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與傳播》教學設計教學分析課程標準課程標準:簡述《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認識馬克思主義產生的重大意義。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認識其在建立無產階級政權上的經驗教訓。二、教學目標1、時空觀念:通過時間軸,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工業革命發展后期資本主義較發達的時期,認識到馬克思主義的前世今生。知道馬克思主義誕生以及發展過程中具體歷史事件的時間。2、唯物主義:通過歸納總結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背景,利用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的的理論,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時代必然性以及其影響的擴大化。3、史料實證:理解分析歐洲空想社會主義、工人運動、工業革命后階級關系的變化有關史料,分析認識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內容,認識其偉大歷史意義;引入史料,分析巴黎公社爆發背景,巴黎公社的措施。認識巴黎公社成立的歷史意義。4、歷史解釋:運用文獻資料,認識到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科學社會主義和空想社會主義的區別,認識到《共產黨宣言》的內容、意義;了解馬克思主義理論探索與革命實踐。歸納概括巴黎公社的措施、影響,總結其經驗教訓。5、家國情懷:體味馬克思與恩格斯對于資本家壓迫剝削的反抗精神以及對于理論知識的實踐精神,理解馬克思主義誕生于傳播的世界意義,尤其是對落后國家的巨大影響。三、重點難點重點:了解《共產黨宣言》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難點:理解馬克思主義產生的世界意義四、教法學法情景教學法、問題探究法、材料分析法、講授法五、教材分析本課包括三個子目:“早期工人運動與社會主義思想的萌發”、“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三個子目之間的邏輯關系是:遵循歷史思維,圍繞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主要內容和世界意義展開論述,介紹必要的歷史知識,并加以分析。教學過程設計【導入新課】一個幽靈,一個共產主義的幽靈,在歐洲游蕩。為了對這個幽靈進行神圣的圍剿,舊歐洲的一切勢力,教皇和沙皇,梅特涅和基佐,法國的激進派和德國的警察,都聯合起來了......教師活動:為什么整個歐洲的勢力都會因為這個共產主義的幽靈聯合起來?這個幽靈是從哪里來的?是什么樣的幽靈?幽靈要到那里去?我們本節課就來認識一下這個共產主義的幽靈。(設計意圖: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并通過“我是誰?從哪來?到哪去?”的靈魂三問貫穿本課)【講授新課】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1、經濟原因教師活動:回顧上節課有關工業革命的內容,對于其中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影響,帶領學生回顧舊知。材料一:1801-1805年,英國國民生產總產值增長125.6%,1851-1901年又增長了213.9%。在工業革命之前,每1000年人類生產能力才增長一倍;而在工業革命之后,生產能力則加速翻番。——錢乘旦,許潔明《英國通史》材料中反映了什么樣的經濟情況?生產力飛躍發展材料二:經濟危機期間,一個礦工失業在家,冬天很冷。女兒:“爸爸,天好冷,為什么不燒點煤 ”礦工:“爸爸失業了,沒錢買煤。”女兒:“你為什么失業 ”礦工:“因為老板挖的煤太多,賣不出去。”生產資料相對過剩材料三:國家 發生經濟危機的年份英國 1825 1836 1847 1857 1866 1878 1882 1890 1900 1907 1920 1929 1938美國 —— 1837 1848 1857 1865 1873 1882 1893 1903 1907 1920 1929 1938法國 —— —— 1847 1857 1867 1873 1882 1891 1900 1907 —— 1930 1938德國 —— —— 1847 1857 1866 1873 1882 1890 1900 1907 —— 1929 ——日本 —— —— —— —— —— —— —— —— 1900 1907 1920 1929 ——材料四:廣大工人的勞動環境極其惡劣,廠房狹小簡陋,污染嚴重......工人每天勞動12-18小時,工資待遇低,生活條件極其差,經常處于饑寒交迫之中,很多工人年紀輕輕就死了。據統計,1834年英國利物浦工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5歲; 19世紀40年代,法國工廠工人的平均壽命甚至不到30歲。工人生存環境惡化材料五:“統治者窮奢極欲,被統治者受苦挨餓”。例如,維多利亞女皇每天的收入是164鎊17先令60便士,她的丈夫亞爾伯特親王的收入是104鎊20先令,而千百萬工人每天每人的收入只有兩三個便士。——1842年英國憲章運動《第二次請愿書》注: 1英鎊=12先令=240便士(1971年前的換算)貧富分化嚴重教師總結講解:經濟根源:工業革命推動資本主義迅速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社會矛盾尖銳。2、工人運動材料一:“19世紀初的盧德運動”萊斯特郡一個名叫盧德的工人,為抗議工廠主的壓迫,第一個搗毀織襪機。工業革命時期,機器生產逐漸排斥手工勞動使大批手工業者破產,工人失業,工資下跌。當時工人把機器視為貧困的根源,用搗毀機器作為反對企業主,爭取改善勞動條件的手段。材料二:憲章運動提出的六點要求:①年滿21歲的男子均有選舉權;②秘密投票; ③按居民人數分配選區和議員名額;④每年改選一 次國會;⑤廢除議員候選人的財產資格;⑥議 員領取薪金。