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年級下冊生物復習提綱第8章 人體的營養一、人類的食物1、食物中含有糖類、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等六類營養物質。2、糖類、蛋白質、脂肪是組成細胞的主要有機物,并且能為生命活動提供能量。其中,糖類是人體最主要的供能物質;脂肪是人體內備用的能源物質;蛋白質是建造和修復身體的重要原料。(供能順序:糖類→脂肪→蛋白質)3、水是人體細胞的主要成分之一,約占體重的60%-70%。人體內的營養物質以及尿素等廢物,只有溶解水中才能運輸。4、無機鹽和維生素無機鹽的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維生素種類 缺乏時的癥狀 食物來源含鈣的無機鹽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維生素A 夜盲癥 皮膚干燥 肝臟、胡蘿卜等含鐵的無機鹽 缺鐵性貧血 維生素B1 神經炎、腳氣病 谷類種皮、豬肝等含碘的無機鹽 地方性甲狀腺腫 維生素C 壞血病 水果、蔬菜等維生素D 佝僂病、骨質疏松癥 肝臟、魚肝油等※ 植物性食物不含維生素A,胡蘿卜素在人體內可轉化為維生素A。“第七類營養素”是膳食纖維檢測蛋白質用雙縮脲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加碘的淀粉溶液,呈現褪色反應。 二、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1、消化系統的組成消化系統 消化管: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1)在消化管中既有消化又有吸收功能的是胃和小腸。無消化但有吸收功能的是大腸。(2)消化腺的作用:消化腺 消化液 所含消化酶 作用的場所唾液腺 唾液 唾液淀粉酶 口腔胃腺 胃液 胃蛋白酶 胃肝臟(最大消化腺) 膽汁 無消化酶 ,乳化脂肪,物理消化 小腸胰腺 胰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小腸腸腺 腸液 消化糖類、蛋白質和脂肪的酶 小腸2、小腸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場所。其適于消化和吸收的特點:(1)長:長5~6米(增加消化和吸收時間);(2)大:有環形皺襞和小腸絨毛 (增加消化和吸收面積);(3)薄:小腸絨毛內有毛細血管,絨毛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只適于吸收);(4)多:有膽汁、胰液、腸液等多種消化液(只適于消化)。3、食物的消化(1)概念:食物(淀粉、蛋白質、脂肪等大分子有機物)在消化道內分解成為可以被細胞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2)三大供能有機物的消化唾液 腸液、胰液淀粉的消化(口腔、小腸):淀粉 麥芽糖 葡萄糖口腔 小腸胃液 腸液、胰液蛋白質的消化(胃、小腸):蛋白質 多肽 氨基酸胃 小腸膽汁(乳化) 腸液、胰液脂肪的消化(小腸):脂肪 脂肪微粒 甘油+脂肪酸小腸 小腸營養物質的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消化道壁進入循環系統的過程)消化道各段對營養物質的吸收:胃:少量水、酒精(非營養)小腸(主要的吸收場所):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大部分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大腸:少量水、無機鹽和部分維生素三、關注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1、合理營養:指全面而平衡的營養。 早、中、晚餐的能量比為30%、40% 和30% 左右。2、基本原則:食物多樣,谷類為主;多吃蔬菜水果;常吃肉蛋類和奶豆類;減少油脂類,膳食要清淡少鹽。3、食品安全:①購買包裝食品時,注意生產日期、保質期和“SC”開頭的食品生產許可證編碼。②綠色食品:產自良好生態環境,無污染、安全、優質的食品。分為A級、AA級兩類。第9章 人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血液1、在新鮮的血液中加入抗凝劑,過一段時間血液分為三層,如圖所示(1)上層是①血漿,呈淡黃色半透明狀,約占血液總量的55%,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輸營養物質和廢物。(2)中層是②白細胞和血小板,呈白色。(3)下層是③紅細胞,呈紅色。富含血紅蛋白,在氧氣含量高的地方容易與氧結合,在氧氣含量低的地方容易與氧分離。