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6.3共同關注的環境問題 選擇題專項訓練--2022-2023學年浙江省人教版人文地理七年級下冊1.開展調查活動是同學們了解社會、擴大知識視野、培育科學素養的社會實踐活動。寒假,某校七年級的同學們一起走上街頭,向市民進行有關“雙禁”的調查問卷。為完成下邊調查內容而選擇的對象或渠道,其中不合理的是調查題目或內容 調查對象或渠道A調查一周空氣的變化情況 電視、網絡、環保部門B調查家庭燃放煙花爆竹情況 同學、家長、居民戶C調查市場上煙花爆竹的銷售情況 經銷商D調查家庭使用煙花爆竹的種類、數量 氣象部門A.A B.B C.C D.D2.觀察漫畫《藍天保衛戰》,該漫畫告訴我們①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不容樂觀②我國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③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戰略④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資源消耗型產業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3.據估測,我國各大外賣平臺每日的訂單總量已經超過5000萬單。假設每個訂單只用一個塑料袋和一個塑料餐盒,各訂餐平臺每天產生的廢棄塑料面積達300萬平方米,大約相當于422個足球場。要解決這一問題, 消費者應當A.堅決抵制外賣,從源頭上杜絕浪費 B.加強對外賣行業的規范和管理C.完善政策法規,打擊過度包裝行為 D.對外賣包裝盡量進行二次使用4.2020年3月底,習近平主席在杭州考察西溪國家濕地公園時強調:發展旅游不能破壞生態環境,不能搞過度商業化開發,不能搞一些影響生態環境的建筑更不能搞私人會所,讓公園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這4個“不能”啟示我們的發展要堅持A.只要環境、不要發展的原則 B.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C.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 D.計劃生育、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5.“改善”成為2018年全國空氣質量的關鍵詞,全國各大城市優良天數比例比往年增加……這說明①我國環境污染問題已解決 ②不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③我國堅持綠色發展的成果 ④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應倡導( )A.減少人口增長,不再利用自然資源B.利用一切手段努力增加物質財富C.加強國際合作,全球共同應對D.不開采本國資源而轉向從國外進口,轉移環境污染7.2018年5月18日至1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自然生態美景永駐人間,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這要求我們牢固樹立的發展理念是①綠色發展 ②經濟發展 ③開放發展 ④可持續發展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8.下列活動中,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的是( )A.焚燒廢棄物 B.愛護花草樹木 C.街頭露天燒烤 D.使用含鉛汽油9.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城市問題,這些問題不包括( )A.環境污染嚴重 B.居住較為擁擠C.土地荒漠化嚴重 D.就業較為困難10.北極地區冰面融化加速,經常有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上,下列關于此現象的說法,合理的是( )A.與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有關 B.冰面大面積融化導致地球升溫C.食物充足北極熊體重增加迅速 D.這種現象是由于夏季高溫造成的11.2017年5月,我國宣布海域天然氣水合物(俗稱“可燃冰”)試采成功。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儲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點。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將( )①降低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 ②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③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 ④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2.“我們的家園怎么了?”2010年我國北澇南旱西地震,自然災害不斷發生,這與全球氣候變化引發的極端天氣有關。這啟示我們應該( )①協調好人與資源、環境、發展問題的關系②遵循自然規律,力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③只注重經濟發展速度④依靠科技,戰勝一切自然災害A.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②④13.在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中國要“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這是因為( )①中國是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②我國在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③我們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念④只是為了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A.①②④ B.①②③④C.①②③ D.②③④14.下列屬于環境污染的是( )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 ②固體廢棄物排放 ③工業二氧化硫排放 ④工業廢水排放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15.下圖中的漫畫帶給我國政府的啟示是( ) A.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 B.