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縣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縣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縣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中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大西洋
B.我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
C.疆域遼闊,鄰國眾多,鄰國面積最大的是印度
D.南北緯度跨度很大,東西經度跨度較小
【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本題可采用排除法。選項A中我國東部瀕臨的海洋是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所以A錯誤;
我國的眾多鄰國中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所以選項C錯誤;
我國因為疆域面積大,所以不僅南北緯跨度大,而且東西經跨度也大,所以選項D也是錯誤的。所以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疆域特點的相關知識點,重點要學會描述地理位置與疆域特征,如經緯度位置、鄰國、鄰海等。
2.(2022八上·淳安期末)312 國道東起上海市,西至新疆的霍爾果斯市,沿途經過八個省區。下圖 312 國道經過的①②③④四個省級行政區,其簡稱和行政中心對應正確的是(  )
A.①—蘇—蘇州 B.②—鄂—鄭州
C.③—秦—西安 D.④—甘—銀川
【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312 國道經過的①是江蘇省,簡稱是蘇,省級行政中心是南京。②是河南省,簡稱是豫,省級行政中心是鄭州。③是陜西省,簡稱是陜或秦,省級行政中心是西安。④是甘肅省,簡稱是甘或隴,省級行政中心是蘭州。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省:河北省(冀 石家莊)、山西省(晉 太原)、吉林省(吉 長春)、遼寧省(遼 沈陽)、黑龍江省(黑 哈爾濱)、陜西省(陜或秦 西安)。甘肅省(甘或隴 蘭州)、青海省(青)、山東省(魯 濟南)、福建省(閩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臺灣省(臺 臺北)、河南省(豫 鄭州)。湖北省(鄂 武漢)、湖南省(湘 長沙)、江西省(贛 南昌)、江蘇省(蘇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
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3.(2022八上·淳安期末)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勻,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稀疏
B.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C.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部地區。
D.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格局。
【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 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稠密,故A不符合題意;我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故B不符合題意;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故C不符合題意;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故D符合題意。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我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中國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相差懸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 700萬。
(2021八上·淳安期末)讀“沿北緯 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完成問題。
4.對圖中甲地區的區域特征描述正確的有(  )
①位于我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
②溫帶季風氣候, “冬暖、春早、夏熱”
③重要商品糧基地,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④天然氣、芒硝等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受圖中地勢特點的影響,形成的地理現象有(  )
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
②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
③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
④南方降水多于北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4.D
5.A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川盆地
【解析】【點評】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這種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響:
①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夏季風)深入內陸,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②地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同時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③地勢對交通的影響:這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開發;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也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4.根據給出的地形剖面圖分析控制,甲地區是四川盆地,①位于我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錯誤,應該是長江上游;②溫帶季風氣候, “冬暖、春早、夏熱”,錯誤,應該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③重要商品糧基地,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正確; ④天然氣、芒硝等礦產資源豐富,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5.受圖中地勢特點的影響, 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正確。②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正確。③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正確。 ④南方降水多于北方,錯誤,與地勢無關。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2021八上·淳安期末)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6.下列對圖中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區域河湖眾多,水運便利
B.乙區域多種植小麥、玉米旱田作物
C.丙區域河流很少,且多為內流河
D.丁區域有我國最大盆地,荒漠廣布
7.四大地理區域的氣候差異極大,下列描述最準確的是(  )
A.甲區域的北京與乙區域的廣州夏季溫差大
B.乙區域屬于季風區,甲區域屬于非季風區
C.丙區域烏魯木齊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較少
D.丁區域拉薩海拔高氣溫低,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答案】6.C
7.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點評】 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一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6.據圖分析可知,甲是北方地區,乙是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甲區域降水少,河湖較少;乙區域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丙區域深居內陸,降水較少,河流較少,且多為內流河;丁區域沒有我國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最大,不在青藏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7.據圖分析可知,甲是北方地區,乙是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我國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甲區域的北京與乙區域的廣州夏季溫差不大;甲 、乙區域都屬于季風區 ; 丙區域烏魯木齊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較少 ; 丁區域拉薩海拔高氣溫低,但不是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最低氣溫在黑龍江的漠河;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8.區域差異需要區域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以下圖片中屬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是(  )
A. 青藏鐵路動車組
B. 寧夏“華西村”
C. 《京津冀協同發展》郵票
D. 東北振興宣傳畫
【答案】C
【知識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從這一關鍵信息我們可以清楚要選擇的戰略首先實行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其次這一戰略是優化開發的,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只有選項C。寧夏和青藏人口不多,而東北振興不屬于優化開發,而屬于振興。所以C選項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對國家重大戰略的認知。學生要常關注時政熱點。
9.(2021八上·淳安期末)八年級學生小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自己的臺灣旅游見聞。其中最有可能出現的是(  )
A.臺灣最大湖泊日月潭,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
B.盛產溫帶和亞熱帶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
C.人口、工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
D.侗族大歌,場面宏大,載歌載舞,歡慶豐年
【答案】A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最大湖泊日月潭,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 。臺灣盛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 人口、工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 。臺灣的少數民族是高山族,不是侗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2022八上·淳安期末)讀下側某流域圖,下列關于該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甲是太湖,盛產“三白 ”
②毗鄰港澳,“世界工廠”
③著名水鄉,臨河建屋
④冰雪運動,特色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甲是太湖,盛產“三白 ”,正確。 ②毗鄰港澳,“世界工廠”,錯誤,離的較遠。③著名水鄉,臨河建屋,正確,水鄉特色。④冰雪運動,特色旅游,錯誤,這里沒有冰雪。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水鄉孕育的城鎮"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更是江南水鄉的一大特色,正是因為太湖的聞名于世,才在這里孕育出眾多城鎮,從而形成今天的繁榮與喧鬧。