(4)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2、三種血細胞的比較顯微鏡下的 血液涂片 種類 形態 大小 有無 細胞核 數量 功能 異常①紅細胞 兩面凹的 圓盤狀 — 成熟后無 最多 運輸氧和部分二氧化碳 數量減少患貧血,需補充鐵和蛋白質②白細胞 通常呈 圓球形 最大 有 最少 吞噬病菌,防御、保護 增多:可能患有炎癥③血小板 形狀 不規則 最小 無 — 止血和凝血 過少:傷口血流不止 過多:易造成血栓3、動脈血:含氧豐富,顏色鮮紅。靜脈血:含氧較少,顏色暗紅。4、血量、血型與輸血(1)ABO血型系統將人類的血型分為A型、B型、AB型和O型。成年人體內的血量相當于本人體重的7%~8%(2)我國實行無償獻血制度,健康成年人每次獻血200~300毫升不會影響身體。(3)①安全輸血:輸血時應以輸入同型血為原則(否則會使紅細胞凝集成團)。在緊急情況下,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輸入少量的O型血,AB型血的人,還可以輸入少量A型或B型血。②成分輸血:即“缺什么補什么”,如大面積燒傷輸入血漿;血友病患者(血流不止)輸入血小板;貧血輸入紅細胞。某人的血型 可接受的血型 可輸給的血型A A、O A、ABB B、O B、ABAB A、B、AB、O ABO O A、B、AB、O4、輸血關系:二、血管1、三種血管的比較:種 類 結構特點 分布 情況 血流 方向 血流圖示 應用管壁厚度 彈性 管腔 流速動 脈 較厚 較大 較小 最快 一般分布在身體較深的部位 ①由主干流向分支 ②由心臟流向全身 中醫把脈,望聞問“切”靜 脈 較薄 較小 較大 較慢 有些分布較深,有些分布較淺 ①由分支流向主干 ②由全身流向心臟 靜脈注射,靜脈抽血,“青筋”毛細 血管 最薄,由一層扁平上皮細胞構成 最小 最小,只允許紅細胞單行通過 最慢 分布最廣泛,遍布全身 一般從最小的動脈到最小的靜脈 —2、三種血管間血流方向:動脈→毛細血管→靜脈3、四肢靜脈內表面有靜脈瓣,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4、血液與組織細胞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毛細血管;①在人體內數量最多、分布廣;②管徑小,只允許紅細胞通過;③管壁非常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④血流速度最慢。這些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地進行物質交換。5、實驗: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1)用濕棉絮包裹小魚的鰓蓋和軀干部,這是為了維持小魚的正常呼吸。(2)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3)顯微鏡下判斷小魚尾鰭毛細血管的主要依據是:紅細胞單行通過。三、心臟1、心臟的四腔: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其中,心壁最厚的是左心室。2、與心臟四腔相連的血管:左心室連通主動脈;左心房連通肺靜脈;右心室連通肺動脈;右心房連通上下腔靜脈。3、心臟內的瓣膜:(1)心房與心室之間的瓣膜叫房室瓣,只能朝心室開。(2)動脈與心室之間的瓣膜叫動脈瓣,只能朝動脈開。(3)瓣膜的作用是防止血液倒流,所以心臟內血液流動的方向只能是心房→心室→動脈。4、心臟的工作:心房收縮→心室收縮→心房心室舒張(如圖)。心臟是血液循環的動力器官。(1)左、右心房收縮,心房內的血液穿過房室瓣,分別進入左、右心室。(2)左右心室手勢鎖,房室瓣關閉,動脈瓣打開,血液由心室流向主動脈和肺動脈。(3)心房、心室舒張,動脈瓣關閉,房室瓣打開,血液由靜脈流向心房。4、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心率 心動周期=60秒(一分鐘)÷心率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脈搏:主動脈壁一張一縮的搏動,像波浪一樣沿著動脈壁向離心方向傳播,叫脈搏.5、血液循環途徑(1)人體血液循環包括體循環和肺循環兩條途徑,兩條循環途徑同時進行,血液在兩條循環途徑中的共同規律是:心室→動脈→毛細血管→靜脈→心房。(2) ①肺循環: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網→肺靜脈→左心房②意義:血液流經肺部毛細血管網時,發生氣體交換血液中的二氧化碳進入肺泡,肺泡中氧氣進入血液,紅細胞內的血紅蛋白結合。③血液成分變化: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3)①體循環: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級動脈→ 全身毛細血管網→上、下腔靜脈→右心房②意義:血液流經組織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網時,發生物質交換,血液中的氧氣和營養物質進入組織細胞,組織細胞生命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和其他廢物進入血液,由血液運走。