禁止有污染行業發展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 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16.我國賴以生存的環境已經亮起“黃牌”。以下屬于我國主要環境污染問題的是( )A.最近幾年來我國北方春天都發生不同程度的沙塵暴天氣B.荒漠化面積高達267萬平方千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憶元C.中國90%的草地已經退化或正在退化,產草量下降D.海洋環境日益惡化,近海無機氮超標達70%,赤潮時有出現17.1971年綠色和平組織成立,致力于以實際行動保護全球環境和世界和平,項目涉及了人口問題、糧食問題、資本投資問題、環境污染和資源耗竭問題等。要解決人類面臨的這些全球問題,必須( )A.維護本國利益 B.優先發展農業 C.加強國際合作 D.轉向海外投資18.從2009年1月20日到12月31日,我國對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按5%征收車輛購置稅(原來為10%);2月5日,財政部和科技部聯合出臺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其中規定,節油率在40%以上的混合動力汽車,其補助標準為每輛5萬元。上述舉措的出臺( )①有利于節約資源,保護環境②基于我國人口、資源、環境問題的現狀③體現了“看不見的手”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④表明我國在解決資源問題上堅持“開源”與“節流”并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倡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下列做法符合該理念的是( )A.黃巖大寺基林場嚴禁砍伐樹木B.黃巖西部山區大面積開發鄉村旅游C.黃巖烏巖頭古村落修復性保護D.長潭水庫邊發展燒烤等休閑旅游項目20.圖中北極熊生存環境受到嚴重威脅的主要原因是( )A.環境污染 B.資源短缺 C.人口爆炸 D.全球變暖21.現代工業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多.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熱量,使全球氣溫明顯變暖.為了減緩這種現象適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 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 ④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22.我國每年因為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6 000億元。這說明( )①我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②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已經制約著我國經濟的發展③我國必須把保護環境作為一切工作的中心④我們必須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A.①②④ B.②③④C.①②③ D.①③④23.當前我國70%的河流湖泊受到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嚴重污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每年有10萬人因此而喪生。這說明( )①人為因素是導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 ②經濟的發展就應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③環境污染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 ④我國保護水環境已刻不容緩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4.在嘉興某開發區有這樣一條標語:“既要金色,又要綠色”,為此我們要協調好的是( )A.控制人口與節約資源的關系 B.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C.經濟發展與節約資源的關系 D.節約資源與保護環境的關系25.近年來,全球氣候有明顯變暖的趨勢,原因是( )A.沙漠擴大 B.大氣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C.人口增長過快 D.森林面積擴大26.生態環境部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重點對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和長三角等重點區域,持續開展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本次督查從2018年6月11日開始,持續到2019年4月28日結束。啟動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是因為( )①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 ②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 ③資源環境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④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7.我國水土流失面積達350多萬平方千米,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37%。水土流失屬于( )A.生態環境問題 B.環境污染問題 C.固體廢棄物污染 D.大氣污染28.“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要戰勝垃圾得首先戰勝自己!”關于這些說法,下列觀點正確的是( )A.簡單的堆放、焚燒都可以使垃圾變成“寶貝”B.此說法蘊含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注重循環利用資源C.個人的文化素質與垃圾的利用無關D.垃圾就是垃圾,沒有利用價值29.結合材料判斷,下列哪一觀點是錯誤的( )材料一:從《侍經·伐檀》可看出,近3000年前,山西境內的黃河水還是清澈的,兩岸長滿高大的檀樹,可謂山清水秀。材料二:杜牧的《阿房宮賦》講,建起阿房宮的代價是砍光四川山區的樹木,可見當時長安城建設耗材驚人,估計是把鄰近的呂粱山砍禿后,才遠去四川砍伐的。A.黃河水由清變黃,顯然是黃土高原的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所造成的B.古今事實證明,人類只要隨心所欲地索取自然,生態惡化的問題就會出現C.