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音樂故事:孔子與《詩經》《關雎》簡介《國風·周南·關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據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的第一篇,而《詩經》是中國文學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生的年代應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中國文學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雎》。說說自己所知道的《詩經》并背誦其代表作《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球。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關雎》的內容是什么?《關雎》的內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的地位的。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詩經·國風》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雎》當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關雎》為《詩經》譜寫的歌曲聆聽古代民歌《關雎》,感受歌曲所表達的意境,然后揮拍小聲跟隨模唱。感受這首古代民歌的意境:在美麗的河畔,水鳥正“關關”地發出鳴叫聲....歌曲特點:五段歌詞配以相同旋律,朗朗上口戰國時期愛國詩人屈原,將流行于南方的民歌加以整理,并在此基礎上,懷著熾烈的情感創作出《離騷》《九歌》等新體詩,開創了《楚辭》的流派。據載,屈原的樂舞《九歌》的演出規模宏大,其中有舒緩的安歌、有歡快的舞蹈,還有由鐘、鼓、笙、篪、排簫、瑟等樂器所組成的大型樂隊的演奏。音樂故事:屈原與《楚辭》《汩羅江幻想曲》創作背景1980年10月,時任中國管弦樂學會會長的李煥之受香港林樂培之邀,為在香港舉行的“亞洲作曲家大會”創作專用樂曲。在創作工程中僅用一個月的時間便完成了這首以屈原為題材的古箏與民族管弦樂隊的合作大型作品。樂曲取材的傳統古琴曲《離騷》是晚唐琴家陳康士以屈原同名詩篇為題而創作的一部琴樂作品,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慘遭奸讒后的憂郁和苦悶,以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李煥之正是受到屈原的高尚情操和古琴曲《離騷》中的“較深刻的音樂構思”、“富于感情內涵的旋律”、“動人心弦的樂曲”的強烈感染才創作出這結構比較自由的單樂章古箏協奏曲。聽賞:《汩羅江幻想曲》古箏與樂隊聆聽《汩羅江幻想曲》你能聯想到屈原的身世嗎?這段音樂還讓你聯想到什么?描述了詩人屈原被流放時的悲憤之情與離別之心,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慘遭奸讒后的憂郁和苦悶,以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表達了屈原高潔的品質。古箏古箏,彈撥弦鳴樂器,又名漢箏、秦箏,是漢民族古老的民族樂器,流行于中國各地。經過千百年的發展,主要形成了客家箏、潮州箏、山東箏、河南箏四大流派。常用于獨奏、重奏、器樂合奏和歌舞、戲曲、曲藝的伴奏。因音域寬廣,音色優美動聽,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強,而被稱為“眾樂之王”,亦稱為“東方鋼琴”,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總結1.為《詩經》譜寫的歌曲《關雎》感受這首古代民歌的意境2.古箏與樂隊 《汨羅江幻想曲》抒發了偉大愛國詩人屈原慘遭奸讒后的憂郁和苦悶,以及思鄉愛國的崇高感情,表達了屈原高潔的品質。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