開始講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開創與發展,本課承接前一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繼而講述“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為下一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起到自然過渡作用。因此,本課在全書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三、教學內容設計題目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之偉大的改革開放》 第5課時學習 目標 1.政治認同:堅定道路自信,樹立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而奮斗的信念;形成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自覺性,增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感 2.科學精神:遵循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弘揚改革精神、科學精神;深化對改革的認識 3.法治意識:增強法治意識,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4.公共參與:樹立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理想,勇于擔當社會責任;積極參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重點 和 難點 改革開放的原因 改革開放的意義 改革開放的結論及啟示學習 疑問 請學生填寫,便于教師了解學習動態學習 建議 重基礎、抓主干 獨立思考,深化認識探究方法及手段 三步領學案與多媒體的高效融合教學環節 教學內容 設計意圖相關 知識點 回顧 主要歷史時間節點及大事件 厘清歷史時間軸,確定答題范圍,提高答題針對性導入新課 播放經經典紅歌《春天到故事》視頻 通過視頻,抓取“1979”和“1992年兩個重要時間節點,滲透改革開放的進程,同時進行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探究新課 探究新課 探究新課 探究新課 探 究 點 一 資料:改革開放的進程(播放鄧小平南方談話視頻) 任務1:獨立思考、快速作答,改革和開放的關系是什么?改革開放的原因是什么? 任務2:獨立繪制改革開放進程圖。(要求:抓大放小,層次分明,抓住主要時間節點) 任務3:教師指導學生注意區分《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 任務1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和辯證思維能力,并為日后回到原因類問題奠定基礎,此處學生具備基本思路即可,稍后可同改革開放的意義聯系起來,在日后教學中不斷深化對原因類問題的認識和熟練程度 任務2通過視頻,感性認識改革開放的進程;通過獨立繪制改革開放進程圖,同時教師加以引導,厘清“開啟新時期”、“進入新階段”、“全面深化改革”三個時間段,并抓住重要時間節點 任務3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區分《中共中央關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零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培養學生學科素養,區分黨、人大、政府等政治主體探 究 點 二 資料:改革開放的意義(播放紀錄片《偉大的改革開放》視頻) 任務1:小組合作探究改革開放的意義 任務2:小組委托中心發言人總結 通過視頻、合作探究、中心發言人獨立發言,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讓學生發自肺腑地認同改革,樹立改革創新意識,同時樹立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的思想、集體主義價值觀,潛移默化地進行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典 例 解 析 當代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開始起步并首先取得突破的。在鄧小平的倡導支持下,以包產到戶、包干到戶為主要形式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逐漸推廣開來。對外開放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決策,經過四十多年的實踐,在全國范圍內基本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 改革在前,開放在后。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呈現出改革與開放交互進行的新局面。改革越是深入,越需要借助開放的動力;開放越是擴大,越需要改革的支撐。改革開放相互聯動相互促進,形成推動社會主義生產力發展的合力。 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認識。 針對本框重點和考點、進行非選擇題材料、思路、答案的認知和能力訓練獨立反思 1、你是否認同改革開放? 2、通過本課的探究,你從中得到哪些啟示? 1、獨立反思問題1的設置給部分處于叛逆期思想較為極端的學生以反思空間,既正視了學生存在和提出的問題,問題設置又不尖銳化,此處沒有必要快速扭轉學生觀念,否則適得其反,即使口服心也不服,如有必要,可以設置一堂辯論課,讓學生在辯論中成長,在辯論中培養自身正確的是非觀,同時,教師自身也進行自我教育,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成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知識、有仁愛之心的“四有”好老師 2、獨立反思問題2,問題不設限,引導學生樹立發散性思維,同時深化立德樹人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高 考 研 究 高 考 研 究 2022山東卷 19. 真理的力量。 ◆鑄魂培根。 在近代中國最危急的時刻,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給中國的先進分子帶來了先進思想。中國共產黨人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射中國革命之‘的’”,用實踐觀點賦予了傳統文化中“知行合一”的新內涵……找到了決定中國前途和命運的方向和道路。一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人在接續奮斗中,點燃了偉大征途上一個個熠熠生輝的精神火炬,激活了中國人民的“家國天下”情懷,喚醒了中華民族最深厚的文化基因,并使之成為團結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同心圓。古老的中華文明重新迸發出強大活力。 (1)用馬克思主義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華民族歷經幾千年創造的偉大文明。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知識,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 ◆守正創新。 “致廣大而盡精微”出自中國古代經典《中庸》,講的是順應大本達道、盡心勉力篤行方能化育成事。 “‘致廣大而盡精微’是成事之道。”2021年12月8日,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了工作的方法論:“干事業做工作大方向要正確,重點要明確,戰略要得當,同時要把控好細節,把政治經濟、宏觀微觀、戰略戰術有機結合起來,做到謀劃時統攬大局、操作中細致精當”。 在2022年新年賀詞中,習近平再次為我們未來干事創業指明了方法路徑,要求我們“致廣大而盡精微”。 (2)結合材料,運用整體和部分的知識,分析說明“致廣大而盡精微”這句古語對新時代青年干事創業的啟示。 ◆繼往開來。 2021年7月1日,習近平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回望過往的奮斗路,我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世紀偉業,把光榮與夢想寫在了歷史深處;眺望前方的奮進路…… (3)結合材料,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知識,以“繼往開來的世紀偉業”為主題撰寫一篇短評。 