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小,種類少,因此人均占有量更少D.以史為鑒,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才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30.“綠色環保,低碳生活”已經從一句口號逐步演變為人們身體力行的日常行動。低碳生活代表著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同時也是一種低成本、低代價的生活方式。倡導低碳生活( )①就是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 ②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③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 ④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資源能源和環境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例如《中國環境報》報道∶吃燒烤等于“吞森林”,報道中介紹了兩名中學生針對大街小巷遍布燒烤攤點的現象,算了一筆賬,于是向社會呼吁∶“口下留情救樹木”。據此完成下列小題。31.炭火燒烤破壞的主要資源是( )A.耕地資源 B.礦產資源 C.森林資源 D.水資源32.炭火燒烤對環境的直接不良影響是( )A.大氣污染 B.水體污染 C.土壤污染 D.垃圾污染33.利用手機下單,隨時租借、隨時歸還的“共享單車”已成為城市一種新興的綠色交通出行方式。關于這種綠色出行評價不正確的是( )A.利于改善城市空氣質量 B.緩解城市公共交通壓力C.占用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 D.方便城市居民的出行34.由于大氣污染嚴重,人們越來越關心大氣環境的質量.下列有關空氣質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空氣質量的高低只受人類活動的影響 B.空氣質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數來表示C.污染指數越大,空氣質量越高 D.農民焚燒秸稈可肥田,不會污染空氣35.下面漫畫《是誰吃光了魚肉》直接反映了( )A.我國魚類產品總量不足B.我國自然災害后患無窮C.我國生態環境遭到嚴重破壞D.我國水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36.下圖為小西同學針對環境問題梳理的知識框架,“……”處內容應該是( ) ①建設人工林場②合理利用水資源③大力發展旅游業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37.“車穿林道過,人自幽徑行;森林繞碧水,青山映藍天”是某市的環保目標。這一目標實施是為了( )①增強人們的環保意識 ②禁止開發自然資源 ③徹底解決環境問題 ④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8.2017年6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為發展經濟,宣布退出保護全球氣候的《巴黎協定》。吳國盛在《科學的歷程》中寫道:“…在科學成功的背后,我們必須看到一個潛在的危險在顯露出來,人類通過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他的主要觀點認為科技革命影響了( )A.國與國之間的關系 B.人類的生態環境C.美國的霸權主義 D.各國經濟的發展39.當前的霧霾天氣不屬于( )A.大氣污染 B.環境問題 C.環境污染 D.資源問題40.廚余垃圾是指居民在日常生活、食品加工、飲食服務等活動中產生的垃圾。對廚余垃圾資源化認識正確的是 ( )①增加成本,得不償失 ②循環使用,節約了資源 ③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④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1.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有( ) ①全球變暖 ②臭氧層破壞 ③城市“熱島效應” ④酸雨危害 ⑤礦物燃料燃燒時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③④⑤42.我國的霧霾天氣主要出現在下列哪些區域①青藏地區 ②西北地區 ③北方地區 ④南方地區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3.2018年1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見圖)。環境保護稅對稅法列明的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固體廢物和工業噪聲四大類污染物征稅。這一稅法的施行( )①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②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③是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的根本舉措④不利于我國經濟發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44.中國政府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批準落實聯合國主導的重要國際公約,積極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為保護生態環境、保育生物多樣性、應對氣候變化作出更大貢獻。這表明我國( )①致力于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②為世界貢獻中國力量③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 ④主導著世界發展方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5.2022年3月2日,中國科學院在北京宣布啟動“中國科學院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戰略行動計劃”。“行動計劃”力爭到2025年,____;2030年,____;2060年,_____。( )①支撐碳達峰的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②突破一批原創性、顛覆性技術并實現應用③突破若干支撐碳達峰的關鍵技術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①③46.