11.(2021八上·淳安期末)在《南京條約》 中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在《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中增開漢口、 天津等十處通商口岸,這反映了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  )
A.販賣鴉片 B.割占領土 C.開拓市場 D.輸出資本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在《南京條約》中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增開漢口、天津等十處通商口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主要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廉價的原材料和俏銷工業品。
ABD三項都不是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C項開拓市場是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有關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理解并識記兩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12.(2021八上·淳安期末)學者章開沅認為: “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 … … 同 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 … … 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義”最有可能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南昌起義
【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由“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結合所學,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可知,材料中的“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太平天國運動最有可能是材料中的“起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
13.(2021八上·淳安期末)以下是洋務運動時期部分企業信息簡表,這些企業屬于(  )
企業名稱 情況簡介
安慶內軍械所 清政府創辦最早的官辦新式兵工廠。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清政府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創辦的第一個海防近代化事務機構,有近代海軍搖籃之譽
A.中外合資生產企業 B.“求富”的民用企業
C.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D.“自強”的軍用企業
【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屬于“自強”的軍用企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先后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自強”的軍用企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屬于“自強”的軍用企業。
14.(2021八上·淳安期末)“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 一位晚清名將率軍收復和治理邊疆的業績。這位名將是(  )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左宗棠 D.鄧世昌
【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打敗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政權,于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整個新疆,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歌頌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業績。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左宗棠是題干描述的名將,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左宗棠收復新疆。
15.(2021八上·淳安期末)近代列強割占中國許多領土,國家蒙受屈辱,其中寶島臺灣被日本割占長達(  )
A.四十六年 B.四十八年 C.四十九年 D.五十年
【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給日本,從此,日本對臺灣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才收回了臺灣。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五十年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
16.(2021八上·淳安期末)某學者回憶 19 世紀 80 年代的情形時說: “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 類” ,而到了 19 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
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
【答案】D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朝士皆恥言西學”到“舉國若狂,人人竟言西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救亡意識凸顯。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最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使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他是(  )
A.孫中山 B.章炳麟 C.陳天華 D.鄒容
【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他先后建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并提出三民主義,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
A項孫中山最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使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歷程,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掌握孫中山的革命歷程是解答的關鍵。
18.(2022八上·淳安期末)下圖是諷刺漫畫“祖師爺”張聿光 1911 年發表在《民立畫報》的一幅漫畫。畫中的袁世凱身著清朝官服,騎在木馬上,原定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對此漫畫解讀最準確的是(  )
A.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居功至偉
B.袁世凱尋求列強支持,出賣國權
C.袁世凱執意復辟帝制,倒行逆施
D.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蒙蔽國人
【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題干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在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蒙蔽革命黨人。為建立他的獨裁統治,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即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他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至此,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ABC三項解讀都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D項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蒙蔽國人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19.(2021八上·淳安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正確區分史實和結論是一項基本要求。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B.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C.上海工人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
D.大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史實即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歷史結論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
ABC三項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大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屬于歷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判斷史實和結論的方法。
20.(2021八上·淳安期末)某文告寫道:“民眾自動武裝起來, 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 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 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全民族抗戰時期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最早出現在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此時處于對峙時期。
AB兩項辛亥革命時期和北伐戰爭時期還沒有蘇維埃政權,不符合題意;
C項土地革命時期最可能出現題干文告,符合題意;
D項全民族抗戰時期國共兩黨處于第二次合作時期,斗爭的目標主要是日本帝國主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時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理解并識記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的相關史實。
21.(2022八上·淳安期末)毛澤東領導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位于右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即“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由此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ABD三項和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③所處位置為井岡山地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就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及歷史基礎知識與地圖的結合。
22.(2021八上·淳安期末)人民軍隊是共和國的鋼鐵長城,關于人民軍隊的創建發展歷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 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② 秋收起義 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③ 八七會議 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④ 古田會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舉行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進軍途中,進行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1929年,古田會議在福州上杭縣古田召開,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③錯誤,①②④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和古田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和古田會議的相關史實。
