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2正確運用簡單判斷》教學設計課題 5.2正確運用簡單判斷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 授課對象 高二級學生日期 設計人 節次 教材來源 人民教育出版社政治選擇性必修三《邏輯與思維》目標確立依據 課標分析 課標摘錄:2.2.知道判斷及其基本特征;了解形成恰當判斷的條件;學會正確運用判斷;結合具體的判斷活動,區分判斷的不同類型。 課標分解: 1.學生學什么 正確運用性質判斷;正確運用關系判斷。 2.學生學到什么程度 理解性質判斷的含義、構成、劃分及注意要求;理解關系判斷含義、構成及劃分。 3.學生怎么學 (1)根據故事角色扮演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2)根據教材P34的探究與分享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關系判斷。教材 分析 本框位于選擇性必修3邏輯與思維中第五課的第二框,在前一框“判斷的概述”基礎上的講解簡單判斷的運用。內容上分為兩目,分別是“正確運用性質判斷”“正確運用關系判斷”“。具體分析了性質判斷、關系判斷的含義、組成、種類。在內容上比較清晰,需要學生有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創設多樣的活動和生動的情境,學生能夠在體驗中理解相關知識。學情分析 “形式邏輯”是高中政治選擇性必修3中的重要內容,它旨在通過向學生傳授系統的邏輯學知識,對學生進行系統的邏輯思維訓練,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與其他的人文學科相比,該學科在形式性、抽象性、系統性等方面具有更為突出的表現。然而,抽象思維、形式性分析,恰恰是大部分文科學生的弱項。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直接決定于本課程的教學體系、教學方法。 在講授過程中,教師在努力夯實一些重要概念、講清一些基本原理的基礎上,有意識地多舉生活中的例子,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進行思考,突出趣味性,寓教于樂,是我們中和本學科的形式性、抽象性,增強學生信心、提高其學習積極性的一個手段。目標敘寫 學習目標 (1)根據故事角色扮演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2)根據教材P34的探究與分享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關系判斷。教學重難點 重難點:明確內涵的方法,明確外延的方法評估任務 (1)根據故事角色扮演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 (2)根據教材P34的探究與分享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關系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活動設計 1.活動一:學生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2.活動二: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合作、探究、分享各個議學任務。 2.活動三:限時完成針對性訓練題。 3活動四:自主構建本課知識網絡。教 學 過 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估要點新課預習檢查 學生:提前預習教材,課前自主預習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并課前完成練習冊的主干知識的填空題。 教師:檢查學生的預習資料,并在課堂上反饋。 全體學生都能完成。展示學習目標 教師通過課件展示學習目標,學生明確本節課要掌握的學生目標。 (1)根據故事角色扮演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2)根據教材P34的探究與分享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關系判斷。 全體學生明確學生內容和學習任務。講授新課 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1.性質判斷的含義:斷定識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 2.構成 3.性質判斷的種類 4、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議學情境 角色模擬 :《煩惱的錯話》,請學生上臺進行故事角色扮演。 高二女生小美是的一位“直女”,經常說話不經大腦。一個周末,她約上幾個好同學一起在家給自己過生日,三位男生只來了一人,五位女生來了二人。小美發現還有兩個男同學沒來,她便對來的同學們說:“唉,該來的男同學沒來!”男生一聽,不高興,走了。見唯一的男生走了,她一著急,脫口而出:“哎,不該走的走了!"話音剛落,其他女生也走了。小美傻眼了“我錯在哪兒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小美的說話有什么問題 你能糾正她的錯誤嗎 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呢?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提示 小美請客失敗,在于其使用性質判斷時誤用了量項。小美使用了兩個判斷:“該來的男同學沒來!”“不該走的走了!”這兩個判斷是省略了全稱量項的判斷,即“所有該來的男同學沒來”、“所有不該走的走了”,此小美該將“所有”換成“有的”,即“有的該來的男同學沒來”、“有的不該走的走了”。 議學小結 一、正確運用性質判斷 1.性質判斷的含義:斷定識對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 2.構成 議學評估 指出下列判斷的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 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矛盾的。 有的科學家不是大學畢業的。 3.性質判斷的種類 4、準確運用性質判斷應注意的問題 ⑴不能缺少主項和謂項,否則判斷就不完整。 