下列措施對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正確的是( )①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②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③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④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47.下列示意圖告訴我們( )①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會自食惡果 ②要保護水資源這一非可再生資源③人類活動都會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惡化 ④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48.下列做法中,體現人地協調發展的人地觀的是( )A.因地制宜,退耕還林 B.大規模圍海造田C.逐水草而居 D.毀林開荒49.2013年5月,煙臺大學7名保潔員自發撿食學生們饅頭、油條、米飯等剩飯剩菜。他們的舉動觸動了社會各界尤其是煙大師生的內心,學生剩飯情況從此幾乎杜絕,真正落實了“光盤行動”。對7名保潔員的行為評價正確的是( )①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②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③不利于促進消費,推動我國經濟發展 ④有利于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50.為了消除漫畫《十面“霾”伏》所反映的現象,使人們呼吸到清新潔凈的空氣,我們必須( ) A.禁止開發和利用地球的綠色資源 B.對污染環境的行為一律處以刑罰C.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保護環境 D.堅持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道路51.對圖寓意分析正確的有( )①發展經濟必然要以犧牲環境為代價 ②經濟發展速度快,環境保護自然跟不上 ③該工廠未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④企業應該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52.在傳統煤炭能源大區內蒙古,一項風電光伏項目在庫布其開工,該頂目投產后生產的綠色電能每年可節約標準煤超過100萬噸,年均減少二氧化碳排放超過300萬噸。該項目的建設( )①可以大大增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②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③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④可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D【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社會調查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氣象部門主要負責天氣和氣候等的服務,與居民家庭使用煙花爆竹等事項無關,所以D不合理。故選D。2.A【詳解】此題旨在考查學生對環境問題的認識,漫畫中國家采取措施治理大氣污染,讓天更藍,表明我國的大氣污染問題不容樂觀,我國要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大力發展資源節約型產業,所以①②觀點正確;③混淆了戰略和國策,觀點錯誤;④資源消耗型產業會浪費資源,觀點錯誤,正確答案選A。【點睛】解答此題的關鍵在于,要求學生認真觀察漫畫的標題、漫畫中的文字和人物行為,理解漫畫的寓意,找到與教材知識的結合點。3.D【詳解】題干材料展示了我國外賣行業發展對資源的需求量加大,對環境造成污染,作為個人要樹立環保觀念,對外賣包裝盡量進行二次使用,D說法正確。A中的說法太絕對。BC不是個人能做的,應排除。故選D。4.B【詳解】根據習近平主席的講話內容,這是在告訴我們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要堅持綠色、開放的發展理念,B說法正確,A說法錯誤;C是發展的目標,不是從材料中得到的啟示,C與題不符;材料沒有體現出計劃生育的內容,D與題意不符;故選B。5.D【詳解】據材料可知,我國空氣環境質量得到了較大發展,但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我國環境污染問題,①錯誤。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關鍵在于不能再走老路,不以犧牲環境作為發展的代價,②正確。全國各大城市優良天數比例比往年增加說明貫徹綠色發展理念,③正確。全國各大城市優良天數比例比往年增加說明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④正確。故本題正確答案選D。【點睛】要正確處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的關系,關鍵在于不能再走老路,要將生態優勢變成經濟優勢,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在發展中保護環境,用良好的生態環境保證可持續發展。6.C【詳解】環境與資源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的保障,它制約著人類的行為活動,而人為因素也影響、改變著自然環境,面對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不能過度開發資源,但也不能不利用資源,不能為增加物質財富,不惜以破壞環境為代價,無論本國資源還是國外資源,過度開采、使用都會造成全球環境破壞,對于全球日益嚴重的環境問題,全人類應加強國際合作,共同應對,促進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C是應倡導的,符合題意;ABD不應倡導,排除。故選C。7.C【詳解】本題考查發展理念。①④:題文中強調的的生態文明建設,所以我們要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可持續發展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故①④觀點正確,符合題意;②:我們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大力發展生產力,但沒有體現生態文明建設,故②觀點不合題意;③:我們要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但沒有體現生態環境的內容,故③觀點不合題意;故本題選C。【點睛】8.B【詳解】焚燒廢棄物、街頭露天燒烤、使用含鉛汽油都會導致大氣污染,不利于環境保護,ACD選項錯誤,愛護花草樹木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積極作用 ,B選項正確。