23.(2022八上·淳安期末)繪制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按時間先后順序在“▲”處填入相關事件,依次是(  )
A.九一八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西安事變 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 華北事變
D.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本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華北危急了。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的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
A項九一八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依次是題干年代尺“▲”處應填入的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年代尺“▲”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的時間作答即可。注意對年代尺的解讀,識記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意義。
24.(2021八上·淳安期末)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英勇戰斗,下列戰役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臺兒莊戰役 ②第三次長沙會戰 ③平型關大捷 ④百團大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41年、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④②。
C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英勇戰斗的相關史實。
25.(2022八上·淳安期末)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下表★處的英雄是(  )
事件 西安事變 淞滬會戰 東北抗日游擊戰 隆華戰斗
英雄 張學良 ★ 楊靖宇 董存瑞
A.謝晉元 B.張自忠 C.左權 D.馬本齋
【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軍借口一名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擊斃,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日軍先后調集30多萬兵力,在飛機、坦克、火炮的掩護下,輪番向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先后出動70余萬兵力,一次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天,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3架日機,初戰告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A項謝晉元是題干表★處的英雄,符合題意;
B項張自忠在1941年棗宜會戰中,為國犧牲,不符合題意;
C項左權在1941年反掃蕩中犧牲,不符合題意;
D項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開展敵后游擊戰爭,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淞滬會戰,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
26.(2022八上·淳安期末)1946 年 8 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的談話中指出,真正強大的力量屬于人民。由此誕生了一個著名的論斷(  )
A.“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B.“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6年8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明確指出:“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這些論述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廣大人民打敗中國反動派的決心和信心。
A項“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是1947年毛澤東為劉胡蘭題的詞,不符合題意;
B項“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是1927年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不符合題意;
C項“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題干相符,符合題意;
D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1930年寫的一篇文章中的名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全面內戰爆發后毛澤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
27.(2022八上·淳安期末)1947 年夏,劉鄧大軍兵分三路橫跨隴海線,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此事件(  )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C.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分三路橫跨隴海線,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項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是在1947年2月,不符合題意;
B項1947年6月,中國共產黨基本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不符合題意;
C項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是在三大戰役勝利后,不符合題意;
D項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是1947 年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
28.(2022八上·淳安期末)某歷史興趣小組收集了如下一組圖片,這組圖片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是(  )
A.抗日戰爭 B.新民主主義革命
C.國民革命運動 D.人民解放戰爭
【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臺兒莊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渡江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故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29.(2021八上·淳安期末) 2022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20 日第 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 聯合舉行。觀賽期間我們可以參觀連接兩地最寶貴和最有價值的中國近代工業遺產是(  )
A.李鴻章——輪船招商局 B.張謇——大生紗廠
C.詹天佑——京張鐵路 D.榮氏兄弟——福新面粉公司
【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他率工程隊出色地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務,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詹天佑——京張鐵路與張家口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相關史實。
30.(2021八上·淳安期末)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突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
B.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是新華書店
C.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 譜寫了時代最強音
D.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A項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項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是新華書店說法錯誤,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不符合題意;
C項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 譜寫了時代最強音說法錯誤,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譜寫了時代最強音,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說法錯誤,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定軍山》,《歌女紅牡丹》是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的相關史實。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3 小題,其中第 31 題 15 分,第 32 題 13 分,第 33 題 12 分,共40 分)
31.(2022八上·淳安期末)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
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延安市確立了“以退耕還林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戰略思路,在全市掀起了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建設熱潮。經過多年持續治理,延安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改善提升。
(1)圖 1 中字母 A 是   (黃河支流名稱),B 是   (黃河上中游分界點),C是   (海域名稱),D 是   (山脈),從氣候角度舉一例   說明此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2)在①②③河段中,形成“地上懸河”現象的是   (填數字)段。形成這種現象與其經過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密切相關,請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3)結合材料二,請你為延安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答案】(1)汾河;河口;渤海;秦嶺;秦嶺是我國1月O℃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地上懸河”③段黃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易被沖刷;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3)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自然修復,封育保護,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修筑梯田,科學合理放牧等。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 1 中字母 A 是汾河,B 是河口,C是渤海,D 是秦嶺,秦嶺是我國1月O℃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在①②③河段中,形成“地上懸河”現象的是③段。形成這種現象與其經過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密切相關,黃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易被沖刷;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3)、結合材料二, 為延安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建議有: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自然修復,封育保護,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修筑梯田,科學合理放牧等。
