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時間: 課時: 課型:新授 主備: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教學目標: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教學重點:古代商業貿易的特點教學難點:古代商業貿易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相互影響教學過程:導入新課,板書課題播放《天貓雙 11 成交情況》視頻,在如此巨大的商業交易額中同學們貢獻了多少呢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一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5分鐘根據教材第 35頁第一段內容,概括商業貿易的起源狀況根據教材第 35-36 頁內容,請你分析古代中國商業貿易活動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商、西周、春秋戰國、秦漢、隋唐到兩宋、元明清)閱讀教材36頁第二段,找出古代西方的商業概況閱讀課本37頁第1、2段,概括古代對外貿易概況(絲綢之路演變、貿易內容、貿易形式)閱讀課本37頁第3段,概括商業貿易對人類社會的的影響?(從對中國、世界兩個角度)6、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分析海上絲綢之路與陸上絲綢之路的異同點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起源:原始社會后期,隨著社會分工、產品剩余及私有制的產生,出現了交換,為商業貿易的出現奠定了基礎。(2)古代西方古埃及:商業的歷史十分悠久,對外貿易控制在國家手中;古希臘:各城邦形成了若干個商業貿易中心,海外貿易十分活躍;古羅馬:征服地中海周圍的地區后,商貿逐漸繁榮,海外貿易航線四通八達;拜占庭帝國一度壟斷了中國絲綢等東方奢侈品在歐洲市場的貿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亞、非、歐三洲從事中介貿易,活動范圍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區域3.古代中國的對外貿易(1)發展演變:唐宋以后,海上貿易興盛,連接南洋、波斯灣、阿拉伯海和紅海沿岸地區。官府在東南沿海一帶設置市舶司,掌管對外貿易。清政府在廣州設置公行,統攬對外貿易事務。1757年,清政府將通商口岸限定在廣州一處,對外貿易皆由官府指定的“十三行”行商代理。(2)貿易內容:中國出口絲綢、瓷器、紙張、茶葉等商品,引進國外的優良馬匹、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玻璃等商品。(3)貿易形式:朝貢貿易是中國古代對外貿易的重要方式之一。明清時期,朝廷對朝貢國家、路線、港口、船只數目、貢品種類均有嚴格的規定。5、 影響:促進了不同地區、不同國家之間的交流,大大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對中國:中國通過陸、海兩條對外貿易渠道,引進了國外的優良馬屁、植物新品種、香料、藥材和琉璃等對世界:中國的絲綢、瓷器流行于亞、非、歐洲,豐富了當地人的生活。6、不同:陸上絲綢之路以政治交往為主,文化與經濟交流為輔;海上絲綢之路政治交往與商貿活動并重,規模更大,民間參與度更高。相同點:都是國家主導的;都充滿政治性;都以和平交往為主要方式。其他材料 陸上絲綢之路是西漢王朝官方開辟的一條“政治之路”,文化交流和商貿活動是它的“副產品”。同時期大規模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人們通過海洋進行“大型”與“官民”兼具的外交與商貿活動的交通路線。兩者同為國家行動,是以“和合文化”為特色的外交活動。課堂小結:板書呈現本節課我們學到了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概況,以及古代貿易通道的相關知識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知道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商貿活動概況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時間: 課時: 課型:新授 主備:魯亞榮第7課 古代的商業貿易(二)教學目標:了解商業貿易的起源和古代的商貿活動與貿易通道,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教學重點:古代商業貿易的特點教學難點:古代商業貿易的發展與社會生活相互影響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板書課題復習提問二、出示目標,明確任務知道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等在日常生活中的角色三、學生自學,獨立思考學生認真讀書、獨立思考,找出知識點、重難點、困惑疑難點。四、自學指導,緊扣教材(一)自學指導一閱讀第二目,思考并解決以下問題,5分鐘1、簡述古代貨幣使用情況,并總結貨幣使用帶來的影響2、梳理信貸的發展歷程 (世界、中國兩方面)3、簡述古代埃及、兩河流域、 古代中國商業契約發展概況4、思考契約對商業貿易和人民生活產生什么影響5、概括貨幣、信貸和商業契約發展產生什么樣的歷史影響6、古代商業貿易的特點五、自學展示,精講點撥(一)1.貨幣演變(1)早期商業交換的形式是以物易物。隨著商業規模的擴大,人們開始以貨幣為媒介進行商品交換。中國早在商朝就用貝等天然物作為貨幣。公元前11世紀,古埃及開始用銅塊和銀塊作為貨幣。公元前8—前7世紀,小亞細亞出現了金屬鑄幣。(2)貨幣作為衡量商品價值的一般等價物,便利了商品交換和流通,并成為財富的象征。貨幣促使商業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補余缺向逐利增財轉化。2.信用借貸(1)公元前22—前21世紀,兩河流域出現了經營借貸的商人;公元前16—前11世紀,古埃及出現了較為完備的借貸合約;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的貨幣經營行業開始興起,出現了匯票的雛形。(2)中國《周禮》中有借貸糾紛的記載。春秋時期,實物借貸形式比較普遍,并出現貨幣信貸。唐朝出現了類似現代匯票的“飛錢”;宋代交子、會子等紙幣開始使用,逐漸取代不少匯兌業務;明朝中期以后,錢鋪等新式金融機構盛行起來;到了清朝,資本性借貸有顯著發展,出現了本票性質的莊票。3.商業契約(1)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約在古埃及廣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兩河流域的人們已經使用契約;古巴比倫時期,訂立契約是普遍現象。(2)中國商周時期就出現了契約;漢朝以后,凡是涉及財產關系與人身關系的事宜,當事人之間幾乎都要訂立契約;唐宋以后,契約的應用更加廣泛。4.①形成了以契約為主要形式的約束機制,推動了契約活動乃至商品經濟的發展。②.為市場交易安全提供了保障,維持社會秩序的和諧推動了唐代社會經濟的繁榮。③.形成的契約觀念,也就是誠信觀念,深入人心,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構成部分。5、歷史影響:貨幣、信貸和商業契約的不斷發展是商品經濟發達的表現,反過來它們共同推動了商品經濟和生產力的進步6、古代商業貿易歷史悠久各地區商業貿易和社會生活都是逐步發展的過程并相互影響各地區商業貿易的發展并不是同步和統一的,存在差異性古代商業貿易與社會生活多源發生并逐步呈現全球化趨勢課堂小結:板書呈現本節課我們學到了古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發展的概況及產生的影響,這是本課的重點,也是本課的難點。七、整理知識,背誦記憶概括古代貨幣、信貸、商業契約發展的概況及產生的影響八、當堂訓練,鞏固運用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