③血液成分變化: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4)區分動脈血和靜脈血的標準是氧含量;區分動脈與靜脈的標準是血流方向(5)肺泡內的氧氣濃度最高,二氧化碳濃度最低;組織細胞內的氧氣濃度最低,二氧化碳濃度最高。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一、呼吸系統1、呼吸系統 呼吸道:鼻腔→咽→喉→氣管→支氣管肺:氣體交換的場所2、呼吸道的功能:呼吸道不僅能保證氣體順暢通過,還能使到達肺部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3、咽是消化道和呼吸道的共同通道。呼吸和吞咽不能同時進行,呼吸時,會厭軟骨抬起,讓空氣暢通無阻。吞咽時,會厭軟骨放下,蓋住喉口,以免食物進入氣管。4、喉不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發聲器官。位置:胸腔內,左右各一,左肺兩葉,右肺三葉5、肺 功能:氣體交換 ①肺泡數量多;適于氣體交換特點 ②肺泡外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二、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1、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1)原理:通過呼吸運動產生氣壓差,呼氣體分子由氣壓高的地方向氣壓低的地方運動。呼吸運動包括吸氣 和呼氣兩個動作。(2)呼吸運動的過程膈肌收縮 →頂部下降 →胸廓上下徑增大胸腔容積增大,肺擴張,肺內氣壓低于外界氣壓 → 吸氣肋間肌收縮-----------→胸廓前后徑增大膈肌舒張 →頂部上升 →胸廓上下徑縮小胸腔容積縮小,肺縮小,肺內氣壓高于外界氣壓 → 呼氣肋間肌舒張 --------→胸廓前后徑縮小2、體內的氣體交換(1)原理:氣體的擴散作用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2)肺泡內的氣體交換:血液 肺泡(3)組織里的氣體交換:血液 組織細胞氧氣 氧氣肺內氣體交換得到的氧,通過血液輸送到全身的組織細胞,在細胞中的線粒體被利用,分解有機物得到能量。(細胞中的呼吸作用:有機物+氧 二氧化碳+水+能量)第11章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1、人體泌尿系統的組成與功能:腎臟(形成尿液)→ 輸尿管(輸送尿液)→ 膀胱(暫時貯存尿液)→ 尿道(排出尿液)。2、每個腎臟包括大約100萬個腎單位,它是腎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由腎小球、腎小囊和腎小管等部分組成。3、尿液的形成過程(1)腎小球的濾過作用:當血液流經腎小球時,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血漿中的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都可以經腎小球過濾到腎小囊腔中,形成原尿。(2)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中全部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腎小管重新吸收到腎小管外面的毛細血管中,回到血液里;剩下的水和無機鹽、尿素等形成尿液。4.注意:(1)一般血液從動脈→毛細血管→靜脈,但在腎小球中,血液的流動是從入球小動脈→ 腎小球→ 出球小動脈。入球小動脈、腎小球和出球小動脈內流動的都是動脈血,腎靜脈里流動的是靜脈血。(原因:腎小管重吸收作用需要消耗能量)腎小球既屬于泌尿系統,又屬于循環系統。與腎動脈相比,腎靜脈內的靜脈血中氧氣減少、二氧化碳增多、尿素等廢物減少。尿的排出(1)過程: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體外(尿的形成是連續的,而排尿是間歇的)。意義:排尿不僅能排出體內廢物,還能調節體內水和無機鹽的平衡,維持組織細胞的正常生理功能。血漿、原尿、尿液的主要成分對比:液體 血漿 原尿 尿液主要成分 (克/100毫升) 蛋白質 8 0、03 0葡萄糖 0.1 0.1 0無機鹽 0.72 0.72 1.1尿素 0.03 0.03 1.87、泌尿系統的病變:(1)腎衰竭:腎衰竭的病人可以進行腎臟移植,或者進行血液透析。(透析儀器中的半透膜具有濾過作用,相當于腎單位中的腎小球,沒有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血尿、蛋白尿:病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說明腎單位中的腎小球發生了病變。