【點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是人們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壞植被;氣候干燥,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32.(2022八上·淳安期末)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略、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英勇抗爭和
不懈探索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如右圖所示,呈現出由“沉淪”到“上升”的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的發展線路。“沉淪”與“上升”諸問題》改編
——據張海鵬《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
材料二: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生動再現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抗爭的光輝歷程。
材料三:“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
——摘自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1)寫出 A 段中國開始“沉淪”、B 段“沉淪”到谷底的歷史事件。指出 C 段“上升”過程中中國人民在反抗外敵入侵方面獲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結合所學,指出圖一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簡要分析圖二這場革命對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影響?指出圖三這場運動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地位?
(3)為實現“全人格的覺悟”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依據材料三歸納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
【答案】(1)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或簽訂《辛丑條約》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2)意義: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影響: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主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事件:新文化運動。
特點:從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
【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開始“沉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了《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清政府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沉淪”到谷底。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辛亥革命失敗后,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認定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具有從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特點。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或簽訂《辛丑條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2)意義: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影響: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
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主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事件:新文化運動。
特點:從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虎門銷煙、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作答。
33.(2022八上·淳安期末)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歷程空間示意圖
材料二:陳云在 1935 年 10 月 15 日向共產國際報告情況時說:這次會議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和毛澤東一起劈波斬浪的一批領袖人物,也在這危難時刻的風頭浪尖上經受了錘煉。
材料三:“這里本是黃土高原上一塊貧瘠的土地,自從中央紅軍長征來到這里,它就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地名逐漸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思想制高點。”它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1)結合所學,指出中國共產黨在①地起航的歷史事件及其偉大意義?在②地開創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的錯誤是什么?寫出③地召
開的“這次會議”名稱及其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的地位。
(3)閱讀材料三,指出“這里”的地名。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什么會議?這次會議把什么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4)綜上,試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理論探索角度談談我們獲得的歷史啟示。
【答案】(1)事件: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
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左”的錯誤(或“左”傾錯誤、或教條主義錯誤、或脫離實際的瞎指揮)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延安 中共七大 毛澤東思想
(4)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開始攻占縣城,損失嚴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在那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而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材料二“1935 年 10 月 15 日……這次會議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指的是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根據材料三中的“它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可知,“這里”指的是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舉行,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事件: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左”的錯誤(或“左”傾錯誤、或教條主義錯誤、或脫離實際的瞎指揮);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延安 ;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圖示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歷史意義、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遵義會議以及歷史地位、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歷史意義、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遵義會議以及歷史地位、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浙江省杭州市淳安等多縣區2021-2022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學業水平測試試卷
一、選擇題(本大題有 30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6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
1.中國幅員遼闊、疆域廣大,下列描述中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大西洋
B.我國大陸海岸線北起鴨綠江口,南到北侖河口
C.疆域遼闊,鄰國眾多,鄰國面積最大的是印度
D.南北緯度跨度很大,東西經度跨度較小
2.(2022八上·淳安期末)312 國道東起上海市,西至新疆的霍爾果斯市,沿途經過八個省區。下圖 312 國道經過的①②③④四個省級行政區,其簡稱和行政中心對應正確的是(  )
A.①—蘇—蘇州 B.②—鄂—鄭州
C.③—秦—西安 D.④—甘—銀川
3.(2022八上·淳安期末)我國人口和民族眾多,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分布不均勻,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稀疏
B.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
C.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部地區。
D.各民族人口分布呈現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格局。
(2021八上·淳安期末)讀“沿北緯 30°的地形剖面示意圖” ,完成問題。
4.對圖中甲地區的區域特征描述正確的有(  )
①位于我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
②溫帶季風氣候, “冬暖、春早、夏熱”
③重要商品糧基地,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④天然氣、芒硝等礦產資源豐富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5.受圖中地勢特點的影響,形成的地理現象有(  )
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
②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
③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
④南方降水多于北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21八上·淳安期末)讀“中國四大地理區域示意圖”,回答問題。
6.下列對圖中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描述,正確的是(  )
A.甲區域河湖眾多,水運便利
B.乙區域多種植小麥、玉米旱田作物
C.丙區域河流很少,且多為內流河
D.丁區域有我國最大盆地,荒漠廣布
7.四大地理區域的氣候差異極大,下列描述最準確的是(  )
A.甲區域的北京與乙區域的廣州夏季溫差大
B.乙區域屬于季風區,甲區域屬于非季風區
C.丙區域烏魯木齊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較少
D.丁區域拉薩海拔高氣溫低,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
8.區域差異需要區域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為此國家制定了一系列發展戰略。以下圖片中屬于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是(  )
A. 青藏鐵路動車組
B. 寧夏“華西村”
C. 《京津冀協同發展》郵票
D. 東北振興宣傳畫
9.(2021八上·淳安期末)八年級學生小明,在微信朋友圈發布了自己的臺灣旅游見聞。其中最有可能出現的是(  )
