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2張PPT)教學目標:1、欣賞打出樂“滾核桃”,能學習各種不同的敲擊鼓的方法。2、用擊鼓表現“滾板粟”、“舞龍舟”的情景。教學內容:1、欣賞打出樂“滾核桃”。2、學習不同的擊鼓方法。3、用擊鼓表現不同的情景。二、進入音樂殿堂編鐘是我國古代的重要打擊樂器,用木棰敲擊發音,音色清脆、悠揚,穿透力強。 編鐘最早出現在商代,興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戰國直至秦漢,自宋以來漸漸衰退。 曲鑼風鑼鐃 鈸民間打擊樂器圖片:1象腳鼓板鼓戰 鼓2蘭州太平鼓 朝鮮鼓 點鼓銅鼓腰鼓神鼓3梆子 蓮花板 書 板(月牙片)木魚 鼓板 (響板、拍板) 梨花片4聆聽山西鼓樂 《滾核桃》問題:1、聆聽《滾核桃》,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說說你的感受。2、《滾核桃》分頭、身、尾三部分,你聽出這種結構形式了嗎?說說每部分的主要表現手法。3、你能從樂曲中找出農民晾核桃的生活原型嗎?這種原型在樂曲中使怎樣表現的?結合這個例子,說說你對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體會。問題:1、聆聽《滾核桃》,感受、體驗樂曲的音樂情緒。說說你的感受。2、《滾核桃》分頭、身、尾三部分,你聽出這種結構形式了嗎?說說每部分的主要表現手法。3、你能從樂曲中找出農民晾核桃的生活原型嗎?這種原型在樂曲中使怎樣表現的?結合這個例子,說說你對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體會。2、“頭”,散板,先合奏,而后由十名鼓手輪流滾奏鼓梆,渲染一種晾曬核桃的生活情景;的樂曲主體部分為“身”,采用合奏的形式,由于演奏技法的差異造成音響上的不同,使音樂情緒豐富多彩;樂曲“尾”也為散板,其節奏逐漸松弛下來,表現了人休息時的悠閑、舒適的生活景象。3、樂曲中采用“鼓”打擊樂器,來表現晾曬核桃的情景。演奏時,采用了多種敲擊方式,模擬了晾曬核桃時發出的各種聲響,表現了農民豐收后的喜悅心情。這種直接從生活、勞動中提煉出來的創作手法,證明了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法則。老師的見解:Goodby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