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始建于戰國的鄭國渠,是我國古代最長的自流灌溉系統。讀圖,回答問題。1.鄭國渠位于( )A.南方地區 B.華北平原 C.北方地區 D.第一階梯2.據圖可知,鄭國渠( ?。?br/>①自西南流向東北②灌溉區以旱田為主③連接涇河與黃河④沿線地形復雜多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改善流經地區的( ?。?br/>①氣候類型②水土流失③旱災治理④農業生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答案】1.C2.A3.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點評】 鄭國渠沒有建成之前,該地區土壤鹽堿化,湖泊沼澤化,耕地面積少。鄭國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農田。水渠中蓄積的水量在蒸發旺盛的時間又可以起到用大量淡水沖壓鹽堿,改良鹽堿地的作用。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鄭國渠位于陜西省,從四大地區的劃分看,屬于北方地區。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水往低處流。 從涇水(海拔高于500米)到洛水(海拔低于500米),可以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勢向東自流; 據圖可知,鄭國渠①自西南流向東北,正確。②灌溉區以旱田為主,正確,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③連接涇河與黃河,錯誤。④沿線地形復雜多樣,錯誤,大體位于渭河平原地區。 ①②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改善流經地區的③旱災治理,④農業生產。鄭國渠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涇河含沙量大,鄭國渠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促進了農業生產,充足的水源改善了旱災。 ① 氣候類型不會改變。 ②水土流失可能增大,與題意不符。 ③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1886年,《紐約時報》發文:“(上海)租界內,英、美、法享有獨立的行政權。英美租界成立了類似市政府的工部局,還有由外國納稅人選舉產生的議會。”報道可用于研究( )A.晚清自然經濟的解體 B.上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中國救亡圖存的探索 D.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886年”“(上海)租界內,英、美、法享有獨立的行政權。英美租界成立了類似市政府的工部局,還有由外國納稅人選舉產生的議會”,聯系所學,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1842年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由英國主權獨立的國家,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可用題干材料報道研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下面近代軍工生產的發展成就( )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軍工生產情況(部分)◎1871年,制造出中國第一支林明敦式后裝線膛步槍。◎1875年,制造出中國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1888年,制造出中國第一門后裝線膛阿姆斯特朗炮。◎1896年,制造出中國第一磅無煙火藥。A.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 B.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抵制作用C.動搖了清朝封建專制統治根基 D.促使近代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軍工生產直接與軍事活動掛鉤,可以使前者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充分發揮軍事工業的作用和成效,題干“表1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軍工生產情況”反映了近代軍工生產發展的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A項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抵制作用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動搖了清朝封建專制統治根基錯誤,洋務運動并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不符合題意;D項促使近代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6.1895年,上海《點石齋畫報》刊登反映各省舉子聯合上書的新聞圖畫, 并配文:“臺灣為南洋門戶,白經李傅相(李鴻章)與倭訂約,允將全省拱手讓之……在京會試者……皆謂此地萬不可讓?!痹撌录膶Щ鹚魇牵ā 。?br/>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C.科舉制度的廢除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1895年”“……在京會試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項《馬關條約》的簽訂是該事件的導火索,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該事件的導火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7.1899年,美國向英、俄等六國提出外交照會:中國現行約定關稅率,對于運往在前述勢力范圍內一切口岸……無論屬于何國,均應適用。這反映出美國( ?。?br/>A.保護中國主權 B.要求利益均沾C.掀起瓜分狂潮 D.維護列強權益【答案】B【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世紀末,在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當時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東顧,戰爭結束后,1899年,美國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要求利益均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門戶開放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8.20世紀初,《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一幅題為《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的石印畫(下圖)。該畫反映出的變化( ?。?br/>A.出現在中國廣大內陸地區 B.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C.說明科學文化已得到普及 D.折射出傳統風俗根深蒂固【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的石印畫,在20世紀初,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發生了一些變化,穿洋服打洋傘隨處可見,這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是題干石印畫反映出的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9.20 世紀20年代,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先后發表了《統一的國民運動》《孫傳芳自己想想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軍閥反動本性,動員工農群眾投身革命。