A.臺灣最大湖泊日月潭,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
B.盛產溫帶和亞熱帶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
C.人口、工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東部沿海平原
D.侗族大歌,場面宏大,載歌載舞,歡慶豐年
10.(2022八上·淳安期末)讀下側某流域圖,下列關于該流域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甲是太湖,盛產“三白 ”
②毗鄰港澳,“世界工廠”
③著名水鄉,臨河建屋
④冰雪運動,特色旅游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2021八上·淳安期末)在《南京條約》 中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在《天津條約》 《北京條約》 中增開漢口、 天津等十處通商口岸,這反映了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  )
A.販賣鴉片 B.割占領土 C.開拓市場 D.輸出資本
12.(2021八上·淳安期末)學者章開沅認為: “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 … … 同 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 … … 拉開了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序幕。”材料中的“起義”最有可能是(  )
A.三元里抗英 B.太平天國運動
C.義和團運動 D.南昌起義
13.(2021八上·淳安期末)以下是洋務運動時期部分企業信息簡表,這些企業屬于(  )
企業名稱 情況簡介
安慶內軍械所 清政府創辦最早的官辦新式兵工廠。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 清政府開設的規模最大的近代軍事企業。
福州船政局 清政府創辦的第一個海防近代化事務機構,有近代海軍搖籃之譽
A.中外合資生產企業 B.“求富”的民用企業
C.民族資本主義企業 D.“自強”的軍用企業
14.(2021八上·淳安期末)“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這首詩頌揚了 一位晚清名將率軍收復和治理邊疆的業績。這位名將是(  )
A.林則徐 B.李鴻章 C.左宗棠 D.鄧世昌
15.(2021八上·淳安期末)近代列強割占中國許多領土,國家蒙受屈辱,其中寶島臺灣被日本割占長達(  )
A.四十六年 B.四十八年 C.四十九年 D.五十年
16.(2021八上·淳安期末)某學者回憶 19 世紀 80 年代的情形時說: “朝士皆恥言西學,有談者,詆為漢奸,不齒士 類” ,而到了 19 世紀末,卻出現了“舉國若狂,人人競言西學”這一變化主要是由于當時中國(  )
A.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自強”“求富”理念的推廣
C.革命派廣泛宣傳民主共和思想 D.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
17.(2021八上·淳安期末)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最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使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他是(  )
A.孫中山 B.章炳麟 C.陳天華 D.鄒容
18.(2022八上·淳安期末)下圖是諷刺漫畫“祖師爺”張聿光 1911 年發表在《民立畫報》的一幅漫畫。畫中的袁世凱身著清朝官服,騎在木馬上,原定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對此漫畫解讀最準確的是(  )
A.袁世凱迫使清帝退位,居功至偉
B.袁世凱尋求列強支持,出賣國權
C.袁世凱執意復辟帝制,倒行逆施
D.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蒙蔽國人
19.(2021八上·淳安期末)在歷史學習中,正確區分史實和結論是一項基本要求。下列屬于歷史結論的是(  )
A.1919 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B.李大釗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C.上海工人先后發動三次武裝起義
D.大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
20.(2021八上·淳安期末)某文告寫道:“民眾自動武裝起來, 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 建立民眾自己的蘇維埃政權! 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  )
A.辛亥革命時期 B.北伐戰爭時期
C.土地革命時期 D.全民族抗戰時期
21.(2022八上·淳安期末)毛澤東領導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位于右圖中的(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21八上·淳安期末)人民軍隊是共和國的鋼鐵長城,關于人民軍隊的創建發展歷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① 南昌起義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② 秋收起義 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
③ 八七會議 從組織上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
④ 古田會議 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原則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3.(2022八上·淳安期末)繪制年代尺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下面的年代尺按時間先后順序在“▲”處填入相關事件,依次是(  )
A.九一八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
B.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西安事變 華北事變
C.七七事變 九一八事變 西安事變 華北事變
D.九一八事變 七七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24.(2021八上·淳安期末)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英勇戰斗,下列戰役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
①臺兒莊戰役 ②第三次長沙會戰 ③平型關大捷 ④百團大戰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①④② D.①③④②
25.(2022八上·淳安期末)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下表★處的英雄是(  )
事件 西安事變 淞滬會戰 東北抗日游擊戰 隆華戰斗
英雄 張學良 ★ 楊靖宇 董存瑞
A.謝晉元 B.張自忠 C.左權 D.馬本齋
26.(2022八上·淳安期末)1946 年 8 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的談話中指出,真正強大的力量屬于人民。由此誕生了一個著名的論斷(  )
A.“生的偉大,死的光榮” B.“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
C.“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27.(2022八上·淳安期末)1947 年夏,劉鄧大軍兵分三路橫跨隴海線,開始千里躍進大別山的壯舉。此事件(  )
A.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
B.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
C.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
28.(2022八上·淳安期末)某歷史興趣小組收集了如下一組圖片,這組圖片反映了一個共同的主題是(  )
A.抗日戰爭 B.新民主主義革命
C.國民革命運動 D.人民解放戰爭
29.(2021八上·淳安期末) 2022 年 2 月 4 日至 2 月 20 日第 24 屆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將在北京市和河北省張家口市 聯合舉行。觀賽期間我們可以參觀連接兩地最寶貴和最有價值的中國近代工業遺產是(  )
A.李鴻章——輪船招商局 B.張謇——大生紗廠
C.詹天佑——京張鐵路 D.榮氏兄弟——福新面粉公司
30.(2021八上·淳安期末)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突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
B.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是新華書店
C.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 譜寫了時代最強音
D.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 3 小題,其中第 31 題 15 分,第 32 題 13 分,第 33 題 12 分,共40 分)
31.(2022八上·淳安期末)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千秋大
計。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從上世紀 90 年代開始,延安市確立了“以退耕還林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的戰略思路,在全市掀起了以退耕還林為主的生態建設熱潮。經過多年持續治理,延安生態環境質量得以改善提升。
(1)圖 1 中字母 A 是   (黃河支流名稱),B 是   (黃河上中游分界點),C是   (海域名稱),D 是   (山脈),從氣候角度舉一例   說明此山脈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2)在①②③河段中,形成“地上懸河”現象的是   (填數字)段。形成這種現象與其經過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密切相關,請結合圖示和所學知識分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自然原因。
(3)結合材料二,請你為延安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提出合理化建議。
32.(2022八上·淳安期末)中國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強侵略、民族屈辱的歷史,也是中國人民英勇抗爭和
不懈探索的歷史。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如右圖所示,呈現出由“沉淪”到“上升”的過程,中國社會走出了一條“U”字形的發展線路。“沉淪”與“上升”諸問題》改編
——據張海鵬《關于中國近代史的分期及其
材料二: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上的浮雕生動再現了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抗爭的光輝歷程。
材料三:“近五十年來,中國人漸漸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從器物上感覺不足,第二期,是從制度上感覺不足,第三期,便是從文化根本上感覺不足。革命成功將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漸漸有點廢然思返,覺得社會文化是整套的,要拿舊心理運用新制度,決計不可能,漸漸要求全人格的覺悟....”
——摘自梁啟超《五十年中國進化概論》
(1)寫出 A 段中國開始“沉淪”、B 段“沉淪”到谷底的歷史事件。指出 C 段“上升”過程中中國人民在反抗外敵入侵方面獲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2)結合所學,指出圖一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簡要分析圖二這場革命對中國政治民主化進程的影響?指出圖三這場運動在中國民主革命進程中的地位?
(3)為實現“全人格的覺悟”先進知識分子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依據材料三歸納中國近代化探索的特點。
33.(2022八上·淳安期末)2021 年是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民主革命歷程空間示意圖
材料二:陳云在 1935 年 10 月 15 日向共產國際報告情況時說:這次會議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和毛澤東一起劈波斬浪的一批領袖人物,也在這危難時刻的風頭浪尖上經受了錘煉。
材料三:“這里本是黃土高原上一塊貧瘠的土地,自從中央紅軍長征來到這里,它就由一個默默無聞的地名逐漸成為決定中國命運的思想制高點。”它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
