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間: 課時: 課型:新授 主備:第2課 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政治制度的演變教學目標:了解古代至近代西方政治體制各主要類型的產生和演變過程。教學重點: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教學難點: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提問:古希臘羅馬政治制度的實質是什么?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1、了解古希臘羅馬的政治制度及其對后世制度建設與發展的重要影響;2、理解并掌握中古西歐的封建貴族等級制度;3、理解并掌握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二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后比誰能準確作答。中古西歐典型的政治制度有哪些?中古西歐國家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什么?3、法國等級君主制形成的標志是什么?三級會議確立了什么原則、具體內容有什么?4、英國《大憲章》出現的主要作用是什么?5、英國議會君主制是如何確立的?(二)自學指導二閱讀課本第三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典型的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有哪些?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是什么?確立過程如何?美國聯邦制共和制形成背景是什么?具體內容有哪些?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過程如何?具體內容有哪些?評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自學指導一1、封君封臣制度、法國的等級君主制、英國的議會君主制2、中古西歐國家制度的重要特征:世俗王權和基督教會長期并立。國王依靠教會支持獲得政權的合法性;教會依靠王權擴展基督教維護教會權威。在走向統一國家的過程中,王權與教會多次發生沖突。3、三級會議的召開:原則:確立了國王有權征稅的原則;具體內容:由教士、貴族、城市市民代表組成;國王與貴族、教會、市民通過三級會議相互合作,有利于進一步強化王權4、作用:《大憲章》肯定了國王的合法地位與人身的神圣不可侵犯,同時保障封建主的特權,并適當照顧騎士和市民的利益。5、過程: ①開端:1265年,在貴族與國王的沖突中,英國召開由僧侶、大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這是英國議會的開端。②發展:13世紀中后期,英國多次召開議會,議會權力逐漸加強;③確立:14世紀中期,英國進入議會君主制時期。國王通過議會為自己的政策尋求支持;議會則以向國王請愿的形式,要求國王改善統治。(二)自學指導二1、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和法國的共和制2、英國君主立憲制確立的背景:17世紀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確立過程:①1688年“光榮革命”后,通過妥協不流血的和平手段,英國君主立憲制逐步確立起來;②1689年《權利法案》限制王權,明確了議會至上原則;③1701年《王位繼承法》進一步限制王權;④18世紀20年代責任內閣制開始形成,英王統而不治;⑤1832年議會改革,以妥協方式擴大民主;⑥1867和1884年英國兩次議會改革,使民主制日趨完善;美國聯邦制共和制形成背景:1775獨立戰爭;1776美利堅合眾國建立;1787憲法頒布具體內容:憲法規定美國是聯邦制共和國,實行三權分立。總統是政府首腦,掌握行政權,兼任陸海軍總司令。國會分為眾議院和參議院,擁有立法權,包括批準稅收的權力。司法權屬于最高法院和國會規定設立的下級法院,它們對憲法和法律有最終解釋權。4、法國共和制確立的過程:(1)1791年,法國首次建立共和國,但共和制度最初并不鞏固。(2)1848年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3)1870年法國建立第三共和國。(4)1875年新憲法的頒布標志著法國共和制的確立。具體內容:①總統:權力:擁有行政權,國家元首、軍隊最高統帥,任命高級官員,經眾議院同意有權任命內閣,經參議院同意有權解散眾議院。產生:由兩院聯席會議選出,任期七年,可連選連任。②國會:權力:立法權由兩院行使。產生:由參議院、眾議院組成,參議員由間接選舉產生,任期九年,每3年改選其中三分之一,眾議員由成年男子直接選出,任期四年。5、對西方政治制度的評價(1)積極性:近代西方政治制度適應了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部分實現了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理想。經過19-20世紀的多次改革和革命,西方政治制度逐漸走向穩定和成熟,推動了世界民主化進程。(2)局限性:在資本主義社會,名義上人民享有廣泛、平等的民主權利,但實際上由于生產資料的資本主義私人占有,這種表面上的平等往往為實質上的不平等所替代,法律上的平等往往為事實上的不平等所取代。如英國選民長期僅占人口的很少比例,美國憲法一度承認了黑人隸制的合法地位等。六、課堂小結:板書呈現本節課主要學習中古時期的封建制度及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其中重點是西方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的產生與發展,難點在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需要落實的有:法國的等級君主制、英國的議會君主制;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美國和法國的共和制。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評價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