——《人民憲章》根據材料,看一看英國的工人斗爭發生了什么變化?有自發的經濟斗爭發展為自覺的政治斗爭三大工人運動,表明無產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迫切需要科學理論指導。思想上(1)空想社會主義:代表:法國人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人歐文為代表。思想內容:①無情地揭露和批判資本主義制度的種種弊端。②反對主要自由放任的競爭。③主張建立合作、平等、和諧的理想社會。結果:他們沒有找到實現理想社會的現實力量和正確有效的途徑。他們的設想被稱為“空想社會主義”。(2)人類思想三大優秀成果:實踐:材料:從巴黎到布魯爾,馬克思始終積極參與許多工人團體的活動,在馬克思身上,嗅不到一點空想家的氣味……常被工人們親切地稱為“馬克思老爹”——弗 ·列斯納《一個工人對馬克思的回憶》馬、恩長期的理論探索和革命實踐。背景總結馬克思主義的誕生1、《共產黨宣言》革命實踐(1)建立工人組織: 1846- 1847 年間,馬克思和恩格斯先后在布魯塞爾建立共產主義通訊委員會和德意志工人協會(2)加入“正義者同盟”: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德意志流亡工人組織“正義者同盟”,并幫助該同盟改組為“共產主義者同盟”。(3)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綱領: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二次代表大會上,馬克思和恩格斯受大會委托起草同盟綱領,這就是1848 年2月發表的《共產黨宣言》。《共產黨宣言》內容:(1)肯定了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作用,指出“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2)揭示了資本主義在積累財富和資本的同時對工人階級的殘酷剝奪必將引起工人階級反抗的社會現實,論證了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客觀規律。(3)肯定階級斗爭在階級社會中推動歷史發展的重要作用,宣告了無產階級作為資本主義掘墓人和共產主,義建設者的偉大使命,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目的和策略原則。《共產黨宣言》意義:《共產黨宜言》第一次較為完整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闡明了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2、《資本論》——剩余價值理論材料:馬克思還發現了現代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它所產生的資產階級社會的特殊的運動規律。由于剩余價值的發現,這里就豁然開朗了,而先前無論資產階級經濟學家或者社會主義批評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恩格斯《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上文所論述的馬克思的巨大成就是什么?有何意義?成就:創立剩余價值學說意義:揭露了資本主義制度與資本家剝削工人的秘密。3、《德意志意識形態》——唯物史觀材料:在階級社會中,按照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當 產關系制約生產力的發展的時候,就要革除弊制,突破舊有沒落社會制度的桎梏,為生產力的 發展開辟新道路。人民作為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是實現生產關系變革的主體力量。恩格斯指 出:“如果沒有這種自耕農和城市貧民,單單資產階級絕不會把斗爭進行到底,也絕不會把查理一世送上斷頭臺”。——《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閱讀材料,概括材料的主要思想。1、揭示了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在人類發展中的辯證關系;2、提出人民群眾對歷史發展的巨大作用。馬克思主義誕生的世界意義1、第一國際(1)成立:1864年,國際工人協會在倫敦成立。(2)意義: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傳播和國際工人運動進入新階段。2、巴黎公社(2)措施:政權建設 除舊 廢除舊軍隊、舊警察、舊法庭布新 ①建立立法與行政合一的政權機關和司法機構; ②成立國民自衛軍和治安委員會 ③人民有權監督和罷免選舉產生的公職人員; ④規定公職人員薪金的最高限額。社會經濟 ①沒收逃亡資本家的工廠,交給工人合作社管理; ②實行八小時工作制。是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一次努力嘗試(3)意義:材料1:1871年5月23日,即巴黎公社失敗前夕,馬克思在第一國際總委員會會議上指出:“即使公社被搞垮了,斗爭也只是延期而已。公社的原則是永存的,是消滅不了的;在工人階級得到解放以前,這些原則將一再表現出來。”材料2:工人階級反對資本家階級及其國家 斗爭,由于巴黎人的斗爭而進入一個新階段。不管這件事情的直接結果怎樣,具有世界歷史意義的新起點畢竟是已經取得了。 ——馬克思給路·庫格曼的信①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學說。②為國際工人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小結】本課重點:1、馬克思主義誕生的背景2、共產黨宣言的時間、內容、影響3、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4、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