故選B。9.C【詳解】土地荒漠化問題出現在鄉村,而不是出現在城市,C正確;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一系列的城市問題,如環境污染加重,居住較為擁擠,就業較為困難等問題,排除ABD;故選C。10.A【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極地區冰面融化加速,經常有北極熊被困在浮冰上,這種現象說明全球氣候變暖,其主要是由于人類大量使用煤炭、石油等能源,排放大量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有關,故選A;地球升溫導致冰面融化,B項因果倒置,故排除;北極熊被困浮冰上,會導致北極熊食物不足,甚至被餓死,故排除C;材料現象主要由于溫室氣體大量排放導致全球變暖所致,與夏季高溫無關,故排除D。11.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將極大的滿足人們生產與生活對資源的需求,但并不能改變我國資源分布不平衡的狀況,所以①④不符合題意;根據“可燃冰具有燃燒值高、儲藏量大和低污染等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未來可燃冰的開發和利用將擴展我國自然資源的開發范圍,緩解我國自然資源的短缺問題,②③符合題意。所以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擇C。【點睛】12.C【詳解】這啟示我們應該協調好人與資源、環境、發展問題的關系,遵循自然規律,力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①②正確。只注重經濟發展速度,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③錯誤。依靠科技,不可能戰勝一切自然災害,④錯誤。故選C。13.C【詳解】本題考查世界舞臺上中國。分析十九大報告提出中國積極參與人類面臨的環境共同問題,說明中國是和平、合作、負責任的大國,是堅持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具體表現;實踐科學發展觀的理念的表現。所以①②③說法符合題意;④說法錯誤,中國做法是維護世界面臨環境問題,維護世界各國利益,不僅僅是為了維護發展中國家的利益。故選C。14.B【詳解】本題考查環境的相關知識。①: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屬于生態破壞,而不屬于環境污染 ,①錯誤;②:固體廢棄物排放屬于環境污染 ,②正確;③:工業二氧化硫排放屬于環境污染 ,③正確;④:工業廢水排放屬于環境污染,④正確;故本題選B。15.A【詳解】本題考查對環境問題的正確認識。A:霧霾天氣的形成,與我國的資源短缺、環境惡化、生態環境的不平衡等,有非常密切的關系。為此,我國對這一問題高度重視,采取一切盡可能的措施,治理生態環境被破壞的問題。如堅持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A說法正確;B:我們要治理有污染行業的發展,B說法錯誤;C:促進東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有利于實現共同富裕,C說法與題不符;D:實行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有利于解決人口問題,D說法與題不符;故本題選A。16.D【詳解】沙塵暴、荒漠化、草地退化等屬于生態環境問題,ABC選項錯誤。赤潮是海水污染,屬于環境污染問題,D選項正確。故選D。17.C【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需要從加強國家合作的角度進行解決,故C選項符合題意。維護本國利益,不能解決出現的問題排除。故A不符合題意;優先發展農業,與題干沒有直接聯系,故B不符合題意;轉向海外投資,不能為解決全球問題提供實質性的幫助,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8.B【詳解】汽車尾氣一直是環境一大污染源,鼓勵購買小排量、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有利于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有利于環境保護。同時汽車嚴重消耗石油等不可再生資源,鼓勵購買小排量、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有利于節約資源。鼓勵購買小排量、節能汽車是“節流”舉措,鼓勵購買新能源汽車是“開源”舉措,所以①②④正確。政府政策調整汽車售價,體現的是宏觀調控,即“看得見的手”,而看不見的手是指市場機制,所以③錯誤。故選B。19.C【詳解】本題考查的是環境問題。A:對林場資源要有序、可持續的利用,黃巖大寺基林場嚴禁砍伐樹木違背可持續發展戰略,也違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A錯誤;B:開發鄉村旅游項目必須因地制宜,有序、有度,B錯誤;C:“黃巖烏巖頭古村落修復性保護”符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C符合題意;D:在水庫邊發展燒烤等休閑旅游項目會對飲用水資源造成破壞,D錯誤;故本題選C。20.D【詳解】試題分析:最近,生物學家發現,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北極地區的冰層開始融化,原來生活在中緯度的北美洲灰熊的活動范圍逐漸向北延伸,開始進入北極圈—北極熊的傳統領地。這樣一來,北極熊的生存將受到威脅,因為灰熊有可能在北極熊生產的洞穴冬眠,并捕殺北極熊幼仔。故選D。考點:本題考查世界的氣候。21.D【詳解】一些科學家預測,由于現代的工業的發展,大量燃燒煤、石油、天然氣,向空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導致溫室效應,使全球氣候有明顯變暖的趨勢.為了防止這一現象,方法有: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等;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是不現實的。故選D。22.A【詳解】從題干中我國每年因兩類環境問題造成的經濟損失能看出我國的環境問題非常突出,且已影響經濟的發展,因此必須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系。①②④正確,A符合題意;我國一切工作的中心是經濟建設,排除③,BCD錯誤。故選A。23.C【詳解】根據材料“當前我國70%的河流湖泊受到未經處理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的嚴重污染。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中國每年有10萬人因此而喪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為因素是導致水污染的重要原因;環境污染已嚴重威脅到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我國保護水環境已刻不容緩,故C正確。