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新課標:通過了解張騫通西域、“絲綢之路”的開辟、漢武帝大一統,知道西漢從建立之初的社會殘破發展到國力強盛的變化及原因;二、核心素養1.了解張騫出使西域的時間、目的、結果、意義。(史料實證)2.立足時空觀念與史料實證,識讀教材中《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絲綢之路示意圖》《漢代海上航路示意圖》等,知道絲綢之路的相關史實,了解絲綢之路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時空觀念、唯物史觀)3.學習張騫、班超等歷史人物為報效祖國而不屈不撓、勇于冒險和開拓進取的意志品質。發揚“一帶一路”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精神 。(家國情懷)三、教學重難點重點: 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兩漢經營西域。難點: 絲綢之路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世紀新路——一帶一路“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習近平主席在出訪中亞和東南亞國家期間,提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大倡議,得到國際社會高度關注。2021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額再創新高,其中東盟成為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開展貨物貿易最集中的地區。中國與東盟貨物貿易總額達8782.1億美元,占中國與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總額的48.9%,占中國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貨物貿易總額34.8%。陸海新通道建設扎實推進,截至2022年8月底,海運、鐵路、航空運輸等方式形成的物流網絡已覆蓋全球113個國家和地區的335個港口,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貨物進出最便捷的通道,助力中西部實現高水平開放,更深入地融入全球產業鏈。(二)、新課講授目標導學一:張騫通西域1.教師闡述西域的概念:西域的地理概念:今甘肅玉門關和陽關以西,今天新疆地區和更遠的地方。涼州詞唐·王渙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上無飛鳥,下無走獸。 ” ——東晉 法顯《佛國記》“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滿地石亂走”——唐 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從以上詩句中,你能感受到西域是個什么樣的地方?提示:荒涼、危險、毫無生機、神秘莫測2.教師展示“張騫出使西域路線示意圖”,閱讀課本第一子目,梳理張騫二次出使西域的史實。3.分析張騫通西域的背景、目的是什么?①背景:大月氏原在水草豐美的祁連山一帶,被匈奴一步步向西驅趕。匈奴從西域不斷向中原發動進攻,使漢王朝十分被動。②目的:漢武帝認識到西域的重要性,決定招募使者出使西域,聯絡大月氏夾擊匈奴。4.聯系所學的歷史、地理知識,設想一下在“開西域之跡”的過程中,張騫會遇到哪些艱難險阻?我們應該學習他的哪些優秀的品質?提示:惡劣的自然環境,兩次被匈奴扣押等;我們應學習他不畏犧牲,不怕艱難險阻的精神,最終完成使命的堅強意志等。5.小組合作探究:從對外關系和民族關系兩個方面總結一下張騫出使西域的歷史意義。目標導學二:絲綢之路1.教師提問:(1)名字的由來:“絲綢之路”是指起始于古代中國,連接亞洲、非洲和歐洲的古代商業路線。分為陸路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教師:閱讀教材并觀看下列圖片,回答:如果你是漢初一名商人,去西域經商,會帶去什么銷售,回國后,會賣給國人什么?3.學生自主閱讀教材,小組合作探究:絲綢之路開通的作用。是古代東西方往來的大動脈,對于中國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貿易和文化交流,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4.小組合作探究:絲綢之路的開辟,對漢代社會有什么影響 這條中西通道在我們今天的現實生活中有什么價值和作用 (從中西交流方面考慮)影響:有力地促進了中西方的經濟文化交流,促成了漢朝的興盛。價值和作用: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條重要通道,在我國當今的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中仍然發揮著重大的作用,我們應該很好地加以利用。目標導學三:對西域的管轄學生自主閱讀教材,敘述西漢對西域管轄的概況。2.教師:到了東漢,西域的形勢發生了變化。漢初匈奴分裂成南、北匈奴。南匈奴歸順了東漢。北匈奴貴族則經常率領騎兵南下掠奪,重新控制了西域,向各國勒索繁重的賦稅,切斷了西域和東漢的交往。為了恢復中原和西域的交往、恢復對西域的管轄,公元73年東漢政府派班超出使西域。(1).班超出使西域教師形象的講述班超的故事,也可由學生補充。(2).甘英到達波斯彎公元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公元166年,大秦安墩王朝的使臣來到東漢,這是歐洲同我國直接友好交往的開始,這是中西交往史上的一件大事。(3).班勇繼承父業班超經營西域30多年,到71歲時才回到中原,不久去世。他的兒子班勇繼承父業,再次出使西域。3.教師: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與有關國家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即“一帶一路”的戰略。結合所學內容談一談:古代絲綢之路為我們今天倡導的戰略留下了哪些文化內涵,提供哪些有益的經驗?文化內涵:開放、進取、合作、包容有益經驗: ①要加強與沿線國家的團結與合作,促進共同發展;②要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課堂總結漢武帝為了聯合大月氏抵御匈奴,派出張騫出使西域,目的雖然沒有達到,卻開通了最為著名的“絲綢之路”。在這條商路上,東方和西方第一次有了往來。東西方兩大文明之間互通有無,共享人類文明成果,促進了雙方的繁榮與發展。為報效祖國,不屈不撓、敢于冒險和開拓的精神也值得我們學習與發揚。六、課堂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