由此可見,該刊( )A.直接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B.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銳C.強調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 D.配合了北伐戰爭的發展【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 世紀20年代,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先后發表了《統一的國民運動》《孫傳芳自己想想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軍閥反動本性,動員工農群眾投身革命”,聯系所學,1926年,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進行了北伐戰爭。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配合了北伐戰爭的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10.1947 年12月,毛澤東指出:在大別山各兵團沒有站住腳……我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現在我們要向全國人民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此論斷主要基于( ?。?br/>A.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 B.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C.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 D.國民黨大陸統治的覆滅【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大別山……偉大的轉折點……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ABD三項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義分析。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永定河:北京的母親河,從“無定”到“永定”。北京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北京城區。不同歷史時期永定河名稱幾經變化。明后期該河經常決堤改道,有“無定河”之稱。其決堤的季節主要在春季,這與北京的氣候特征密切相關。清康熙年間,對該河綜合治理并加固大堤,賜名永定河。(1)某位同學關于永定河的研究報告摘錄,存在兩處錯誤表述。結合圖3、4,指出錯誤并改正。(2)根據圖5,說明北京供水的變化及其對永定河的影響。【答案】(1)錯誤1:東高西低,改正:西高東低;錯誤2:決堤季節主要在春季,改正:決堤季節主要在夏季(/夏秋季)。(2)供水總量增加;供水來源種類增加;地下水、地表水在供水量中占比大幅度下降,再生水比例顯著上升。有利于永定河河水補給和沿岸生態環境發展。【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錯誤1:東高西低,改正:西高東低;根據給出的海拔高度可知,西部地區較高,水往低處流,應該是西高東低。錯誤2:決堤季節主要在春季,改正:決堤季節主要在夏季(/夏秋季);根據給出的北京地區的降水狀況可知,夏季降水多,河流的補給靠夏季降水補給。(2)、根據圖5,與2004年相比,北京供水總量增加;供水來源種類增加;地下水、地表水在供水量中占比大幅度下降,再生水比例顯著上升。有利于永定河河水補給和沿岸生態環境發展。【點評】北京再生水用量增加,調水用量比重增加。對于北京來講,有利于緩解用水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減少開采地下水,有利于地下水位回升,緩解地表沉陷等 。12.陜北延安,是中國革命重擔的“落腳地”,也是革命事業勝利前進的“出發點”。[中國革命的落腳地]材料一[政權建設的示范區]材料二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1941年5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敵后戰場的總后方]材料三1940 年,日本華北方面軍在“肅正計劃”中強調:“當采取討伐行動時,重點指向共產黨軍匪,徹底掃蕩并消滅其游擊根據地?!?br/>——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全國勝利的出發點]材料四中國共產黨在目前階段的任務是:為解除外國帝國主義對于中國民族的侵略,……為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與各民族自由聯合的新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而奮斗。……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1)對比圖6、圖7,運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中央駐地發生空間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的特點。(3)聯系圖7和材料三,分析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對時局的影響。(4)根據材料四,闡述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答案】(1)紅軍長征。(2)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重視與非黨人士合作/多黨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權。(3)日本改變對華作戰方針,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其主要進攻目標;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增強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奮斗方向。【知識點】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定都瑞金;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被迫放棄中央蘇區,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抵達陜北,1937年9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改組為陜甘寧邊區政府,首府延安。 (2)根據材料二“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可知,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的特點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3)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的對華政策發生了變化,對國民黨由軍事進攻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把主要兵力用于進攻敵后根據地;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4)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制定了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高度的統一和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故答案為:(1)紅軍長征。