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課時 時間: 課型:新授第20課社會主義國家的發展與變化教學目標:了解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的變化教學重點:二戰后蘇聯針對“蘇聯模式”弊端的改革及經驗教訓教學難點:東歐巨變的原因及教訓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提問:“福利國家”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認識二戰后社會主義國家發展中的成就與問題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一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5分鐘1、二戰后,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取得了哪些巨大成就?20世紀50年代至20世紀80年代的中期,蘇聯改革的背景是什么?主要進行了哪些改革?改革的主要內容有哪些?結果如何其原因與影響有哪些?2、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進行的改革是什么?其改革的進程和主要內容有哪些?其改革有何特點?結果如何?產生了什么重要影響?(二)自學指導二閱讀第二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后比誰能準確作答。1、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背景是什么?各國改革內容是什么?結果如何產生了什么影響?2、東歐劇變的原因是什么?其本質是什么?有何特點?(三)自學指導三閱讀課本第三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歷了怎樣的曲折過程?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哪些重大的成就?有何重大影響?2、中共十九大的背景和重要意義是什么?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蘇聯的發展、改革與解體1、二戰后,蘇聯恢復和發展國民經濟取得的巨大成就:相繼爆炸了原子彈和氫彈,1957年成功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蘇聯改革的背景:戰后蘇聯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政策沒有變化,農業輕工業落后的局面無改觀。20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蘇聯的改革及其主要內容和結果與影響改革 內容 結果與影響赫魯曉夫改革(1956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 蘇共20大上所作《關于個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報告;平反冤假錯案;強調集體領導,改革干部制度;加大農業投入、將農產品義務交售制改為收購制,改革工業管理體制 打破了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但沒有對斯大林的工作進行全面分析,而是全盤否定斯大林,造成嚴重后遺癥;改革注入了某些市場經濟成分,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沒有突破計劃經濟體制,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勃列日涅夫改革(20世紀70年代) 在工業領域推行新經濟體制改革,擴大企業自主權,利用獎金等經濟杠桿促進企業改善管理,提高效益 改革只是對傳統體制進行修補,效果有限,為與美國進行軍備競賽,堅持優先發展重工業寫法,科技發展的重心也傾斜到軍事和國防建設領域,使國民經濟更加畸形發展。2、20世紀80年代后期蘇聯進行的改革:戈爾巴喬夫改革改革進程和主要內容特點結果和影響:改革進程 主要內容 特點 結果和影響經濟改革1985年 承認市場調節在社會主義經濟中的作用 改革出現了根本方向性錯誤 成效甚微政治改革(1988-1991) 取消蘇共領導地位,實行議會制總統制和多黨制,在意識形態上拋棄馬克思主義指導,實行多元化。 造成思想混亂,民族分離主義隨之興起,局勢失控,1991年蘇聯解體。(二)東歐的社會主義建設、改革和劇變1、東歐社會主義國家改革的背景:二戰勝利前后,東歐各國在蘇聯幫助下建立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國家;各國社會主義建設大多采取蘇聯模式,造成國民經濟比重失調,國民收入下降;東歐一些國家領導人希望通過改革,走自己獨立發展的道路。2、各國的改革內容結果和影響:國家 改革內容 結果和影響南斯拉夫(最早) 權力下放,建立社會主義自治制度 調動了地方,企業和群眾的積極性,促進了經濟發展;導致地方主義抬頭,民族問題尖銳,為后來國家分裂埋下了隱患,東歐其他國家(捷克“布拉格之春”) 主張發揚社會主義民主, 改革黨的領導體制;建設有計劃的市場經濟體制;獨立制定對外政策,等等。 蘇聯出兵占領捷克斯洛伐克,扼殺了改革,其他改革都沒有突破蘇聯模式的束縛。3、東歐劇變的原因:20世紀80年代,東歐國家在改革過程中遭遇了巨大挫折,各國經濟陷入嚴重困境,正急于劇烈動蕩;蘇聯鼓勵東歐改革;西方和平演變戰略的影響。本質:1989至1992年,東歐執政的共產黨或工人黨紛紛實行政治多元化,共產黨失去執政地位,社會政治經濟制度急劇變化特點:波蘭、匈牙利、保加利亞和阿爾巴尼亞變化相對平穩;羅馬尼亞發生了流血沖突;民主德國并入了聯邦德國;捷克斯洛伐克分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獨立國家;南斯拉夫經過激烈內戰最終解體。(三)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經歷的曲折過程:1978年中共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中國以農村改革為突破口,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2010年,中國國民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二位;到201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已達90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位;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接近30%;外匯儲備穩居世界前列;高鐵公路橋梁港口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新型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重大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激發人們的活力和創造力;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符合中國國情和世界歷史發展大勢,前途光明。2、中共十九大召開的背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重要意義:激勵中國人民沿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地走下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不懈奮斗。六、課堂小結:板書呈現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二戰后蘇聯的改革(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戈爾巴喬夫);蘇聯解體原因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