(1)結合所學,指出中國共產黨在①地起航的歷史事件及其偉大意義?在②地開創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
(2)閱讀材料二,結合所學指出“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的錯誤是什么?寫出③地召
開的“這次會議”名稱及其在中國共產黨發展史上的地位。
(3)閱讀材料三,指出“這里”的地名。1945 年 4 月至 6 月中共中央在“這里”召開了什么會議?這次會議把什么思想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4)綜上,試從中國共產黨革命理論探索角度談談我們獲得的歷史啟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我國的疆域
【解析】【分析】本題可采用排除法。選項A中我國東部瀕臨的海洋是太平洋,而不是大西洋,所以A錯誤;
我國的眾多鄰國中面積最大的俄羅斯,所以選項C錯誤;
我國因為疆域面積大,所以不僅南北緯跨度大,而且東西經跨度也大,所以選項D也是錯誤的。所以B選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我國疆域特點的相關知識點,重點要學會描述地理位置與疆域特征,如經緯度位置、鄰國、鄰海等。
2.【答案】C
【知識點】我國的行政區劃
【解析】【分析】根據圖中信息可知, 312 國道經過的①是江蘇省,簡稱是蘇,省級行政中心是南京。②是河南省,簡稱是豫,省級行政中心是鄭州。③是陜西省,簡稱是陜或秦,省級行政中心是西安。④是甘肅省,簡稱是甘或隴,省級行政中心是蘭州。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每一個省級行政區都有自己的簡稱和省級行政中心。23個省:河北省(冀 石家莊)、山西省(晉 太原)、吉林省(吉 長春)、遼寧省(遼 沈陽)、黑龍江省(黑 哈爾濱)、陜西省(陜或秦 西安)。甘肅省(甘或隴 蘭州)、青海省(青)、山東省(魯 濟南)、福建省(閩 福州)、浙江省(浙 杭州)、臺灣省(臺 臺北)、河南省(豫 鄭州)。湖北省(鄂 武漢)、湖南省(湘 長沙)、江西省(贛 南昌)、江蘇省(蘇 南京)、安徽省(皖 合肥)、廣東省(粵 廣州)、海南省 (瓊 海口)、四川省(川或蜀 成都)、貴州省(貴或黔 貴陽)、云南省(云或滇 昆明)。
4個直轄市:北京市(京)、天津市(津)、上海市(滬)、重慶市(渝)。
5個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內蒙古 呼和浩特)、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新 烏魯木齊)、寧夏回族自治區(寧 銀川)、廣西壯族自治區(桂 南寧)、西藏自治區(藏 拉薩)。
2個特別行政區:香港特別行政區(港)、澳門特別行政區(澳)。
3.【答案】D
【知識點】我國的人口特點;我國的民族及其分布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 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稠密,故A不符合題意;我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故B不符合題意;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故C不符合題意;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故D符合題意。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中國人口地區分布不均。一般來說,以黑龍江省的黑河-云南省的騰沖線為界,東部地區人口多(稠密),西部地區人口少(稀疏);中國各民族分布的特點是“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漢族分布最廣,主要集中在東部和中部地區,少數民族則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東北部地區;我國是世界人口稠密區之一;中國各少數民族的人口數量相差懸殊,其中人口最多的是壯族,約1 700萬。
【答案】4.D
5.A
【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四川盆地
【解析】【點評】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階梯狀分布, 這種地勢特征對氣候,河流,交通等方面的影響:
① 地勢對氣候的影響: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向海洋傾斜,有利于海洋上的濕潤氣流(夏季風)深入內陸,為我國廣大地區帶來大量的降水,有利于我國東部廣大地區發展農業生產。②地勢對河流的影響:我國西高東低的地勢使得我國的河流大多自西向東滾滾流,同時在各階梯的交界處河流產生巨大的落差,水能資源十分豐富。③地勢對交通的影響:這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向東流淌的大河溝通了我國東西的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內陸的經濟聯系,有利于促進沿海地區經濟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的大開發;一方面,階梯交界處的高大山脈也成為我國東西交通上的巨大障礙。
4.根據給出的地形剖面圖分析控制,甲地區是四川盆地,①位于我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錯誤,應該是長江上游;②溫帶季風氣候, “冬暖、春早、夏熱”,錯誤,應該是亞熱帶季風氣候; ③重要商品糧基地,有都江堰水利工程 ,正確; ④天然氣、芒硝等礦產資源豐富,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5.受圖中地勢特點的影響, ①長江自西向東流入東海,正確。②階梯交界處水能資源豐富,正確。③有利于海洋濕潤氣流進入內地,正確。 ④南方降水多于北方,錯誤,與地勢無關。 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答案】6.C
7.C
【知識點】四大地理區域的劃分;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點評】 在中國地圖上,把秦嶺—淮河一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和青藏高原邊緣線(昆侖山、祁連山、橫斷山脈)這三條重要的地理界線結合起來,并根據實際情況作一定的調整,就把我國劃分為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6.據圖分析可知,甲是北方地區,乙是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甲區域降水少,河湖較少;乙區域主要種植的糧食作物是水稻;丙區域深居內陸,降水較少,河流較少,且多為內流河;丁區域沒有我國最大的盆地,四川盆地最大,不在青藏地區。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7.據圖分析可知,甲是北方地區,乙是南方地區,丙是西北地區,丁是青藏地區。我國夏季南北普遍高溫, 甲區域的北京與乙區域的廣州夏季溫差不大;甲 、乙區域都屬于季風區 ; 丙區域烏魯木齊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降水量較少 ; 丁區域拉薩海拔高氣溫低,但不是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最低氣溫在黑龍江的漠河;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8.【答案】C
【知識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本題解題的關鍵是從題干中提取關鍵信息——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新模式的戰略,從這一關鍵信息我們可以清楚要選擇的戰略首先實行地區是人口密集的,其次這一戰略是優化開發的,滿足這兩個條件的只有選項C。寧夏和青藏人口不多,而東北振興不屬于優化開發,而屬于振興。所以C選項正確。
【點評】本題考查的是對國家重大戰略的認知。學生要常關注時政熱點。
9.【答案】A
【知識點】臺灣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臺灣最大湖泊日月潭,風光秀麗的旅游勝地 。臺灣盛產熱帶和亞熱帶水果,有水果之鄉的美譽。 人口、工業和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沿海平原 。臺灣的少數民族是高山族,不是侗族。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
【點評】臺灣,簡稱“臺”,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臺北。位于中國大陸東南方,東臨太平洋,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省相望,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群島相對, 包括臺灣島、臨近屬島和澎湖列島等80多個島嶼,總面積3.6萬平方公里。 是中國第一大島, 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10.【答案】B
【知識點】太湖流域的水鄉城鎮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甲是太湖,盛產“三白 ”,正確。 ②毗鄰港澳,“世界工廠”,錯誤,離的較遠。③著名水鄉,臨河建屋,正確,水鄉特色。④冰雪運動,特色旅游,錯誤,這里沒有冰雪。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水鄉孕育的城鎮"太湖流域是我國著名的水鄉,更是江南水鄉的一大特色,正是因為太湖的聞名于世,才在這里孕育出眾多城鎮,從而形成今天的繁榮與喧鬧。
11.【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在《南京條約》中開放廣州等五處通商口岸,在《天津條約》《北京條約》中增開漢口、天津等十處通商口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列強簽訂不平等條約的主要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掠奪廉價的原材料和俏銷工業品。
ABD三項都不是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不符合題意;
C項開拓市場是列強發動兩次鴉片戰爭的根本目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有關知識的理解、記憶能力。理解并識記兩次鴉片戰爭的相關知識。
12.【答案】B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由“起義對封建制度來了一次大掃蕩,沉重打擊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加速了封建統治的崩潰。同時抗擊了西方資本主義的侵略……”結合所學,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和外國侵略勢力。可知,材料中的“起義”是太平天國運動。
ACD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
B項太平天國運動最有可能是材料中的“起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天國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農民運動。
13.【答案】D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屬于“自強”的軍用企業。從19世紀60年代起,洋務派以“自強”為口號,發展近代軍事工業,先后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自強”的軍用企業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安慶內軍械所、江南機器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屬于“自強”的軍用企業。
14.【答案】C
【知識點】第二次鴉片戰爭與太平天國運動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65年,阿古柏率兵侵入新疆,1876年左宗棠率清軍在新疆人民的支持下,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打敗了侵占新疆的阿古柏政權,于1878年收復了除伊犁以外的整個新疆,維護了中國領土主權,“大將籌邊尚未還,湖湘子弟滿天山。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歌頌的是左宗棠收復新疆的業績。
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左宗棠是題干描述的名將,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左宗棠收復新疆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左宗棠收復新疆。
15.【答案】D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割臺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等給日本,從此,日本對臺灣進行了長達50年的殖民統治,直到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中國才收回了臺灣。
