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必修一基礎知識匯總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必修一基礎知識匯總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基礎知識匯總
第一課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從理論到實踐的發展
第一框 原始社會的解體和階級社會的演進
一、生產方式概述
1.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含義
(1)生產方式是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統一。
(2)生產力三要素:勞動者、勞動工具和勞動對象。其中,生產工具是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3)生產關系三要素:生產資料所有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分配制度。其中,生產資料所有制在生產關系中起決定作用。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辯證關系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
(2)生產關系反作用于生產力。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狀況相適應時,促進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狀況不相適應時,阻礙生產力的發展。
(3)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的基本規律。
二、原始社會的生產方式
1.原始社會的生產力狀況
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低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最初階段,也是最低階段,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
2.原始社會的生產關系
(1)按照血緣關系結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單位,氏族成員共同占有生產資料。
(2)人們共同勞動,結成平等互助的關系。
(3)平均分配勞動產品。
三、原始社會到奴隸社會的過渡
1.私有制的確立
(1)原始社會末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來以氏族為單位的共同勞動,逐漸被以家庭為單位的個體勞動代替,生產資料相應地由氏族公有轉為家庭私有。
(2)最早歸家庭私有的主要是生產工具和牲畜,后來土地也變成私有財產,這標志著私有制的確立。
(3)隨著貧富分化的加劇,使氏族成員的地位越來越不平等,漫長的原始社會逐漸解體了。
2.階級的出現
(1)隨著原始社會的解體,出現了兩大地位不同的集團——奴隸主階級和奴隸階級。
(2)所謂階級,就是在一定生產關系中處于不同地位的集團。
3.國家的產生
奴隸階級和奴隸主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奴隸社會的主要矛盾。奴隸主為了維護本階級的利益,建立了軍隊、法庭、監獄等暴力機關,這是國家產生的標志。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是階級統治的工具。
四、奴隸社會的生產方式
1.奴隸社會的生產力
奴隸社會代替原始社會后,金屬工具的廣泛使用、文字的發明和應用、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分工等,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使人類擺脫蒙昧的狀態,邁入了文明時代的門檻,是歷史的進步。
2.奴隸社會的生產關系
(1)奴隸主占有生產資料并完全占有奴隸;
(2)奴隸毫無人身自由,在奴隸主強制下勞動;
(3)奴隸勞動的全部產品都歸奴隸主占有和支配,奴隸主只給奴隸最低限度的生活資料。
3.奴隸社會的衰亡
奴隸社會后期,當生產力發展到新的水平時,出現了封建制生產關系,奴隸制日漸成為生產力進一步發展的障礙,就被封建制所代替。
五、封建社會的生產方式
1.封建制生產關系的特點
(1)地主占有絕大部分土地;農民有自己的勞動工具甚至少量土地。
(2)農民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的奴役。
(3)地主通過收取地租等方式,占有農民大部分勞動成果;地租包括勞役地租、實物地租和貨幣地租。此外,地主階級還利用高利貸、強迫農民繳納苛捐雜稅、從事各種徭役來剝削農民;農民除交納地租外,能留下一部分歸自己支配。
2.封建社會的生產力
封建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表現在:(1)鐵質農具得到廣泛使用和推廣,耕作技術有了顯著進步,水利事業有了較大發展;(2)手工業有了進一步發展,冶鐵業成為最重要的手工業部門。(3)商業和城市逐漸發展起來。
六、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1.封建社會的基本階級
(1)主要矛盾:在封建社會,農民階級和地主階級是兩個基本階級,這兩個階級之間的矛盾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
(2)階級斗爭:面對地主階級的經濟剝削和政治壓迫,農民階級的反抗從來沒有停止過。斗爭的形式有小規模的抗租抗稅運動、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或農民戰爭。
2.地主階級維護統治的手段
(1)經濟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地主階級正是憑借對土地的占有,使農民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屈從于地主階級的奴役。
(2)政治統治:封建國家的顯著特征是君主專制、等級森嚴。
(3)思想控制:地主階級還散布封建迷信、傳播封建道德、鼓吹“君權神授”,鉗制勞動人民的思想。
七、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
1.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
(1)資本家占有一切生產資料。
(2)失去生產資料的勞動者不得不出賣自己的勞動力,受雇于資本家,成為雇傭工人。
(3)資本家占有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
2.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建立必須具備的兩個基本條件
(1)要有大批失去生產資料、有人身自由、能夠出賣勞動力的人;
(2)要有開辦資本主義企業所必需的大量貨幣當做資本。
(3)在歷史上,西方資產階級依靠暴力、通過掠奪促使這兩個條件形成,是一個充滿侵略和奴役的過程。
3.資本主義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1)萌芽:封建社會后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商品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在封建社會內部萌生出來。
(2)封建制度使得新興資產階級經濟上的優勢難以充分發揮,于是新興資產階級利用勞動人民的力量,發動了向封建地主階級奪取政權的革命。資產階級革命的勝利,標志著資本主義社會的開始。
(3)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工業革命的發生和完成,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巨大飛躍,也促進了人類思想的解放,使科學、教育、文化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八、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1.經濟危機的表現
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主要表現是:大量商品賣不出去,大量生產資料被閑置,大批生產企業、銀行破產,大批工人失業,信用關系被破壞,整個社會生活陷入混亂。
2.經濟危機的實質
經濟危機的基本特征是生產過剩,但這種生產過剩是相對過剩而不是絕對過剩。即:相對于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來說,社會生產商品顯得過剩。
3.經濟危機的原因
(1)直接原因:生產無限擴大的趨勢與勞動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對縮小之間的矛盾,以及個別企業內部生產的有組織性與整個社會生產的無政府狀態之間的矛盾。
(2)根本原因:生產社會化和生產資料資本主義私人占有之間的矛盾,這是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這一基本矛盾決定了經濟危機難以治愈。
九、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與資本主義的命運之間的關系
1.在階級關系上的表現
(1)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在階級關系上表現為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的對立。
(2)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采取一些緩和階級矛盾的措施,沒有也不可能改變資本主義私有制及其剝削關系。
2.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1)資本主義基本矛盾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在資本主義社會的體現,是資本主義社會一切矛盾和沖突的總根源。
(2)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發展,貫穿于資本主義社會的始終,決定著資本主義的命運。資本主義終究要被社會主義所取代,雖然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這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第二框 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一、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條件
1.思想來源——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1)代表人物:空想社會主義早期的代表人物是莫爾(著作《烏托邦》)和康帕內拉(著作《太陽城》)。空想社會主義最高階段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2)歷史評價:
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進步性。看到了資本主義的弊端,對資本主義進行揭露和批判,同時表達對未來理想社會的訴求。空想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的思想來源。
另一方面,空想社會主義具有歷史局限性。空想社會主義之所以是空想,是因為他們僅僅從理性正義等原則出發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他們主張階級調和,反對階級斗爭,看不到廣大人民群眾特別是無產階級的力量。所以,他們沒有找到社會變革的正確主體(人民群眾)和正確途徑(階級斗爭)。