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50字左右。 【參考答案】(1)①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偉大實踐中,中國共產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和表達形式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②形成了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精神譜系,豐富和發展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③創造了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堅定文化自信。 (2)①整體居于主導地位,整體統率著部分,要樹立全局意識,實現整體的最優目標;干事創業要“致廣大”,有遠大的目標規劃; ②部分影響整體,要重視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發展推動整體的發展。要“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規劃落實落細,積微成著;要統籌兼顧“致廣大”和“盡精微”,把遠大的目標和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結合起來。 (3)參考示例:對中國人來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既是國家發展巨變的雄壯交響,也是人民笑顏綻放的鮮活故事。它書寫在消除絕對貧困的人間奇跡里,書寫在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中,書寫在不斷增多的藍天、不斷延伸的綠道、不斷改善的居住環境里,書寫在讓人民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的不變追求里。回望過往的奮斗路,我們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世紀偉業,把光榮與夢想寫在了歷史深處;眺望前方的奮進路,我們還要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繼續在人類的偉大時間歷史中創造中華民族的偉大歷史時間。歷史照亮未來,征程未有窮期。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我們身后是波瀾壯闊的歷史,我們面前是噴薄而出的曙光! 1、面向新教材、新高考,給學生 方向指引 2、通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真理”、“鑄魂培根”、“家國天下”、“守正創新”、“建黨精神”、“愛國主義”、“中華民族精神”、“大局意識”等等,直接點明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課堂小結 “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 通過引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政治,同時鼓舞斗志,發揮先進的文化的推動作用課后 練習 層 次 一 辨 析 題 1.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 2.改革開放是對過去的徹底否定。( ) 3.改革開放的目的就是推動社會主義制度的根本變革,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 4.“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確立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 ) 通過較低難度的辨析題,引導學生區分基礎知識層 次 二 選 擇 題 改革開放鑄就的偉大改革開放精神,極大豐富了民族精神的內涵,成為當代中國人民最鮮明的精神標識。某校高一年級圍繞改革開放進行了資料收集和整理,下列符合史實的是( ) 1978年1980年1992年2013年A重新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政治、思想、組織路線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B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對外開放邁出關鍵步伐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提出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C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開放海南,把海南開辟為經濟特區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D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設立經濟特區加入世貿組織,對外開放達到新水平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A.A B.B C.C D.D 通過較高難度的圖表題,引導學生區分基礎知識的同時,把握圖表類問題的一般解析方法層 次 三 選 擇 題 下圖漫畫《鄉村變遷》,是我國改革開放44年來人民生活發生顯著變化的縮影。下列對漫畫解讀正確的是( ) ①我國科技、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②人們的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③改革開放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并取得了輝煌成績 ④我國朝著共同富裕目標邁進 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通過漫畫類題型,引導學生解析此類問題,同時深刻理解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課 后 作 業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指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改革開放走過波瀾壯闊的歷程,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隨著實踐發展,一些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和利益固化的藩籬日益顯現,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對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生態文明體制、國防和軍隊改革和黨的建設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確定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戰略重點、優先順序、主攻方向、工作機制、推進方式和時間表、路線圖,實現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圍到系統集成、全面深化的轉變,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新局面。結合材料,綜合運用所學知識,以“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為主題,寫一篇短評。要求:①圍繞主題,觀點明確;②論證充分,邏輯清晰;③學科術語使用規范;④總字數在250字左右。 作業內容為本課探究問題及高考關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及《偉大的改革開放》的相關知識,形式是高考比較新穎的考查形式“短評”,打造高效課堂,及時內化和深化所學知識教學反思 時間所限,學生探究仍不深刻,可以利用調查研究、報告文學等形式,引導學生深化認識; 教育和教學都是連續的過程,教室有形,教育無形;教室有限,教育無限,應該繼續引導學生通過教育與自我教育,既提升自身的學科素養,又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