(2)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重視與非黨人士合作/多黨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權。(3)日本改變對華作戰方針,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其主要進攻目標;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增強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奮斗方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抗日戰爭,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13.某學習小組以“社會變遷與近代中國女性解放”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一起參與探討。展板一[啟蒙與覺醒]清末民初中國女子入學人數變化年份 入學人數 年份 入學人數1906 306 1912 1411301907 1853 1915 180949中學校之學科目為修身、國文、外國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中學校令施行規則》(1912 年頒布)展板二[獨立與自立]1918年,《新青年》刊登劇作《娜拉》。小說塑造了主人公娜拉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傀儡地位”,離家出走追求自由平等的覺醒過程?!澳壤鲎叩囊宦曢T響”,震動了中國的知識界,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摘編自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展板三[時代與使命]展板四[解放與民主]“在土地證上,要填寫婦女的名字,用法律和契約保障婦女的土地所有權……”解放區土地改革,改變了千年以來中國女性沒有政治、經濟權利的局面。1949年3月,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各界婦女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致力于實現男女平等、婦女解放。——摘編自《中央婦委會的西柏坡歲月》等(1)聯系所學知識,分析“娜拉出走”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的原因。(2)圍繞“社會變遷與女性解放”的主題,綜合展板內容提煉一個觀點,并聯系史實簡要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自洽)【答案】(1)新文化運動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道德、反對封建愚昧的舊道德。因思想覺醒而走出家庭的娜拉,符合當時廣大青年反對封建道德禮教、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2)觀點: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論述: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女性入學人數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新觀念、新思想。由新文化運動掀起的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促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實現獨立與自立。在五四運動中,女學生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與社會各界共同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賦予女性政治、經濟等各項權利,建立婦女領導機構,女性成為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上述史實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不斷促進婦女解放,廣大婦女逐漸擺脫封建桎梏,成長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所以娜拉被看做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娜拉關于離家出走的宣布被看做是一篇“婦女獨立宣言”,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圍繞“社會變遷與女性解放”的主題,綜合展板內容提煉一個觀點,并聯系史實簡要論述即可。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道德、反對封建愚昧的舊道德。因思想覺醒而走出家庭的娜拉,符合當時廣大青年反對封建道德禮教、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2)觀點: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論述: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女性入學人數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新觀念、新思想。由新文化運動掀起的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促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實現獨立與自立。在五四運動中,女學生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與社會各界共同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賦予女性政治、經濟等各項權利,建立婦女領導機構,女性成為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上述史實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不斷促進婦女解放,廣大婦女逐漸擺脫封建桎梏,成長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并能靈活運用。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浙江省溫州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2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錯選、多選均不給分。)始建于戰國的鄭國渠,是我國古代最長的自流灌溉系統。讀圖,回答問題。1.鄭國渠位于( ?。?br/>A.南方地區 B.華北平原 C.北方地區 D.第一階梯2.據圖可知,鄭國渠( ?。?br/>①自西南流向東北②灌溉區以旱田為主③連接涇河與黃河④沿線地形復雜多樣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改善流經地區的( )①氣候類型②水土流失③旱災治理④農業生產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4.1886年,《紐約時報》發文:“(上海)租界內,英、美、法享有獨立的行政權。英美租界成立了類似市政府的工部局,還有由外國納稅人選舉產生的議會?!眻蟮揽捎糜谘芯浚ā 。?br/>A.晚清自然經濟的解體 B.上海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C.中國救亡圖存的探索 D.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5.