2. 歷史前提——資本主義的發展和工人運動的興起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
(1)資本主義的發展:資本主義制度的弊端和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學社會主義產生的歷史前提之一。
(2)工人運動的興起:
①標志事件: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資本主義世界先后爆發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憲章運動、德意志西里西亞紡織工人起義。這三大工人運動,是工人階級作為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臺的標志。
②失敗啟發:三大工人運動的失敗說明,無產階級的斗爭迫切需要科學理論的指導,科學社會主應運而生。
二、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
1.科學社會主義的兩大理論基石: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
(1)唯物史觀
①理論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德國古典哲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②主要內容:生產關系要適應生產力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階級斗爭在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2)剩余價值學說
①理論來源:是馬克思、恩格斯批判繼承了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合理成分而創立的嶄新學說。
②主要內容:剩余價值就是工人創造的、被資本家無償占有的那部分價值;剩余價值成為資本家各種利潤的來源。
(3)兩大理論基石的重大意義
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被恩格斯稱為馬克思的“兩個偉大發現”。這兩個偉大發現,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揭示了資本主義運行的特殊規律,為科學社會主義的創立奠定了理論基石,使社會主義實現了由空想到科學的偉大飛躍。
2.科學社會主義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發表
(1)時間: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2)內容:
①分析了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內在矛盾與人類社會的發展規律,宣告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同樣是不可避免的。
②總結了工人運動的經驗和教訓,第一次系統論述了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特點、任務、策略原則,闡明了建立無產階級政黨的必要性。
③闡述了未來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目標。
三、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 巴黎公社——社會主義運動從理論到實踐
(1)時間:1871年
(2)亮點:巴黎公社雖然失敗了,但公社的原則(徹底改造舊國家機器、公職人員民主選舉產生、防止社會公仆變社會主人等)是永存的。
(3)意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一次偉大嘗試,為社會主義運動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
2. 十月革命——社會主義運動從理想到現實
(1)時間:1917年
(2)亮點:建立了無產階級專政,確立了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社會主義生產關系的特點是:勞動者共同占有生產資料;消滅人剝削人的制度,人們建立起互助合作的關系;個人消費品實行按勞分配。
(3)意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實現了科學社會主義從理論到現實的歷史性飛躍,開啟了人類歷史的新紀元。
3.社會主義從一國到多國的實踐
(1)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獲得大發展,實現了從一國實踐到多國實踐的歷史性飛躍。
(2)曲折: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世界社會主義運動的發展出現嚴重曲折。
(3)認識:
①理論角度:從人類社會發展的進程看,社會主義終將代替資本主義是不可逆轉的;從人類社會發展的趨勢看,共產主義一定要實現的信念是不可動搖的。
②實踐角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踐與發展,在21世紀煥發出強大生命力。

第二課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一、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1.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1)近代中國的落后: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2)近代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近代以后,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3)近代中國人民對復興之路的探索: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進行了各種各樣的嘗試。艱辛的探索反復證實了一個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行不通,必須另辟新路。
2.中國革命的兩個步驟及其關系
(1)兩個步驟: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
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革命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兩個階段。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設社會主義社會。
(2)相互關系: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相互銜接。
3.中國革命的指導思想
(1)在中國革命實踐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2)在這一思想指導下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建立了新中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二、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1.起止時間和標志事件
①開始的標志:1919年五四運動。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準備,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具有里程碑意義。
②勝利的標志: 1949年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2.新民主義主義革命的過程
(1)馬克思主義的傳入和傳播:1917年,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
(2)1921年,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
(3)經過28年浴血奮戰,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經歷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后,終于在1949年奪取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和道路:
(1)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2)道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1949—1956)
1.起始時間及標志事件
(1)從1949年中華人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過渡時期。
(2)1956年,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社會主義社會。
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個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3.從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4.過渡時期的重大意義
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開辟了道路,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1957—1978)
1.中共八大的貢獻
中共八大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做出了規定。
(1)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不再是無產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根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社會主義的全面展開
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再一次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3.探索中的嚴重曲折
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也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
三、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客觀評價
(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新中國的成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
(3)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雖然也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第三課 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