經濟的發展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我們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環境。故排除ABD項。故選C。24.B【詳解】“金色”指代經濟,“綠色”指代環境,“既要金色,又要綠色”指的是經濟發展與保護環境的關系,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25.B【詳解】近50年來,由于人類大量燃燒煤、石油等燃料,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B選項正確,ACD選項錯誤。故選B。26.A【詳解】分析題文可知,本題考查“為什么要關愛和保護環境”這一知識點。結合所學,環境惡化加劇自然災害的發生,嚴重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失之難存。人類關愛和保護環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視和破壞環境就是走向自我毀滅,因此①②符合題意;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已經成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因此③符合題意;大氣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類環境污染事件呈高發態勢,因此④符合題意。根據以上分析,本題選擇A。27.A【詳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水土流失屬于生態環境問題。故選A。28.B【詳解】本題考查資源問題的相關知識。簡單的堆放、焚燒會占用空間資源,污染大氣環境,不會變廢為寶,A錯誤。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意味著資源的循環再利用,此說法蘊含著可持續發展的思想,注重循環利用資源,B正確。個人的文化素質與垃圾的利用有關,文化素質越高,越有利于垃圾的循環再利用,C錯誤。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有其利用價值,D錯誤。故本題正確答案選B。【點睛】本題考查資源問題的相關知識,要注意資源的保護利用以及資源利用的理念。29.C【詳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的自然資源總量大,種類全,但由于人口較多,人均占有量不達世界平均水平,C項符合題意;ABD項表述與史實相符,排除ABD項。故選C。30.C【詳解】本題考查的是低碳生活的有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對保護環境的認識。分析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倡導低碳生活并沒有要求我們過艱苦樸素的生活,所以①不符合題意;低碳生活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所以②不符合題意。依據教材知識,題文中倡導低碳生活,即保護環境,這樣有利于落實科學發展觀,③正確。有利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④正確。故選C。31.C 32.A 33.C【詳解】1.燒烤用的炭是用木頭制成的,吃燒烤等于“吞森林”,炭火燒烤破壞的主要資源是森林資源,故ABD錯誤,C正確。故選C。2.大街小巷遍布燒烤攤點,炭火燒烤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煙塵和污染物,會造成大氣污染,故BCD錯誤,A正確。故選A。3.“共享單車”已成為城市的一種新興的綠色交通出行方式,不必擔心存放與丟失,具有無污染、緩解擁堵、有利健康等優點。綠色出行為居民提供一種新的出行方式,方便城市居民出行,有利于緩解城市公共交通壓力,改善城市空氣質量。ABD正確。“共享單車”屬于非機動車,不會占用城市大量交通主干道,C錯誤。故選C。34.B【詳解】空氣質量的高低可用污染指數來表示,污染指數越大,空氣質量越低。B正確,C排除;人類活動是影響空氣質量高低的因素之一。A排除;農民焚燒秸稈可肥田,會污染空氣,降低空氣質量。D排除。故選B。35.C【詳解】上游化工廠排放的污水污染了水源,導致魚類的死亡,這表明水體污染破壞了生態平衡,C項正確。36.B【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非洲環境治理的有關知識,試題難度較易。【詳解】非洲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由于長期受殖民統治,經濟發展落后,有些國家靠出口一種或幾種原材料。非洲要擺脫單一經濟的發展,也需各國幫助。非洲是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一洲,人口的快速增長造成了糧食的極度短缺,為了滿足糧食需要,不斷的破壞生存的環境,現階段人口、糧食、環境是非洲面臨的巨大問題。 圖中所示的是非洲的環境問題,其治理措施是合理控制人口、建設人工林場、合理利用水資源、因地制宜發展農業等,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③與題意無關。故選B。37.B【分析】根據面對我國的環境資源現實國情,必須堅持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進行分析解答。【詳解】我國面臨嚴峻的人口資源環境形勢,正確處理人口、資源、環境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系,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所以要實現“車穿林道過,人自幽徑行;森林繞碧水,青山映藍天”的目標,需要公民樹立環保意識,履行應盡的義務,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故選B。【點睛】考查環境保護問題。38.B【詳解】根據題干材料“人類通過大規模地開發大自然,雖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卻動搖了人類生存的根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隨著全球范圍內工業化的推進,環境惡化成為嚴重的問題。材料中的觀點認為科技革命影響了人類的生態環境,故B符合題意。國與國之間的關系屬于政治范疇,故A不符合題意;美國的霸權主義與題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各國經濟的發展,屬于經濟范疇,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39.D【詳解】霧霾天氣屬于環境污染中的大氣污染現象,但不屬于資源問題,故選D;ABC不符合題意,排除。