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 課時 時間: 課型:新授第6課 全球航路的開辟教學目標: 認識新航路開辟的必然性和可能性教學重點:正確區分新航路開辟的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教學難點: 比較東西方航海史上的壯舉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本節課進入第三單元的學習----走向整體的世界。先學第六課全球航路的開辟。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了解新航路開辟的背景和過程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一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5分鐘西歐人開辟新航路的動因和條件有哪些 (二)自學指導二閱讀第二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后比誰能準確作答。新航路開辟的主要標志是什么 新航線開辟的基本情況如何?(三)自學指導三閱讀課本第三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3分鐘歐洲人開辟其他航路的原因是什么 取得了哪些主要成果 這些航海探險有何特點和價值 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1、動因(必要性)經濟根源:15世紀以來,西歐商品經濟的迅速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對金銀財富的需求以及對新市場的開拓意愿日益迫切。社會根源:《馬可波羅行紀》推動歐洲新興資產階級掀起往到東方和未知海外的“尋金熱”。商業危機:15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控制了東西貿易通道。精神動力:希望通過向海外擴張來傳播基督教。2、易條件(可能性)客觀條件: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西歐人有豐富的航海經驗;地理知識的進步,地理知識日益豐富;造船技術的進步;航海技術的進步,羅盤的應用,能制作出新型航海圖。主觀條件:文藝復興運動的興起,鼓勵人們敢于冒險、勇于開拓,去追求財富并實現個人價值;政治上,葡萄牙和西班牙統治者的積極支持。(二)新航路的開辟標志:達·伽馬發現從歐洲繞過非洲到達東方的航線;哥倫布到達美洲;麥哲倫船隊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完成全球航行。新航線開辟的基本情況時間 航海家 支持國家 新航線1487 迪亞士 葡萄牙 繞過非洲好望角,到達非洲東1497-1498 達·伽馬 葡萄牙 繞過好望角到達印度1492 哥倫布 西班牙 開辟了橫渡大西洋,從歐洲到美洲1519-1522 麥哲倫 西班牙 其船隊完成了環球航行(三)其他航路的開辟歐洲人開辟其他航路的原因:新航路開辟后,西、葡占據了歐洲至亞洲和美洲最有利的通商航路;英國、荷蘭等國發展海上貿易的需要。主要成果:北大西洋海上航線:1497年,英國卡伯特父子發現紐芬蘭島;16世紀,法國人卡蒂埃到達拉布拉多半島;荷蘭航海家巴倫支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區,留下了詳細的航行記錄和準確的航海圖;17世紀初,英國人哈得遜探索經北冰洋通向亞洲的航路;俄羅斯人開辟了北太平洋到北冰洋的航線。南太平洋海上航線:1578年,英國人德雷克到達美洲南端的合恩角;1642~1643年,荷蘭塔斯曼環航澳大利亞時,到達新西蘭和塔斯馬尼亞島。特點:在北大西洋高緯度地區尋找通往亞洲的航路;探尋南半球的新世界。價值:進一步豐富了人類的地理知識,人類對地球的認識有了新的飛躍;在主要航線之外,開辟了眾多重要的新航線,全球海路大通,世界主要的大洋和大陸之間通過海上航線建立了直接聯系。六、課堂小結:板書呈現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新航路開辟的動因及條件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