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1張PPT)欣賞《春江花月夜》《草原上》《小放驢》《三六》八音和鳴(四)中國民族樂器吹管樂器組拉弦樂器組彈撥樂器組打擊樂器組口訣:吹 拉 彈 打學習目標1、認真聆聽民族管弦樂曲《春江花月夜》,從音樂要素如旋律、節奏、節拍等方面探討作品所表達的意境。2、背唱樂曲的音樂主題,認知中國傳統音樂“換頭合尾”“魚咬尾”這兩種創作手法的基本規律與方法。《春江花月夜》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原名《夕陽簫鼓》。曾根據唐代詩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詩句被更名為《潯陽琵琶》《潯陽夜月》。20世紀30年代上海“大同樂會”的柳堯章先生將其演奏的琵琶曲《潯陽夜月》改編為民樂合奏曲,并最終更名為《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從最初的琵琶文曲,到現在我們聽到的民族管弦樂作品,經許多音樂家的精雕細琢,已經成為中國傳統音樂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在國際樂壇上,它也享有崇高的聲譽。邊聽邊思考:1. 聽聽樂曲中用到了哪些樂器?2. 每一小段的結尾處有什么特點?3.這首樂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春江花月夜——聆聽、感受曲式結構(具有中國特色的變奏曲)引子與主題變奏尾聲江樓鐘鼓月上東山花影層疊水深云際漁歌唱晚洄瀾拍岸欸乃歸舟風回曲水橈鳴遠瀨思考:1. 聽聽樂曲中用到了哪些樂器?2. 每一小段的結尾處有什么特點?3.這首樂曲帶給你怎樣的感受?琵琶、簫、二胡和中胡、古箏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這種創作手法叫“換頭合尾”。優美、抒情典雅《春江花月夜》采用了我國民族音樂的一種創作手法“換頭合尾”,使不同段落在音樂結束處達到和諧統一。結構特點:換頭合尾尾句:思考:這段主題旋律有何特點?結構特點:“魚咬尾”音樂主題音樂游戲“魚咬尾”用“1、3、5”三個音符進行旋律接龍:11335—53531— —謝謝大家欣賞《春江花月夜》《草原上》《小放驢》《三六》八音和鳴(四)學習目標1、認真聆聽樂曲《草原上》《三六》《小放驢》,能聽辨出中胡、管子等樂器的音色特點。2、能區別中胡和二胡的不同特點,能對江南絲竹、河北吹歌的民族音樂特點有所了解,能在樂曲欣賞的過程當中培養對中國民族音樂的興趣,熱愛民族傳統的音樂文化。《草原上》1.樂曲整體風格是怎樣的?《草原上》——聆聽并思考節奏舒展,旋律優美,形象的勾勒出一副風和日麗、綠草如茵的草原風光,使人置身于一望無邊的遼闊草原情景之中。2.樂曲讓你聯想到怎樣的場景?劉明源1957年劉明源先生作為中國青年藝術家代表,參加了第六屆世界青年聯歡節民間樂器演奏比賽,獲得金質獎章。并出訪過數十個國家。他繼承發展了傳統的板胡演奏藝術,研制了高音和中音板胡;改編并演奏了中胡曲《草原上》,使中胡開始以獨奏樂器出現在舞臺上;任北京電影樂團獨奏兼民族樂隊首席。劉明源是近半個世紀以來,中國最優秀的民族器樂演奏家之一, 在中國和國際樂壇中,享有“中國弓弦樂之圣手”的稱譽,精通各種胡琴樂器,尤其擅長板胡、中胡。中胡音色渾厚,常擔任中音聲部演奏,善于演奏一些舒展、遼闊的歌唱性旋律。中胡與二胡的區別:中胡是在二胡基礎上改制的一種樂器,是中音二胡的簡稱。琴筒比二胡大琴桿比二胡長琴弦比二胡粗自由、遼闊的奔騰,歡樂的自豪,歌頌的《三六》又名《三落》、《梅花三弄》原系江南絲竹八大曲之一,樂曲旋律華麗清新、流暢活潑,常于民間喜慶場合演奏,洋溢著歡快的節日氣氛。《神奇秘譜》記載此曲最早是東晉桓伊所奏的笛曲。此曲結構上采用循環再現的手法,重復整段主題三次,故稱為“三弄”。樂曲簡介流行于江蘇南部、浙江和上海一帶的絲竹音樂。常用樂器為琵琶、揚琴、笛、簫、二胡、三弦和木魚等,笛和二胡為主奏樂器。絲竹音樂格調清新、秀麗,曲調流暢、委婉,富有情韻。江南絲竹小 放 驢《小放驢》是一首在河北廣為流傳的民間樂曲。其音樂體裁屬于河北吹歌。這首樂曲首先是源于農民們放驢的勞動生活。農民們對影響其耕種、運輸等勞動、生活需要的驢子十分珍愛,對驢子的各種動態、叫聲也由衷地產生喜悅之情。其次,這首樂曲也源于河北的民間歌舞——地秧歌“跑驢”。因為樂曲所表現的內容與節目中民間表演“跑驢”的內容十分相符。它們都是那樣地歡快、活潑、詼諧、粗獷,洋溢著一派喜慶的景象。同時,樂曲的律動又與“跑驢”的舞蹈動作十分吻合。根據以上所說,可以看出這首樂曲有著很深厚的生活基礎。創作背景河北吹歌流行于河北民間的吹打樂。用吹奏樂器演奏民歌、小調和戲曲的曲調。以管子、嗩吶、海笛(小嗩吶)等為主奏樂器,伴以笛、笙、板胡、二胡、鼓、鈸、鑼和梆子等。河北吹歌的音樂風格粗獷、活躍,富于北方農村生活氣息。河北吹歌的樂隊組合,有兩種基本類型:其一是以管子為主,輔之以一些弦樂器和打擊樂器。其二是以嗩吶為主,加上一組打擊樂器。主奏樂器《春江花月夜》《草原上》《三六》《小放驢》中胡江南絲竹民族管弦樂曲河北吹歌聆聽連線謝謝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