40.D【詳解】此題考查循環經濟。廚余垃圾資源化,提高了資源利用率,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選項②③④符合題意;題干做法并非增加成本,而是降低成本,①錯誤。故選D。41.C【詳解】據所學知識,人類目前面臨著很多的環境問題,其中如全球變暖、臭氧層破壞都是全球性的環境問題;酸雨不僅可能影響一個國家和地區,甚至于影響其他偶家和地區,也是目前國際社會最為關注的全球性環境問題。城市“熱島效應”屬于局部地區環境問題,不具有全球性;礦物燃料燃燒時向大氣中大量排放二氧化碳,是全球變暖這一全球性環境問題的成因。①②④正確,③⑤錯誤,故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42.C【詳解】我國霧霾天氣主要出現在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③④符合題意;青藏和西北地區空氣質量相對較好,①②排除。所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點睛】霧霾形成的內因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增加,大氣污染負荷常年在高位變化。外因則是不利的氣象條件頻繁出現。從我國的四大地區來看,我國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地形和氣象條件總體不利于污染物擴散,靜穩態天氣的發生頻次遠大于青藏地區和西北地區。自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四季地面風速整體呈明顯下降趨勢,一旦遇到靜穩態天氣等氣象條件,污染快速累積,容易發生霧霾天氣。43.A【詳解】本題考查生態文明建設。①②③④:這一稅法的實施,是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有利于推動生態文明建設。①②的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應入選。③的說法夸大了這一措施的作用,這一稅法的實施有利于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但不是根本舉措;④的說法錯誤,這一稅法的實施有利于保護環境,也就有利于經濟的發展。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的發展。這兩項應排除;故本題選A。44.A【詳解】本題考查中國擔當。①②③:中國政府積極參與生態環境保護與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批準落實聯合國主導的重要國際公約,積極推動氣候變化《巴黎協定》的簽署、生效和實施,表明我國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致力于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為世界貢獻中國力量,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①②③說法正確;④:錯誤,“主導”一詞夸大了中國在國際上的作用;故本題選A。45.C【詳解】時政題,解析略。46.D【詳解】近50年來,人類在生產、生活過程中大量使用化石礦物,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急劇增加,使全球氣溫升高。積極開發使用新能源可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②正確。植樹造林,保護好現有的原始森林可以增加對二氧化碳的吸收,③正確。擴大海洋面積,調節氣溫及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氣等燃料的措施不合理,①④錯誤。故選D。47.D【詳解】題本題考查我國的環境問題。①④:題干示意圖告訴我們:人類對自然的過度開發會自食惡果,造成環境破壞,啟示人類活動要與資源、環境相協調,故①④說法正確;②:要保護水資源這一非可再生資源題干示意圖不能體現,②說法與題意不符;③:人類活動都會導致生態環境問題惡化說法過于絕對,③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48.A【詳解】面對人口、資源、環境方面的國情,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中都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堅持以人為本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正確處理好人口、資源、環境之間的關系,使我國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只有A符合題意;其他都是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做法,排除。故選A。49.B【詳解】本題考查可持續發展。①②④:根據所學知識可知,7名保潔員的行為是節約資源的表現,符合可持續發展的要求,傳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符合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具體要求,故①②④說法符合題意;③:7名保潔員的行為有利于解決節約資源減少浪費,與消費無關,故③說法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50.C【詳解】漫畫中主要可以看出霧霾對人們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們應該節能減排,植樹造林,保護環境,改善空氣質量,C正確;A中“禁止”過于絕對,排除;“一律處以刑罰”不對,應該是根據對社會的危害程度進行懲罰,B排除;“先污染后治理”是一種錯誤的做法,D排除。故選C。51.C【詳解】漫畫揭示了該企業只注重提高經濟效益,卻不注重保護環境,未能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企業應應該既發展經濟又保護環境,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③④說法正確;①錯誤,發展經濟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②錯誤,在發展經濟的同時要注重環境保護。故選C。52.C【詳解】根據材料及所學知識可得,從中體現出該頂目有利于內蒙古地區的環境保護,體現了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②③符合題意,C項正確;材料強調的不是加煤炭資源的供應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能源問題,①④不符合題意,排除ABD項。故選C項。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