下面近代軍工生產的發展成就( ?。?br/>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軍工生產情況(部分)◎1871年,制造出中國第一支林明敦式后裝線膛步槍。◎1875年,制造出中國第一艘鐵甲軍艦“金甌號”◎1888年,制造出中國第一門后裝線膛阿姆斯特朗炮。◎1896年,制造出中國第一磅無煙火藥。A.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 B.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抵制作用C.動搖了清朝封建專制統治根基 D.促使近代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6.1895年,上海《點石齋畫報》刊登反映各省舉子聯合上書的新聞圖畫, 并配文:“臺灣為南洋門戶,白經李傅相(李鴻章)與倭訂約,允將全省拱手讓之……在京會試者……皆謂此地萬不可讓?!痹撌录膶Щ鹚魇牵ā 。?br/>A.《馬關條約》的簽訂 B.資產階級革命思想的傳播C.科舉制度的廢除 D.巴黎和會中國外交的失敗7.1899年,美國向英、俄等六國提出外交照會:中國現行約定關稅率,對于運往在前述勢力范圍內一切口岸……無論屬于何國,均應適用。這反映出美國( ?。?br/>A.保護中國主權 B.要求利益均沾C.掀起瓜分狂潮 D.維護列強權益8.20世紀初,《倫敦新聞畫報》刊登了一幅題為《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的石印畫(下圖)。該畫反映出的變化( )A.出現在中國廣大內陸地區 B.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C.說明科學文化已得到普及 D.折射出傳統風俗根深蒂固9.20 世紀20年代,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先后發表了《統一的國民運動》《孫傳芳自己想想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軍閥反動本性,動員工農群眾投身革命。由此可見,該刊( ?。?br/>A.直接促成第一次國共合作 B.反映出中日矛盾的尖銳C.強調掌握武裝力量的重要 D.配合了北伐戰爭的發展10.1947 年12月,毛澤東指出:在大別山各兵團沒有站住腳……我也不敢講偉大的轉折點……現在我們要向全國人民號召,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此論斷主要基于( ?。?br/>A.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 B.全民族抗戰的偉大勝利C.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 D.國民黨大陸統治的覆滅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3小題,共30分)11.永定河:北京的母親河,從“無定”到“永定”。北京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永定河自西北向東南流經北京城區。不同歷史時期永定河名稱幾經變化。明后期該河經常決堤改道,有“無定河”之稱。其決堤的季節主要在春季,這與北京的氣候特征密切相關。清康熙年間,對該河綜合治理并加固大堤,賜名永定河。(1)某位同學關于永定河的研究報告摘錄,存在兩處錯誤表述。結合圖3、4,指出錯誤并改正。(2)根據圖5,說明北京供水的變化及其對永定河的影響。12.陜北延安,是中國革命重擔的“落腳地”,也是革命事業勝利前進的“出發點”。[中國革命的落腳地]材料一[政權建設的示范區]材料二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1941年5月頒布的《陜甘寧邊區施政綱領》[敵后戰場的總后方]材料三1940 年,日本華北方面軍在“肅正計劃”中強調:“當采取討伐行動時,重點指向共產黨軍匪,徹底掃蕩并消滅其游擊根據地?!?br/>——日本防衛廳戰史室《華北治安戰》[全國勝利的出發點]材料四中國共產黨在目前階段的任務是:為解除外國帝國主義對于中國民族的侵略,……為建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與富強的各革命階級聯盟與各民族自由聯合的新民主主義聯邦共和國而奮斗?!袊伯a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統一的思——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1945年6月中共七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1)對比圖6、圖7,運用史實說明中國共產黨中央駐地發生空間變化的原因。(2)根據材料二,概括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的特點。(3)聯系圖7和材料三,分析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發展對時局的影響。(4)根據材料四,闡述中共七大的歷史意義。13.某學習小組以“社會變遷與近代中國女性解放”為主題開展項目化學習。請你一起參與探討。展板一[啟蒙與覺醒]清末民初中國女子入學人數變化年份 入學人數 年份 入學人數1906 306 1912 1411301907 1853 1915 180949中學校之學科目為修身、國文、外國語、歷史、地理、數學、博物、物理、化學……——《中學校令施行規則》(1912 年頒布)展板二[獨立與自立]1918年,《新青年》刊登劇作《娜拉》。小說塑造了主人公娜拉意識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傀儡地位”,離家出走追求自由平等的覺醒過程。“娜拉出走的一聲門響”,震動了中國的知識界,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摘編自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展板三[時代與使命]展板四[解放與民主]“在土地證上,要填寫婦女的名字,用法律和契約保障婦女的土地所有權……”解放區土地改革,改變了千年以來中國女性沒有政治、經濟權利的局面。1949年3月,中華全國民主婦女聯合會成立,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族各界婦女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組織,致力于實現男女平等、婦女解放。——摘編自《中央婦委會的西柏坡歲月》等(1)聯系所學知識,分析“娜拉出走”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的原因。(2)圍繞“社會變遷與女性解放”的主題,綜合展板內容提煉一個觀點,并聯系史實簡要論述。(要求:史論結合,邏輯自洽)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C2.A3.D【知識點】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如何開展社會調查【解析】【點評】 鄭國渠沒有建成之前,該地區土壤鹽堿化,湖泊沼澤化,耕地面積少。鄭國渠建成后形成了大片農田。水渠中蓄積的水量在蒸發旺盛的時間又可以起到用大量淡水沖壓鹽堿,改良鹽堿地的作用。1.根據圖中信息可知,鄭國渠位于陜西省,從四大地區的劃分看,屬于北方地區。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2.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水往低處流。 從涇水(海拔高于500米)到洛水(海拔低于500米),可以利用西高東低的地勢向東自流; 據圖可知,鄭國渠①自西南流向東北,正確。②灌溉區以旱田為主,正確,季風氣候,夏季降水多,全年降水量少于800毫米。③連接涇河與黃河,錯誤。④沿線地形復雜多樣,錯誤,大體位于渭河平原地區。 ①② ,正確。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故答案為:A。3.鄭國渠水利工程的建造,可以改善流經地區的③旱災治理,④農業生產。鄭國渠為渭河平原提供灌溉水源,增加土壤水分,涇河含沙量大,鄭國渠為渭河平原提供肥沃的土壤,促進了農業生產,充足的水源改善了旱災。 ① 氣候類型不會改變。 ②水土流失可能增大,與題意不符。 ③④ ,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4.【答案】D【知識點】鴉片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1886年”“(上海)租界內,英、美、法享有獨立的行政權。英美租界成立了類似市政府的工部局,還有由外國納稅人選舉產生的議會”,聯系所學,鴉片戰爭,清政府戰敗,1842年被迫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中國社會性質發生了根本變化,中國由英國主權獨立的國家,開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BC三項和題干材料內容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可用題干材料報道研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中國社會性質的變化及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5.【答案】A【知識點】洋務運動與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解析】【分析】軍工生產直接與軍事活動掛鉤,可以使前者更具有針對性、實用性,充分發揮軍事工業的作用和成效,題干“表1江南機器制造總局軍工生產情況”反映了近代軍工生產發展的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A項緩慢推動了中國近代軍事改革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項對外國資本入侵起到抵制作用題干材料不能體現,不符合題意;C項動搖了清朝封建專制統治根基錯誤,洋務運動并沒有動搖封建統治的根基,它具有一定的封建性,不符合題意;D項促使近代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不符合史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洋務運動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分析材料信息。6.【答案】A【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解析】【分析】根據材料中的“1895年”“……在京會試者……”等信息并結合所學可知,1895年春,《馬關條約》簽訂的消息傳到北京,正在北京參加科舉考試的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義憤填膺,聯名上書光緒帝,反對同日本人議和,請求變法.即“公車上書”,公車上書揭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A項《馬關條約》的簽訂是該事件的導火索,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該事件的導火索,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注意對材料的分析與解讀,掌握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7.【答案】B【知識點】凡爾賽體系【解析】【分析】19世紀末,在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狂潮時,美國當時正忙于美西戰爭,無暇東顧,戰爭結束后,1899年,美國先后向英、俄等六國政府提出在中國實行所謂“門戶開放”、貿易機會均等的照會,在承認列強在華“勢力范圍”和已經獲得的特權前提下,要求“利益均沾”。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要求利益均沾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門戶開放政策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8.【答案】B【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解析】【分析】根據題干《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的石印畫,在20世紀初,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發生了一些變化,穿洋服打洋傘隨處可見,這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AC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B項體現社會生活的新舊并呈是題干石印畫反映出的變化,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及學生對圖片的解讀能力和對歷史知識的識記、理解能力。理解并識記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9.【答案】D【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20 世紀20年代,中共中央機關報《向導》先后發表了《統一的國民運動》《孫傳芳自己想想看》《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著名文章,不懈地揭露封建軍閥反動本性,動員工農群眾投身革命”,聯系所學,1926年,為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統治,把革命推向全國,進行了北伐戰爭。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決定北伐,推翻北洋軍閥統治,統一全國。北伐對象是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湖南、湖北是主戰場。北伐軍出師不到半年,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聲勢震動全國。ABC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D項配合了北伐戰爭的發展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北伐戰爭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北伐戰爭的相關史實。10.【答案】C【知識點】內戰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材料“大別山……偉大的轉折點……準備在幾年內取得全國的勝利”,結合所學可知,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拉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ABD三項和題干時間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戰略進攻形勢的變化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及學生解讀分析材料、調用所學知識的能力。結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意義分析。11.【答案】(1)錯誤1:東高西低,改正:西高東低;錯誤2:決堤季節主要在春季,改正:決堤季節主要在夏季(/夏秋季)。(2)供水總量增加;供水來源種類增加;地下水、地表水在供水量中占比大幅度下降,再生水比例顯著上升。有利于永定河河水補給和沿岸生態環境發展。【知識點】地勢和地形;氣候多樣,季風顯著【解析】【分析】(1)、根據題意,錯誤1:東高西低,改正:西高東低;根據給出的海拔高度可知,西部地區較高,水往低處流,應該是西高東低。錯誤2:決堤季節主要在春季,改正:決堤季節主要在夏季(/夏秋季);根據給出的北京地區的降水狀況可知,夏季降水多,河流的補給靠夏季降水補給。(2)、根據圖5,與2004年相比,北京供水總量增加;供水來源種類增加;地下水、地表水在供水量中占比大幅度下降,再生水比例顯著上升。有利于永定河河水補給和沿岸生態環境發展。【點評】北京再生水用量增加,調水用量比重增加。