ABC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五十年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掌握《馬關條約》的相關知識。
16.【答案】D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朝士皆恥言西學”到“舉國若狂,人人竟言西學”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戰爭后民族危機加深,民族救亡意識凸顯。
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
D項民族危機加深,救亡意識凸顯理解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關鍵是對材料信息的分析與理解。注意對材料的解讀,識記戊戌變法的背景及主要內容。
17.【答案】A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孫中山先生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為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統治,他從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就開始從事武裝反清斗爭,屢敗屢起,百折不撓。他先后建立了興中會和中國同盟會,并提出三民主義,使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
A項孫中山最先喊出了振興中華的時代最強音,使中國的民族民主革命成為波濤洶涌的時代潮流,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孫中山的革命歷程,要求具備解讀題干信息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掌握孫中山的革命歷程是解答的關鍵。
18.【答案】D
【知識點】北洋政府與軍閥混戰
【解析】【分析】題干漫畫中的袁世凱正騎在木馬上來回搖動,臉上流露出一副得意的表情。木馬看起來是在運動、在前進,事實上卻是動而未進、原地踏步。他裝模作樣的目的在于蒙蔽革命黨人。為建立他的獨裁統治,袁世凱派人刺殺宋教仁。鎮壓二次革命之后,袁世凱強迫國會選舉他為正式大總統,隨即又下令解散國民黨。1914年初,袁世凱解散國會。不久,他又廢除《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中華民國約法》,改責任內閣制為總統制,接著修改總統選舉法,規定總統可以無限期連任,可指定繼承人,至此,袁世凱想當皇帝的野心昭然若揭。
ABC三項解讀都不準確,不符合題意;
D項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蒙蔽國人解讀最準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洋軍閥的知識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北洋軍閥黑暗統治的相關知識。
19.【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
【解析】【分析】史實即歷史事實,是對歷史事件的客觀陳述,不帶有作者自己的感彩;而歷史結論則是對某一歷史事件的看法,帶有明顯的個人情感。
ABC三項屬于史實,不符合題意;
D項大革命沉重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屬于歷史結論,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歷史史實和歷史結論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注意掌握判斷史實和結論的方法。
20.【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關鍵信息“打倒投降帝國主義的國民黨”“蘇維埃政權”“創造民眾自己的武裝力量”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份文告最可能出現于土地革命時期。蘇維埃政權最早出現在土地革命時期、國共兩黨此時處于對峙時期。
AB兩項辛亥革命時期和北伐戰爭時期還沒有蘇維埃政權,不符合題意;
C項土地革命時期最可能出現題干文告,符合題意;
D項全民族抗戰時期國共兩黨處于第二次合作時期,斗爭的目標主要是日本帝國主義,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土地革命時期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理解并識記土地革命時期的文告的相關史實。
21.【答案】C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結合所學可知,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部隊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是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的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即“工農武裝割據”思想,使根據地不斷鞏固擴大。由此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ABD三項和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③所處位置為井岡山地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③。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成就相關史實,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及歷史基礎知識與地圖的結合。
22.【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成為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927年9月,毛澤東在湘贛邊界打出了“工農革命軍”的旗幟,舉行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進軍途中,進行的三灣改編,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1929年,古田會議在福州上杭縣古田召開,會議確立了“思想建黨,政治建軍”的建黨建軍原則,這次會議在中國共產黨和工農紅軍的發展史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③錯誤,①②④符合題意。
B項①②④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和古田會議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南昌起義、八七會議和古田會議的相關史實。
23.【答案】A
【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西安事變;華北事變;“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是中國抗日戰爭的起點。1935年,日本策動所謂“華北自治運動”,妄圖使華北五省脫離中國版圖,國民黨政府對日本采取不抵抗的妥協政策,華北危急了。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在西安發動“兵諫”,扣押的蔣介石,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爆發,全國性的抗日戰爭從此爆發,七七事變是全民族抗戰開始的標志。
A項九一八事變 華北事變 西安事變 七七事變依次是題干年代尺“▲”處應填入的事件,符合題意;
BCD三項和題干年代尺“▲”處不符,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根據九一八事變、華北事變、西安事變、七七事變的時間作答即可。注意對年代尺的解讀,識記抗日戰爭中的重大事件及其意義。
24.【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據所學知識可知,臺兒莊戰役發生在1938年、第三次長沙會戰發生在1941年、平型關大捷發生在1937年、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③①④②。
C項③①④②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臺兒莊戰役、第三次長沙會戰、平型關大捷、百團大戰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和敵后戰場的英勇戰斗的相關史實。
25.【答案】A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937年8月13日,日軍借口一名軍官在上海虹橋機場被中國守軍擊斃,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日軍先后調集30多萬兵力,在飛機、坦克、火炮的掩護下,輪番向上海發動進攻。中國軍隊先后出動70余萬兵力,一次次打退日軍的進攻。姚子青率全營守衛寶山,與日軍苦戰3天,全營官兵壯烈犧牲。謝晉元率部堅守蘇州河北岸四行倉庫陣地,與日軍展開血戰,消滅日軍200多人,后奉命撤出。8月14日,中國空軍首次參戰,擊落3架日機,初戰告捷。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打死打傷日軍4萬多人,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
A項謝晉元是題干表★處的英雄,符合題意;
B項張自忠在1941年棗宜會戰中,為國犧牲,不符合題意;
C項左權在1941年反掃蕩中犧牲,不符合題意;
D項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開展敵后游擊戰爭,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淞滬會戰,要求具備識記基礎史實的能力。
26.【答案】C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6年8月,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的談話中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明確指出:“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看起來,反動派的樣子是可怕的,但是實際上并沒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真正強大的力量不是屬于反動派,而是屬于人民。”這些論述極大地增強了全黨、全軍和廣大人民打敗中國反動派的決心和信心。
A項“生的偉大,死的光榮”是1947年毛澤東為劉胡蘭題的詞,不符合題意;
B項“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是1927年毛澤東在“八七會議”上提出的,不符合題意;
C項“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和題干相符,符合題意;
D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澤東1930年寫的一篇文章中的名言,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全面內戰爆發后毛澤東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解放戰爭的相關史實。
27.【答案】D
【知識點】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分三路橫跨隴海線,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A項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全面進攻是在1947年2月,不符合題意;
B項1947年6月,中國共產黨基本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甘寧邊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不符合題意;
C項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主力是在三大戰役勝利后,不符合題意;
D項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是1947 年夏,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義,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及學生解讀題干信息和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能力。理解并識記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相關史實。
28.【答案】B
【知識點】五四運動;工農武裝割據;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五四運動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臺兒莊戰役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渡江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開國大典標志著新中國成立,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故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新民主主義革命是題干圖片反映的共同主題,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知道圖片所反映的共同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程。