(3)糖尿病:病人排出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說明腎單位中的腎小管可能發生了病變,或者是體內胰島素分泌不足。8、排泄和排遺(1)排遺:將食物消化后的殘渣所形成的糞便排出體外的過程。(2)排泄:人體將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無機鹽等排出體外的過程。9、排泄的主要途徑: ①排汗 → 皮膚:以汗液的形式排出水、尿素和無機鹽。②呼氣 → 呼吸系統:以氣體的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水。③排尿(主要) → 泌尿系統:以尿液的形式排出水、無機鹽和尿素等。10、皮膚:⑴表皮:包括角質層(有保護、防止水分蒸發的作用,表層脫落后形成皮屑)和生發層(有分裂能力,其內有黑色素細胞,可分泌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線)。⑵真皮:有豐富的血管和神經,還有大量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皮膚有彈性和韌性)⑶皮膚附屬結構:毛發、指(趾)甲、皮脂腺、汗腺(包括分泌部和導管)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一、神經系統的組成1、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系統的組成 功能或分布中樞神 經系統 腦 大腦 表面是大腦皮層,是調節人體生理活動的最高級的神經中樞,具有感覺、運動、語言等中樞小腦 使運動協調準確,維持身體平衡腦干 調節呼吸、心跳和血壓等基本生命活動脊髓 有反射和傳導的功能,能控制簡單反射,還能將對這些刺激的反應傳導到大腦,是腦與軀干、內臟之間的聯系通路周圍神 經系統 腦神經 主要分布在頭部的感覺器官、皮膚和肌肉里,傳導神經沖動脊神經 分布在軀干、四肢的皮膚和肌肉里,傳導神經沖動(1)神經元:又叫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包括胞體和突起兩部分。神經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產生并傳導沖動。(2)神經元長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層髓鞘,組成神經纖維,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面包有膜,構成一條神經。神經纖維未端的細小分支是神經末梢。突起有兩種:一條長而分支少的軸突和數條短而呈樹狀分支的樹突(3)①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的部位色澤灰暗,叫灰質;突起成束聚焦之處色澤白亮,叫白質。②在周圍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的部位叫神經節,突起集合成束、外被結締組織膜組成的結構叫神經。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1、反射(1)反射是指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或者內部的各種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是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2)反射的結構基礎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神經中樞→傳出神經→效應器。(3)反射發生的條件:一定的刺激,反射弧要完整。2、反射的類型簡單反射(非條件反射) 復雜反射(條件反射)形成過程 生來就有 后天獲得神經中樞 脊髓和腦干 大腦皮層神經聯系 固定、可以遺傳 暫時,不可遺傳兩者聯系 復雜反射以簡單反射為基礎舉例 縮手反射、膝跳反射、吃梅止渴 杯弓蛇影、談梅止渴※ 與語言和文字有關的反射是人類所特有的反射。如:談虎色變,談梅止渴等。三、感受器和感覺器官(睫狀體)1、眼球的結構:2、視覺的形成: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的折射─→玻璃體─→在視網膜上形成物像─→視覺神經─→大腦皮層的視覺中樞形成產生視覺3.視覺的形成經過兩個調節:(1)瞳孔能調節進入眼內的光線的多少:當處于亮處或光線突然變強時,瞳孔會變小;當處于暗處或光線突然變弱時,瞳孔會變大。(2)通過睫狀體調節晶狀體的曲度可看清遠近不同的物體:看近物時晶狀體的曲度變大;看遠處時晶狀體的曲度變小。4.近視及其預防:(1)近視的形成:由于晶狀體曲度過大或眼球的前后徑過長,物像落在視網膜的前方,患者看不清遠處物體。(2)患近視時,需要配戴凹透鏡矯正。保護視力,應該做到“三要”“四不要”。