第一框 偉大的改革開放
一、改革開放的進程
1.序幕開啟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把黨和國家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做出了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實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2.率先突破
農村改革率先取得突破,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得以推行,鄉鎮企業迅速發展。
3.深化推進
(1)1984年,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召開,標志著中國改革重點從農村轉向城市,企業改革邁出重要步伐。一系列經濟特區、沿海港口城市陸續設立。
(2)1990年,開發開放上海浦東。至此,我國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格局基本形成。
4.新階段、新水平
(1)以1992年鄧小平南方講話和黨的十四大明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目標為標志,改革開放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2)2001年,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對外開放達到新的水平。
5.新時代、新格局
(1)進入新時代,2013年召開的黨的十八大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提出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2)2017年,黨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對外開放新格局。
二、改革開放的意義
1.意義:
(1)偉大飛躍: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
(2)關鍵一招:改革開放是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由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2.啟示:
(1)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對外開放是我國的基本國策。
(2)改革開放永無止境,停頓和退步沒有出路。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第二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創立、發展和完善
一. 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1.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是什么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相結合,開創、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
(1)鄧小平理論:
①主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
②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略:第一步目標,到1990年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第二步目標,到二十世紀末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
(2)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①主題: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時代課題。
②三個代表的內容: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科學發展觀:
①主題: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時代課題。
②科學發展觀的內容: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
(4)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主題:堅持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時代課題
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
1.四個內容
(1)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層群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是我國的基本分配制度。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就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守中華文化立場,立足當代中國現實,結合當今時代條件,發展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文化。
2.四個自信
(1)我國取得一切成績和進步的根本原因,歸結起來就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形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確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相互聯系,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

第四課 只有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一、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
二、新時代的主要矛盾
1.含義: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如何適應新時代主要矛盾的變化
(1)落實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2)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的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三、中國夢
1.本質
中國夢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的本質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2.要求
(1)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必須緊緊依靠人民來實現,必須不斷為人民造福。人民是中國夢的主體,是中國夢的創造者和享有者。
(2)中國夢是國家的夢、民族的夢,也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夢。每個人都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偉大夢想之中,把小我融入大我,敢于有夢、勇于追夢、勤于圓夢。
(3)中國夢與世界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關。中國要一心一意辦好自己的事情,實現國家發展和穩定,同時與國際社會一道,推動實現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世界夢。
四、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
1.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2.四個偉大及其關系
實現偉大夢想,必須進行偉大斗爭;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深入推進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實現偉大夢想,必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緊密聯系,其中起決定作用的是黨的建設的偉大工程。推進偉大工程,要結合偉大斗爭、偉大事業、偉大夢想的實踐來進行。
五、分兩步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1. 從2020年代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1)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2)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和青年的使命
(1)歷史機遇期:機遇千載難逢,要抓住大有可為的歷史機遇期,永不懈怠,不負時代的要求、歷史的期待。
(2)青年的使命:中國夢是歷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為現實。廣大青年要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在實現中國夢的實踐中放飛青春夢想,在為人民利益的奮斗中書寫人生華章。
六、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1.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
(1)回答的時代課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大時代課題。
(2)形成的歷史背景:當今世界正在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正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堅定走在時代前列;科學社會主義在二十一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
2.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主要內容可以用“八個明確”“十四個堅持”來概括。
3.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回答時代之問的科學理論,是具有開創性意義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和行動指南。(意義)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家庄市| 广宁县| 新民市| 山丹县| 嘉荫县| 乐业县| 柘城县| 潜山县| 玛沁县| 长宁县| 新疆| 白玉县| 叙永县| 常山县| 东兰县| 西安市| 浑源县| 苍南县| 周口市| 来宾市| 永川市| 隆德县| 商洛市| 乌苏市| 永登县| 云梦县| 东宁县| 永清县| 景泰县| 高邑县| 梁河县| 开封市| 邯郸市| 大冶市| 竹北市| 双辽市| 沈阳市| 博野县| 富裕县| 绥宁县| 湘潭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