29.【答案】C
【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解析】【分析】詹天佑是中國近代杰出的鐵路工程師。他率工程隊出色地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的施工任務,1909年建成京張鐵路,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
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詹天佑——京張鐵路與張家口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相關史實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詹天佑修筑京張鐵路的相關史實。
30.【答案】A
【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
【解析】【分析】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香港等地創辦了許多供在華外國人閱讀的外文報刊。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A項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是《申報》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B項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文化出版機構是新華書店說法錯誤,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不符合題意;
C項冼星海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 譜寫了時代最強音說法錯誤,聶耳創作的《義勇軍進行曲》譜寫了時代最強音,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歌女紅牡丹》說法錯誤,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無聲電影是《定軍山》,《歌女紅牡丹》是中國自己拍攝的第一部有聲電影,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及學生的識記能力。重點掌握近代以來中國的出版、文藝創作成就的相關史實。
31.【答案】(1)汾河;河口;渤海;秦嶺;秦嶺是我國1月O℃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地上懸河”③段黃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易被沖刷;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3)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自然修復,封育保護,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修筑梯田,科學合理放牧等。
【知識點】母親河———長江黃河;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圖 1 中字母 A 是汾河,B 是河口,C是渤海,D 是秦嶺,秦嶺是我國1月O℃等溫線經過的地方,是我國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經過的地方。
(2)、在①②③河段中,形成“地上懸河”現象的是③段。形成這種現象與其經過黃土高原帶來大量泥沙密切相關,黃土高原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易被沖刷;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
(3)、結合材料二, 為延安的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堅持可持續發展,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主要建議有: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自然修復,封育保護,合理安排農業生產,修筑梯田,科學合理放牧等。
【點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人為原因是人們不合理地利用土地,破壞植被;氣候干燥,黃土土質疏松、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流水侵蝕嚴重、千溝萬壑是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
32.【答案】(1)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或簽訂《辛丑條約》 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2)意義: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影響: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主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事件:新文化運動。
特點:從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
【知識點】鴉片戰爭;義和團運動與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聯系所學,鴉片戰爭后簽訂了《南京條約》,中國開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開始“沉淪”,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簽訂了《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主權,清政府完全變成了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沉淪”到谷底。中國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2)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虎門銷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辛亥革命失敗后,陳獨秀,李大釗等知識分子認定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國,必須從根本上改造國民,他們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掀起了新文化運動。中國近代化的探索具有從學習西方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特點。
故答案為:(1)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或簽訂《辛丑條約》;中華民族抗日戰爭。
(2)意義: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
影響: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中國兩千多年君主專制制度的終結 。
地位: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主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
(3)事件:新文化運動。
特點:從學習西方的科學技術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現出層層遞進、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特點。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抗日戰爭、虎門銷煙、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題目設計注重基礎性,要在掌握課本相關知識的基礎上,依據材料對問題進行深入分析作答。
33.【答案】(1)事件: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
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左”的錯誤(或“左”傾錯誤、或教條主義錯誤、或脫離實際的瞎指揮)
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延安 中共七大 毛澤東思想
(4)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
【知識點】中國共產黨成立;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抗日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辭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在湘贛邊界爆發,開始攻占縣城,損失嚴重,放棄攻打長沙的計劃,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到達井岡山。在那里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而開辟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材料二“1935 年 10 月 15 日……這次會議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志擔任領導。與此同時,在長征途中……”指的是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結束了左”傾錯誤在黨內的統治,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根據材料三中的“它也是抗日戰爭時期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可知,“這里”指的是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舉行,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后中國將走什么道路的問題,毛澤東在大會上作了《論聯合政府》的政治報告。大會通過的新黨章規定,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中共七大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和實現中國光明的前途準備了條件。
(4)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事件: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開幕;意義: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從此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
(2)“左”的錯誤(或“左”傾錯誤、或教條主義錯誤、或脫離實際的瞎指揮);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延安 ;中共七大;毛澤東思想。
(4)必須堅持馬克思列寧主義為指導。必須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理論。必須堅持理論聯系實際,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統一。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三則文字圖示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以及歷史意義、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遵義會議以及歷史地位、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等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及歷史意義、中國革命道路的開辟、遵義會議以及歷史地位、敵后戰場的戰略總后方和指揮中樞、中共七大與毛澤東思想等知識。
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杭锦后旗| 慈利县| 富平县| 聂拉木县| 微山县| 拉萨市| 成安县| 治多县| 桂平市| 洪泽县| 佛冈县| 柯坪县| 宁武县| 浑源县| 恩施市| 磴口县| 萝北县| 额济纳旗| 宿迁市| 扎兰屯市| 高阳县| 佛教| 丁青县| 东方市| 九江市| 读书| 县级市| 新化县| 兰西县| 玉屏| 锡林郭勒盟| 沁水县| 蓬溪县| 鄱阳县| 渭源县| 大宁县| 河津市| 浙江省| 方山县| 克拉玛依市| 建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