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古時期的亞洲》教學設計 一、課題: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二、課型:新授課 三、課程標準通過了解中古時期歐亞地區的不同世界國家、民族、宗教和社會變化,以及世界其他地區的社會概況,認識這一時期世界各區域之間文明的多元面貌。四、教學目標1.理解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扮演的角色及對世界重大的歷史影響。2.探討奧斯曼帝國是如何深刻影響歐洲與亞洲歷史的。3.認識中古時期的南亞、東亞國家是如何汲取中華文化的因子而形成特有文明的。4.概括古代亞洲不同的文明對人類歷史發展做出的貢獻,理解、尊重多樣文明。五、教學對象分析本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本課的知識涉及世界史,而幾乎90%的學生初中并沒有學習過世界史相關的內容,因此學生的基礎普遍比較薄弱,對課文里所涉及的知識以及一些國家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為此在講授過程中重點在于以課標為基準,本著興趣至上的原則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見識,不宜進行更為深入的講解。六、教材分析本課是普通高中教科書歷史必修中外歷史綱要(下)第二單元的第4課《中古時期的亞洲》,本單元主要講述的是中古時期的歐洲、亞洲、非洲及美洲的概況,主要介紹中古時期不同區域文明的多元化及其所產生的影響。本課共有三個子目,每一子目所涉及的知識比較繁雜,而且各子目間還屬于一種并列的關系。基于此,為了便于課堂講解和學生的學習,同時旨在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特將本課各子目內容進行了整合,分別命名為政教合一的中亞、多種宗教的南亞和中央集權的東亞,以史料為依據,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分別從政治、經濟、文化這三個方面進行歸納總結,通過這一學生親身參與討論探究的過程來體會和感悟文明的多樣性以及不同文明間的相互影響、借鑒與融合。七、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重點:阿拉伯帝國在東西方交流中特點及歷史影響。(二)難點:從亞洲不同地區的文明面貌,認識世界文明的多元化。八、教學方法 史料分析法、地圖分析法、小組討論探究法、講授法九、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PPT展示:《亞洲區域劃分》師:提問:根據地圖《亞洲區域劃分》指出亞洲一般可分為幾個部分﹖在中古時期亞洲曾出現過哪些影響深遠的國家 。師:學生回答,教師過渡;可分為東亞、中亞、西亞、南亞、東南亞部分。中古時期出現的影響深遠的國家有中亞、西亞的阿拉伯帝國、東亞的中國、南亞的印度、中亞、北亞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等。這些國家是如何建立、發展的,在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又發揮著怎樣作用的,下面我們主要從政治、經濟、文化來學習這節課的內容。【設計意圖】破題,讓學生對本課的內容建構一個宏觀上的框架,而后明確本節課主要講的內容,有針對性有重點的學習。 (二)講授新課【過渡】根據同學們的預習,下面請同學們花5分鐘的時間完成導學案上的預習反饋,同學們可以相互討論,最后老師來核對。1、知識梳理:根據教材預習情況,完成下表。【過渡】通過對基礎知識的梳理,我們大致了解了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古印度、日本和朝鮮的社會發展狀況,下面我們通過合作探究加深對這些國家的印象。2、合作探究: 師:同學們根據黑板展示的材料,試著分析一下阿拉伯帝國在促進東西方文化交流中呈現怎樣的特點?以及產生的影響?提示一下,同學們可以從對西方、對中國、對世界及對阿拉伯闡述其影響。生:1.兼容并包、開發等。2.影響:。。。。。。。師:總結:是的,同學們概括得很好,除此之外,阿拉伯作為傳播東西方文化的使者,不斷吸收外來文化的同時,對外來文化也加以創造來豐富自己的思想文化,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過渡】阿拉伯帝國擔當了溝通東西方文化的角色,成為東西方文明的使者。而另外一位使者奧斯曼帝國的貿易也相當發達。中國的絲綢、印度的香料、埃及的紙草、敘利亞的織物、斯拉夫的毛皮等各種商品,都經過君士坦丁堡和其他大城市在轉運到歐亞各地,促進伊斯蘭教傳播、傳承阿拉伯文明。下面讓我們一起來探討奧斯曼帝國對東西方歷史發展有哪些影響?探究二:奧斯曼帝國對東西方歷史發展有哪些影響?材料一: 君士坦丁堡陷落后,奧斯曼土耳其人對君士坦丁堡進行劫掠:劫掠繼續了三天,沒有一個兵士不靠奪得的戰利品致富的。經過三天,蘇丹穆罕默德用重懲威嚇的辦法,禁止繼續搶劫和仍然沒有停止的屠殺。所有的人都服從了他的命令。——周一良、吳于廑總主編,郭守田主編《世界通史資料選輯·中古部分》材料二:伊斯坦布爾地處東南歐與亞洲以及地中海與黑海之間,系東西方之間過境貿易的交匯點。……關稅和貿易稅的征收構成蘇丹政府的重要財源。 ……奧斯曼帝國橫跨亞非歐大陸的中央地帶,扼守東西方之間傳統貿易的十字路口。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奧斯曼帝國對中世紀東西方世界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軍事擴張:奧斯曼帝國大規模的對外擴張,給被侵略國家人民帶來了災難海外貿易:控制連接亞歐的商路,征收重稅,阻礙東西方貿易,導致商業危機。但,客觀上推動了新航路的開辟。文化傳播:使伊斯蘭教及其文化得到更大范圍的傳播和發展,促進了世界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過渡】深入學習了阿拉伯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發源地之一的古印度。【過渡】我們前面所學的三個國家和地區都受到了伊斯蘭教的影響,還有一些國家和地區受到了其他文明的影響,給大家提供一段材料,請你猜一猜這是哪些國家?受到了哪些文明的影響?材料一:東半球材料二:思考:日本與中國唐代進行對比,哪些方面具有相似之處?說明了什么?師:讓我們以隋唐時期為例,列舉中華文化影響周邊國家的主要史實。總結:①中國的造紙術傳入阿拉伯,促進阿拉伯文化的繁榮②日本大化改新,模仿隋唐制度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實現從奴隸社會到封建社會的過渡。③朝鮮的新羅模仿中國唐朝建立中央集權制國家。中央設三省六部制,引入科舉考試選拔官員,儒學經典和辭章治學廣為傳播。3、全課總結亞洲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亞洲人民在數千年發展歷程中創造了輝煌的文明成果,亞洲先人們早就開始了文明交流互鑒。亞洲先民歷經歲月洗禮,把生產生活實踐鐫刻成悠久歷史、積淀成深厚文明。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我們通過對中古時期亞洲的學習,知道了亞洲文明的多元化,同理,世界各文明地區也具有多元面貌的特征。十、板書設計第4課 中古時期的亞洲 一、政教合一的西亞 二、多種宗教的南亞 三、中央集權的東亞十一、教學反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