5、耳的結構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導聲波)中耳:鼓膜(接受刺激,產生振動)、聽小骨、鼓室耳: 內耳 半規管、前庭(有位覺感受器,與維持身體平衡相關)(如暈車)耳蝸:感受聲波刺激(聽覺感受器)6、聽覺的形成:聲波→外耳道→鼓膜振動→聽小骨(錘砧鐙)─→刺激耳蝸內的感覺細胞→聽覺神經─→大腦皮層的聽覺中樞產生聽覺7、用耳衛生:(1)遇到巨大聲響時,要迅速張口,使咽鼓管張開,或捂耳并閉嘴以維持鼓膜內外氣壓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2)鼻咽部有炎癥時,要及時治療,避免細菌通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引起中耳炎。8、其他感覺器官及功能:鼻腔上端的黏膜中有許多對氣味十分敏感的細胞(嗅細胞),能感受氣味的刺激,產生嗅覺;舌的上表面和兩側有許多對味道十分敏感的突起(味蕾),能感覺刺激產生酸、甜、苦、咸等味覺;皮膚具有感受外界冷、熱、痛、觸、壓等刺激的功能,產生冷、熱等感覺。四、激素調節1、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分類 導管 分泌物 例子內分泌腺 無 激素直接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血液循環運輸 垂體、甲狀腺、胰島等外分泌腺 有 分泌物通過導管輸送到相應的組織或器官 唾液腺、汗腺、肝臟※ 胰腺既是內分泌腺,又是外分泌腺。卵巢和睪丸屬于生殖系統,又屬于內分泌系統。人體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垂體:分泌生長激素等甲狀腺:分泌甲狀腺激素等內分泌腺 胸腺:分泌胸腺激素等腎上腺:分泌腎上腺素等胰島:位于胰腺中,分泌胰島素等性腺:睪丸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3、幾種激素的作用及對人體的影響:名稱 產生部位 作用 激素過少 激素過多生長激素 垂體 調節人體的生長發育 幼年:侏儒癥 幼年:巨人癥 成年:肢端肥大癥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新陳代謝,促進生長發育,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幼年:呆小癥 成人缺碘,易患地方性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 成年:甲亢胰島素 胰島 調節血糖濃度 糖尿病,可通過注射胰島素來治療 低血糖4、腎上腺素能夠促使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并且使皮膚因血管擴張而顯得面紅耳赤。5、人的生命活動主要受到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到激素調節的影響。第13章 健康地生活一、傳染病及預防1、傳染病的病因:⑴傳染病的病因:由病原體引起的,能夠在人與人或人與動物之間傳播的疾病。⑵傳染病的特點:具有傳染性和流行性。⑶病原體:引起傳染病的寄生蟲、病毒和細菌、真菌等生物,稱為病原體。2、傳染病的流行:⑴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必須同時具備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基本環節才能夠在人群中流行。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⑵傳染源:能夠散播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包括患病的人或動物,以及病原體的攜帶者。⑶傳播途徑:指病原體離開傳染源到達人或動物所經過的途徑,如空氣傳播、水和食物傳播、生物媒介傳播、接觸傳播等。⑷易感人群:指對某種傳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該病的人群。3、傳染病的預防措施:(阻斷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傳染病就流行不起來)⑴控制傳染源:病人或攜帶者應隔離、治療;感染的動物應撲殺、焚燒、深埋等⑵切斷傳播途徑:戴口罩、洗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等;打掃衛生、噴灑消毒液、開窗通風等⑶保護易感人群:鍛煉身體、接種疫苗等4、常見的傳染病:舉例 病原體 傳播途徑寄生蟲病 蛔蟲病 蛔蟲或蛔蟲卵 飲水和飲食細菌性傳染病 肺結核 結核桿菌 空氣、飛沫真菌性傳染病 手癬、足癬 真菌 接觸病毒性傳染病 流感 流感病毒 空氣、飛沫甲型肝炎 甲肝病毒 飲水和飲食艾滋病 HIV病毒 性行為、血液、母嬰傳播二、人體免疫1、人體的三道防線及其功能:(1)第一道:皮膚和黏膜,阻擋、殺菌、清掃作用。