例如:所有的人都認同。(缺謂項);通過學習進步很快。(缺主項) ⑵避免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否則不能如實地反映事物的狀況,容易造成誤解。 例如:中學生是人生的重要階段。(主謂配合不當) ⑶要準確地使用量項和聯項,以保證判斷的“質”和“量”都準確無誤。 例如:所有的金屬都是固體。(斷定過量) ⑷誤用多重否定。例如:沒有誰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國家不安定。 知識拓展 (1)肯定判斷的聯項是“是”,常常被省略或替代。如“這篇文章很好”,“他當校長了”。 (2)否定判斷的聯項是“不是”不能省略,但可以被替代。如“教室里無人”。 (3)量項有所有、一切,凡是等,可省略 (4)量項有有些、有的、少數、大部分等,不可省略。 (5)單稱判斷斷定的對象是某類事物的一個,一般不需要量項,帶有“這個”“那個”等詞語,如:這朵花是紅的)。 議學評估 小明說:“爸爸到抗震救災物品分發點領取了大米、豬肉、化肥等物品,今天我們全家可以美美地吃一頓了!”小明這句話的錯誤在于( ) A.缺少主項和謂項 B.主項與謂項配合不當 C.量項和聯項使用不準確 D.斷定過量 根據故事角色扮演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性質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1)講授新課 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 1、含義: 2.結構: 3.關系判斷的種類: (1)對稱性關系的三種表現形式: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 (2)傳遞性關系的三種表現形式:傳遞關系 、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 4.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 議學情境 一間房子里,有一位祖父,兩個父親,三個兒子,一個孫子,一個哥哥,一個弟弟,一位叔叔,還有一個是侄子。 議學任務:合作、探究、分享 這間房間里至少有幾個人?他們之間是什么關系? 學生合作、探究,教師引導、小結。 議學小結 二、正確運用關系判斷 1、含義: 2.結構: 3.關系判斷的種類: 根據“關系的性質”可分為:對稱性關系 和 傳遞性關系。 (1)對稱性關系的三種表現形式: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 ①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時,另一對象(B)對這一對象(A)也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 ②反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B)對這一對象(A)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對稱關系。 ③非對稱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B)對這一對象(A)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非對稱關系(也叫做“偶對稱關系”)。 (2)傳遞性關系的三種表現形式:傳遞關系 、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 ①傳遞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B)對第三個對象(C)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A)與第三個對象(C)之間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傳遞關系。 ②反傳遞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B)對第三個對象(C)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A)與第三個對象(C)之間不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反傳遞關系。 ③非傳遞關系:如果一對象(A)對另一對象(B)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B)對第三個對象(C)也具有那種關系,該對象(A)與第三個對象(C)之間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就被稱為非傳遞關系。 4.弄清不同對象之間關系的意義 (1)認識事物,只有既弄清楚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 (2)在社會生活中,弄清不同對象之間的關系,對我們認清自己的社會地位和角色,明確自己的職責,更好地履行應盡的義務、維護合法的權利,具有重要的意義。 議學評估 我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得到控制后,在患者中,有的是在國外患病,回國后其乘坐的出租車司機被傳染,逝而出租車司機的家人被傳染,接下來是出租車司機家人的同事等。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疫情總體上屬于輸入型的。 請分析上述患者之間是什么關系? 因為他們之間的關系是單向傳染的,所以屬于反對稱關系:又因為國外患病者與司機的關系在司機與其家屬之間等繼續發生,所以,他們又是傳遞關系 根據教材P34的探究與分享設計議學情境,學生根據議學任務開展合作、探究,理解如何正確運用關系判斷。同時,設計了2道針對性訓練題及時跟蹤學生的掌握情況。(學習目標2)課堂小結 1.學生自主構建知識網絡。 2.學習對應學習目標進行自主反思,對沒有達成的學習任務進行跟進。 全體學生進行知識回顧與反思作業布置 必做: (1)反思課堂學習內容、整理筆記; (2)限時完成練習冊配套練習題; (3)熟記原理內容 2.選做:《五三高考》 3.預習:下節課教材內容、練習冊預習內容 筆記留痕、錯題的歸因分析板書設計復盤反思基于目標的復盤式評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