對于北京來講,有利于緩解用水緊張狀況,促進經濟發展;減少開采地下水,有利于地下水位回升,緩解地表沉陷等 。12.【答案】(1)紅軍長征。(2)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重視與非黨人士合作/多黨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權。(3)日本改變對華作戰方針,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其主要進攻目標;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增強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奮斗方向。【知識點】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中央蘇區成立,定都瑞金;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被迫放棄中央蘇區,隨中央紅軍主力長征;1935年10月,紅軍長征抵達陜北,1937年9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駐西北辦事處改組為陜甘寧邊區政府,首府延安。 (2)根據材料二“本黨愿與各黨各派及一切群眾團體進行選舉聯盟……在共產黨員被選為某一行政機關之主管人員時,應保證該機關之職員有三分之二為黨外人士充任,共產黨員應與這些黨外人士實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辦”可知,陜甘寧邊區政權建設的特點有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3)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后,日本的對華政策發生了變化,對國民黨由軍事進攻為主、政治誘降為輔,改為政治誘降為主、軍事打擊為輔,把主要兵力用于進攻敵后根據地;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凝聚全民族的力量,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是抗戰勝利的關鍵。(4)中共七大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制定了新階段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使中國共產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達到空前的、高度的統一和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戰后的奮斗方向。故答案為:(1)紅軍長征。(2)中國共產黨領導,各階層各黨派聯合/重視與非黨人士合作/多黨合作的抗日民主政權。(3)日本改變對華作戰方針,敵后抗日根據地成為其主要進攻目標;敵后戰場逐漸成為全國抗日的主戰場;中國共產黨領導敵后抗日根據地堅持抗戰,在全民族抗戰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4)確立毛澤東思想為黨的指導思想;增強了全黨思想上的團結;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后勝利準備了條件;為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指明了抗日戰爭勝利后的奮斗方向。【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紅軍長征,抗日戰爭,中國七大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的理解能力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的能力。13.【答案】(1)新文化運動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道德、反對封建愚昧的舊道德。因思想覺醒而走出家庭的娜拉,符合當時廣大青年反對封建道德禮教、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2)觀點: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論述: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女性入學人數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新觀念、新思想。由新文化運動掀起的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促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實現獨立與自立。在五四運動中,女學生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與社會各界共同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賦予女性政治、經濟等各項權利,建立婦女領導機構,女性成為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上述史實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不斷促進婦女解放,廣大婦女逐漸擺脫封建桎梏,成長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知識點】新文化運動【解析】【分析】(1)新文化運動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向尊孔復古的逆流展開猛烈的進攻,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了一股生氣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所以娜拉被看做是“婦女解放運動的先驅者”,娜拉關于離家出走的宣布被看做是一篇“婦女獨立宣言”,在廣大青年中引發巨大反響。(2)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圍繞“社會變遷與女性解放”的主題,綜合展板內容提煉一個觀點,并聯系史實簡要論述即可。故答案為:(1)新文化運動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道德、反對封建愚昧的舊道德。因思想覺醒而走出家庭的娜拉,符合當時廣大青年反對封建道德禮教、要求思想解放的潮流。(2)觀點: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論述:辛亥革命后,臨時政府頒布一系列改革措施,推動了新式教育的發展,女性入學人數的大幅度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傳播了新觀念、新思想。由新文化運動掀起的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促使越來越多的女性走出家庭、走向社會,實現獨立與自立。在五四運動中,女學生以挽救民族危亡為己任,與社會各界共同戰斗。解放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賦予女性政治、經濟等各項權利,建立婦女領導機構,女性成為不可或缺的革命力量。上述史實表明,近代中國社會的進步不斷促進婦女解放,廣大婦女逐漸擺脫封建桎梏,成長為中國革命的重要力量。由此可見,社會進步是婦女解放的重要前提。【點評】本題有一定難度,考查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解題的關鍵是掌握新文化運動的內容并能靈活運用。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浙江省溫州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學生版).docx 浙江省溫州市2022-2023學年八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期末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