(2)第二道: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如溶菌酶)和吞噬細胞。(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結和脾臟)和免疫細胞(淋巴細胞,是白細胞的一種)。2、免疫有兩類: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1)人人生來就有,不針對特定的病原體,對多種病原體都有防御作用,這是人的非特異性免疫(又稱先天性免疫),它包括了第一道防線和第二道防線兩道防線,(2)出生以后才產生的,只針對某一特定的病原體或異物起作用,因此叫做特異性免疫(又稱后天性免疫),它由第三道防線構成。①抗體:是當病原體侵入人體后,由淋巴細胞分泌產生的一種抵抗該病原體的特殊蛋白質。②抗原:引起人體產生抗體的物質(如病原體等異物)。③抗原和抗體的關系:一定的抗體能與一定的抗原結合,從而促進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將抗原清除,或是病原體失去致病性 。(抗體具有專一性,抗體對抗原的反應具有特異性,一定的抗體只對特定的抗原起作用)(好似一把鑰匙開一把鎖)。3、免疫:免疫是人體的一種生理功能,人體依靠這種功能識別“自己”和“非己”成分,從而破壞和排斥進入人體的抗原物質,或人體本身所產生的損傷細胞和腫瘤細胞等,以維持人體的健康。4、免疫的主要功能:(1)防御感染(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產生)(2)自身穩定(清除體內衰老、死亡和損傷的細胞)(3)免疫監視(監視、識別和清除體內產生的異常細胞,如腫瘤細胞)。5、(1)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強時,進入人體內的某些食物和藥物會引起過敏反應。找出過敏原,并且盡量避免再次接觸過敏原,是預防過敏反應的主要措施。(2)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過弱時,容易感染疾病。(3)器官移植后,會發生排斥現象,是因為移植的器官相當于抗原。所以要服用免疫抑制藥物,才能使移植的官長期存活。6、計劃免疫是根據某些傳染病的發生規律,將各種安全有效的疫苗有計劃地給兒童進行預防接種,以達到預防、控制和消滅相應傳染病的目的。7、疫苗一般是用失活或減毒的病原體制成的生物制品,疫苗進入人體后,相當于抗原會刺激淋巴細胞產生相應的抗體,從而提高對特定傳染病的抵抗力。屬于得特異性免疫。這種免疫是第三道防線在起作用。8、接種卡介苗,預防肺結核、接種百白破疫苗可預防百日咳、破傷風、白喉。吃“糖丸”可以預防 脊髓灰質炎(小兒麻痹癥)。9、特異性免疫的實例:患過某病不再患某病、接種某疫苗預防某病、過敏反應、器官移植出現排斥等。三、健康及其條件1、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的危害:(1)健康不僅僅是沒有疾病,還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狀態和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2)生活方式病、現代文明病指_心血管疾病、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等一些慢性、非傳染性疾病。(3)酒精具有麻醉作用,會減緩心臟的跳動。酗酒會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和肝臟疾病。酒精對水蚤的心率有抑制作用。(4)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能誘發多種呼吸系統疾病,還會誘發肺癌。煙草浸出液對水蚤的心率有促進作用。(5)吸毒會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降低人體的免疫功能,嚴重的導致死亡。2、安全用藥的常識:⑴安全用藥:藥品必須按醫囑服用才能保證用藥安全,尤其要慎用抗生素。⑵藥物分類:處方藥(Rx),必須憑醫師處方才能購買,按醫囑服用;非處方藥(OTC),不需處方即可購買,按藥品說明書服用。4、當有人因溺水、煤氣中毒或觸電等停止呼吸,撥打120,用人工呼吸的方法進行急救。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方法是口對口吹氣法。心跳停止:胸外心臟按壓(位置在胸骨下段1/3處,速度每分鐘至少100次)。呼吸、心跳驟停時,需要對患者進行心肺復蘇。順序為先做30次胸外心臟按壓,并保持氣道通暢,再做2次人工呼吸。如此交替反復進行。按壓與吹氣的比例是30:2。5、出血和止血:動脈出血:鮮紅色,噴出或隨心跳一股一股涌出,在傷口近心端止血。靜脈出血:暗紅色,連續不斷從傷口流出,在傷口遠心端止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