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6課 《動蕩的春秋時期》教學設計一、課程標準通過了解這一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初步理解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局面的形成。二、核心素養1、通過學習春秋時期鐵農具和牛耕的出現,以及農業、手工業、商業的發展狀況,使學生了解這一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史料實證、唯物史觀)2、讓學生觀察分析爭霸戰爭這種歷史現象,比較齊桓公、晉文公和確立霸主地位的過程,總結歷史經驗教訓,分析爭霸戰爭對中國的深遠影響。(歷史解釋、唯物史觀)3、通過學習春秋時期大國爭霸戰爭的進程,培養學生用聯系、發展的觀點分析看待歷史現象的能力。(時空觀念、唯物史觀)三、教學重難點重點: 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諸侯爭霸難點: 諸侯爭霸的實質及其歷史作用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展示:圖片《烽火戲諸侯》學生:講述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思考這個故事反映了什么 西周時,遇到敵情靠烽火臺傳信報警。周幽王昏庸無道,為了取悅王妃褒姒,竟下令燃烽火。后來,犬戎真的來攻西周。幽王派人 點燃烽火,諸侯沒有再來救援。結果,幽王被殺。這個故事反映了西周分封制的崩潰,說明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微。教師:春秋時期社會動蕩,那么春秋時期的經濟有哪些發展 出現了什么動蕩的局面 這節課我們就一起學習第6課“動蕩的春秋時期”:(二)、新課講授【自主學習,梳理知識】PPT展示材料1:材料2:材料3:要求:結合以下幾個問題閱讀教材,抓住問題中的關鍵詞語,邊讀邊勾畫,完成后,形成知識網絡。1.春秋時期農業、手工業和商業發展的表現有哪些 2.春秋時期王室衰微的主要表現有哪些 3.諸侯爭霸的目的是什么 齊桓公首先稱霸的原因有哪些 如何評價諸侯爭霸 4.動蕩的春秋時期中,動蕩的表現有哪些 【合作探究,解疑釋惑】教師:解釋春秋戰國的由來: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春秋時期指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戰國時期指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春秋”取名于孔子編訂的魯國編年史書《春秋》,“戰國”取名于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是因當時各個諸侯國爭戰不休而得名。列表歸納春秋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 農業 手工業 商業 表現 春秋后期,鐵農具和牛耕出現,促進了農業上的深耕細作,并為開發山林、擴大耕地創造了條件 青銅業、冶鐵業、紡織業、煮鹽業及漆器制作也有所發展 商業活動逐漸活躍,城市出現商品交換市場,金屬貨幣被更多使用小組討論1鐵農具與以前的青銅器、石器相比較有哪些優勢 有什么作用 教師:與青銅器、石器相比較,鐵農具更加鋒利,而且比較便宜、可用,促進了農業的深耕,鐵農具和 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時期生產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標志。2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對當時的社會發展有什么影響 教師:各地經濟得到發展,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增強,導致分封制逐漸瓦解。3.PPT展示材料1:閱讀材料,論從史出:“平王立,東遷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時,周室衰微, 諸侯強并弱,齊、楚、秦、晉始大,政由方伯?!?br/>——《史記·周本紀》材料2:周平王死后,王室竟然拿不出錢來辦喪事。周襄王貴為天子,卻狼狽地連一輛自己乘坐的馬車都置辦不起。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時期的什么現象 提示:材料反映了王室衰微,諸侯混戰。4.閱讀課本,找出 “王室衰微”的表現有哪些 PPT展示:王室衰微的表現:(1)分封制瓦解:一些諸侯國不再把土地分封給卿大夫,而是設置縣、郡,委派 官員管理,職位也不再世襲,由此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樣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2)周王室實力大減:周平王東遷后,周王室的統治勢力大減,直接管轄的地區僅在洛邑一帶。周 王雖然名義上仍是天下“共主”,但已無力控制諸侯。諸侯國勢力崛起,不再聽從王命,各自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納貢,致使周王室在財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賴諸侯國的經濟支持。(3)諸侯崛起,競相稱霸。小組討論并總結諸侯爭霸的原因.諸侯爭霸的原因:(1)王室衰微(2)各諸侯國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3)各諸侯國爭奪土地、人民、財產和政治上的對別國的支配權6.你知道春秋時期有哪些主要的霸主嗎?提示: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秦穆公、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等7.他們當中,誰成了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呢?為什么?提示:齊桓公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自然條件優越;管仲改革;打著“尊天子,攘四夷”的旗號,號令諸侯。討論:評價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你贊同哪一種觀點?觀點1: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影響惡劣,戰爭導致民不聊生,百姓不能安居樂業;國家分裂,社會動蕩不安。觀點2:春秋時期的爭霸戰爭,一方面長期戰爭使得中原民族與周邊的戎、狄、蠻、夷等民族逐漸交融;另一方面戰爭使得一些小的諸侯國被消滅,形成了幾個大的諸侯國,為戰國時期以及之后的秦統一六國奠定了基礎。提示:(引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評價春秋爭霸,既要看到其弊端也要看到其客觀作用)PPT展示:一方面:春秋爭霸給人民帶來種種災難。另一方面:在春秋爭霸的過程中,有些諸侯國被消滅,一些強大的諸侯國的疆域不斷擴展。與此同時,中原的華夏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長期交往和斗爭,出現了大規模的民族交融,促進了民族融合和國家統一。(三)課堂總結本節課主要講述了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是春秋時期的經濟發展,二是周王室衰微,三是諸侯爭霸,要梳理好三者之間的關系:由于春秋時期經濟的發展,各諸侯國經濟得到發展,開始擺脫周王室的控制,分封制開始崩潰,周王室衰微,諸侯開始進行爭霸戰爭,從而使春秋時期出現社會動蕩的局面。五、教學板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